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記憶|紙包雞為什麼要用紙包,有什麼玄妙之處?

2020-12-23 中商網商務觀察

麥太:「今日我為大家介紹一個簡單又別致的小菜——紙包雞,家裡的小朋友一定很喜歡。材料很簡單,我們只需要一個雞包,我們將雞包底部的紙撕下來......慢慢地撕,就會得到一張雞包紙,然後將雞包紙反轉,這一味紙包雞就完成了,很容易是吧?」

紙包雞作為粵菜裡的經典傳統菜,成為香港影視作品《麥兜故事》裡一個精彩片段,在吃貨觀眾中,圈了不少粉。而紙包雞便是從廣西梧州揚名天下的。古往今來,紙包雞這道美味佳餚徵服了許多人味蕾。蘇軾說:「食遍南粵菜,最憶紙包雞」。粵軍將領陳濟棠為能吃上梧州紙包雞,曾特派專機到梧州空運此佳餚回去品味……

紙包雞究竟有多好吃,為什麼要用紙包,是紙好吃,還是好打包?或者有別的什麼玄妙之處?

今日,廣西非遺美食就來說說

梧州紙包雞

在古代,雞鳴為一日之始,雞日為一年之始。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雞為人們送走了一個又一個的夜,也迎來了一個又一個曙光。明顯雞的地位是很高的,古代吃貨是怎麼發現雞肉好吃這個秘密,讓雞一步步走上餐桌的呢?這就要從雞的馴養開始說起了。

01雞的馴化與養殖

雞屬鳥綱雉科,中華民族養雞有悠久的歷史,距今八千多年的河北武安磁山村新石器遺址中,出土有許多家雞遺骨。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河姆渡等文化遺址中,都有雞骨或陶雞出土。證明,雞在當時已被各地人們馴養成功,成為主要家禽。

(圖片出自《河北武安磁山遺址的動物骨骼》)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藏羽紋銅雞,時代:東漢)

古代原雞被祖先馴養之後,至今進化成三支「雞隊伍」:一支是人工馴養的家雞,一支是遺傳變異而來的雉(野雞),一支變化不大還稱原雞。(原雞在雲、桂及海南都有分布,現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春秋戰國時期,雞已成為六畜之一(六畜指:豬、牛、羊、馬、雞、狗)。《孟子·梁惠王上》在談到小康家庭的標準時就說:「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翻譯:五畝大的宅園,在裡面種上桑樹,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絲織品了。雞、豬、狗等家禽、家畜的飼養,不要耽誤它們的繁殖時機,七十歲的老人可以吃肉了。百畝的耕地,不要耽誤它的生產季節,數口人的家庭沒有挨餓的情況了。)別說雞了,光衝那五畝大的宅子,文旅君表示實名羨慕!

02雞的吉祥寓意

「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是我國傳統社會祈年的美好祝願。作為「六畜」之一,雞與「吉」諧音,於是,雞與吉相聯。「吉日良辰」、「吉祥如意」、「吉星高照」、「萬事大吉」、「逢兇化吉」等等關于吉的成語應運而生,用來表示吉祥美好、諸事遂心的祝福之意。這種美好祝願也被應用在兩晉至隋唐時期流行的一種生活器具中,那就是雞首壺。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藏青瓷雞首壺,時代:西晉)

雞首壺因壺嘴作雞首狀而得名。它流行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正是社會大動蕩的時期,也是瓷器大發展的時期。由於連年戰亂,大批中原居民和士族地主紛紛南下,推動了南方經濟的發展。因此,雞首壺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演變,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在東晉至唐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一直用雞首來裝飾日常器皿,表明雞文化在這個時期的流行和人們在那段戰亂頻繁的年代裡對吉祥美好生活的嚮往。蘊含著吉祥圓滿的寓意,雞,也定會成為人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大菜。

感謝我們的祖先,讓「吃雞」也變得如此有內涵。所謂「無雞不成宴,無雞不成歡」。雞鴨魚肉,雞居首位。雞肉既沒有豬牛羊的騷羶,又無魚肉的腥臭。煮、炸、炒、燜樣樣好吃,簡直是禽肉界的優秀選手。而紙包雞,打開了吃雞的全新方式。

03梧州紙包雞登場

梧州紙包雞

廣西梧州是一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自古地處兩廣咽喉地帶,地理位置極重要,又是百年通商口岸,不僅風景秀美,名勝古蹟眾多,更有不少令人垂涎欲滴、回味無窮的美食佳餚。

紙包雞就是一款地道的梧州名餚,清代起便被列為梧州府臺宴請賓客的主菜。1983年,紙包雞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全國烹飪美食大賽上贏得了「中國一絕」的美譽。2016年,「紙包雞製作技藝」項目入選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那麼,問題又來了

是什麼秘訣讓紙包雞聲名遠播呢?

