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

2020-12-15 中國網

1980年,四川廣漢向陽鎮率先摘掉人民公社牌子。

1980年,四川省廣漢市向陽鎮在全國率先「摘掉」人民公社牌子,並於1986年撤鄉設鎮。1982年12月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修改後的《憲法》規定:改變農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體制,設立鄉政府。到1985年6月,全國共有56000多個人民公社的牌子被摘掉。

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我們黨在五十年代後期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建設中,為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作的一項重大決策。

關於在我國農村建立「大社」的思想,早在農業合作化運動的高潮中已初見萌芽。1956年完成了高級合作化,每社平均200戶左右。1957年冬和1958春的農田水利建設高潮,又出現了聯隊、聯社。毛澤東考慮到當時以大搞興修水利為特點的農業生產建設的發展需要,覺得需要辦大社。195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會議通過了《關於把小型的農業合作社適當地合併為大社的意見》。意見指出:「為了適應農業生產和文化革命的需要,在有條件的地方,把小型的農業合作社有計劃地適當地合併為大型的合作社是必要的。」會後,各地農村開始了小社並大社的工作,有的地方出現了「共產主義公社」、「集體農莊」,有的地方出現了「人民公社」。1958年7月1日《紅旗》雜誌第3期《全新的社會,全新的人》一文中,比較明確地提出「把一個合作社變成一個既有農業合作又有工業合作基層組織單位,實際上是農業和工業相結合的人民公社」。這是在報刊上第一次提「人民公社」的名字。8月6日,毛澤東視察河南新鄉七裡營人民公社時,說人民公社名字好。9日,在與山東領導談話時說:「還是辦人民公社好……」,並指出公社的特點是一大二公。談話在報紙上發表後,各地掀起了辦人民公社的熱潮。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開擴大會議,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決議》下達後,全國迅速形成了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熱潮。到10月底,全國74萬多個農業生產合作社改組成2.6萬多個人民公社,參加公社的農戶有1.2億戶,佔全國總農戶的99%以上,全國農村基本上實現了人民公社化。

由於在合作化運動的後期已出現了過急過猛的問題,所以人民公社化運動也出現了急於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情況,颳起了「一平二調三收款」的「共產風」。

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工作會議(第一次鄭州會議)後,毛澤東和中共中央開始逐步糾正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1961年,毛澤東主持制定了《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草案)》,進一步明確了在現階段人民公社實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制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克服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促進農業的恢復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相關焦點

