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高加索的亞美尼亞:被「穆斯林」左右夾擊的「基督徒」

2020-12-24 騰訊網

說起亞美尼亞與周邊國家的衝突,必然會提到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之間的納卡地區,全稱為「納戈爾諾-卡拉巴赫(Nagorno-Karabakh)」。

納卡地區是亞美尼亞在亞塞拜然境內的一塊飛地,聯合國現在將它劃為亞塞拜然的領土,但是其中居住的亞美尼亞人居多,而且亞美尼亞人在當地建立了亞美尼亞政權「卡拉巴赫共和國」。

「卡拉巴赫共和國」現在實際掌控納卡地區的6個州。

在國際社會中,現在一般持兩種觀點,信仰基督教的俄羅斯和歐洲國家普遍在情感上同情亞美尼亞,但是其他穆斯林國家普遍支持亞塞拜然。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

除了宗教上的影響外,由於高加索山脈的重要戰略地位及民族問題,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爭端也成為了眾多勢力博弈的棋子。

總之,當地多方勢力糾纏,形勢複雜。

但是,當我們深究其主權爭端的原因時,一定會提到兩點。一是兩個國家的民族及信仰問題,二是蘇聯時期兩個國家短暫的和平問題。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地理位置圖

「基督徒」亞美尼亞的歷史

亞美尼亞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

它最久遠的屬於自己民族的王朝是阿爾塔什斯王朝,是在羅馬帝國消滅塞琉古王朝之後藉機分裂出來的。

而此前,它則經歷了波斯第一帝國、馬其頓王朝與塞琉古王朝三朝的統治,其中塞琉古王朝是馬其頓王朝分裂後由亞歷山大大帝的部將塞琉古一世建立的王朝。

但是,阿爾塔什斯王朝統治的地區僅限於今天的西亞美尼亞,東亞美尼亞仍舊處在波斯人的統治之中。

東亞美尼亞先後經歷過帕提亞王朝——波斯第二帝國,薩珊王朝——波斯第三帝國的統治。

(以上提到的波斯第三帝國是最後一個前伊斯蘭時代由波斯人建立的王朝。)

波斯波利斯廢墟

在帕提亞王朝的統治期間,東亞美尼亞人於公元64年也建立了屬於自己民族的國家阿爾沙克王朝。

在薩珊王朝將帕提亞王朝消滅後的將近350年間,東亞美尼亞都處在阿爾沙克王朝的統治之下。

一直到公元428年,阿爾沙克王朝滅亡。

此後的兩百年間,東亞美尼亞便一直受薩珊王朝的統治。

一直到公元680年,薩珊王朝被阿拉伯人所滅。

在消滅波斯第三帝國的同時,阿拉伯人開始入侵整個亞美尼亞地區。這段時間,為了避免受到阿拉伯世界「拜火教」的同化,亞美尼亞人重新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王朝——巴格拉提德王朝。

此後亞美尼亞人在自己的統治下又過去了320年的時光,直到公元1000年土耳其和拜佔庭帝國(東羅馬帝國)左右夾擊亞美尼亞。

拜佔庭帝國時代的加拉塔

1064年拜佔庭帝國統治了該地區,亞美尼亞貴族不得不遠走地中海奇裡乞亞(亦稱小亞美尼亞),建立盧比尼王朝。

僅僅統治了七年之後,土耳其人取代拜佔庭帝國統治了該地區。

直到兩個世紀後的13世紀,1220年,西侵的蒙古人佔領了該地區。

14世紀,阿拉伯人為了徹底斷絕十字軍的騷擾,將亞美尼亞徵服。

15世紀,奧斯曼帝國徵服拜佔庭帝國之後,亞美尼亞人喪失了最後一點主權。

此後一直到19世紀,東亞美尼亞被沙俄從土耳其手中買回。

地中海的一處海灘

20世紀,奧斯曼帝國在境內對亞美尼亞進行了慘絕人寰的種族大屠殺,死亡人數達100萬-150萬人。

至今,亞美尼亞政府仍以要求土耳其承認種族大屠殺作為兩國建交的要求。

1918年,亞美尼亞從土耳其獨立,但是西亞美尼亞又被土耳其人奪回。

1920年,亞美尼亞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成為一個蘇維埃國家。

1922年,亞美尼亞加入蘇聯;

