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著休閒零食企業紛紛成功上市,做半成品菜的味知香也對A股發起了衝擊。尤其是,今年新冠疫情催生的半成品菜,正在成為消費者購物車中的日常選擇之一。12月10日,蘇州味知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味知香」)即將接受主板發審委的考驗。
據招股書顯示,味知香擬發行不超過2500萬股,募資6.54億元,將投入「年產5千噸的食品用發酵菌液及年產5萬噸發酵調理食品項目」「研發檢驗中心和信息化建設項目」「營銷網絡和培訓中心建設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但通過翻閱招股書發現,味知香其實並不差錢,2019年公司帳面現金高達2.11億元,貨幣現金資產佔比高達75.63%,卻募資2.4億元來補充流動資金,其中的必要性有多大?此外,公司還涉嫌一起購買和銷售狂牛症疫區牛肉的案件,給公司IPO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擴充4倍產能遭質疑 加盟商信息「缺斤少兩」
據企查查顯示,味知香成立於2008年,是一家專業生產半成品便捷菜的廠家,主營肉禽類、水產類、其他類三大產品品類200餘種半成品菜的開發、生產和銷售,旗下擁有「味知香」和「饌玉」兩大品牌,主要產品包括牛仔骨、宮保雞丁、水晶蝦仁、鐵板魷魚等。
所謂半成品菜是以農產、畜禽、水產品等為主要原料,經過洗、切及配製加工等處理後可直接進行烹飪的預製菜品,消費者買回家後直接下鍋即可。正是因為便捷性,頗受年輕市場的歡迎。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間,半成品菜一度成為風潮,帶動了該行業發展。
據招股書顯示,雖然近3年味知香的營收業績都在增長,不過,其增速已經出現明顯放緩。2017-2019年,味知香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59億元、4.66億元、5.42億元,2018年和2019年的營收增長率分別為29.81%、16.31%;同期淨利潤分別為5180.45萬元、7112.49萬元、8624.32萬元,2018年和2019年的淨利潤增長率分別為37.29%、21.26%。
伴隨近年來營收業績的增長,味知香的存貨也在持續增加。報告期內,公司的存貨淨額分別為2,666.68萬元、4,723.65萬元與5,066.08 萬元,佔公司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19.01%、21.90%與16.69%。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未來公司原材料市場價格出現大幅下滑或者公司產品銷售受阻,後期公司將面臨存貨跌價的風險。
此外,伴隨存貨淨額的持續擴大,產能利用率也有所降低。數據顯示,2017-2019年,味知香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95.93%、81.49%、 85.89%。然而,正是在產能利用率持續降低的狀態下,此次味知香卻決定募資用於年產5千噸的食品用發酵菌液及年產5萬噸發酵調理食品項目。
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9年,公司的產能分別為9750噸、1.5萬噸、1.5萬噸。也就是說,未來募投項目建成後,味知香將產能從1.5萬噸提升4.33倍至6.5萬噸。2017年至2018年味知香產品新增銷量才2269.07噸,2017年新增銷量只有1320.52噸。按照募投項目的計劃,味知香將新增5萬噸產能,按2018年新增銷量計算,需22年才能消化完畢。假如樂觀一點,按2018年新增銷量翻倍計算,也要11年才能消化。那麼,現在味知香把產能提升至4倍是否合理呢?
對於消化新增產能的措施,味知香在其招股書中表示,公司將通過多種渠道消化產能,尤其是藉助電商模式來消化產能。但通過查閱其招股書可以發現,味知香或將面臨電商銷售對傳統線下經銷模式衝擊的風險。
招股書顯示,味知香的銷售模式以經銷為主,存在少量的直銷渠道。2016年至2019年,零售渠道中經銷店帶來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09億元、2.32億元、1.6億元和1億元,而加盟店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070萬元、2179萬元、1.5億元和2.5億元。
從上表可以看出,2017年,零售渠道中加盟店的營收佔比為6.14%;2018年,加盟店營收由2179萬元上升至1.5億元,增長率達5.89倍,佔比由6.14%上升至32.64%;又於2019年繼續上升至48.62%。顯然,自2018年開始,公司的加盟渠道已逐漸取代經銷渠道,成為最重要的銷售方式。
不過,作為一家以加盟模式為主要銷售模式的公司,味知香未在招股書中對於加盟費和如何管理加盟商等信息進行詳細披露。在味知香的招股說明書中,也無法找到加盟商1年需要向味知香繳納多少開業支持費、多少押金的內容。
而關於公司經銷商和加盟商管理上,味知香只簡單給出,截至 2019年12月31日,公司經銷商(不含加盟店)數量為956家、加盟店數量為801家,廣泛分布在蘇州、上海等地各大農貿市場、集市、街道門店,貼近消費者生活區域。在整個報告期內,公司經銷商、加盟商如何增減則一筆帶過。
招股書中,也沒有找到味知香加盟業務的毛利率數據,以及為加盟商提供風格統一的裝修、運營培訓的運營數據。
帳面現金高達2.11億 仍募資補充流動資金
對於上班族來說,半成品菜並不是新鮮事物,國內半成品菜的普及可追溯到2005年,隨後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大部分都是以團餐為主,行業內並無龍頭企業出現。不過,伴隨著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半成品菜有從幕後走向了臺前,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逐步消費開始選擇這一產品。
據麥星投資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家庭戶均消費半成品菜市場規模,大概只達到日本2004年家庭戶均消費的5%,發展空間還很大。但面對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著急突圍的味知香,在募資資金使用中,計劃將2.4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而這一比例佔據募資總額的36.7%。