美食家們經過研究

總結出了「四大特點」

特點一:隔紙油炸的烹飪手法

紙包雞所用的是久負盛名的玉扣紙(產自福建),這種紙張綠色環保,就算你反覆摩擦也不會起毛,重要的是無毒無害。大廚們把原本瑩潤如玉的玉扣紙先用油炸過,再放上醃製好的雞肉包裹疊成封包形狀,然後一個個放進油鍋裡炸炸炸,十分鐘左右即可出鍋送到客人面前。有了玉扣紙的加持,滾油不入內,味汁不外洩,紙香肉香兩相融,使得雞肉鮮嫩甘滑、醇厚不膩

特點二:吃法優雅有內涵

紙包雞在吃之前,需在玉扣紙上輕劃十字切口,未見雞先聞到奇妙無比的肉香,正所謂 「玉紙輕挑滿堂香」。此時色澤金黃、熱氣騰騰的雞塊就顯得「猶抱琵琶半遮面」、「未成曲調先有情」,再急性子的食客,也要入鄉隨俗裝裝斯文的。

特點三:選料、刀工講究

紙包雞選用的原料雞,均為當地果園、林地放養且未下過蛋的三黃雞,體重多不超過兩斤半,十分鮮嫩。廚師只取雞腿和翼翅部分,用薄刀使出梳子刀法,把雞件製成晶瑩剔透的八塊,分別包進玉扣紙。雞塊大小均等,熟得均勻,更易入味。

特點四:配料的絕妙搭配

作為確保紙包雞氣味芳香的關鍵技術,正宗梧州紙包雞的配料多達十二種,其中古龍大紅八角、蒙山大肉姜等是必選配料。調製醬料必須使用梧州白雲山新鮮山泉水,這也是紙包雞技藝流傳外地後無法保持原有異香的重要原因。

04烹飪秘籍

經過代代師傳,梧州紙包雞已成為梧州市傳統名菜。國內外遊客凡到梧州,都以能品嘗到紙包雞為一大快事。紙包雞也成為了宣傳梧州傳統飲食文化的一張靚麗名片。

不知道屏幕前的小夥伴,你是不是已經聞到了紙包雞的香味,快要聞雞起舞了?

反正文旅君口水都要流幹,誰也別攔,我要跟著下面這份梧州紙包雞秘籍動手製作了!大吉大利,今晚吃雞!