1936年,亞美尼亞成立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正式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

1988年,亞美尼亞發生過一次嚴重大地震,現今每年的12月7日都被列為「悼念1988年大地震死難者日」。

1991年,蘇聯解體,亞美尼亞重新成為一個獨立國家,並且在當年加入了獨立國協。獨立國協即從舊蘇聯獨立的大部分國家的聯合體。

土耳其阿瑪西亞-奧斯曼帝國遺址

「穆斯林」亞塞拜然

亞塞拜然共和國位於外高加索東部。

東臨裏海,南接伊朗,西邊是亞美尼亞,西北部即喬治亞,北邊即是高加索山脈,高加索山脈的北邊即是俄羅斯南部領土。

亞塞拜然共和國國名意為「火的國家」,於1991年伴隨著蘇聯解體成為獨立國家。

亞塞拜然的歷史不如亞美尼亞久遠,公元11~13世紀,亞塞拜然民族才形成。

亞塞拜然街道建築

13~16世紀,受到當時世界形勢的影響,亞塞拜然屢遭土耳其人、蒙古人和波斯人入侵和瓜分。

16~18世紀,亞塞拜然受到波斯薩法維帝國統治。薩法維帝國即薩非帝國,是波斯人建立的完全統一伊朗東西部的第四個帝國,也稱為波斯第四帝國。

波斯第四帝國建立時,伊斯蘭文化已經開始滲透伊朗這片土地,所以幾乎可以說波斯第四帝國是波斯人在伊斯蘭時代建立的第一個帝國。

18世紀中期,亞塞拜然分裂為十幾個封建小國。

19世紀30年代,北亞塞拜然(現亞塞拜然共和國)併入沙俄。(同樣在19世紀,沙俄買回了亞美尼亞。)

此後:

1917年11月,亞塞拜然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巴庫公社。

1918年5月28日,阿資產階級宣告成立「亞塞拜然民主共和國」。

1920年4月28日,被「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取代。

1922年3月12日,加入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同年12月30日該聯邦共和國加入蘇聯)。

1936年12月5日,改為直屬蘇聯的加盟共和國。

1991年2月6日,改國名為「亞塞拜然共和國」,10月18日正式獨立。

薩菲帝國時代建造的lotfollah清真寺

被穆斯林國家左右夾擊的「亞美尼亞」

外高加索地區盤踞著三個國家,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

喬治亞的主流宗教是東正教;

亞美尼亞的主流宗教是「亞美尼亞基督教」,是新教的一個分支;

亞塞拜然的主流宗教是「伊斯蘭教-什葉派」。

按理來說,一個地區三個教派,亞塞拜然並不能依靠宗教力量對亞美尼亞形成壓制。但是,偏偏這麼巧合,穆斯林國家土耳其在西部與亞美尼亞接壤,這直接導致了亞美尼亞處在土耳其與亞塞拜然的左右夾擊之中。

諾拉萬克-亞美尼亞修道院

喬治亞暫且不談,土耳其和亞美尼亞因為種族大屠殺的原因是世仇,因此亞美尼亞在與亞塞拜然的爭端中不免多受掣肘。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兩國的爭端總不能停歇,有民族之間的仇恨,還有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間的仇視。

而當前兩國衝突的主要焦點——納卡地區爭端,與蘇聯時期混亂的行政劃分也脫不了干係。

蘇聯時期,外高加索三個國家作為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加入蘇聯,在一開始,蘇聯將納卡地區劃分給亞美尼亞,這本來是沒什麼問題的,也不會引起爭端。

但是,後來蘇聯為了籠絡土耳其,而將納卡地區又劃分給了亞塞拜然,這就引起了亞美尼亞人民極大的不滿!

