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遊問孝」

2021-02-19 藝術剪紙

中國文化可以延續幾千年而沒有消亡絕非僥倖

《論語》這部經典的書籍流傳至今仍影響深遠

它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

遊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夫孝,德之本也」

孝道貫百代,上下五千年

孝道已成為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傳的優良傳統與核心價值觀

孝道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文化

的確,百善孝為先

盡孝是每個人必須擔當的人生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是回報父母養育之恩的起碼品德風範

今日,我們透過《論語》中的「子遊問孝」

來一起感悟其中的奧妙所在


【為政篇】

子遊問孝



今天所謂的孝

是講能養活父母

你們應該都養過馬吧?

有沒有想過有什麼區別呢?

你們應該都養過狗吧?

有沒有想過有什麼區別呢?

如果對父母只是養活而沒有孝敬之心

那和養馬養狗有什麼區別呢?

所以

孝不僅要養活父母

還要尊敬父母、愛護父母

你怎麼看?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盡孝是種境界,盡孝是種美德

盡孝是不能等待的,盡孝是天長日久的只爭朝夕

人生不要留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盡孝是在洗滌淨化人的心靈,這個過程有種美感

盡孝更是種高雅的快樂,是世間最美的一種享受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行孝道,知感恩!

一起來探討吧!!