相關焦點

  • 燒烤圈:紙裡包不住火為何可以包魚?紙包魚&用紙!
    火遍大江南北的紙包魚。一直都是吃貨們的最愛。紙包魚和傳統的烤魚不同,因為有紙的保護,魚肉吃起來更加鮮嫩!營養成分也都包裹在其中。天漸漸地冷了,紙包魚還是冬季一個重要的換季菜品。紙包魚和傳統的烤魚是兩種不一樣的存在,它的做法相比傳統烤魚來說,從食材的選擇,調料,製作方式等都做出了全新的提升和改變。
  • 我家紙包雞 紙雞包
    文圖/勞毅波「雞包,包,雞包;包,雞包紙,包,紙包雞;包,包雞紙,包,雞包紙,包雞」, 念出來,繞起來,吃起來,有味道,更有故事■「麥太世界」糾結的烹飪課香港卡通電影《麥兜故事》裡在電影中,「麥太世界.com」電視節目裡,「麥太」一邊嘮嘮叨叨,一邊示範製作過程,先後向小朋友演示了「紙包雞」、「紙雞包」等四款「紙包美食」,觀眾在哄堂大笑之餘,覺得「紙、包、雞」三者之間的關係糾結得比揉成一團紙更亂,可大家記住了三個字,那就是「紙包雞」!
  • 紙包雞加工技術分享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紙包雞是用紙(糯米紙)包住醃漬好的雞肉,用花生油烹炸而成,能保持原汁,味道鮮嫩,是酒席上的佳品。(2)宰殺與整理將活雞宰殺,放淨血,熱水燙毛後煺淨毛,取出所有內臟,把雞體內外衝洗乾淨,晾掛瀝乾水分。然後去掉骨頭,取雞的胸肉或腿肉,切成小片,每片約重15g。
  • 梧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傳統美食——紙包雞
    梧州傳統節慶美食文化的第一道菜——紙包雞傳統的紙包雞製作技藝,是精選本土農家散養三黃雞為原料,將切好件的雞肉用紙包雞秘制醬料醃製後,以玉扣紙逐件包裹,再以花生油入鍋浸炸而成。獨創的隔紙浸炸烹飪法,鎖住了雞肉及調味料原有的味道,所以能保持雞肉的鮮嫩甘滑、醇厚不膩、色澤金黃、氣味芳香。2014年,「梧州紙包雞製作技藝」項目入選梧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梧州紙包雞色澤金黃,香味誘人。吃起來,入口甘、滑、甜、軟,食後齒頰留香。梧州紙包雞已有150多年歷史,始創於民國初期的梧州官辦酒樓環翠樓廚師官良之手。
  • 海寧丁橋這家紙包魚、紙包雞火了,吃一次就上癮!
    最近在海寧吃貨圈流行吃用紙包著的魚作為重慶烤魚的升級版紙包魚,以其獨特的口感虜獲了不少人的心你以為爽滑可口的紙包魚,只是單純的用紙來烤魚。too simple,裡頭的門道還多著呢。蒸完的魚肉躺在紙上,一勺勺的淋上自製的特色醬料,紅彤彤的誘惑死人了。
  • 梧州紙包雞
    梧州紙包雞  梧州紙包雞  採用純正三黃雞,切件調味後,以玉扣紙包裹,用花生油浸炸而成。因此氣味芳香,鮮嫩甘美,製作工藝獨特,名揚海內外。梧州紙包雞相傳已有近百年歷史,始創於民國初期的梧州官辦酒樓環翠樓廚師官良之手。起初,紙包雞僅限於款待達官貴人,後來名酒家粵西樓老闆重金聘請了該廚師官良。自此,紙包雞佳餚遂為民間百姓所品嘗,日漸揚名於桂粵港澳及東南亞各地。1985年,梧州紙包雞被選拍入《中國一絕》風情電視紀錄片。  梧州紙包雞距今已有70多年的烹製歷史,當年,廣西梧州北山腳下有一處環境幽雅的園林—— 同園。
  • 正宗梧州紙包雞,在家用這種紙也能做!
    梧州紙包雞是一道具有歷史底蘊的美味佳餚,還流傳著「食在嶺南,不能不嘗紙包雞」的說法,它以獨創的隔紙浸炸烹飪法,鎖住雞肉以及調味料原有的味道
  • 雞包紙包紙包雞
    多段文字連續引用,規範告訴我們,引號這樣用:除末段有前後引號外,其他各段,都只加前引號。這是一個簡單規定。但假如,連續多段引文內部,出現了嵌套現象,即引文內有引文,內層中又有變換字體的引語,再往裡還有引號,請問,引號怎麼用才合規而舒適?這種看似極端的例子真真切切地出現了。這是一部半口述(百分之八十)半敘述的散文集。
  • 做法考究的紙包雞在家就能做?原來是用這種紙!
    梧州紙包雞是一道具有歷史底蘊的美味佳餚,還流傳著「食在嶺南,不能不嘗紙包雞」的說法,它以獨創的隔紙浸炸烹飪法,鎖住雞肉以及調味料原有的味道
  • 香港動畫從「大笨象」到「紙包雞」的蛻變