蘇聯倒臺後,兩國的衝突急速加劇,迅速演變成了戰爭!

至今,納卡地區實際上仍舊在亞美尼亞人的掌控之中。但是,這並不為聯合國所承認。亞美尼亞人在納卡地區建立的「卡拉巴赫共和國」只受三個非聯合國成員的小國家的承認,在國際上始終被認為是有爭議地區。

納卡地區的落基山脈(Rocky mountains)

相關焦點

  • 亞美尼亞,為何被稱為「外高加索的以色列」?又是地緣決定命運?
    高加索山脈北側稱前高加索或北高加索,南側稱外高加索或南高加索。北高加索屬俄羅斯聯邦,外高加索分屬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三國,而著名的「外高加索高地」則由亞美尼亞高原和小高加索山脈共同構成。作為傳統的「高加索三國」之一,亞美尼亞這個內陸小國在世界上的知名度的確不高,能為世人所熟知的恐怕就是它在一戰間蒙受的那場災難了。
  • 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喬治亞,外高加索三國自古是大國的角鬥場
    高加索山脈分為大高加索山脈和小高加索山脈,其中大高加索山脈是歐洲與西亞的分界線,小高加索山脈則是亞美尼亞與北方喬治亞、亞塞拜然的主要國界線。 以大高加索山脈為界,高加索地區分為兩部分,北方稱為「北高加索」,屬於俄羅斯;南方則稱為「外高加索」,指的就是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三國。
  • 走進神秘的外高加索 喬治亞、亞美尼亞和卡拉巴赫攻略篇
    高加索山脈自西北向東南橫貫於黑海和裏海之間,高加索山脈以北為內高加索,這部分是俄羅斯高加索地區,高加索山脈以南是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三國,習慣性上則把南高加索稱為外高加索。1991年蘇聯解體前,內高加索和外高加索都在蘇聯領土範圍內,蘇聯解體後,外高加索三國獨立出來,雖被劃分在中亞,但很多人認為它屬於東歐。地處亞歐交界、黑海沿岸的喬治亞被稱為「上帝的後花園」。
  • 土耳其有多恨亞美尼亞?100年前實行種族滅絕,如今又煽風點火
    在這個單位裡非穆斯林的人享有一定的權利,但米勒特成員不得參政,並且需要額外繳納一筆人頭稅。而亞美尼亞人就屬於奧斯曼帝國其中的一個米特勒。雖說還是有等級劃分,但至少也不算是壓迫!就這樣,奧斯曼帝國內的亞美尼亞人和穆斯林平靜地相處了幾百年。
  • 一個千年無法癒合的傷口|外高加索二十天旅行之亞美尼亞
    天氣好的時候,亞拉臘山出現在葉里溫的天際線上,這讓亞美尼亞人有多悲情。這是所有亞美尼亞人心中永遠的痛。再看外高加索歷史,千百年來,這裡是列強博弈、民族糾葛、宗教矛盾融匯交織的一個要衝。亞美尼亞,曾經的「三湖之國」,自凡湖和烏魯米耶湖分別被土耳其和伊朗佔據,只剩下一個塞凡湖。塞凡湖,外高加索最大的湖泊,也是僅次於的的喀喀湖的第二大高原淡水湖,位於平均海拔2000多米的亞美尼亞高原上。我曾兩度在漫天飛雪中途徑塞凡湖,湖光山色,綺麗涳濛,分不清哪是山坡,哪是水岸,但我想那裡封凍著多少亞美尼亞人的眼淚。
  • 亞美尼亞,上帝的千年鐵粉
    外高加索亞美尼亞共和國位於亞洲西部,高加索山南部的外高加索地區。高加索山脈是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人們習慣把高加索山脈地區分為南北兩部分,山脈以南被稱為外高加索。公元前3世紀左右,大亞美尼亞王國建立,首都是阿拉克斯河畔的阿爾塔沙特城。疆域擴展到今天的埃及、敘利亞、巴勒斯坦、土耳其和伊拉克。今天土耳其境內的凡湖和伊朗境內的烏魯米耶湖曾經都是亞美尼亞人的聖湖。
  • 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世界遺產大全
