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萬穆斯林目睹麥加天房換"新裝"(高清)( 1 / 7 )

2020-12-25 中國網新聞中心

中國網10月3日訊 據沙烏地阿拉伯媒體10月3日報導,和往年一樣,每年的朝覲月第九日,也就是阿拉法特日,麥加天房都要換上新裝。今年的天房新裝是用天然絲綢加工而成,造價2200萬裡亞爾(約合人民幣3974.8萬元)。成千上萬前來麥加朝覲的穆斯林,在阿拉法特日的晨禮中,目睹了天房換新裝的全過程。

做成天房新裝幔帳的天然絲綢被染成了黑色。新幔帳高14米,長47米,寬95釐米,而且新幔帳上用金線繡著《古蘭經》經文。

罩覆天房的幔帳始自阿拉伯葉門希木葉爾王國國王土伯爾。伊斯蘭教興起後,依傳統習慣也用幔帳覆蓋,並每年更換1次。埃及每年從開羅用專門的「邁哈米勒」,即駝轎車將幔帳運到麥加。每年運送幔帳的「邁哈米勒」起程和抵達時,舉行慶典儀式。瓦哈比派在麥加興起後,伊本·沙特將「邁哈米勒」作為異端廢止。克爾白的四角根據各自所處方向,分別稱為伊拉克角(東北角),敘利亞角(西北角),葉門角(西南角),黑色角即東南角(因黑石而得名)。(實習編譯:謝東方)

