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麥加
麥加是伊斯蘭教的第一聖地。它座落在沙烏地阿拉伯西部賽拉特山區一條狹窄山谷內,面積26平方公裡,人口30多萬。這裡四周群山環抱,層巒起伏,景色壯麗。麥加,在阿拉
伯語中是「吮吸」之意,它形象地表達了這裡地勢低、氣溫高,飲水困難的特徵。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就誕生在麥加。穆罕默德在麥加創立和傳播伊斯蘭教,由於遭迫害,在公元622年遷往麥地那,並決定把禮拜的方向朝向麥加。從此,世界各地穆斯林都朝向麥加作禮拜。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兵攻佔麥加,控制了守護克爾白聖殿之權,並廢棄多神教,把聖殿改為伊斯蘭教清真寺。由此,麥加城大清真寺(又稱禁寺)成為穆斯林最神聖的地方。
朝覲
伊斯蘭教規規定信徒的「五功」(念、禮、齋、課、朝)之一是到麥加去朝覲,《古蘭經》也載有到麥加天房去履行朝覲的義務。朝覲,既體現了尊重歷史傳統,紀念「先知」的一種宗教儀式,又是一種帶有自發地促進各國穆斯林間彼此了解和友誼的年會。千餘年來,隨著交通工具的日益發達,前往麥加朝勤的穆斯林逐年增多。1932年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建立後,麥加被稱為「宗教之都」,現由穆罕默德後裔管理。麥加舊城稱為「易卜拉欣窪地」的涸河谷。這裡集聚著帶有中古特徵的宗教建築和宮殿,狹窄的街道兩旁是古色古香的店鋪,居民的服裝、語言和習俗還保留某些穆罕默德時代的風貌。
禁寺
麥加在穆斯林世界被譽為「諸城之母」。聖地只對穆斯林開放,非穆斯林一律謝絕入內,連記者也不例外。城中心著名的大清真寺又稱禁寺,總面積16萬平方米,30萬穆斯林可同時做禮拜。禁寺廣場中央,是巍峨的立方形聖殿———克爾白,又稱天房。天房外東南牆角,離地1.5米高處,鑲有一塊黑色隕石,穆斯林視為聖物,朝覲者遊轉天房經過此石時,爭先與之親吻或舉雙手致意。天房東南側的「滲滲泉」,被視為聖水,遊轉天房後,在此飲水,以沾吉祥。麥加的其它聖地還有城東15公裡的阿拉法特山、穆茲達利法和米納等地,是朝覲者要站山誦經、「射石」(驅邪)活動之地。
米納
米納位於伊斯蘭教聖城麥加以東15公裡處,是穆斯林朝覲者舉行「射石」驅邪儀式的地方。
站山
站山誦經、射石是朝覲者通常參加的主要朝覲活動。「站山」(即站阿拉法特山),是穆斯林朝覲時集體舉行的一項隆重的宗教大典。通常於每年伊斯蘭教曆12月9日即伊斯蘭教宰牲節前一天開始舉行。朝覲者在朝拜天房後須站在阿拉法特山上誦經,之後,徑直走到附近的穆茲達利法,在那裡拾起49塊小石子,當晚就露宿於曠野。
射石
第2天,即伊斯蘭教曆12月10日伊斯蘭教宰牲節當天,朝覲的穆斯林開始在米納「射石」。「射石」是用前一天在穆茲達利法拾到的49塊小石子投擊象徵「魔鬼」的3根石柱,並口誦「奉萬能的安拉之名,我憎惡魔鬼及其陰謀詭計。」射石每天1次,連續3日,儀式結束後,人們宰牲獻祭。伊斯蘭教曆12月12日,朝覲者返回麥加,朝覲儀式也至此結束。傳說,先知易卜拉欣夜夢安拉,安拉命殺其子伊斯梅爾,以考驗對他的忠誠。在其子俯首就命之際,惡魔在父子間挑撥,企圖從中破壞,於是易卜拉欣拾起石子,打退惡魔。後來安拉又命以羊替之。射石驅邪、宰牲獻祭即由此而來。射石,又稱「大射禮」,通常被認為是朝覲的最高潮。
(責任編輯:悲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