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這個老物件,人稱「風櫃」,90後兒時的回憶,如今還有人在用

2020-12-16 農人春香

摘要:農村這個老物件,人稱」風櫃「,90後兒時的回憶,如今還有人在用

現在雖然已經入冬了,但是南方的天氣還是那麼溫暖,每天燦爛,與其說是冬天,還不如說是秋天,因為天空看起那麼高,氣溫那麼宜人,中午的溫度甚至還能達到28℃,這和我們常說的「秋高氣爽」很符合。南方地區正在忙著收割稻穀,農村裡有不少人習慣在村裡的空場地上晾曬稻穀,雖然自家裡有樓房,但是搬到樓頂上晾曬比較麻煩,所以大家都選擇在村裡的硬化路旁晾曬。

前幾天隔壁鄰居家收回來一車稻穀,聽說是一畝地的稻穀全都收回來了,經過3天的晾曬,現在已經完全可以收進倉庫裡,傍晚時分兩夫妻就搬出很久不用的「風櫃」,一人把曬乾的穀粒放進「風櫃」的漏鬥裡,一人用力扇動風箱,利用風力把穀粒中的空秕和灰塵清理乾淨。他們說這幾天天氣好,每天都有陽光,穀粒曬3天就能儲藏了,這些稻穀都是留著自己吃的,所以要好好打理,必須用「風櫃」清理空秕,這樣既能節省下穀倉的空間,還能提高穀粒的出米率。

農村的這個老物件「風櫃」,對於90後的農村孩子來說並不陌生,小時候幾乎每個農村娃都要幫家裡晾曬稻穀,稻穀收進缸或者糧倉前必須經過「風櫃」的洗禮,那時候年紀小氣力也小,所以能做的只是幫忙拉袋子好讓乾淨的穀粒流入,到了大約4-5年級的時候,男孩子就要用簸箕鏟著穀粒放進漏鬥,這個工作看似簡單,其實很費力,一個簸箕一個簸箕地鏟著,舉到胳膊都酸了,不僅如此,穀粒揚起的灰塵黏在了皮膚上,皮膚就會發癢。

可以說「風櫃」承載著我們這一代人的回憶,不管谷堆有多大,也不管天色有多晚,只要是曬好的,我們都要一次性做完,這次恰好碰見鄰居使用「風櫃」,對於我們農民朋友來說,不管是自己吃的糧食,還是銷售的糧食,都要用「風櫃」清理,自己吃自是不必說,拿去賣的穀粒為什麼也要「風吹」呢?這是因為處理過的穀粒,檔次也提升了一個等級,穀粒中空秕少,稻穀重量提高,收購商給的價格也會相對高一些。

畢竟今年的稻穀行情並不是太好,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家的糧食能在眾多糧食中脫穎而出,正所謂「人有我優」一直是市場的要求,村裡種植稻穀的人很多,誰能在質量上勝出,那麼就很有可能賣到好的價錢,「風櫃」就是那個能提高質量的工具之一,起著淘汰劣質穀粒的作用。

只是現在收割稻穀已經有了收割機,機器直接進到田裡收割,收割出來的糧食不用再「風吹」,機械化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同時也淘汰了那些充滿兒時記憶的老物件「風櫃」,其實,除了「風櫃」,對於90後來說,還有「石滾子」、「腳踏脫粒機」等在收割稻穀時期常常用到的工具,現在使用這些老物件的人已經不多了,你還記得它們的模樣嗎?

