鹿鳥和鳴 自然之美!人民網三度聚焦鹽城黃海溼地

2020-12-24 騰訊網

今年7月

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

成為中國第一個海洋世界自然遺產

成為全球第二塊潮間帶溼地遺產

填補了我國濱海溼地類型遺產空白

申遺成功後

鹽城黃海溼地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日前

人民網三度聚焦

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和多個沿海灘涂區域

帶你領略原生態的灘涂風光

在保護動物野放區感受

海鳥與麋鹿和諧共生之美

後申遺時代 | 航拍鹽城大豐黃海溼地

走近鹽城大豐世界自然遺產地

感受鹿鳥和鳴

世界自然遺產地 三雙眼睛看大豐

鹽城大豐:不同的眼神 共同的守護

「一片藍藍的天,一方鬱郁的林,浩浩蕩蕩,大自然慷慨贈予的聖潔而美麗傾心的南黃海溼地……」這是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作家韋江荷為家鄉溼地申遺寫下的詩句。7月5日,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成功進入世界遺產名錄。

這是人類共同的遺產,需要倍加珍惜;這是國家地理的名片,需要勤加拂拭。申遺成功的背後,是守護共識的逐漸凝聚,是無數人默默的持續付出。

日前,記者來到生活著麋鹿和丹頂鶴的大豐黃海溼地,通過三個人的眼睛來觀察申遺前後的變與不變,以及感受當地人心中的那份自豪和擔當。

保護區巡護員季榮:每天和麋鹿有個「約會」

在大豐黃海溼地上,生活著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種群。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些溼地精靈自由生活在廣袤的黃海灘涂,已經基本脫離人為幹預,實現自然繁殖、自我生存。自1998年首次野放麋鹿58頭,前後已經歷6次野放,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麋鹿野外數量現在已達1350頭。

今年48歲的季榮是麋鹿保護區的巡護員,已經在保護區工作了22個年頭。1997年,家住大豐草廟鎮四灶村的他,聽說20裡外的麋鹿保護區在招工,他幾乎沒加思索就報了名。能夠每天和這種珍稀動物為伴,他喜歡這個工作。

季榮最先做的是麋鹿飼養員。飼養員是個苦累活,那個年代保護區還沒有路,只能穿著靴子,挑著籮筐,深一腳淺一腳走在草地上。每天早上5點多,他起床拌料、運料然後送料,定點投餵後還要消毒食盆,並詳細記錄下每頭鹿的採食情況。「很多個夜裡,哪怕寒冷的冬夜,我都是整夜不睡,因為麋鹿晚上也要餵食。」他說。

很快,由於工作認真負責,季榮被調往巡護崗位,主要負責守護麋鹿的安全。一次,一頭公鹿的角被尼龍網死死纏住不能自拔,季榮帶著長柄勾刀準備割網施救,但公鹿防禦性很強,扭來扭去不讓人靠近,季榮最後尋到一個辦法,從背面悄悄匍匐靠近。麋鹿解脫後狂奔而走,驚動了林間的馬蜂,可想而知,季榮成為它們瘋狂攻擊的對象。

歲月流逝,當年的小夥年近半百,黃海溼地上處處留下了他守護麋鹿的足跡。據了解,季榮累計成功救護野生麋鹿近百頭,主要遇到的是麋鹿陷入泥潭、掉進水泥渠、鹿角被纏不能自拔等各種情況。

「截至今年5月,保護區麋鹿種群數量包括野放的在內達到5016頭,佔世界麋鹿總數60%,繁殖率、存活率、年遞增率均居世界之首,並建成了世界上最完整的麋鹿基因庫。」保護區動物專家劉彬說,麋鹿野放是保護區為拯救瀕危物種開展的嘗試,也是檢驗溼地生態環境的試金石,野放數量上千頭的規模是一個值得驕傲的成績。

李東明在沿海灘涂拍攝鳥類。馬燾燾攝

攝影愛好者李東明:十年如一日拍攝候鳥

得知申遺成功的消息時,李東明激動得熱淚盈眶。十年前,他對黃海溼地灘涂鳥類,尤其是極危物種勺嘴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十年跟蹤關注,他拍攝了大量勺嘴鷸的圖片,為勺嘴鷸研究和論證提供了大量的圖片資料。而他自己,也由一名攝影發燒友變身為《勺嘴鷸在中囯》NGO機構的志願者。

2010年,李東明第一次拍攝到了勺嘴鷸,「一戰成名」後,他成為國內鳥類攝影圈子裡的「拍勺王」。這種極罕見的鳥兒,他最多的一次觀測到60多隻。李東明說,許多勺嘴鷸腿上都有腳環,他的相機拍下了這些「勺子」的環志,通過世界各地的觀鳥組織,得以勾勒出勺嘴鷸遷徙的路徑。