相關焦點

  • 【麥加禁寺 (天房)】
    環繞禁寺的是分為上下走道的拱廊。計有64道大門,其中有三道主要大門,即阿布杜勒?阿齊茲國王門、歐麥爾(副朝)門和賽拉姆(和平)門。在先知努哈時期,它被淹沒在了洪水裡。它的牆壁被毀壞了,地基也找不到了。直到先知易卜拉欣和易司瑪儀時期,被洪水毀壞的卡巴的地基又被重新發現。
  • 穆斯林齊聚麥加「天房」祈禱 盛況空前
    穆斯林齊聚麥加「天房」祈禱 盛況空前 (1/5)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8月16日,沙烏地阿拉伯西部聖城麥加,穆斯林在齋月期間聚集在麥加聖寺中的克爾白「天房」祈禱,盛況空前。
  • 解密:進入麥加聖地的天房(克爾白)裡面,可以朝任何方向朝拜
    看過麥加朝聖的震撼情況,相信大家都有一個疑問,被萬千信徒朝拜的麥加的天房(克爾白)裡面是什麼?聖地守護者沒有天房的鑰匙,但是有權對天房周圍擴建,並有義務維護天房。克爾白裡面對著門的地方是先知祈禱的地方;殿後有一用上等木料製成的梯子,外包銀葉,梯子可登上克爾白房頂。東牆離地2米處有一道新換的金門,克爾白金門高3.2米,寬2米,厚50公分。中間為木骨架,兩邊粘合一層純金板。
  • 「滲滲泉」救母子,亞伯拉罕建卡巴天房,後代被逐2000年回麥加!
    一次,哈哲爾在賽法和麥爾臥兩座山丘之間,7次往返奔走尋找水源,結果沒有發現一滴水。回到小屋的她,發現易斯馬儀口渴得號啕大哭,母子倆陷入困頓之中。神聽到孩子的哭聲,指引哈哲爾看到一眼甘甜的泉,這就是滲滲泉。
  • 伊斯蘭教第二次內戰,弩炮猛擊麥加天房,聖物黑石燒裂成3片!
    海珊之死,讓麥加的貴族伊本·祖白爾藉機自稱哈裡發,由於他的父親(死於伊斯蘭教第一次內戰「駱駝之戰」)是穆聖的親密夥伴之一,名門的身份讓他贏得整個希賈茲地區的支持。這樣就導致亞齊德的統治遭受巨大打擊,倭馬亞王朝派遣富有戰鬥經驗的伊本·歐格白討伐麥加叛亂,伊斯蘭教第二次內戰開始。
  • 資料:伊斯蘭教聖地麥加
    伊斯蘭教規規定信徒的「五功」(念、禮、齋、課、朝)之一是到麥加去朝覲,《古蘭經》也載有到麥加天房去履行朝覲的義務。   「朝覲」是伊斯蘭教為的信徒所規定的必須遵守的基本制度之一,它既體現了尊重歷史傳統,紀念「先知」的一種宗教儀式,又是一種帶有自發地促進各國穆斯林間彼此了解和友誼的年會。
  • 麥加朝聖資料(圖)
    「朝覲」是伊斯蘭教為的信徒所規定的必須遵守的基本制度之一,每一位有經濟和有體力的成年穆斯林都負有朝拜麥加的宗教義務。所有穆斯林,無論是男是女,都會盡最大努力爭取一生至少要前往麥加朝覲一次。1000多年來,隨著交通工具的日益發達,前往麥加朝覲的穆斯林逐年增多。
  • 聖地麥加簡介
    穆罕默德在麥加創立和傳播伊斯蘭教,由於遭迫害,在公元622年遷往麥地那,並決定把禮拜的方向朝向麥加。從此,世界各地穆斯林都朝向麥加作禮拜。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兵攻佔麥加,控制了守護克爾白聖殿之權,並廢棄多神教,把聖殿改為伊斯蘭教清真寺。由此,麥加城大清真寺(又稱禁寺)成為穆斯林最神聖的地方。
  • 天房排水槽(Mizab Al-Kaabah)史話
    天房乃「為世人而創設的最古的清真寺,確是在麥加的那所吉祥的天房,全世界的嚮導。」(《古蘭經》第3章《伊姆蘭的家屬》第96節)。天房南北長12米,東西寬10.10米,高15米,用黑褐色硬石築成的立方體建築。克爾白一詞,中文譯作天房,來源於清朝穆斯林學者劉智的《天方典禮》「天闕即朝堂,又曰天房,蓋造物設之以做萬方朝向者也」。
  • 穆斯林的麥加朝覲之路
    逢周五和重大節日,穆斯林需到清真寺集體禮拜、紀念真主;課功指課稅,穆斯林應慷慨施捨,每年交納1/40財產濟貧稅,作為給社會的奉獻。濟貧稅起初為自願繳納,後成為國家賦稅制度;齋功是指穆斯林必須在萊麥丹月(伊歷9月)每日自日升前至日落後施行齋戒。
  • [影] 歷史影像——聖城麥加
    歷史上麥加曾一度被稱為Becca ,1980年代以來,沙烏地阿拉伯政府及其他人開始提倡Makkah的拼法,而全稱則是Makkah al-Mukarramah(意為「榮譽的麥加」)。 克爾白位於伊斯蘭教聖城麥加的禁寺內,克爾白或稱卡巴天房、天房等(阿拉伯語:الكعبة,羅馬化:al-Kaʿbah),是一座立方體的建築物,意即「立方體」。
  • 憶起曾經親歷的全世界穆斯林聖地——麥加禁寺