相關焦點

  • 新區人記憶中的老物件,你家還有多少?
    隨著經濟的發展,即使身在農村,吃穿用的也基本與城市沒有大的區別了。許多從前用的老物件逐漸被更加先進的電子產品所替代,有的直接被廢棄掉了,而有的則變成了「古董」愛好者的收藏品。但是那些曾經鄉村的老物件卻見證了鄉村一日千裡的發展,也承載著人們太多美好的回憶。
  • 老物件兒,喚起歷史年代的記憶
    無論是旅遊還是考察,我都對一些老物件兒感興趣,這些東西把我們帶回久遠的年代,有的喚起美好的回憶,有的讓人感受歷史的溫度。,當年我當民兵時還摸過駁殼槍呢,當然比上面那把要新一些。其實有不少老物件兒還在如今一些鄉村農家裡可以見到
  • 中國年畫、老上海物件勾起兒時回憶
    原標題:中國年畫、老上海物件勾起兒時回憶   中國銀胎鎏金掐絲琺瑯、電風扇、放映機等老物件。 要聞 雲南今年已有271人主動投案 其中廳級幹部6名  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消息:雲南省文山州政協原副主席陳曉華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已主動投案自首,目前正在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 回憶丨彭水慢慢消失的40樣老物件!你見過哪些...
    回憶丨彭水慢慢消失的40樣老物件!你見過哪些...... 上了歲數的彭水人都有個習慣就是家裡被淘汰的老物件都不捨得扔總覺著還有感情這些老物件你認得多少?見過8樣以上的暴露年齡了
  • 邵留生 | 風櫃
    在空調橫掃農村之時,即使風櫃被農村孩子稱為空調,都不足為奇。看來,舊時農村常見的風櫃,已黯然退場。通俗地說,風櫃就是分離稻穀與草屑的木製機械,為當時的神器。在我的記憶裡,風櫃也早已退場。如果不是大年初五,餵母親吃過午飯後,在天井看著老屋大門鮮紅的春聯時,突然想到屋內看看的念頭,風櫃就如它出風口的一片稻草,已經無影無蹤。帖春聯時,沒有推開大門,平時,更不會推開大門。
  • 農村老物件:煤油燈
    農村老物件:煤油燈文|風採三農漫談0119年年初,農村的老父親來電話說,家裡的房子要拆了,問我要不要回去看看。我坐在電腦前,沉默很久以後,輕輕嗯了一聲。02在我小的時候,農村的房子都是土培房,人們的生活也不富裕,大家都是省吃儉用的過日子。當時雖然已經通了電 ,但是很多農戶家裡為了省錢,卻都幾乎沒有用過,用的依舊是農村的老物件:煤油燈。
  • 兒時當玩具,人稱「兔子拐棒」,如今價值珍貴,100元一斤
    導語:兒時當玩具,人稱「兔子拐棒」,如今價值珍貴,100元一斤。以前生活在農村的孩子,因家裡的條件不好,孩子們想要玩玩具的話父母都是買不起,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手巧的父親會動手製作很多玩具給孩子玩,如果家裡沒有手巧的長輩,那也無需煩惱,因為農村裡的一些植物,野草或是植物果實,都可以變成我們的玩具。現在快要到季節了,筆者來分享一種兒時的玩具,人稱「兔子拐棒」。
  • 走進瀋陽老物件博物館 看新中國70年的東北變遷
    這就是瀋陽市老物件收藏者趙文邦為自己心儀之物設立的私人博物館。近日,記者就走進了這個讓許多人充滿回憶的博物館。  【現場同期】  【解說】在趙文邦看來自己的收藏品,就是時間的見證,也是對自己兒時的最好回憶。作為遼寧省瀋陽市遼中人的趙文邦,在二十歲之前一直生活在農村。因此,對於鄉村的淳樸生活十分懷念。起初他對生產工具情有獨鍾,馬具、犁、鋤頭等。
  • 農村老人這般操作,90後兒時沒少幹!
    農村老人這般操作,90後兒時沒少幹!對於那些有可能會下蛋但又不會咯咯叫的母雞,主人的操作手法很多8090後的人都見過,不少90後的孩子兒時沒少幹,趁著母雞還沒被放出雞籠,一隻一隻地抓起,然後手法嫻熟地按壓雞屁股,即將要下蛋的母雞後部會發硬。
  • 高價回收:即將消失的「4種老物件」,圖一有收藏價值
    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物件都在不斷更新,一些物件不僅外貌發生了變化,就連功能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進步,技術的進步和成熟,為人們帶來很多便利。在很多80後眼裡,一些小時候用的東西是非常有紀念意義的,雖然現在很少能看見這些老物件的影子,但是在看到之後依然感到非常親切,而且還特別的有收藏價值。