    1922年3月,亞加入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同年該聯邦共和國加入蘇聯)。1936年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改為直屬蘇聯,成為其加盟共和國之一。1990年亞美尼亞最高蘇維埃通過獨立宣言,改國名為「亞美尼亞共和國」。1991年亞美尼亞舉行全民公決,正式宣布獨立。 亞美尼亞於1993年加入世界遺產公約,截止目前,共有3項世遺。
  • 本是高加索近鄰,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為何紛擾不斷?
    再就是位於黑海和裏海之間的高加索地區,車臣、南奧塞梯、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等,都屬於該地區,衝突和紛爭此起彼伏,難得消停幾年。高加索山脈南側被稱作外高加索,分布著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三個國家,都曾是蘇聯加盟共和國。
  • 亞美尼亞免籤,這座神秘的外高加索國度到底有多迷人?
    1月19日,我國與亞美尼亞的免籤協定就將生效,而亞美尼亞也將成為第15個與我國全面免籤的國家。對於許多人來說,這個位於外高加索的國家顯得十分神秘。那麼,亞美尼亞到底是個怎樣的國家?好玩嗎?怎麼玩?以下文字將為你一一揭曉。
  • 外高加索三國「演義」
    由西北至東南走向的大高加索山脈,將高加索地區自然分割為兩部分,以北屬俄羅斯西南邊疆區,稱作前高加索;以南被稱為外高加索,分布著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三個國家。大體劃分如下,喬治亞境內的幾個基督教小國分別依附於周邊兩大勢力;亞塞拜然屬於薩非王朝,至今伊朗仍存在亞塞拜然族;亞美尼亞是奧斯曼控制區。
  • 外高加索三國「演義」
    由西北至東南走向的大高加索山脈,將高加索地區自然分割為兩部分,以北屬俄羅斯西南邊疆區,稱作前高加索;以南被稱為外高加索,分布著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三個國家。大高加索山脈橫貫黑海和裏海之間,主峰厄爾布魯士峰海拔5400多米,平均高度3000多米,因此被看作是西亞、南歐的天然分界線。
  • 亞美尼亞——卡戴珊的故鄉,對中國免籤,和土耳其是世仇
    大家可能還不知道,這個不起眼的蕞爾小國還對中國免籤,並且今年1月19日已經正式生效,免籤期為三個月,喜歡旅遊的夥伴們多了一個上佳的去處,將來有時間可以看看這個外高加索山地小國的異國風情。01地理概況亞美尼亞是一個位於亞洲與歐洲交界處的外高加索地區的共和制國家,首都是葉里溫,領土面積2.98萬平方公裡,人口306.25萬,不管是領土還是人口都比我國的海南省小一些。
  • 亞美尼亞,去傳說中諾亞方舟停靠的國度,探尋不為人知的外高加索
    也見到眼眸深邃明亮的亞美尼亞孩童,天生的故事感鋪陳在五官裡。所見的一切都像帶著背景音樂,一部安靜不喧鬧的歐洲電影。初遇亞美尼亞「上帝說要有光,於是有了光,有了亞美尼亞。」亞美尼亞,一個充滿「矛盾」的國度,既熱情好客,也有國界之爭。
  • 外高加索戰場後面的大國博弈
    為何外高加索山脈的這兩個小國發生衝突如此嚴重,並且牽涉到世界大國的利益呢?民族矛盾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地處連接亞洲歐洲與中東的咽喉交通之地,這塊歐洲東南部高加索山脈地區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幾個世紀以來,該地區一直由包括基督教徒和穆斯林在內不同的勢力主導。這兩國都曾經是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亞美尼亞主要人口信仰基督教,而亞塞拜然主要人口則是穆斯林。
