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人為何愛秦腔?因為戲裡傳承著優秀的傳統文化!

2020-12-25 騰訊網

如果你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固原人,一定看過秦腔,看過大戲。聽秦腔、看大戲根植於每個固原人血脈的最深處,每當熟悉的鐃鈸、梆子、二胡響起來的時候,總能激發起埋藏在內心中,那種提腳就走的衝動。

秦腔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看的戲,先輩也在看;我們聽的腔,先輩也在聽;我們吼的音,先輩也在吼......這是多麼神奇的一件事情,秦腔的傳承就是由輩輩人手拉手看戲看出來的,無論這片土地遭受過什麼樣的苦難與淚水,只要吼起了秦腔,傳承就會延續,這就是中華文化的傳奇所在,也是我們這個民族歷經磨難依然矗立在世界之林的原因之一。

秦腔戲裡有一種鄉音,更有一種鄉愁,而且還有一種文化,從秦腔裡你聽到的是另一種故事,更有生活,秦腔的唱腔也獨特,更特別,聽出濃厚的文化,無論身居何位、身在何方,只要秦腔那種豪邁一響起,總會想起當年被親人拖著自己看戲的自己、自己爬過的那個戲臺、戲臺旁的那顆老榆樹、榆樹邊臥的那條大黃狗,那是自己魂牽夢繞的家鄉和童年。

秦腔經典劇目表現了愛國、孝順、親善等弘揚傳統優秀文化,產生了許多讓我們記憶猶新的經典全本和折子戲、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回憶一下。

四賢冊

這齣戲最精彩最精彩的戲詞「娘雖飢餓尚可忍耐,餓煞我兒娘心何安」,短短的兩句唱腔便將一個家庭的困境和一個善良、嫻淑、克己待人、含辛茹苦,具有傳統美德的母親形象展示於舞臺之上。

三滴血

秦腔《三滴血》是陝西已故著名劇作家範紫東先生的一部優秀劇作,著名劇作家曹禺曾稱讚這齣戲是「秦腔之《十五貫》,簡直可以同莎士比亞的劇作媲美」。《三滴血》在老一輩人的心目中不亞於現在的各種流行電視劇。

狸貓換太子

《狸貓換太子》又名《鍘郭槐》、《打黃袍》、《火化冷宮》,秦腔傳統劇。講述宋真宗時,劉妃與內監郭槐合謀,以剝皮狸貓調換李宸妃所生嬰兒,李宸妃隨被打入冷宮。真宗死後,仁宗趙禎即位,包拯奉旨赴陳州勘察國舅龐煜放賑舞弊案。途中,包拯受理李妃冤案並為其平冤,迎李妃還朝的故事。因故事膾炙人口,被後人競相傳頌。這個故事應該大家都耳熟能詳了,經典中的經典,小時候總會拿戲臺上的包公與電視劇上的包公做對比。

五典坡

秦腔名劇《五典坡》,後唐丞相王允三女寶釧於彩樓飄彩招親,繡球打中乞兒薛平貴。王允嫌貧愛富,責令寶釧退親,寶釧不允,父女《三擊掌》割斷父女之情。寶釧奔赴寒窯,與平貴成親......《五典坡》 又名《五家坡》,有改編本戲《紅鬃烈馬》、《王寶釧》流行,是著名的秦腔劇目。

轅門斬子

《轅門斬子》又名《三進帳》。元帥六郎延景之子楊宗保為破天門大陣,私自下山,不料被穆桂英所擒,並在穆柯寨招親,楊延景得知大怒,為震軍心,轅門外斬子不饒,佘太君、八賢王先後說情未允,穆桂英趕來求情,並願與楊合兵破遼,楊以國家利益為重,允情免斬。