今後會繼續推送盧雪老師的【論語系列】作品

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讀《子遊問孝》有感
    【原文】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譯文】子遊問怎麼做才是盡孝。
  • 子遊問孝章的深邃意蘊
    作者:周國林、梁悅(分別系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  《論語·為政》中,記載了幾則弟子問孝之事。對於孟懿子、孟武伯、子遊、子夏的提問,孔子的回答各有不同。他對子遊的回答是:「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這段話的主旨很清楚,說的是孝子對父母不但要「養」,而且還要「敬」。
  • 自古忠孝難兩全,孔子對「孝」有什麼主張?
    從這個角度看,孔子「孝」的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愛父母。孔子「孝」的思想是以「禮」作為規範。禮是一個很大的概念,但是禮規範了人們的行為,告訴了人們應該怎樣做。這一點體現在孔子「孝」的思想上就是「入則孝,出則悌」,具體表現就是對父母的尊與敬。最後,孔子的「孝」是對「忠」思想的延伸發展,這一點的具體表現就是無違於父母。
  • 《莊子》論「孝」的邏輯演進
    子之愛親,命也,不可解於心……是之謂大戒,是以夫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於悅生而惡死。』」莊子把「命」作為「孝」的源頭,「子之愛親,命也,不可解於心」,郭象《注》云:「自然結固,不可解也。」成玄英《疏》云:「此之性命,出自天然,中心率由,故不可解。」郭氏與成氏皆把「命」解為人的「自然本性(性命)」。
  • 農村老話:「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老話:「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啥意思?今天小編就帶來一句俗語「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如此簡單又容易讀懂的句子,大家有沒有去了解過它的意思呢?如果還不清楚,就跟著小編一起解讀吧。這句俗語想表達的意思就是:如果家裡的妻子屬於比較賢惠的類型,那作為丈夫的就會減少很多麻煩事;如果家中的孩子非常孝順,在作為父母的也可以少操勞,少操心。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
    【有人問孔子:你為什麼不從政當官呢?孔子說:書上有講到:「孝,孝敬父母長輩,友愛兄弟,並且影響到政治上。」這就是為政,為什麼非要當官才算為政呢?】「書雲」後面三句是《尚書》裡的逸文君陳篇。「或謂」、「或曰」在論語中出現很多,都是有人問的意思,因為無法考證到底是誰問的,也就不必深究,只需感謝這個幫我們提問尋找答案的人。孔子是三十多歲才出來做官,之前是在求學,據說學的是禮,所以這段故事應該在孔子出來做官之前。古時儒士學禮懂禮,他們的基礎工作也是幫忙操辦紅白喜事。
  • 俗語:「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為什麼古人會有這樣的忠告呢
    俗語「自古妻賢夫禍少,應知子孝父心寬」這句話指妻子賢惠,丈夫就能避免禍害;兒子孝順,父親就會感到寬慰。妻子與子女,就是一個家庭的後院,也是家庭的重心,後院著火,整個家都會癱瘓。二、子孝父心寬所謂「子孝父心寬」就更容易理解了,對於父母而言,辛辛苦苦一輩子其實就是為了給自己的孩子鋪平一條成長之路;當自己的孩子「明事理,知榮辱」,那麼父母就會非常有成就感。父子關係古今探索終無定論,幸福之家其樂融融,不幸之家各有不幸。孝不在口頭,而重在自己的行動中。
  • 有沒有兒孫子孝之福?面相「子女宮」看你與子女緣分!
    有此可見我們中國人自古是崇尚家庭天倫之樂的,但事物有積極正面的一面就有消極反面的一面,我們身邊就有家人難聚、子不認父(母)的例子,所以一個人晚年願景如何,我們不僅要看家庭成員的親密度,也要看父母與子女緣分的淺薄,一個人有沒有兒孫子孝之福,其實從面相上的「子女宮」就能看出文章。
  • 先秦秦漢時期「孝」含義的裂變
    【關鍵詞】春秋戰國 孝「父」 秦漢 孝「父母」 家室【中圖分類號】K234        【文獻標識碼】A前言「孝」是古代中國宗族倫理和家庭倫理的核心。孝的初含義是:宗子通過祭祀表達對族內先祖的尊敬,孝的對象是神祖考妣。到漢代,孝的含義轉變為:「善事父母。」
  • 相濡以沫、妻賢子孝,這對金婚夫妻讓人羨慕!
    他們一家夫唱婦隨、妻賢子孝、家庭和睦,鄰居們對此交口稱讚。幸福恩愛友善助人▲周文濤走訪居民,了解流動人口的情況結婚幾十年來,周文濤、鄭錫元相敬如賓,非常恩愛。生活中有很多困難,但他們善於互相遷就,遇難關一起渡過,有成績一起分享,是生活中的好知己。
  •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有無道理?老祖宗的忠告不得不聽
    這句話就是:「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那麼在如今的時代中,我們該如何理解這樣的兩句話呢? 「子孝父心寬」 作為後輩,我們首先要學會的就是孝敬自己的長輩,讓父母不擔心我們,這一點從古到今來,每一位古人都做得很好,就像孔子的徒弟——
  • 仙居縣四都村,千年墨香,節孝流芳
    門口的兩根木桿子,不知道是幹嘛用的?旁邊也沒有專門的介紹,看不懂了,哪個大師知道的指點一下。旁邊有介紹說,這是歲貢院,門口有「鏡屏毓秀」石刻,二龍戲珠的雕刻栩栩如生。我們到院子的時候,剛好一個民間畫師在修復裡面的部分建築。對於古建築的修復要求甚高,起碼要做到修舊如舊。
  • 關於「孝」的名言佳句摘抄
    ——孔子3.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5.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論語》6.
  • 什麼才是真正的「孝」?
    孝道精神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帝王以孝治天下,做人則以孝為根本,一個「孝」可以說貫穿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那麼究竟什麼才是孝呢?其實這只能說是孝的一部分,還不是孝道的真正含義。孔子就曾說過:「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就算養騾子養馬,也需要按時給它餵點草料呢,如果對父母態度不恭敬,就算贍養父母,和養騾子養馬又有什麼區別呢?
  • 孝是中華民族一以貫之的做人準則和教育宗旨——究竟什麼是孝
    那究竟什麼是孝?或者說孝的核心精神是什麼呢?這裡先舉其中兩例,再來討論這個問題。宋黃庭堅,元符中為太史,性至孝。身雖貴顯,奉母盡誠。每夕,親自為母滌溺器,未嘗一刻不供子職。晉王祥,字休徵。早喪母,繼母朱氏不慈。父前數潛之,由是失愛於父 母。嘗欲食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臥冰求之。
  • 用孝文化十大精品名片扮靚孝文化名城
    既然是建設孝文化名城,那麼,就必須密切聯繫本土實際,緊緊圍繞孝文化做文章。具體來說,我認為,孝感孝文化名城的建設應該通過打造孝文化的十大精品工程,彰顯孝文化名城的特色。以下就此談談個人的窺豹之見。「湖北省孝文化研究基地」和「湖北省孝文化研究會」已先後在孝感學院和湖北職業技術學院掛牌成立,這為孝文化的研究既提供了組織保障,也提供了研究的實踐平臺。由湖北省孝文化研究基地負責人吳崇恕與李守義主編的《孝感孝文化》與《孝文化研究》兩本孝文化的研究專著,集中展現了近年來孝文化理論研究的新思想、新成果。
  • 寧波江北點亮慈孝文化
    一千多年來,董黯汲水奉母的孝行風範及其人格魅力深深影響了江北大地,江北人以孝為本,孝子孝女以及推孝及人、慈孝惠眾的感人事跡層出不窮,形成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慈孝文化。時至今日,江北慈孝文化外延不斷擴大,內容更加豐富,已逐漸上升為和諧相處、互敬互愛互助的新穎人際關係,由局限於親情的小愛向面向全社會的大愛發展。
  • 朱嘉主張到心外格取孝禮,王陽明表示反對
    「溫凊定省」出自《禮記·曲禮》,「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在醜、以不爭。」「溫凊定省」的節目」指的是孝的儀節。「舊說」是指朱子學說。在朱子學說中,孝禮在心外,需要推究古聖遺經來獲取。所以,當王陽明指出盡孝只需在心上下工夫之時,徐愛提出疑問難道在心外的孝的儀節不需要講求了嗎?先生答:「如何不講求?只是有個頭腦,只是就此心去人慾、存天理上請求。就如講求冬溫,也只是要盡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慾間雜;講求夏看,也只是要盡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慾間雜:只是請求得此心。
  • 善事父母,教化子女,謂之孝
    「孝」字「從老省,從子,承老也。」表示上有老,下有小。解釋「孝」就是善事父母,教化子女。具體內容有:1.惜身。就是要珍惜自己的身體肌理而不至於毀傷,因為這是父母給的生命形式。父母讓你來到世上,付出了巨大的生理代價,要對此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