    新華社報導,2017年參加沙特麥加朝覲的1.2萬餘名中國朝覲人員圓滿完成朝覲功課,全部返回的新聞,令中國文化研究會李建軍教授憶起他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兼宗教考核委員,曾親身深入到麥加,對伊斯蘭的聖地麥加有過一個實地的考察的經歷。
  • 伊斯蘭教的第一聖地,是穆罕默德的出生地,18世紀被建造一座天房
    伊斯蘭教的第一聖地,是穆罕默德的出生地,18世紀被建造一座天房(本文為作者原創,文章的主導思想是弘揚正能量)麥加是伊斯蘭教的聖地,沙烏地阿拉伯西部省省會。麥加是伊斯蘭教石造聖堂的所在地,傳統認為是亞伯拉罕所建造的。伊斯蘭教有三大聖地:麥加、麥地那和耶路撒冷,麥加是最主要的聖地,稱為第一聖地。它是伊斯蘭教的發祥地。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規定,穆斯林不論身居何處,他禮拜時都要面向麥加聖寺克爾白。1000多年以來,麥加一直是全世界穆斯林嚮往和朝拜的中心。
  • 麥加朝覲是怎樣一種景象?
    在廣場中央,聳立著巍峨的「天房」——克爾伯聖殿。天房聖殿常年穿著「聖服」——外面罩著一頂用815米高級黑色錦緞製作的幔帳。幔帳中央繫著一條長61米、寬0.94米的綬帶,上面用金銀線繡著古蘭經文。在這座大寺頂上,7座尖塔高聳雲霄,整個建築氣勢宏偉。天房正殿,是一座長12米、寬10米、高15米的矩形建築物。
  • 西媒分析穆斯林為何要到麥加朝聖
    參考消息網9月25日報導 西媒稱,為了紀念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穆斯林一生中至少要前往麥加朝聖一次。朝聖是伊斯蘭教規規定信徒的「五功」之一。大多數穆斯林會在傳統的宰牲節之前赴麥加朝聖。他們身穿象徵著純潔的白色長袍,首先要做的就是繞著伊斯蘭教最神聖的地方——「天房」走上7圈。根據伊斯蘭教的傳統,天房是由伊斯蘭教聖人建造的。報導稱,天房中有一塊黑石,穆斯林每天都要朝著黑石的方向禱告5次。在清真寺中,朝聖方向由一面牆代表,而這面朝向麥加的牆上總是設有聖龕。所有朝聖者都要圍繞天房7圈,並觸碰黑石,舉行繞行禮的儀式。
  • 伊斯蘭教的第一聖地 沙烏地阿拉伯麥加[圖]
    穆罕默德在麥加創立和傳播伊斯蘭教,由 徘徊的中國旅行社業 把古老的長城留給子孫 主題公園全攻略 聚焦國內知名企業 於遭到反對和迫害,在公元622年遷往麥地那,在麥地那決定把禮拜的方向朝向麥加,從此,世界各地穆斯林都朝向麥加作禮拜。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兵攻佔麥加,控制了守護克爾白聖殿之權,並廢棄多神教,把聖殿改為伊斯蘭教清真寺。
  • 地球的黃金分割點,在穆斯林的聖地麥加
    任何形式的縱橫比都是1.618,這個形式是完美設計的黃金分割比。那麼,地球的黃金分割點在哪裡呢?麥加到北極與麥加到南極距離的比例正好是黃金分割比:1.618,此外,麥加到南極與兩級間距離的比例同樣是1.618。
  • 中國1.4萬穆斯林赴麥加朝覲 路途艱辛費用昂貴
    中廣網北京11月1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今天是全球穆斯林的重大節日--朝覲日。「朝覲」是伊斯蘭教五大功課之一。按照伊斯蘭教教義,每個穆斯林只要能力允許,一生中至少要前往麥加朝覲一次。沙特最高法院本月6號宣布,今年的朝覲活動從公曆11月14日開始,持續5天。
  • 伊斯蘭教聖地麥加每年朝覲能帶來多少收入?數字高得讓人咋舌!
    麥加一詞在阿拉伯語中是「吸吮」的音譯,意為在麥加弄點水就像娃娃吃奶一樣困難。另外,麥加還有一些別號,諸如「巴開」、「烏姆古拉」等等,特別有意思的是麥加曾被人叫做螞蟻村。麥加位於沙特西部賽拉特山地中段,乾涸的易ト拉欣河谷內,距離紅海港口吉達港72公裡。這裡群山環抱,地勢低下,氣候熱乾燥,常年受季節性水患威脅。
  • 128年前的聖城麥加今昔對比照
    [alert type=white]在1887年攝影師Al Sayyid Abd al Ghaffar攜帶著笨重的裝備來到沙漠城市麥加,捕獲了麥加朝覲期間在周圍丘陵和山谷中露營的成千上萬穆斯林朝聖者的場景。128年以後的今天,二百多萬朝聖者來到麥加,而為了能接待這一年度聚會,此地已經經歷了劇烈的擴建。[/aler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