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唐詩《山中送別》

2020-12-13 經典詩詞賞析

山中送別

[唐] 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這首詩描述這樣一個畫面: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後,夕陽西下,餘暉灑在半掩的柴門上。等到來年春風吹綠了青草,朋友啊你這時能不能回還?

這是一首送別詩,全詩包含對友人深厚的感情,曲折別致,獨具匠心,耐人尋味。雖是首送別詩,卻不寫離亭餞別的依依不捨,而是更進一層寫冀望別後重聚。這是超出一般送別詩的所在。開頭隱去送別情景,以「送罷」落筆,繼而寫別後回家寂寞之情更濃更稠,為望其再來的題意作了鋪墊,於是想到春草再綠自有定期,離人回歸卻難定。惜別之情,自在話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別運。

詩的首句「山中相送罷」,在一開頭就告訴讀者對友人相送已罷,把送行時的話別場面、惜別情懷,用一個看似毫無感情色彩的「罷」字一筆帶過,實則包含了對友人無限的思念情懷。

而次句寫到「日暮掩柴扉」,繼日暮而來的是黑夜,在柴門關閉後又將何以打發這漫漫長夜呢?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像於無窮的。日暮讓人聯想到日落黃昏,夕陽西下,飛鳥歸巢,而此時友人已經遠去,內心是無比的失落。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從《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句化來。但楚辭中是因遊子久去而嘆其不歸,而這兩句詩則在與友人分手的詩含蓄深厚,曲折別致,獨具匠心,耐人尋味。這首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依依不捨,卻更進一層寫冀望別後重聚。這是超出一般送別詩的所在。開頭隱去送別情景,以「送罷」落筆,繼而寫別後回家寂寞之情更濃更稠,為望其再來的題意作了鋪墊,於是想到春草再綠自有定期,離人回歸卻難定。惜別之情,自在話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不虧為送別詩。