金沙灘

《金沙灘》又名《雙龍會》、《八虎闖幽州》,秦腔傳統劇。《金沙灘》是楊家將故事的原本,在固原這個充滿了楊家將傳說的地方,經久不衰。

趙氏孤兒

《趙氏孤兒》是秦腔傳統劇目,馬健翎1955年根據元曲、崑曲《趙氏孤兒記》及秦腔《八義圖》、同州梆子等流行劇本整理。

三娘教子

《三娘教子》又名《雙官誥》、《機房訓》、《忠孝節義》,秦腔傳統戲。其中《教子》一場為著名折戲,常單獨演出,此劇系旦角唱功戲。

庵堂認母

尼姑王志貞與秀才申貴升相愛,私生一子名徐元宰,因懼佛門清規戒律把兒子拋於荒郊,被人拾去撫養成人。十六年後徐元宰前往庵堂尋母,王志貞怕礙兒子前程,不願相認,後為元宰誠心所感,始得母子團圓。故事很簡單,但意義很非凡,說實話真應該讓現在很多人好好的詳讀一番。

周仁回府

周仁回府,秦腔傳統劇目。又名《鴛鴦淚》。嚴嵩的乾兒子嚴年垂涎於杜文學之妻,遂誣告將杜文學流放嶺南。杜文學臨行前將其妻跪託義弟周仁。周仁與妻暗中計議,以其妻扮作其嫂,獻與嚴年,並連夜攜嫂出逃。妻至嚴府,殺嚴賊不成,自戕身亡。後杜文學冤雪釋歸,見周仁怒責。杜文學之妻出面痛說原委,真相始明。

鍘美案

《鍘美案》是小編小時候唯一完全看懂的一部秦腔劇,同情於秦香蓮的悲慘、痛恨於陳世美的拋妻棄子、也被包青天不畏強權的大公無私所折服。其實最開始最吸引我的是演員們穿的那雙厚厚的鞋子。