  • 什麼是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俗稱吃大鍋飯)在社會主義國家為過往的社會制度,在中國大陸屬於一種「政社合一」組織,分為「農村人民公社」和「城市人民公社」,而以前者最為著名。農村人民公社屬於當時計劃經濟體制下,農村政治經濟制度的主要特徵,即農村計劃經濟時代。人民公社既是生產組織,也是基層政權,普遍存在的時期為1958年至1984年,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而解體,全部被鄉或鎮取代。
  • 遼陽縣吉洞峪鄉塔子人民公社舊址:遼陽保存最完好的人民公社舊址
    人民公社對於我國有著特殊的意義,很多人都會有印象,這個我國經濟社會特定時期的產物,伴隨了幾代人的成長,見證了一段意義非凡的歷史。不過時過境遷,人民公社已經沉寂了下去,而隨著中國社會的迅速發展,絕大部分公社都被拆除了,只有少部分有幸保存了下來,讓我們可以繼續回憶其身上記錄了往事。
  • 鄧小平對人民公社的歷史思考
    鄧小平,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和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親歷了人民公社形成和解體的全過程,對人民公社有過反覆的思考,特別是對人民公社的最終解體起了重要的決策作用。  一  1958年夏秋在農業生產合作社並社過程中出現了人民公社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之普遍感到異常的興奮,並大加讚賞。
  • 「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怎麼興起的
    這本書的編出,對毛澤東最後決定把生產合作社合併起來的大社叫人民公社起了促進作用。毛澤東還一再向全黨推薦這本書。 於是,1958年初,毛澤東正式提出農業生產合作社要實行小社並大社的主張。全國農村立即開始了籌建人民公社的工作。在合併起來的大社裡,有的地方率先以「公社」命名,如浙江省諸暨縣城南鄉的「紅旗共產主義公社」,遼寧省安東縣有一個地方叫「前陽公社」等。
  • 中國成建制保留的人民公社
    堅持人民公社60年,取得重大成就,人居收入全國領先,成最美村鎮芙蓉金菊鬥馨香。天氣欲重陽。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晏殊《訴衷情》一、最後的人民公社 今年,周家莊鄉又一次出現在了報紙上。說到周家莊鄉,它有個十分有名的名頭——最後的人民公社。
  • ②人民公社化運動驟然興起
    隨後在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進一步指出:「人民公社一曰大,二曰公。人多,地大,生產規模大,各種事業大,政社是合一的。搞公共食堂,吃飯不要錢,就是共產主義。自留地取消,雞、鴨還有房前屋後的小樹還是自己的,這些到將來也不存在了。大概十年,我們就可以從吃飯、穿衣、住房上實行共產主義。學校、工廠、街道都可以搞人民公社。不到幾年工夫,就把大家組成大公社。」
  • 人民公社大食堂--紅色主題餐廳
  • 河南遂平, 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發源地
    人民公社,可能90後,00後不太了解,而80後,70後,尤其是60後50後對其印象最為深刻。人民公社是50年代至70年代的時代產物。至今還有華西,南街這樣的村子,繼承了公社的一些特徵和遺產。1958年,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成立。 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曾經因「2.9畝小麥試驗田,畝產小麥3530斤」,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位置。
  • 第九章「大躍進」與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9年4月,黨的八屆七中全會作出《關於人民公社十八個問題》會議紀要提出 「人民公社必須大辦工業」的號召,5縣人民公社共組建了社隊企業3.71萬家,從業人員11萬人,佔農村總勞力的13%,實現企業生產值4100萬元,佔農村總產值的7%。
  • 打撈舊事——楓涇古鎮人民公社舊址
    >人民公社舊址位於和平街85號,這是楓涇古鎮裡一個特別的景點,也是上海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人民公社舊址。人民公社是中國現代一段特殊歷史時期的特殊產物,從1958年到1984年,前後26年時間,這裡一直是當時楓圍人民公社的辦公地點。前院是當時楓圍人民公社的五間辦公室,後院還有3000多枚像章組成的毛澤東像章珍藏館,以及新中國成立後的各類票證,還可以看到一架米格15飛機和85高射炮。
  • 全國唯一倖存的人民公社
    近些年來,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和新華網相繼報導周家莊,曾題為《「最後的人民公社」……》引發人們熱議。周家莊為何成了「最後的人民公社」,或「全國倖存的人民公社」?  一、「老堅決」雷金河「堅決」成功了「最後的人民社」  原來,周家莊1949年就成立了農業生產互助組,1951年成立了全縣第一個合作社,1956年建立了由6個自然村組成的高級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
  • 50年前今天:全國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始
    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會議上,作出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要求全國各地儘快地將小社並大社,轉為人民公社。主要內容是:一、確定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工農兵學商相結合。二、強調小社並大社的方法,首先由原來的各小社聯合選出大社的管理委員會,把人民公社的架子搭起來。
  • 毛澤東:人民公社是群眾自己搞的不是我的發明
    隨後,全國農村迅速掀起人民公社化運動,僅過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將全國的數十萬個農業合作社合併成兩萬多個人民公社。萬馬奔騰景象的鼓舞 人民公社化運動中有一句家喻戶曉的話:「共產主義是天堂,人民公社是金橋。」這就清楚不過地表明了人民公社與共產主義的內在聯繫。
  • 我國唯一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鄉鎮:周家莊鄉「最後的人民公社」
    它位於河北省晉州市中部,石家莊市以西50公裡處,是中國唯一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鄉鎮,被稱為「最後的人民公社」。1949年,周家莊鎮成立互助小組,1952年成立合作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3年成立工農業合作社。
  • 回顧經典:人民公社大食堂 瘋狂的年代 瘋狂的吃喝
    7月初,正式建立了「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這樣,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在河南誕生了。河南省委書記處書記史向生在專列上向毛主席匯報了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的情況。當談到嵖岈山公社試行簡章時, 毛主席說:「人民公社這個名字好,包括工、農、商、學、兵,管理生產,管理生活,管理政權。」他指出:「公社的特點是:一曰大,二曰公。」毛主席視察三省和「還是辦人民公社好」的消息,很快在報上發表。各地立即掀起了建立人民公社的高潮。
  • 難以忘卻的歲月: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我國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中的一次嚴重失誤。它忽視了客觀的經濟發展規律,過分誇大了主觀意志和主觀努力的作用,使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共產"風等錯誤思想大肆泛濫,工農業生產遭到極大破壞,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人民的生活變得困難。大煉鋼鐵,全國建起無數小高爐,結果煉出一堆堆鐵渣!稻子長勢喜人,一層蓋一層。難道是眼瞎還是沒見過水稻咋生長。
  • 「上海人民公社」由生到死的十八天
    不少人認為,1967年1月,上海奪權後,「上海人民公社」這個名稱是張春橋、姚文元自作主張使用的。這種觀點和看法,不符合歷史事實。本文作者閻長貴時任江青秘書,他在《百年潮》2005年第8期上撰文回憶了上海「一月風暴」的過程及「上海人民公社」名稱使用和廢止的內情。
  • 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和「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為此,黨中央、毛澤東醞釀並制定了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並在這個過程中相繼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在當時被稱作「三面紅旗」。它們的提出和推行,表明黨試圖在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開展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中打開一個新的局面,反映了曾經長期遭受帝國主義欺凌的中國人民在站立起來之後求強求富的強烈渴望。這是事情的一個方面。
  • 這裡有人民公社大食堂,來這裡遊玩同志們吃飯了
    倒盞村人民公社大食堂的成立,為民風淳樸的倒盞村民勾勒出了夢想美好家園的美景,是切實懷念和神往的體驗之地。洛陽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每一道菜都蘊含著中原傳統文化底蘊。伊濱區倒盞民俗村位於洛陽市東南部,人民公社融合了洛陽九縣九區菜系的精華,每一道菜的背後都承載著一份愛!下面,就跟隨我的腳步,一起走進倒盞民俗村人民公社大食堂,享受一場舌尖上的饕餮盛宴吧!
  • 我國「最後的人民公社」:集體主義經濟,村裡一切都免費共用!
    據說我們國家土地遼闊,景點非常多,每個省的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象都很多,眾所周知,我國有人民公社化,有實施集體經濟的時期,那個時期大家團結起來發展經濟,是村鎮單位,但隨著我國的發展,這種經濟發展方式逐漸被淘汰,我國最後實施人民公社的地方 今天的小編會帶你去我國最後的人民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