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固原人,一定看過秦腔,看過大戲。聽秦腔、看大戲根植於每個固原人血脈的最深處,每當熟悉的鐃鈸、梆子、二胡響起來的時候,總能激發起埋藏在內心中,那種提腳就走的衝動。
秦腔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看的戲,先輩也在看;我們聽的腔,先輩也在聽;我們吼的音,先輩也在吼......這是多麼神奇的一件事情,秦腔的傳承就是由輩輩人手拉手看戲看出來的,無論這片土地遭受過什麼樣的苦難與淚水,只要吼起了秦腔,傳承就會延續,這就是中華文化的傳奇所在,也是我們這個民族歷經磨難依然矗立在世界之林的原因之一。
秦腔戲裡有一種鄉音,更有一種鄉愁,而且還有一種文化,從秦腔裡你聽到的是另一種故事,更有生活,秦腔的唱腔也獨特,更特別,聽出濃厚的文化,無論身居何位、身在何方,只要秦腔那種豪邁一響起,總會想起當年被親人拖著自己看戲的自己、自己爬過的那個戲臺、戲臺旁的那顆老榆樹、榆樹邊臥的那條大黃狗,那是自己魂牽夢繞的家鄉和童年。
秦腔經典劇目表現了愛國、孝順、親善等弘揚傳統優秀文化,產生了許多讓我們記憶猶新的經典全本和折子戲、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回憶一下。
四賢冊
這齣戲最精彩最精彩的戲詞「娘雖飢餓尚可忍耐,餓煞我兒娘心何安」,短短的兩句唱腔便將一個家庭的困境和一個善良、嫻淑、克己待人、含辛茹苦,具有傳統美德的母親形象展示於舞臺之上。
三滴血
秦腔《三滴血》是陝西已故著名劇作家範紫東先生的一部優秀劇作,著名劇作家曹禺曾稱讚這齣戲是「秦腔之《十五貫》,簡直可以同莎士比亞的劇作媲美」。《三滴血》在老一輩人的心目中不亞於現在的各種流行電視劇。
狸貓換太子
《狸貓換太子》又名《鍘郭槐》、《打黃袍》、《火化冷宮》,秦腔傳統劇。講述宋真宗時,劉妃與內監郭槐合謀,以剝皮狸貓調換李宸妃所生嬰兒,李宸妃隨被打入冷宮。真宗死後,仁宗趙禎即位,包拯奉旨赴陳州勘察國舅龐煜放賑舞弊案。途中,包拯受理李妃冤案並為其平冤,迎李妃還朝的故事。因故事膾炙人口,被後人競相傳頌。這個故事應該大家都耳熟能詳了,經典中的經典,小時候總會拿戲臺上的包公與電視劇上的包公做對比。
五典坡
秦腔名劇《五典坡》,後唐丞相王允三女寶釧於彩樓飄彩招親,繡球打中乞兒薛平貴。王允嫌貧愛富,責令寶釧退親,寶釧不允,父女《三擊掌》割斷父女之情。寶釧奔赴寒窯,與平貴成親......《五典坡》 又名《五家坡》,有改編本戲《紅鬃烈馬》、《王寶釧》流行,是著名的秦腔劇目。
轅門斬子
《轅門斬子》又名《三進帳》。元帥六郎延景之子楊宗保為破天門大陣,私自下山,不料被穆桂英所擒,並在穆柯寨招親,楊延景得知大怒,為震軍心,轅門外斬子不饒,佘太君、八賢王先後說情未允,穆桂英趕來求情,並願與楊合兵破遼,楊以國家利益為重,允情免斬。
金沙灘
《金沙灘》又名《雙龍會》、《八虎闖幽州》,秦腔傳統劇。《金沙灘》是楊家將故事的原本,在固原這個充滿了楊家將傳說的地方,經久不衰。
趙氏孤兒
《趙氏孤兒》是秦腔傳統劇目,馬健翎1955年根據元曲、崑曲《趙氏孤兒記》及秦腔《八義圖》、同州梆子等流行劇本整理。
三娘教子
《三娘教子》又名《雙官誥》、《機房訓》、《忠孝節義》,秦腔傳統戲。其中《教子》一場為著名折戲,常單獨演出,此劇系旦角唱功戲。
庵堂認母
尼姑王志貞與秀才申貴升相愛,私生一子名徐元宰,因懼佛門清規戒律把兒子拋於荒郊,被人拾去撫養成人。十六年後徐元宰前往庵堂尋母,王志貞怕礙兒子前程,不願相認,後為元宰誠心所感,始得母子團圓。故事很簡單,但意義很非凡,說實話真應該讓現在很多人好好的詳讀一番。
周仁回府
周仁回府,秦腔傳統劇目。又名《鴛鴦淚》。嚴嵩的乾兒子嚴年垂涎於杜文學之妻,遂誣告將杜文學流放嶺南。杜文學臨行前將其妻跪託義弟周仁。周仁與妻暗中計議,以其妻扮作其嫂,獻與嚴年,並連夜攜嫂出逃。妻至嚴府,殺嚴賊不成,自戕身亡。後杜文學冤雪釋歸,見周仁怒責。杜文學之妻出面痛說原委,真相始明。
鍘美案
《鍘美案》是小編小時候唯一完全看懂的一部秦腔劇,同情於秦香蓮的悲慘、痛恨於陳世美的拋妻棄子、也被包青天不畏強權的大公無私所折服。其實最開始最吸引我的是演員們穿的那雙厚厚的鞋子。
部分資料及圖片選自網絡
編輯:木葉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