部分資料及圖片選自網絡

編輯:木葉蟲

相關焦點

  • 一段秦腔,一場夜色 | 傳統文化在西安
    口腹之慾很容易滿足,不過要想聽場傳統戲曲,我們還真沒什麼線索。      秦腔是第一批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傳統戲劇《張連賣布》和生動的木偶戲。現場看戲特別能抓住觀眾的注意力,演員們深厚的表演功底牢牢地吸引著我們,完全沉浸在情節裡,忘記了時間。演出的最後安排的是壓軸兒的華陰老腔。一開口那一聲吼,真能聽的人渾身一激靈。再加上板胡、弦子、琵琶、揚琴和嗩吶的伴奏,一段氣勢恢宏的秦腔完整地呈現在觀眾面前,直擊心底。最讓我印象深刻就是中間用木條凳和木頭塊伴奏的女演員,整段秦腔最鏗鏘有力的節奏都是出自她手。
  • 《中國秦腔文化叢書》項目簡介
    該叢書不僅是史學家、戲劇家、文化學者研究秦腔文化的秦腔知識智庫全書,還是一部供秦腔藝術工作者、秦腔藝術愛好者和廣大讀者了解、認識秦腔藝術形態和秦腔文化內涵的大型通俗讀本。《中國秦腔文化叢書》共20本,目前已出版的有14本,包括《秦腔音樂》《秦腔傳統經典劇目選》《秦腔流播》《戲曲表演美學》《秦腔劇作家》《秦腔表演藝術家》《中國西北「梅花獎」演員》《百年易俗社》《秦腔學府—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秦腔舞臺美術》《秦腔習俗》《陝西地方劇種》《阿宮腔—最後的玉蘭花》《品評秦腔》等,另外的六本《秦腔與傳媒》《秦腔百年》《秦腔走進校園》《秦腔戲班》《論京劇聲腔源於陝西
  • 傳承川劇火種 努力傳播優秀傳統文化
    「鐵梅作為代表發言,這不僅是我們川劇院的驕傲,也說明了習總書記對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的重視。」國家一級導演、市川劇院副院長曾幀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從事川劇藝術表演60多年的國家一級演員、市級川劇傳承人熊平也興奮不已,「現在黨中央對中華傳統文化、地方戲曲的重視,讓我們這些老同志真正感受到文藝的春天來了。
  • AI技術幫助秦腔演員學戲 「友戲君」亮相2020陝西文化產業高質量...
    2020陝西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合作峰會日前在西安高新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來自西安的「友戲君」秦腔戲曲AI演繹系統將創新的AI技術與中國秦腔傳統文化相融合,打造出關於戲曲的全新沉浸式互動體驗,吸引了全場關注的目光。
  • 帶著秦腔從西安出發
    這是西安市打造「一帶一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示範區一次出行,是西安市文化和旅遊的一次雲遊。這場「千年古都·常來長安」雲說戲——秦腔活動將於近日開始,分別在巴基斯坦、哥本哈根(丹麥)、明斯克(白俄羅斯)的三家海外中國文化中心隆重上線。
  • 「視點」定西,秦腔成長的地方
    這些泥土裡長出來的秦腔,植根於隴中大地的文化根脈,蘊含著隴中人鮮明的精神氣質。《楊椒山》劇照 百 花秦腔藝術花繁葉茂2020年11月5日,大型新編秦劇《李時珍傳奇》在定西大劇院首演。此次展演活動由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指導,旨在進一步挖掘、展示豐富多彩的傳統戲劇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傳統戲劇的藝術交流與互鑑,推動傳統戲劇的傳承發展。甘派秦腔《潞安州》取材於《說嶽全傳》,講述了北宋潞安州節度使陸登滿門忠烈、英勇抗金的故事。該劇歷史悠久,在清代就有演出,是甘派秦腔的代表性劇目,劇中人物功架優美,展示了甘派秦腔「三桿子」「三勾子」等絕活。
  • 難忘家鄉戲 眷戀是秦腔
    那場演出我記憶深刻,當時,身為社長的劉祥當晚拜了秦腔老藝人、年逾八旬的王輔生老師為師傅,一眾年輕人輪番演唱了秦腔經典唱段,王輔生老師還傾情演繹了自己的看家戲《家女》。如今,這群活躍於北京的秦腔愛好者是一群單純喜歡秦腔的人,不同身份、不同行業、不同年齡,聚在一起許多年了。他們常常利用空餘時間組織排練,已經能演出很多經典的秦腔劇目了。
  • 傳統文化的旅遊場景 「頤和園·戲遊記」唱響「雙節」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我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頤和園是首都文化不可替代的組成部分,也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國內外影響力、彰顯文化自信的重要陣地。本次活動名伶雲集,共有二十位國家一級演員登臺獻藝,好似「同光十三絕」相約戲臺;十三大戲曲院團赴京參演,猶如當年「徽班進京」般繁榮景象。
  • 以德立人以德興村 寶雞鄉村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所在。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傳統文化的優秀因子一直在延續,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原動力與軟實力。在我國廣大農村,鄉親們重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尊重,以德立人、以德興村,讓主流價值觀更好地成風化人、凝心聚力。
  • 多形態傳承文化魅力 愛奇藝持續以優質內容弘揚傳統文化
    作為趨勢大會的重要活動,「2020環球趨勢優秀案例推薦」活動同步開展。其中,愛奇藝榮獲「年度文化傳承優秀案例」。組委會評議認為,愛奇藝持續以優質內容弘揚傳統文化,向用戶展現刺繡、劍文化、京劇等傳統文化的多種形態,傳承文化魅力。據報導,《鬢邊不是海棠紅》是由惠楷棟執導,黃曉明、尹正、佘詩曼領銜主演的民國傳奇情感劇。
  • 美麗的中國傳統文化,優秀的物質文化遺產,值得我們傳承