    香港動畫從「大笨象」到「紙包雞」的蛻變 >   中新社4月1日電 題:香港動畫從「大笨象」到「紙包雞」的蛻變  中新社記者 江家岱  「先用雞包紙,再用紙包雞。
  • 做法考究的紙包雞,在家做竟然這麼簡單?
    梧州紙包雞是一道具有歷史底蘊的美味佳餚,還流傳著「食在嶺南,不能不嘗紙包雞」的說法,它以獨創的隔紙浸炸烹飪法,鎖住雞肉以及調味料原有的味道
  • 廣西梧州紙包雞廣西梧州紙包雞的做法
    本文用到的食材有:雞肉生抽老抽中國第一絕可以說是廣西梧州紙包雞了,當小編說到天下第一絕的時候想必你已經坐不住了,已經迫不及待的想知道這廣西梧州紙包雞的具體做法了,別著急,小編這就要慢慢的,詳細的來教大家廣西梧州紙包雞的具體操作步驟了。
  • 小郭自製紙包雞,打開紙香氣撲鼻,一口一個真過癮!
    一看朋友圈發現大家吃得清湯寡水的,這怎麼行,於時我就準備倒騰一份簡單、快手、又好吃的健身菜—口蘑菜花紙包雞。雞腿肉這樣做,鮮嫩清香,堪比叫花雞,做法用料很簡單。今天這不是健身餐嗎?所以就得殘忍的把雞腿扒皮了,這樣一來不僅保證了口感,還沒有脂肪。
  • 免費吃‖家銘辣子雞&家銘21°紙包魚帶你免費吃紙包魚了!
    家銘辣子雞&家銘21°紙包魚【家銘辣子雞&家銘21°紙包魚】活動時間:集齊家銘21°無刺紙包魚八個字可獲得價值179元魚會先用紙包好端上來,一上桌就聽到「咕嚕咕嚕」響,隔著紙還能看見裡面的湯汁兒翻滾,還沒吃就很期待。
  • 烹調方法之——「包卷炸」,紙包雞的做法!
    炸的做法之六——包卷炸:    包卷炸多是用無骨的鮮嫩原料,加工製成片、條、茸狀,用鹽、味精、紹酒等調味品醃餵後
  • 在家自製紙包雞,雞肉鮮嫩,雞皮酥香,一口一個真過癮!
    「紙包雞」顧名思義,菜餚是以紙包裹主料炸制而成,這是隔紙炸的烹飪法,製作獨特,菜餚可以保持雞肉的鮮嫩,調料味濃,特有異香。此菜品雞肉脆嫩爽口,鮮香味濃。原汁原味,肉嫩骨脆,香氣四溢,鮮美適口。色澤金黃,香味誘人。吃起來,入口甘、滑、甜、軟,食後齒頰留香。
  • 做法考究的紙包雞在家就能做?附梧州旅行攻略~
    醒醒田螺:鮮美爽辣螺香四溢,鮮美爽辣,讓人慾罷不能梧州紙包雞是一道具有歷史底蘊的美味佳餚,還流傳著「食在嶺南,不能不嘗紙包雞做紙包雞,用紙有講究,一般要用玉扣紙,這時一種白淨勻厚、無毒耐高溫的竹草紙,如果買不到玉扣紙,我們可以用烘焙紙來代替,烘焙紙密度大、韌性強,在耐熱性方面也不輸玉扣紙,在烘焙店就能找到。(千萬別隨便找一張紙來做哦!)
  • 經典桂菜,梧州紙包雞
    按理說一個地方的名菜,都是就近取材,歷經長年演變,樣式最終定型,但是紙包雞作為梧州乃至廣西名菜,首先雞就是來自廣東的清遠雞,以毛黃,腳黃,肉黃而聞名的三黃雞。包雞肉的紙是來自福建的玉扣紙。為什麼紙包雞不在這兩個省出現,而偏偏在梧州發揚光大,這個無從考證,一致通過的是好味。
  • 紙包雞:雞中王者、雞中貴族
    就這樣,一份份如信封形狀的紙包雞包好了,造型優美、疊疊有致。將紙包雞放入鍋中,以花生油隔紙浸炸,獨創的隔紙浸炸烹飪法可謂神乎其技,鎖住了雞肉、五香粉及調味料原有的味道。片刻的功夫,熱氣騰騰的紙包雞終於端上餐桌,一股濃濃的南粵氣息撲面而來,輕輕地撕開玉扣紙,流光溢彩、金光燦燦的紙包雞奇妙地飄出了竹子那滲人心脾的縷縷清香,這是以新鮮的嫩竹和清澈的山泉水所製成的玉扣紙獨有的香氣,而雞肉表面如漫天星辰般散布著深褐色的五香粉,更令這道菜色顯得地道、古樸與沉穩,誘發人們對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華美食之源的無限遐想。
  • (9.9元吃魚)紙包魚、紙包排骨雞、紙包火鍋,更軟嫩鮮香,不一樣的味蕾體驗
    金饞紙紙包坊,汗廚旗下創新品牌,其特別之處就在於爐火純青的「紙上功夫」。一張薄薄的進口油紙,包容百味,包羅萬象。金饞紙·紙上三寶之:紙包魚魚以鮮為貴。金饞紙·紙上三寶之:紙包排骨雞紙中不光能包魚,還有排骨和雞。這種紙和自助烤肉用的油紙很像,加熱過程中不會被魚湯洇透,但火力最好在5檔以內,免得把紙烤糊了。不過,邊吃邊加熱,5檔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