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打還能防,細看二戰德軍挖坑神技之散兵坑

2020-12-15 鐵血戰史1927

導語:本文指的德軍散兵防禦陣地是指步兵挖的單人散兵坑和雙人散兵坑。

德軍散兵坑

挖掘散兵坑是個技術活也是個體力活,你不僅僅要保證良好的射擊界面,還得保證它有足夠的防禦能力;步兵在戰場上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散兵坑中渡過的,所以你能否從戰場上活下來,就看散兵坑挖得如何!德軍散兵坑通常有兩種:一種是單人散兵坑,一種是雙人散兵坑,我更傾向於把雙人散兵坑叫成雙人散兵壕。

德軍狙擊手散兵坑

先說單人的,德軍的單人散兵坑更像一個洞,一般會挖個長寬都在70釐米,深50~80釐米之間的地方,這個深度一般只適合士兵跪著或者蹲著射擊,然後把多餘的泥土堆在前面形成一道弧形防護牆,一般這道防護牆兩邊略高,中間略低,中間是射擊的地方。把土堆在前面一是可以當做防護牆,二是可以減少挖掘的深度,減少作業量,但是按照規定這些土是要被清理走的,因為多餘的土會暴露目標,但是在戰場上你不一定有那麼多時間去搬運泥土,所以還是形成防護牆更實際一些,這些同樣適用於雙人或者多人散兵坑。如果時間足夠充分,敵人火力夠猛的話,德軍步兵也會把散兵坑挖得更深,直到能夠站在坑中平射為止。相對來說德軍更傾向於雙人散兵坑,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單人散兵坑還是會擴建成雙人散兵坑,所以我重點講的就是雙人散兵壕。

德軍單人散兵坑

雙人散兵坑,為啥我更喜歡叫它散兵壕呢?因為它確實更像一個短的戰壕。德軍步兵最開始用的是雙人散兵壕通常會挖成直線式的,長度在2.8~3米之間,一般是上面略寬於下面,上面通常在80釐米寬左右,這個主要取決於土壤的鬆軟程度,土壤越松相對來說上面更寬;土壤越硬上下寬度基本一致,近似於垂直的。戰壕的深度通常是兩端淺、中間深,通常戰壕的兩端是射擊臺,深度在1.4米左右,在戰壕的中間位置則是人員防護壕一般深度在1.8~2米之間,通常這個深度要挖的能夠保證整個士兵隱蔽在其中。射擊的時候士兵是站在射擊臺上面射擊的,在士兵的面前則是用泥土堆成的防護牆,一般步槍、子彈、手榴彈這些會放在這個位置或者放在射擊臺上;當敵人進行炮轟的時候,士兵可以跳進戰壕中間更深的防護壕中躲避炮火,當然也可以坐在射擊臺上躲避炮火,等炮火過後再站起來射擊。另外當坦克過來的時候,士兵也可以躲入防護壕中,等坦克過去後,在冒頭射擊。

V形壕

隨著戰事的發展,德軍雙人散兵壕發展成了多種樣式,有弧形的、有V形的、還有W形以及倒凹形和波浪形。大家看圖就能理解了。空白的地方是射擊臺,灰色斜線區域是散兵壕中的防護壕,深度基本上都在1.8~2米之間,寬度都在80釐米。如果是V形散兵壕的話,大家可以看看上圖,散兵壕寬度是80釐米,兩個V字形邊長是2米;發射臺的深度是1.4米,寬和長都是80釐米;中間的防護壕深度是1.8米,實際上是1.8~2米之間。如果散兵壕是W形,可以看下圖左邊,寬度是80釐米,三條W邊長都是120釐米,最兩端是兩個80x80的射擊平臺,中間都是深度在1.8~2米的人員防護壕。如果是倒凹形也看看下圖右邊,這個就是前面挖出來一個寬80釐米,長160釐米,深度在1.4米的倒弧形射擊平臺,然後在兩端的後面再挖出來一個80x80釐米,深度在1.8~2米的防護坑,這樣的話當敵人炮火來襲的時候,可以一人躲進一個坑中。