    在現在這個交通便利、手機電腦等等都十分發達的現代社會中,我們的一切好像都被機器智能等高科技產品代替了,以至於我們從古代到今天有些傳統文化都被漸漸忘掉了,比如崑曲、剪紙等。剪紙在字面上看就是用剪刀去剪紙,再加點東西的話就是用剪刀在紙上去刻字或者刻花紋。
  • 海南人如何看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傳承與弘揚,這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12月6日,為更好地探討這一話題,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一場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研討會」 在海口市瓊山區海南海世界貝殼文化博物館舉行。其中,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和重要組成的千年蘇學,自然也不能被忽視。而海南省是蘇東坡最後的精神家園,在東坡文化中,蘊含並展示著「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展示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三個方面主要內容,即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和中華人文精神。
  • 天津授牌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校
    本報天津12月26日訊(記者徐德明)今天,天津市教委召開首批天津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學校」授牌大會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工作交流活動。  通過綜合評定,天津西青區實驗小學、和平區鞍山道小學等108所學校被市教委授予天津市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學校。
  • 吊山村人的秦腔大戲 一唱就是30多年
    秦腔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吊山村的山梁上綿延著它的古韻。2018年8月6日,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山門鎮吊山村村民王國倉一大早下山去牛場餵牛,趕中午又上山回到村裡。當天是農曆六月廿五,村上演秦腔戲的日子,王國倉要飾演《下河東》中的武生。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2020-12-04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裝臺》:二代最終能否如願,站在秦腔團的舞臺中央?還是有戲的
    劇中一直出現在我們眼前的除了工作的場景和生活的瑣碎之外,也還確實有一種藝術,那就是秦腔。在這部生活劇中,也是帶觀眾領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秦腔這一戲曲文化。作為地道的陝西人,幾乎人人都會唱上兩句,不管是路邊以汽車為房的萬元戶,還是這一群幹裝臺活兒的弟兄們,心情好也都是會唱上幾句。
  • 25臺地方優秀劇目匯聚北京 全國地方戲展將開幕
    聚焦地方戲曲發展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地方戲曲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傳統文化最集中、最典型的代表。它是由豐富多彩的地方戲曲劇種組成的,是我國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造的燦爛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瑰麗寶藏。由於我國幅員遼闊,語音多樣,風尚各異,以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具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和豐富多彩藝術風格的地方戲曲劇種。
  • 大型秦腔現代戲《黨的女兒》:唱響紅色經典的時代精神
    以下文章來源於陝西戲曲廣播 ,作者陝西戲曲廣播 陝西戲曲廣播大秦正聲,流淌在陝西人血液裡的聲音。共產黨員田玉梅屹立在山頭,挺胸抬頭,從心底發出正義之聲:「初心猶未盡,熱血化長虹。」隨後慷慨就義。《黨的女兒》滿懷深情地禮讚了革命歲月裡基層女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守信仰、視死如歸的大無畏革命奉獻精神。在革命年代,有無數個優秀的黨的女兒為了革命事業奉獻生命,在和平年代和建設年代,依舊有一大批黨的女兒在各自的崗位上貢獻力量。惠敏莉介紹,「我們希望通過秦腔的形式為建黨100周年獻禮,讓『黨的女兒』這種精神再凝結、再傳承。」
  • 以文化人 以廉潤心——新編秦腔廉政歷史劇《關西夫子》唱響首都
    由中國方正出版社、陝西省紀委監委、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出品,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創作排演的新編秦腔廉政歷史劇《關西夫子》12月11日晚亮相北京梅蘭芳大劇院,以慷慨豪邁的秦聲秦韻唱響一曲廉政文化建設的黃鐘大呂,為首都各界觀眾獻上一場文化盛宴、精神大餐。
  • 易俗社看家戲 李東峰《小宴》| 推人推戲推秦腔,第八屆「香港· 中國戲曲節」(十六)
    該社以「輔助社會教育,啟迪民智,移風易俗」為宗旨,將文化教育、戲曲訓練、演出實踐結合起來,培養了大批戲曲人才,創作和演出了許多優秀劇目,對戲曲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對戲曲改良起到了示範作用。西安易俗社與莫斯科大劇院、英國皇家劇院並稱為世界藝壇三大古老劇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