  • 穆斯林與基督徒為什麼水火不容?
    其實這裡存在一個誤解,一般人第一印象可能是穆斯林討厭基督徒,迫害他們,最後基督徒反擊,但是從歷史的角度看事實卻正好相反,下面就從教義和歷史上的十字軍東徵來看看他們的隔閡在哪裡?兩個宗教均從猶太教而出,信仰的都是祖先亞伯拉罕(易卜拉欣)的神,然而分歧就出現了,基督徒認為神曾經道成肉身化為耶穌,之後保羅又接受耶穌的感召轉向基督,用一套玄而又玄的邏輯闡明耶穌的話,也就是新神與新信仰,凡是後來在謊稱先知的都是假先知,異教徒是可憎的。
  • 亞塞拜然國土,為什麼被亞美尼亞一分為二?
    亞塞拜然的飛地從2020年9月底始,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因為「納卡地區歸屬問題」爆發了武裝衝突,使得這兩個不起眼的外高加索國家成了世人關注的焦點。▲現代亞塞拜然族的分布在阿拉伯帝國的強勢影響下,大部分外高加索地區的民族皈依了伊斯蘭教,但亞美尼亞人卻拒絕皈依,並宣誓效忠於東羅馬帝國。為此,大批亞美尼亞貴族遭到了阿拉伯帝國的清算。一些亞美尼亞貴族逃到了東羅馬帝國境內。
  • 不平靜的外高加索地區:一文簡述土耳其與亞美尼亞的恩恩怨怨
    那麼,同樣是外高加索地區的兩個國家,土耳其為什麼幫著亞塞拜然攻擊亞美尼亞,亞美尼亞跟土耳其的到底有什麼恩怨。外高加索地區亞美尼亞與土耳其的恩怨其實也是由來已久,不過主要也是近現代的恩怨。為了說明白這個問題,作為鋪墊,前面我們詳細說了亞美尼亞這個國家的歷史(詳見上一篇文章:亞美尼亞的前世今生),這篇文章我們來說說土耳其和亞美尼亞的恩怨。早期亞美尼亞民族與土耳其民族的淵源上一篇文章我們也說了,土耳其和亞美尼亞這兩個民族的淵源硬說的話最早可以追溯到塞爾柱土耳其人的時期,也就是公元1071年,塞爾柱土耳其人打敗拜佔庭帝國,對亞美尼亞的統治開始算起。
  • 最好的旅行 走出外高加索
    首先,外高加索並不是一個國家,它是位於歐亞交界的一個區域,坐擁喬治亞、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三個國家。這片區域也常被稱為南高加索。絕大多數人都選擇了喬治亞+亞美尼亞,放棄稍顯動蕩的亞塞拜然。不僅因為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勢同水火,更因為外高加索最值得看的景觀主要都在這兩國。問題二:外高加索有什麼?
  • 調查報告:土耳其基督徒遭遇嚴重迫害
    配圖來源:攝圖網 一項調查報告稱,土耳其基督徒和其他少數群體遭遇嚴重迫害據基督郵報報導,周一門石研究所(Gatestone Institute)發布了一項報告,美國非盈利國際政策委員會與智庫在該報告中詳細介紹到,土耳其基督徒遭遇該國政府官員迫害。門石研究所列出了諸多文章,例如亞美尼亞—土耳其周報《Agos》發布與8月份的一篇文章上提到,亞美尼亞、敘利亞和迦勒底三個地區的基督徒在過去三年時間裡,不能在自己的教會參與敬拜。
  • 地球局|左右都是「敵國」,但小國亞美尼亞並不好欺負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恩霆7月12日,炮聲打破了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邊境地區的寧靜,這對外高加索地區的冤家因再度爆發武裝衝突而上了國際新聞。這也是繼2016年邊境軍事衝突之後,亞阿兩國時隔4年再度大打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