W形和倒凹形

還有更省事的倒弧形散兵坑,看下圖左邊,這個就是挖個倒弧形,兩端是深1.4米的射擊平臺,然後中間是更深的人員防護壕。下圖右邊那個圖是波浪形的散兵壕,這個兩端是人員防護壕,中間是步兵射擊平臺,防護壕長寬都是80釐米,深度是1.8米,中間是射擊平臺長在160釐米,躲避炮火的時候也是一人躲進一個坑。另外還有一種波浪式的散兵壕,看圖6右邊,這個就是把波浪形的散兵壕,一半挖成1.4米深的射擊平臺,另一半挖成1.8米深的人員防護壕,每一半長160釐米 ,寬度是80釐米。不管雙人散兵壕是倒V形的還是W形的或者是波浪式的,它都比直線式的防護性更好,就拿倒V形來說,當步兵在射擊的時候,敵人的一發炮彈剛好落進了右邊的坑中,那麼爆炸後的衝擊波只會傷到右邊的士兵,倒V形剛好保護了另一名士兵;如果是直線式的,那麼爆炸後的衝擊波就會在直線戰壕中散開,說不定同時傷到兩人。

弧形和波浪形

雖然V形或者其它形狀的散兵壕優點很大,但是它的作業量也要比直線式的要大,耗費的時間也要多,如果時間非常充足的話,面對的敵人火炮非常猛的話,大多數士兵也會把散兵坑挖得更深、更合理一些。如果時間不充足,或者說長途行軍後體力不支,士兵也會簡單地挖一下,甚至有些雙人散兵坑就是一個簡單的大坑,然後再前面堆了一堆土。其實這個也要根據土壤的鬆軟程度來定,在土壤鬆軟的地帶,挖個散兵坑更容易一些,可以儘量挖得好一些,深一些。如果是質地堅硬的地方,比如說凍土地帶,你挖都挖不動,就像在莫斯科戰役中,寒冬來臨的時候,地面被凍得硬邦邦的,甚至士兵都吃不飽,更沒力氣來挖了。但是第二天蘇軍就要反攻了,不管怎麼你必須得挖啊,最後德軍用炸藥、炮彈炸出來一個個彈坑,然後再人工處理一下,當做個臨時散兵坑來使用

圖6

在戰爭後期,德軍步兵更多的會使用倒弧形的雙人散兵坑,就是兩端是射擊平臺、中間是防護壕的那種,這種相對來說防護性要稍微比直線式的好點,花費的時間和體力也要比V形和W形的少。理論上來講,兩個雙人散兵坑之間的間隔距離是10米。但是在實戰中,通常不是這個距離,因為要綜合考慮周圍的地形和地貌,平原跟山區就不一樣,另外還要根據步兵師的防禦正面來決定,如果說步兵師的防禦正面很寬的話,比如說在戰爭後期一個德軍步兵師經常要防禦正面寬30公裡以上的地帶,那麼它的兩個散兵坑之間的距離就要更寬;而在戰爭前期,一個德軍步兵師可能要防禦6~10公裡的地帶,那麼兩個散兵坑之間的距離就相對要近面一些。

這個是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把彈坑當做散兵坑來使用

這裡補充一下,雙人散兵坑對比單人散兵坑的優點是:雙人散兵坑中的兩個士兵可以互相提氣、互相鼓勵;而且在平時可以互相倒班休息,一個人可以警戒,另一個可以休息;如果遭到炮襲,單人散兵坑可能一下就炸沒了,而雙人的散兵坑則有可能會倖存下來一個,這樣不會導致防線上出現大的缺口,而且其中一個人受傷了另一個也可以照顧一下,單人的受傷了只能你自己處理。