對李東明而言,拍鳥的經歷是一種幸福的體驗,有時候卻也是對生命的考驗,驚險時不時地不期而至。

有一次在野鹿蕩拍黑臉琵鷺,險灘和沼澤麋鹿們能很輕鬆來去,人卻不行,李東明跟在黑臉琵鷺後面一不小心陷入了沼澤,淤泥很快從小腿蓋過了大腿,越掙扎陷得越深,好在後來有人發現了,在淤泥淹過腰的時候,他抓到了一根棍子,然後昂著頭,把身體躺倒在泥濘上,聞訊而來的漁民一起喊著號子才把他拔蘿蔔一樣拔出來。

不止一次,為了拍鳥,李東明深陷泥潭,車子一個月甚至跑到上萬公裡行程。他鏡頭下鳥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有斑尾塍鷸、白腰杓鷸、翻石鷸、環頸鴴、黑腹濱鷸等。從最初的拍攝和觀測,到成為鳥類保護志願者,拍候鳥的時間越長,李東明越能感受到對候鳥的「國際機場」——沿海灘涂溼地保護的迫切需要。

事實上,在沿海灘涂溼地管護和生態修復上,大豐持續實施「退漁還溼生境提升模式」,探索人與鳥、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措施,逐漸展現出一副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畫卷。

為了營造適宜鳥類生存的環境,下壩村村民殷寶生已不在田裡使用農藥。馬燾燾攝

當地村民殷寶生:讓丹頂鶴愛上我家田

沿大豐港海堤公路、臨海高等級公路、老226省道公路往三龍鎮前行,鬱鬱蔥蔥,如在畫中。下壩村屬於丹頂鶴保護區緩衝區,來過的人總會對這裡的鳥群印象深刻。清晨伴著鳥語醒來,一抬頭就能看見樹上高高的鳥窩。田野裡,輕易可見丹頂鶴等珍稀鳥類從你面前徜徉而過。

對於眼前人鳥和諧的畫面,70歲的村民殷寶生感觸頗深。「以前我們看到鳥,都會想辦法驅趕,怕他們吃莊稼;現在寧可讓鳥吃,也不會給莊稼打農藥。」他還說,過去有人捕鳥,鳥兒看見人就躲得遠遠的;現在大家愛鳥的意識提高了,鳥兒不怕人,就更多地出現在莊稼地四周。

近年來,三龍鎮政府為全面推動綠色發展,組織編制了《關於國家級珍禽保護區南緩衝區環境保護規劃》,對南緩衝區三龍境內分步實施退漁還溼、退耕還溼、居民搬遷、人類活動控制等措施,杜絕對南緩衝區造成新的破壞,對已經破壞的區域進行修復,實現種植養殖生態轉變、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提升。三龍鎮黨委書記韋桂和告訴記者,當地已經形成了「保護環境,愛護珍禽,造福人類」的良好社會氛圍,保護環境和珍稀野生動物成了人們的行動自覺。

申遺成功後,容納的鳥兒將越來越多,人鳥爭食的矛盾該如何解決?對此,愛鳥護鳥的下壩人自然懂得讓步,也會取捨。「我們屬於丹頂鶴保護區緩衝區,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我們有責任保護好鳥類的家園,同時也是我們自己的家園。」下壩村黨總支書記肖正福說,鳥生活好了,人也能更好。