  • 15種鄧州特色農村老物件,親身經歷用過的人都已老去……
    及使是80後都不一定用過,也只有70和60的才會真的用過吧,那90和00什麼的就別想了! 5.剃頭推子 石磨是將糧食碾磨成麵粉的傳統生活工具;石臼,有大有小,如搗蒜、研藥用的就是小石臼,而用來舂糧食的則是大石臼.以前基本上方城農村每家每戶都有一個,不過現在很少人在用了。
  • 農村80後、90後兒時的雪糕,吃過三種以上,說明你已經當爸媽了!
    農村80後、90後兒時的雪糕,吃過三種以上,說明你已經當爸媽了! 1、火炬伊利火炬是我的心頭最愛,而且咬開之后里面是黃色的,和蛋黃一樣的感覺,後來慢慢就買不到了,有一次看到火炬就很激動,結果買了一吃發現裡面是白色的,瞬間不想吃了。
  • 宜豐陪伴我的那些年,家裡老物件,勾起我的無限回憶
    宜豐陪伴我的那些年,家裡老物件,勾起我的無限回憶90年代的小城,宜豐自行車很少,有的也是偶爾幾家,自行車對他們而言,可望不可即,當時還有一些家庭將自行車視若至寶,代代相傳。我姨家的自行車,是我家第一輛自行車,也曾是我的最愛。
  • 風櫃
    舊時農家稻穀曬乾後,一般以風櫃分揀,一次難以乾淨,往往要分揚兩次,先輕搖風輪,將稻穀中混雜的禾葉、雜草和秸杆屑用微風揚掉,再進行第二次分揚,飽谷收倉碾米,癟谷粉碎後當豬食;再次一些的秕殼則拌在剩菜剩飯裡餵雞餵鴨,可謂物盡其用。記得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有一年老家遭遇寒流,終日陰雨,播種的秋稻難以揚花授粉,收割後曬乾,風櫃裡揚出來的多半為癟谷、秕殼。
  • 這些當初農村家裡不起眼的老物件,如今都身價不菲
    許多人記憶中的家裡老物件特別多,什麼雕花的八仙桌、太師椅、老茶壺等等,但是很多都因為家庭的遷居,或是時代審美的改變,被扔的扔,燒的燒。其實這些老物件有很多已經身價倍增,那麼就簡單挑幾個來說一下吧。
  • ...的老物件,「記住鄉愁,留住美麗回憶」有償徵集活動,等你「獻寶」!
    谷籮:一種用竹材編織的筐,用來盛裝穀物等糧食。馬燈:電燈未普及前,村裡人家多用這種燈照明。走路的時候可以提著走。舊時農具承載的不僅是農村的記憶,更是延續一個地域的文化根脈。」老物件徵集活動!3、徵集物品原則上要求物件較為完好,須達到利於保存的條件。4、物件本身較大,適合戶外展示。1、 徵集:以實物的形式向活動組委會直接申報,致電聯繫組委會後,可預約工作人員上門登記、完成徵集。2、選用:對於選用老物件分有償徵集、無償捐贈使用兩種形式。
  • 巖石上這雜草,兒時很常見,如今卻被當盆景養殖,人稱「厝蓮」
    有時候,人類的活動會改變植物的一些習性,就比如今天咱們要說的這種植物,它在兒時的時候非常的常見,會生長在巖石上、屋頂上,如今卻被當作盆景來養殖了,人稱「厝蓮」。這植物就是瓦松,從它的名字上就能看出它的來源了,一般在一些老房子的屋頂,山坡的巖石上都可以看到它,有一些長勢很大的就像是一棵迷你的松樹。
  • 老照片老物件勾起知青難忘回憶
    老照片老物件記錄歷史   在南寧市國家檔案館裡,「難忘歲月——南寧市知青檔案專題展」正式開展,不少知青代表參加並參觀專題展。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20世紀50至70年代黨中央號召知識青年到農村、邊疆參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一場運動。
  • 即將消失的6個老物件,別再把這些值錢的老物件當垃圾丟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農村的老物件也在慢慢的消失,這些值錢的老物件你認識幾個?以前洗衣用的棒槌,現在很少見到了,以前農村洗衣服時,用棒槌敲幾下,再過水,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洗衣服都是用洗衣機。
  • 「上海牌」,戳中回憶的爆款老物件!
    「上海牌」,戳中回憶的爆款老物件!長大後,卻只想回到小辰光!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增長,很多老物件也在漸漸離我們遠去。「天吶!一把工藝袖珍扇,繡的是蝶戀花,摺疊後可以放在包包裡隨身帶。那個年代,每個人身上都有一股淡淡的香皂味~平時捨不得拿出來用,就把香皂「供」在衣櫥裡防蛀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