相關焦點

  • 掘壕據守:細看二戰德軍在北非戰場上的野戰防禦工事
    讓德軍尷尬的是,負責作戰計劃的德軍軍官們手中幾乎沒有任何關於北非沙漠的地形和當地的氣候數據,而義大利軍隊提供的情報少之又少,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最主要的是義大利軍隊提供的地圖不準確、也不完整(這隊友夠坑的)。
  • 二戰義大利是「戰五渣」,為何還能成為德軍的盟友
    二戰義大利是「戰五渣」,為何還能成為德軍的盟友有些人不了解二戰的歐洲和北非,北非戰局後期德軍和意軍的裝備補給都很差。有個國外的紀錄片(科教頻道放過)其中對比了後期英軍夥食和德軍夥食,英軍甚至有蔬菜罐頭,而德軍只有不明肉源的肉罐頭和咬不動的餅乾。對的英軍也有肉,重點說蔬菜罐頭是因為英美軍用罐頭是先肉和主食後蔬菜水果。義大利人比較幽默,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為正義捐軀的大義凜然完美地融合於一起,而且以一種無比淡定甚至詼諧的氣質表達出來,足以讓人對真正的義大利男子漢刮目相看。
  • 老照片:二戰英國小飛機,能在空中「玩魔術」,德軍炮兵不敢打
    1938年,他們在英國設立了泰勒飛機航空公司,正想繼續擴大民營業務呢,結果,二戰就打起來了。英國軍方經過評估,認為泰勒公司Plus C型號的兩款飛機,可以作為炮兵校射機使用,因此下單生產,並命名為奧斯特Mk I。奧斯特輕型飛機很快發展出其它型號,有的還配備了盲目飛行儀表。什麼是盲目飛行儀表呢?之前的型號,都需要飛行員自行判定方位。但遇上氣象條件不好,雲黑有雨怎麼辦?
  • 二戰時期,德軍為何能短時間拿下法國?
    導語:二戰時期,德軍為何能短時間拿下法國?眾所周知,二戰德國可以說還是以一己之力戰勝了整個歐洲,甚至來後來的蘇聯在戰爭早期都節節敗退,由此可見當時的德軍之勇猛。如果當時德國真的只從馬奇諾防線正面攻破的話,估計二戰都不用打了,畢竟馬奇諾防線實在太堅固。然而一直以來被一戰勝利衝昏頭腦的法國和英國卻忽略了一個常識,那就是防線之所以有用,其前提是敵人願意正面攻擊,而如果別人不正面攻破反而繞道呢?那麼防線也就沒有了作用。
  • 二戰美國大兵如何構築野戰防禦工事
    1941 年下發的野戰條令FM21-100《士兵手冊》(Soldier’s Handbook,1942年3月曾再版)有很多內容與《單兵與小部隊隱蔽措施》有相似之處,特別是在偽裝與欺騙等內容上。另一方面,這些重複的內容在德軍和英軍的出版物中也能找到。
  • 曾經戰無不勝的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為何最後屢屢戰敗?輸在了哪?
    成天把二戰時期的坦克或者輕武器搞排行榜的,那基本就是軍盲了。至於第二個問題:除了數量和補給方面,德軍裝甲部隊到底輸在哪了?我覺得這個問題,倒是值得討論。您能提出這個問題,那一定是一位資深軍迷了!至少您知道二戰時期從坦克數量上講,德軍遠遠少於蘇軍。同時,您也一定知道二戰德軍坦克屢屢缺油而戰敗。
  • 二戰南斯拉夫遊擊隊以牙還牙,槍決被俘的德軍