從自然環境到居民意識,鳥類生存環境不斷改善,這就難怪鳥和人的「安全距離」在縮短了。

來源:人民網、鹽城發布綜合整理

相關焦點

  • 遇見大美溼地!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
    >▲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活動暨走進南京大學正式啟動12月3日上午,由我市和共青團江蘇省委共同主辦的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活動在南京大學正式啟動本次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系列活動以南京大學為起點,後續將走進省內外各大高校。活動以「遇見大美溼地 共建美麗江蘇」為主題,旨在深入挖掘黃海溼地遺產的生態價值、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進一步增強廣大青年保護生態、守護世遺的意識,不斷提升廣大師生投身世遺保護的參與感和獲得感,努力成為建設美麗中國、水韻江蘇的親歷者、實踐者、維護者和捍衛者。
  • 遇見大美溼地,共建美麗江蘇!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活動...
    >▲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活動暨走進南京大學正式啟動12月3日上午,由我市和共青團江蘇省委共同主辦的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活動在南京大學正式啟動本次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系列活動以南京大學為起點,後續將走進省內外各大高校。活動以「遇見大美溼地 共建美麗江蘇」為主題,旨在深入挖掘黃海溼地遺產的生態價值、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進一步增強廣大青年保護生態、守護世遺的意識,不斷提升廣大師生投身世遺保護的參與感和獲得感,努力成為建設美麗中國、水韻江蘇的親歷者、實踐者、維護者和捍衛者。
  • 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走進南京大學
    自2019年7月,鹽城黃海溼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來,如何做好申遺「後半篇」文章是擺在鹽城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本次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系列活動以南京大學為起點,後續將走進省內外各大高校。
  • 鹽城溼地,黃海灘涂.鹽蒿編織的「紅地毯」!
    鹽城溼地,鹽蒿紅了一棵棵,密密層層把黃海灘涂織成「紅地毯」深秋時節,鹽城市東臺條子泥溼地多處鹽蒿變為紅色,從空中俯視猶如一幅魅力四射的旖旎畫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將溼地地貌與鹽蒿地有機融合。一棵棵鹽蒿,密密層層,把黃海灘涂裝扮成「紅地毯」。  這片紅,  是自然之美!  是屬於鹽和鹽城之美!
  • 鹽城黃海溼地申遺一周年系列活動開啟,黃海溼地世遺證書揭幕
    在鹽城黃海溼地申遺成功一周年之際,7月5日上午,江蘇鹽城市舉行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證書揭幕儀式暨淮河生態經濟帶生態環保專委會成立大會,共同研究探討生態保護與溼地修復的方向路徑。鹽城市委書記戴源致辭 鹽城市長曹路寶致辭 鹽城擁有太平洋西岸和亞洲大陸邊緣面積最大、生態保護最好的77萬公頃海岸型溼地,是瀕危物種最多、受威脅程度最高的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的中心節點,也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
  • 鹽城黃海溼地申遺成功一周年
    鹽城舉辦一系列活動,將持續到8月中旬,如淮河生態經濟帶生態環保專委會成立大會、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申遺區域保護地聯盟會議、鹽城市溼地與自然遺產保護管理中心揭幕儀式、黃海溼地研究院與韓國慶北大學共建海岸農業研究所揭幕儀式、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公園與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地建立友好關係儀式等。鹽城正系統開展各項保護管理工作,不斷放大世遺效應。
  • 鹽城黃海溼地申遺成功
    ▲ 鳥兒在鹽城溼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鹽城黃海溼地為數以百萬計的遷徙鳥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資源,具有全球突出普遍價值。這是我國第一塊、全球第二塊潮間帶溼地世界遺產,填補了我國濱海溼地類型世界自然遺產空白,也是我國第54項世界遺產、第14項世界自然遺產。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申遺項目範圍涉及我國黃(渤)海多個候鳥棲息地。
  • 世遺證書揭牌,生態環保專委會成立……今天鹽城黃海溼地吸引全球...
    ,7月5日上午,我市舉行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證書揭幕儀式暨淮河生態經濟帶生態環保專委會成立大會,彰顯鹽城的使命擔當,與全世界共享生態之美。鹽城擁有太平洋西岸和亞洲大陸邊緣面積最大、生態保護最好的77萬公頃海岸型溼地,是瀕危物種最多、受威脅程度最高的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的中心節點,也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2019年7月5日,黃(渤)海溼地申遺成功。這塊位於鹽城的自然溼地成為我國第14處世界自然遺產、江蘇首個自然遺產,填補了我國濱海溼地類型世界遺產空白。
  • 守護最美生態 一座城市的承諾與擔當——鹽城黃海溼地申遺成功一...
    一年前,這片溼地匯聚了全世界的目光。2019年7月5日,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一錘定音,鹽城黃海溼地作為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那一刻起,這顆黃海之濱的璀璨明珠成為全人類共同的瑰寶。   時光醞釀惦念和回想,時光也萌發累累碩果。時隔一年,這份珍貴的世界遺產證書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鄭重轉遞,在世人面前揭幕亮相。
