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太:「今日我為大家介紹一個簡單又別致的小菜——紙包雞,家裡的小朋友一定很喜歡。材料很簡單,我們只需要一個雞包,我們將雞包底部的紙撕下來......慢慢地撕,就會得到一張雞包紙,然後將雞包紙反轉,這一味紙包雞就完成了,很容易是吧?」
紙包雞作為粵菜裡的經典傳統菜,成為香港影視作品《麥兜故事》裡一個精彩片段,在吃貨觀眾中,圈了不少粉。而紙包雞便是從廣西梧州揚名天下的。古往今來,紙包雞這道美味佳餚徵服了許多人味蕾。蘇軾說:「食遍南粵菜,最憶紙包雞」。粵軍將領陳濟棠為能吃上梧州紙包雞,曾特派專機到梧州空運此佳餚回去品味……
紙包雞究竟有多好吃,為什麼要用紙包,是紙好吃,還是好打包?或者有別的什麼玄妙之處?
今日,廣西非遺美食就來說說
梧州紙包雞
在古代,雞鳴為一日之始,雞日為一年之始。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雞為人們送走了一個又一個的夜,也迎來了一個又一個曙光。明顯雞的地位是很高的,古代吃貨是怎麼發現雞肉好吃這個秘密,讓雞一步步走上餐桌的呢?這就要從雞的馴養開始說起了。
01雞的馴化與養殖
雞屬鳥綱雉科,中華民族養雞有悠久的歷史,距今八千多年的河北武安磁山村新石器遺址中,出土有許多家雞遺骨。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河姆渡等文化遺址中,都有雞骨或陶雞出土。證明,雞在當時已被各地人們馴養成功,成為主要家禽。
(圖片出自《河北武安磁山遺址的動物骨骼》)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藏羽紋銅雞,時代:東漢)
古代原雞被祖先馴養之後,至今進化成三支「雞隊伍」:一支是人工馴養的家雞,一支是遺傳變異而來的雉(野雞),一支變化不大還稱原雞。(原雞在雲、桂及海南都有分布,現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春秋戰國時期,雞已成為六畜之一(六畜指:豬、牛、羊、馬、雞、狗)。《孟子·梁惠王上》在談到小康家庭的標準時就說:「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翻譯:五畝大的宅園,在裡面種上桑樹,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絲織品了。雞、豬、狗等家禽、家畜的飼養,不要耽誤它們的繁殖時機,七十歲的老人可以吃肉了。百畝的耕地,不要耽誤它的生產季節,數口人的家庭沒有挨餓的情況了。)別說雞了,光衝那五畝大的宅子,文旅君表示實名羨慕!
02雞的吉祥寓意
「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是我國傳統社會祈年的美好祝願。作為「六畜」之一,雞與「吉」諧音,於是,雞與吉相聯。「吉日良辰」、「吉祥如意」、「吉星高照」、「萬事大吉」、「逢兇化吉」等等關于吉的成語應運而生,用來表示吉祥美好、諸事遂心的祝福之意。這種美好祝願也被應用在兩晉至隋唐時期流行的一種生活器具中,那就是雞首壺。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藏青瓷雞首壺,時代:西晉)
雞首壺因壺嘴作雞首狀而得名。它流行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正是社會大動蕩的時期,也是瓷器大發展的時期。由於連年戰亂,大批中原居民和士族地主紛紛南下,推動了南方經濟的發展。因此,雞首壺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演變,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在東晉至唐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一直用雞首來裝飾日常器皿,表明雞文化在這個時期的流行和人們在那段戰亂頻繁的年代裡對吉祥美好生活的嚮往。蘊含著吉祥圓滿的寓意,雞,也定會成為人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大菜。
感謝我們的祖先,讓「吃雞」也變得如此有內涵。所謂「無雞不成宴,無雞不成歡」。雞鴨魚肉,雞居首位。雞肉既沒有豬牛羊的騷羶,又無魚肉的腥臭。煮、炸、炒、燜樣樣好吃,簡直是禽肉界的優秀選手。而紙包雞,打開了吃雞的全新方式。
03梧州紙包雞登場
梧州紙包雞
廣西梧州是一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自古地處兩廣咽喉地帶,地理位置極重要,又是百年通商口岸,不僅風景秀美,名勝古蹟眾多,更有不少令人垂涎欲滴、回味無窮的美食佳餚。
紙包雞就是一款地道的梧州名餚,清代起便被列為梧州府臺宴請賓客的主菜。1983年,紙包雞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全國烹飪美食大賽上贏得了「中國一絕」的美譽。2016年,「紙包雞製作技藝」項目入選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那麼,問題又來了
是什麼秘訣讓紙包雞聲名遠播呢?
美食家們經過研究
總結出了「四大特點」
特點一:隔紙油炸的烹飪手法
紙包雞所用的是久負盛名的玉扣紙(產自福建),這種紙張綠色環保,就算你反覆摩擦也不會起毛,重要的是無毒無害。大廚們把原本瑩潤如玉的玉扣紙先用油炸過,再放上醃製好的雞肉包裹疊成封包形狀,然後一個個放進油鍋裡炸炸炸,十分鐘左右即可出鍋送到客人面前。有了玉扣紙的加持,滾油不入內,味汁不外洩,紙香肉香兩相融,使得雞肉鮮嫩甘滑、醇厚不膩。
特點二:吃法優雅有內涵
紙包雞在吃之前,需在玉扣紙上輕劃十字切口,未見雞先聞到奇妙無比的肉香,正所謂 「玉紙輕挑滿堂香」。此時色澤金黃、熱氣騰騰的雞塊就顯得「猶抱琵琶半遮面」、「未成曲調先有情」,再急性子的食客,也要入鄉隨俗裝裝斯文的。
特點三:選料、刀工講究
紙包雞選用的原料雞,均為當地果園、林地放養且未下過蛋的三黃雞,體重多不超過兩斤半,十分鮮嫩。廚師只取雞腿和翼翅部分,用薄刀使出梳子刀法,把雞件製成晶瑩剔透的八塊,分別包進玉扣紙。雞塊大小均等,熟得均勻,更易入味。
特點四:配料的絕妙搭配
作為確保紙包雞氣味芳香的關鍵技術,正宗梧州紙包雞的配料多達十二種,其中古龍大紅八角、蒙山大肉姜等是必選配料。調製醬料必須使用梧州白雲山新鮮山泉水,這也是紙包雞技藝流傳外地後無法保持原有異香的重要原因。
04烹飪秘籍
經過代代師傳,梧州紙包雞已成為梧州市傳統名菜。國內外遊客凡到梧州,都以能品嘗到紙包雞為一大快事。紙包雞也成為了宣傳梧州傳統飲食文化的一張靚麗名片。
不知道屏幕前的小夥伴,你是不是已經聞到了紙包雞的香味,快要聞雞起舞了?
反正文旅君口水都要流幹,誰也別攔,我要跟著下面這份梧州紙包雞秘籍動手製作了!大吉大利,今晚吃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