據招股書顯示,味知香並不缺乏流動資金,作為一家帳面現金高達2.11億元食品企業,佔總資產的比例高達75.80%,卻募資2.4億元來補充流動資金,這是否合理?與此同時,應收帳款也較低,2019年的應收帳款僅有48.89萬元,佔比0.18%。
經營活動淨現金流方面也較為健康,2017—2019年,味知香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3313萬元、9356萬元和7283萬元。而且公司也並無明顯的債務壓力,2017—2019年,味知香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24.42%、16.52%和12.30%,資產負債率持續下降。業內人士表示,募資項目大多會投入到成長性強的項目,而味知香把大筆資金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對此,市場質疑其有圈錢嫌疑。
伴隨半成品菜逐漸被消費者所接受,該行業正在迎來更多的入局者。尤其是,今年新冠疫情期間,部分餐飲企業紛紛進行半成品菜銷售,目前,專門經營半成品菜品牌的線下連鎖品牌,如宅優鮮、鬧味等已經湧現。
除此之外,多家與味知香同類的半成品菜企業獲得外界關注。2019年11月初,元初食品與麥星投資達成股權融資協議,後者向元初食品投資1億元人民幣。另有上海新雅食品、蘇州市好得睞食品、河北福成五豐食品、廈門綠進食品等企業是其主要競爭對手。可以看出,即使在貢獻絕大多數營收的華東地區,味知香也已經面臨很大的競爭壓力。
曾涉及食品安全問題 實控人佔股達8成
據招股書顯示,味知香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夏靖。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夏靖直接持有味知香5,475.00萬股股份,持股比例為73.00%,通過金花生間接控制10.00%股份,合計控制公司83.00%股份。本次發行後,夏靖仍將處於控股地位。
而公司各股東間的關聯關係具體如下,發行人自然人股東夏靖、夏九林為兄弟關係,章松柏與夏靖、夏九林為表兄弟關係。股東金花生為公司員工持股平臺,但受夏靖控制。金花生出資人張禮、張妮為夫妻關係,楊清舉系張清狀的妹夫。可以看出,味知香是個實實在在的家族企業,由於股權過於集中,難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參與企業內部管理,未來或將對企業良性發展造成一定影響。
另外,目前對於半成品菜公司來說,轉變用戶對半成品菜的認知對於拓展市場來說很重要。半成品菜市場目前進入了從導入期往成長期發展的重要的節點,產品品質尤其重要。據了解,味知香此前曾購入疫區未經檢疫牛肉,在食品安全及管理上存在漏洞。
今年7月的一份廣告宣傳中,味知香表示公司「追本溯源,保證食品質量安全」。然而,此前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人民法院下達了一份刑事判決書顯示,味知香的原料採購真實來源與發票上的供貨商前後不一致。那麼,面對這樣的情況,又該如何能做到「追本溯源」?
2015年7月,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人民法院下達了一份刑事判決書,蓋某、閆某等15人犯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拘役並罰款。判決書顯示,經審理查明,2012年12月19日,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農業部聯合下發公告稱,自公告發布之日起,禁止從巴西輸入牛及相關產品。
然而,2013年2月至4月期間,被告人蓋某、閆某先後從萬安有限公司購得巴西小條牛肉一宗並通過被告人駱某非法運輸至汕頭後,將其中25231.217公斤巴西小條牛肉賣給被告人孫某甲,銷售金額1236329元。後孫某甲又將該25231.217公斤巴西小條牛肉賣至蘇州味知香食品有限公司,銷售金額1309751.64元。上述巴西牛肉均由被告人邱某介紹物流車輛從汕頭予以運輸。
此後,時任味知香公司採購部經理胡某出庭作證,2013年3月底,孫某甲通過其向蘇州味知香食品有限公司銷售一批巴西牛肉,該批牛肉隨車有檢驗檢疫證明。胡某未對檢驗檢疫證明認真核對,不知道國家禁止進口巴西牛肉。不過,所購牛肉都已經被味知香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後銷售。
該案經法院審理後,判令孫某、俞某嚴禁從事食品生產、銷售及相關活動,味知香雖然沒有受到處罰,但味知香作為大型半成品菜供應商,對於食品的來源沒有嚴格把關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其在管理上存在問題。
此外,味知香的前五大客戶也存在一些疑點,報告期內,盧春國作為自然人分別為第二、第二、第一大客戶,貢獻551.82萬元、1011.91萬元、1349.52萬元銷售收入,合計2913.25萬元。不過,公司在招股書中並未披露盧春國這一大客戶更為具體的信息。
除盧春國外,批發模式下另一自然人大客戶為徐建軍,2017年-2019年分別貢獻421.9萬元、612.55萬元、523.31萬元銷售收入。兩位自然人客戶三年來合計貢獻近4500萬營收。那麼,這兩位自然人是否存在關聯交易?交易的數據是否真實?也需要監管層進一步問詢。
另外,從公司的財務報表看,味知香盈利能力頗高。2017、2018、2019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59億元、4.66億元、5.42億元,淨利潤分別為5180萬元、7112萬元、8624萬元。
與高企的淨利潤相比,味知香這幾年研發費用卻低得可憐。2017、2018、2019年,公司的研發費用分別為86.43萬元、87.37萬元、94.88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0.24%、0.19%、0.17%。與安井食品、海欣食品、惠發食品3家可比上市公司相比,味知香不但最低,而且其研發費用率僅為它們平均數的1/10左右。在研發投入這麼少的情況下,公司拿什麼在行業內佔領先機?
面對上述種種問題,在監管部門對IPO一再嚴格要求情況下,味知香能否順利闖關IPO,仍需等待市場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