  • 黃海溼地申遺成功一周年 看看鹽城兌現承諾幹了哪些大事?
    那一刻起,這顆黃海之濱的璀璨明珠成為全人類共同的瑰寶。時光醞釀惦念和回想,時光也萌發累累碩果。時隔一年,這份珍貴的世界遺產證書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鄭重轉遞,在世人面前揭幕亮相。一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全面推進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管理工作,用實際行動履行對全世界的莊嚴承諾,扛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和責任擔當。一年來,全市上下一心,持續探索世界自然遺產可持續發展新路徑,推動黃海溼地成為「共建共享、永續利用」的和諧遺產地,保護生態的共識轉化為保護自然遺產的不竭動力。
  • 鹽城黃海溼地申遺成功一周年!將舉辦這些活動
    2019年7月5日,在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鹽城黃海溼地作為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14處世界自然遺產,第1處濱海溼地類型世界自然遺產
  • 申遺成功一周年,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證書到家了!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唐聞宜 通訊員 呂正龍)在鹽城黃海溼地申遺成功一周年之際,昨天,鹽城市舉行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證書揭幕儀式暨淮河生態經濟帶生態環保專委會成立大會,共同研究探討生態保護與溼地修復的方向路徑。
  • 千餘名騎手角逐鹽城黃海溼地公路自行車賽
    騎越溼地,逐夢鹽城。11月22日下午,在2020中國鹽城黃海溼地公路自行車邀請賽終點,獲得(男、女)精英組、(男、女)挑戰組、團體精英組前三名的騎手紛紛登上領獎臺,接受榮譽和掌聲。比賽分為三個組別:精英組、挑戰組、歡樂騎行組。起點均為江蘇沿海職業技術學院(東臺分院)南門;公路自行車精英組終點為亭湖區鹽東鎮千鶴灣,全程約166公裡;自行車挑戰組終點為大豐區日月湖公園,全程約94公裡;歡樂騎行組終點東臺市條子泥景區,全程約12公裡。
  • 鹽城精心守護溼地遺產系統謀劃生態布局 黃海溼地以最美姿態閃耀世界舞臺
    鹽城市委書記戴源說,鹽城堅決扛起保護黃海溼地的國際責任,嚴格履行《世界遺產公約》,加快溼地保護修復,退耕還溼、退漁還溼,盡最大努力恢復生態原真性和生物多樣性,讓黃海溼地始終以最美姿態閃耀世界舞臺。申遺成功一年多來,在生態保護,特別是遺產地保護和管理上,鹽城不斷作為,不僅充分釋放世遺品牌效應,而且系統謀劃城市生態布局,發展溼地生態旅遊,呼籲推進環黃海生態經濟圈和沿黃海城市帶建設。去年,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申遺區域保護地聯盟成立,鹽城市申遺辦(鹽城市溼地和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管理中心)當選聯盟秘書處單位。
  • 鹽城世界自然遺產進校園,遇見大美溼地!
    位於鹽城的該項目成為我國第54處世界遺產,江蘇首項世界自然遺產,填補了我國濱海溼地類型遺產空白,成為全球第二塊潮間帶溼地遺產。今年12月3日上午,由鹽城市和共青團江蘇省委共同主辦的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活動在南京大學正式啟動,活動的第一站「走進南京大學」同步開啟。市委書記戴源,南京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楊忠,共青團江蘇省委書記司勇等出席。
  • 江蘇鹽城 黃海溼地之濱,關於一次金秋的都市逃離
    說到一個周末的時間就能去的廣闊天地,我第一個就想到了——鹽城。鹽城,是江蘇省城市面積最大的一個市。地處黃海之濱,擁有江蘇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產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古時候,這裡是重要的鹽產區,後來因為「環城皆鹽場」而更名鹽城。這裡有江蘇省面積最大的湖泊,水天一色碧波悠悠。依湖而建的是光鮮亮麗、一派唐宋遺風的東晉水城。
  • 江蘇鹽城 黃海溼地之濱,關於一次金秋的都市逃離
    說到一個周末的時間就能去的廣闊天地,我第一個就想到了——鹽城。鹽城,是江蘇省城市面積最大的一個市。地處黃海之濱,擁有江蘇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產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反而更想往郊外走走,到一望無際的田野上馳騁,去看一看遠離鋼筋水泥的自然村莊,去尋一尋曾經流傳於此的古老傳說,去會一會溼地中棲息的美麗生靈。於黃海溼地之濱,一場發生在金秋的都市逃離,已然整裝待發。
  • 鹽城黃海溼地申遺成功,填補了我國濱海溼地類型遺產空白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這一世界遺產填補了我國濱海溼地類型遺產空白。鹽城黃海溼地也成為全球第二塊潮間帶溼地遺產、江蘇省首項自然遺產。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位於江蘇省鹽城市,主要由潮間帶灘涂和其他濱海溼地組成,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
  • 鹽城:多場活動紀念黃海溼地申遺成功一周年
    6月30日下午,鹽城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鹽城黃海溼地申遺成功一周年系列活動總體安排,介紹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保護管理與可持續發展的務實舉措
  • 朱䴉近親彩䴉現身鹽城大豐黃海溼地公園,曾在我國絕跡多年
    近日,世界自然遺產鹽城大豐黃海溼地公園發現國家II級重點保護鳥類彩䴉(Plegadis falcinellus)在溼地內棲息。 彩䴉在世界自然遺產鹽城大豐黃海溼地公園現身並非偶然,這是麋鹿保護區溼地生態保護成效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