    我曾和一個快言快語的老者聊起過「二戰」。老人19歲時曾作為德軍坦克兵參加了從比利時阿登山區突入法國的閃擊行動。1944年10月17日,穿越南斯拉夫的德軍布蘭登堡師2團在貝爾格勒以南被蘇軍圍住了。於是傷員把他的士兵證交給戴寧,希望戴寧能把自己的死訊帶給家人,隨後他用手槍抵住自己的胸口開了槍,眼睛還看著戴寧,只是目光逐漸變得冰冷僵硬。  突圍之後,戴寧的身邊只剩下了11個戰友,全部的武器是8隻步槍和一支40式衝鋒鎗。大家商量了一下,決定朝西北方向的薩瓦河前進,行程大約有20公裡。他們相信河邊應該有德軍的大部隊。
  • 牢記二戰德軍的侵略,同時也思考二戰德軍戰鬥力為何如此強悍
    德國雖然是二戰法西斯國家的同盟軸心國之一,對猶太人做了十分殘暴的事,可是德國當時軍隊的戰鬥力和軍事素質到今日依然被人們津津樂道。二戰一開始,蘇聯具有數量巨大的軍隊和先進的武器裝備,軍事實力遠遠了超過德國,可是蘇聯軍隊在面臨德軍時卻傷亡慘重。
  • 二戰中,德軍打了列寧格勒882天,為何最終卻沒能打下來?
    「巴巴羅薩計劃」實行以後,德軍迅速佔領蘇聯大片領土,至1941年7月10日,德軍完成了戰略性突破任務,逼近了第聶伯河。蘇軍遭受重大損失,節節後退,在被迫退卻的過程中,蘇聯統帥部鑑於全線失利的情況下,決心轉變戰略指導思想,修改作戰計劃,由企圖實施戰略進攻改為實施戰略防禦,以達到「遲滯、疲憊、削弱」德軍,贏得組建和集結戰略預備隊的時間之目的。
  • 野戰尖兵:細看二戰德軍在戰爭後期步兵師的編制發展
    野戰尖兵:淺談二戰德軍步兵師編制的中期發展這篇文章。我們來算一下,戰爭初期德軍每個步兵師有3團9營27個連,合計81個步兵排,每排四個步兵班也就是每個步兵師有324個步兵班;而現在是3團6營18個連,也就是54個步兵排,德軍在中期的時候就把步兵排縮編成了3個步兵班,也是就說現在每個步兵師有162個步兵班,相當於步兵減少了一半的數量。
  • 二戰時期的日軍大隊,如果遇上德軍的步兵營,能否打得過?
    首先需要強調的一點是,無論德軍步兵營還是日軍大隊,其在二戰時期的編制都不是恆定的。不同時期,不同兵種,其所配置的人員武器都是不同的。比如德軍步兵營,僅僅是最普通的步兵營,就有1937年舊編以及1944年新編的區別,人數和武器裝備的配置出入都不小。
  • 掘壕據守:細看蘇德戰場上的德軍野戰防禦工事
    二戰德軍的野戰防禦工事都是基於一戰時期的實戰經驗來構築的,幾乎每一個參加過一戰塹壕戰的德軍士兵都是野戰防禦工事的建造專家。雖然時間過去了20多年,而且各種武器也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但是一戰時期的野戰工事建造方法並沒有落伍,落伍的只是防禦戰術。在二戰的各個戰場,最能體現出德軍野戰防禦工事的就是蘇德戰場。
  • 二戰上色老照片:蘇軍坦克被掀掉了炮塔,小隊德軍遭伏擊全部陣亡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二戰上色老照片。前面濃煙滾滾,近處五名德軍半蹲在路邊溝內。從他們視線往前,還能看到一個士兵。猜測一下這個場景,大概是蘇軍坦克一車當關,德軍派人近距離攻擊,用鐵拳反坦克火箭筒之類的把坦克炸毀,炮塔都掀到了路邊。本圖後面那人扛的圓管,就是「鐵拳」。
  • 二戰時期,德軍所向披靡,希特勒為什麼不攻打中國?原因有三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這場戰爭的罪魁禍首是德國、日本和義大利三國。毋庸置疑,在德日意這三大軸心國中,德國是實力最強悍的。在二戰初期的歐洲戰場上,德軍是所向披靡的。野心勃勃的希特勒將德軍派到了蘇聯戰場、北非戰場,為什麼希特勒不打中國呢?原因大致有三點。