相關焦點

  • 唐詩三百首賞析之五絕:最失落的送別詩,都在這句「日暮掩柴扉」
    就像是杜甫的律詩代表了唐詩律詩的最高成就,王維的五絕詩句在唐詩中也是最精彩的。在唐詩三百首的29首五絕作品當中,王維就佔了5首,包括《相思》、《雜詩》、《鹿柴》、《竹裡館》,以及本文要提到的這首《山中送行》。
  • 甲骨文集字,寫就王維的唐詩名篇《送別》
    甲骨文近幾日恰逢國慶假期,有足夠的閒暇時間在家中消磨,手癢難耐,於是繼續用甲骨文集字,來寫一首唐詩。今天要寫的是唐朝詩人王維的名篇《送別》,是一首著名的五言絕句!全詩如下: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已經記不得最初是在小學還是在中學背誦過這首詩了,但是對這首詩最深刻的記憶來自於李連杰主演的電影《方世玉》中方世玉的父親吟誦了這首詩!
  • 唐詩三百首29首五絕作品賞析之二,篇篇膾炙人口,值得你收藏轉發
    根據「古詩詞網」收錄的相關作品,本百家號按照五絕、七絕、五律、七律、五古、七古、樂府等類別進行賞析。目前五絕古詩已經全部賞析完畢,且七絕古詩也已經賞析過半。這篇文章作為一個匯總,將整體展現唐詩三百首中的經典五絕詩作,且按照作家作品進行排列。在《唐詩三百首29首五絕作品賞析之二,篇篇膾炙人口,值得你收藏轉發》當中,我們賞析了王維、孟浩然、王之渙、元稹、王建等人的10篇詩詞,今天我們要繼續賞析杜甫、賈島、柳宗元、白居易、李白、劉長卿和裴迪的10首詩詞。請大家持續關注。
  • 一首詩寫盡了離亭餞別的依依不捨,王維《送別》深度翻譯和賞析
    【賞析一】詩人雖仕途得意,開元中進士,政治上也有抱負。但社會現實又使他無法施展才幹。這次友人仕途受挫歸隱南山,相送餞別時,詩人在抒發感慨的同時,對友人的歸隱產生羨慕嚮往之情。語句簡練而意味無窮。 這首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依依不捨,卻更進一層寫冀望別後重聚。這是超出一般送別詩的所在。
  • 唐詩中最絕妙的六首送別詩,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
    送別是古代詩歌中最多的內容題材之一,送別詩也是古詩詞一大類。僅僅唐代將近三百年,四萬餘首唐詩中的送別詩就多逾數千。在最為經典的唐詩選本《唐詩三百首》中,入選的送別詩不下於三十首。其中有很多流傳千古的佳作,也不乏膾炙人口的名句。
  • 我愛記詩歌|王維《送別》
    今天和大家一起記憶王維的《送別》,一起欣賞詩人王維送別友人的真摯情感。#唐詩#一、說文解字在記憶王維《送別》時,第一步是理解《送別》全文的意思。王維寫了多首《送別》這是其中一首,如果不了解王維的基本情況、詩歌字詞等意義,那麼想要記憶《送別》就無從談起了。
  • 孟浩然一首送別唐詩,句句有水,28字就是俊美的江南水鄉
    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唐詩就是如此。是孟浩然最精美的送別詩作,每一句都有水,28個字背後的背景就是俊美的江南水鄉。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徵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這首唐詩就是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題目當中告訴我們這是一首送別唐詩,唐人的送別詩非常之多,尤其對於孟浩然這樣在文壇久負盛名的人來說,結交天下的好朋友更是不可勝數。
  • 唐詩素描丨曾冬: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春天的車輪,溫暖地滾過了寂靜的大地。迎風而長的青草,鬱郁地鋪向了空曠的原野。嫩嫩的手掌,從冬天枯萎的內心,舉起一面面翠綠的小小的旗幟。生生不息的生命,在三月,又一次昂起了堅強的頭顱。
  • 體會送別朋友的感情,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賞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維在渭城送別好友出使安西時寫得一手送別詩,此詩寫出了送別的真情厚誼,能引起人心底的共鳴,詩作構思巧妙,當時就被人廣為傳誦,還被編入樂府。樂府曲的名字就是人們非常熟悉的《渭城曲》、又叫《陽關曲》、也叫《陽關三疊》,成為送別名曲。
  • 唐詩當中最美的背影,僅用20個字,就勾勒出無比詩意的送別瞬間
    唐詩當中的背影大多數還是在寫詩人的送別。古人為何因為送別而變得如此傷感?那是因為今天的我們並沒有經歷過他們的場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那是一片蒼茫大漠。不知會走多久,也不知能不能回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只不過是故作曠達。年輕的心如此曠達,卻也敵不過命運的捉弄。王勃26歲去世,死得太過隨機,所以他們對離別的理解,不亞於生死。
  • 劉長卿最美春日送別唐詩,最後兩句言淺情深,意味深長咀嚼不盡
    但即便如此,他還是寫出了最美的春日送別唐詩。萬裡辭家事鼓鼙,金陵驛路楚雲西。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馬蹄。這首古詩就是唐代詩人劉長卿的《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萬裡辭家事鼓鼙,金陵驛路楚雲西」,這樣的兩句唐詩只是一個鋪墊。先是說李判官辭別家人和親朋好友,不遠萬裡到潤州去從事軍務。「金陵驛路楚雲西」,通往金陵的驛路上,楚地的白雲似乎也同你一樣,漸漸地向西飄去。如此詩句,已經富有情韻。那天邊的白雲,也在送別友人:白雲不盡,情誼不休。
  • 五言長城一首20字送別唐詩,每一句都是一幅絕美的畫面
    我們之前讀王維的那些唐詩,都說是詩中有畫。因為王維的古詩就是如此,寥寥數字就能把深邃的山林景色展現在我們的眼前,確實是很有功力。雖然詩中有畫這樣的評價是王維專屬,但是其他的很多詩人所寫出來的詩歌也完全可以達到這種境界。
  • 唐詩|​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唐詩三百首」第二十五首
    歌名|寄全椒山中道士,來源|群星《寄全椒山中道士》【唐】韋應物此指山中道士艱苦的修煉生活。瓢:將幹的葫蘆挖空,分成兩瓣,叫做瓢,用來作盛酒漿的器具。風雨夕:風雨之夜。空山:空寂的深山。行跡:來去的蹤跡。背景:此詩作於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或興元元年(784年)秋日。
  • 唐詩(四)-盛唐山水田園派詩人詩七首
    他們的詩歌風格清新自然,意境淡遠閒適,寫景狀物工致傳神,提高了詩歌表現自然景物的藝術技巧,是唐詩藝苑中的一枝奇葩。(一)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維 (唐)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注釋】①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
  • 古詩賞析第十二首: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杜甫)創作背景《賦得古原草送別》是白居易的成名作,作於唐德宗貞元三年(787年),當時白居易十六歲。此詩是準備科舉考試的習作,按當時考試的規定,凡是已經限定內容的詩題,題目前須加「賦得」二字,其作法與詠物詩類似。
  • 《唐詩鑑賞辭典》第七十七首《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篇目】【作品介紹】【注釋】【譯文】【作者介紹】【賞析一~~賞析二】【古風泊客一席談賞析壹壹/孟浩然友人杜晃要離開荊地到東吳,孟浩然為友人杜晃送行而寫下此首送別詩。整體賞析這是一首送別詩。揆之元楊載《詩法家數》:「凡送人多託酒以將意,寫一時之景以興懷,寓相勉之詞以致意」,如果說這是送別詩常見的寫法,那麼,相形之下,孟浩然這首詩就顯得頗為出格了。詩題一作「送杜晃進士之東吳」。
  • 中考語文複習之詩詞賞析題《渡荊門送別》
    四、賞析《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     1、本詩記下了作者初次離開故鄉時的觀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現他對故鄉依依不捨之情的一個字是   。
  • 《唐詩三百首》中一首送別詩,催人淚下,最後一句細品餘韻無窮!
    在唐代詩歌中,送別詩是最常見的題材之一,也是最能引起人們共鳴的題材之一。無論是王維說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還是高適說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亦或是王勃口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都是送別詩中的千古名句,這些大家隨口就能吟出的文字,不知潤溼過多少送別的淚眼,亦不知觸動過多少離客的魂魄。總而言之,送別詩從來都不缺乏其特有的魅力。
  • 李白《渡荊門送別》賞析 少年壯志不言愁
    關於這首詩的題旨,歷來說法不一,一說是用來贈給送別的友人,一說是描寫江水送自己別蜀中,甚至沈德潛評此詩說:「詩中無送別意,題中二字可刪。」(《唐詩別裁》)這首詩到底如何解讀?還是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和詩人一起去漫遊荊楚吧!「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首聯撇開親人送別場面不寫,而緊扣詩題,直接交代遠渡的第一站「荊門」、此行的去向「楚國」及「遊」的目的。
  • 晚唐杜牧一首送別唐詩鮮有人知,但是最後14個字卻讓人印象深刻
    尤其是他的那些膾炙人口的七絕唐詩,不精雕琢卻散發著獨特的意境之美。讓我們從這28個字的唐詩當中,感受到「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意蘊,感受到「多少樓臺煙雨中」的悠遠,感受到「十年一覺揚州夢」的遺憾。今天我們所分享的是杜牧的一首不太為人所知的送別詩。雖然全文的流傳度和上述的那些古詩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是這首古詩的最後14個字說的太對了!且看:無媒徑路草蕭蕭,自古雲林遠市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