  • 二戰中的義大利:坑隊友更坑自己
    在整個二戰中,義大利很奇葩—它因自身戰鬥力太弱,竟然為血腥的二戰史增添了一絲搞笑氣氛。不過,事實上,義大利早在二戰開打之前就已經戰敗了。當小鬍子詢問義大利的戰鬥力時,軍官們對元首發出了警告:如果義大利加入盟軍一方,我們倒還不怕,但如果它成為我們的盟友,我們必須派50個師去保護他們,但小鬍子並未在意這些「誇大之詞」。 後來戰事的發展證明了德國將軍的先見之明,義大利成功的將德國拖入了北非戰場。從戰爭發展情況來看,德國人在義大利身上的投入,顯然不止50個師。
  • 為什麼德軍能在二戰前期迅速擊潰波蘭和法國?雙方兵力對比如何?
    在當時許多歐洲人心目中,波蘭算得上是一個擁有較強實力的國家,即使它無法打敗德軍入侵,但至少也能將德軍拖入持久戰的泥潭之中。然而令英法兩國政治家都始料未及的是,不到一個月時間,波蘭就已被徹底擊潰。1940年5月10日,德軍入侵法國。
  • 30名美國傘兵能打150名德軍,但在上甘嶺,一個傘兵團攻不下志願軍陣地
    在這一集裡,溫特斯連長打了他整個二戰裡的最後一次實戰:率領E連30多人殲滅德軍150多人,這究竟是德軍太弱還是E連太強呢? 這動靜驚動了溫特斯連長,他立即帶人去追擊這股德軍,雙方一交上手後溫特斯發現情形不對了:對方的人數遠比自己預估的要多。 E連雖然人少,但火力卻不弱,M1伽藍德步槍加上M1918輕機槍的火力讓德軍一下也摸不準美軍的人數,再加上是夜裡,雙方是麻杆打狼兩頭怕,於是接戰一陣之後各自撤回。
  • 戰爭大片《潘菲洛夫28勇士》,蘇軍憑藉哪些武器死磕德軍坦克?
    本片講述二戰中的一個著名故事,蘇軍潘菲洛夫步兵師的28名士兵在通往莫斯科的地段上誓死抵抗德軍,成功消滅了18輛德軍坦克,阻止了德軍前進的步伐,蘇軍只有6人倖存。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發動 「巴巴羅薩」計劃入侵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到了當年10月,德軍攜閃電戰的驚人威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眩目的勝利。
  • 二戰初期,德軍閃擊法國首都巴黎,被德軍佔領的巴黎城
    1、這是一組反映德軍佔領法國首都巴黎情景的老照片。圖集整理:普希金皇村2:二戰德軍進攻巴黎如入無人之境,城市居民生活竟未受到影響3:二戰德軍進攻巴黎如入無人之境,城市居民生活竟未受到影響4:二戰德軍進攻巴黎如入無人之境,城市居民生活竟未受到影響5:二戰德軍進攻巴黎如入無人之境,城市居民生活竟未受到影響6:二戰德軍進攻巴黎如入無人之境,城市居民生活竟未受到影響7:二戰德軍進攻巴黎如入無人之境
  • 二戰過程中,如果日本關東軍與德軍戰場正面對抗,誰能更勝一籌呢
    二戰過程中,如果日本關東軍與德軍戰場正面對抗,誰能更勝一籌呢?那麼如果二戰之際,日本關東軍與德國中央集團軍在戰場上正面對抗的話,兩個國家的軍隊哪一方能夠更勝一籌呢?關於這個問題,如果說有主場之分的話,德軍來到亞洲戰場、或是東南戰場上與日軍交手的話,德軍即便是取得勝利也是慘勝,二戰中德國出眾的陸軍與空軍,海軍的實力異常的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