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鑑賞古詩詞——以鑑賞《涉江採芙蓉》為例

2020-12-12 校園裡的美好時光

淺談如何鑑賞古詩詞

——以鑑賞《涉江採芙蓉》為例

銅仁市德江德星高級中學教師:吳先富

大多數學生在鑑賞古詩時,不知該怎樣去鑑賞,不知從何處下手,對古詩詞的鑑賞頗感困惑。就此問題,我略談一二。

首先,尋方法。我們的古人在遊山玩水時,在悲歡離合時,在得意在失意時……他們遇到了一種情景,觸動了心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有了靈感,這時,他們把自己的感情傾注於所遇到的情景之中,提筆一揮,便成了文章。我們學過的詩,也大多如此。這些文章經過成百上千年,流傳到了今天。

因此,在鑑賞古詩詞時,我們首先要了解詩歌的作者及其「寫作」背景。

例如,《涉江採芙蓉》,選擇《古詩十九首》,它是中國古代文人五言詩選輯,由南朝肖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文選》而成,並非一人所作。《古詩十九首》繼承了《詩經》和《楚辭》的傳統,吸收了漢樂府的營養,不但運用了比興手法,而且還創造了一種獨特的風格,是樂府古詩文化的顯著標誌。它深刻地再現了文人在漢末社會思想大轉變時期,追求的幻滅與沉淪、心靈的覺醒與痛苦,抒發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幾種情感和思緒(失意和哀傷,離愁和相思等)。全詩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具有天然渾成的藝術風格,處處表現了道家與儒家的哲學意境,被劉勰稱為「五言之冠冕」

其次,通文意。認真理解詩歌的字面意思,理解字面意思是鑑賞詩歌的關鍵所在,只因為古人把情與景融合後,形成了詩歌,通過唯一的文字媒介,把詩歌流傳到現在。如《涉江採芙蓉》,先結合教材注釋,弄清字面意思:踏過江水去採荷花,到蘭草生長的沼澤地採蘭花。採了花要送給誰呢?想要送給那遠在故鄉的愛人。回想起故鄉的愛妻,卻又長路漫漫遙望無邊無際。漂泊異鄉兩地相思,懷念愛妻愁苦憂傷以至終老。

再次,挖深意。即局部分析,整體把握。如《涉江採芙蓉》,全詩表達了主人公思歸的相思之情。那麼,表達這種情感的方式是什麼呢?試圖採摘芙蓉,採摘芙蓉的目的是「遺」遠方的「同心者」。而「芙蓉」這一主要意象,其作用是為文章奠定高潔、清幽的意境。緊接著,詩歌又以環境描寫「多芳草」的「蘭澤」,從側面烘託了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情感的純潔和美好。

在大多數古詩詞中,採摘花草送給遠方的親人,這種舉動在古代詩歌裡常有出現。現實生活中,情人節送玫瑰,母親節送康乃馨,採摘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達對親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但在《涉江採芙蓉》一文中,這裡的「芙蓉」送出去沒有?沒有。我們可以從主人公的自問自答看出作者的情緒出現了變化,由歡欣轉為失落。

「採摘欲遺誰?所思在遠道」,此句在結構上暗轉過渡,為表現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轉變為下文的黯然失落做鋪墊。

是不是詩人真的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遠道」的嗎?如果不是,詩人為何這樣寫?「所思」是時時刻刻在他心頭,「涉江採芙蓉」正體現了主人公情感的深化。如果詩歌在開頭就表現出來,則平淡無奇,此句是全詩發展的頂點,同時也是情感抒發的轉折點。一方面對上文作總結,另外一方面為下文設伏。

「還顧望故鄉,長路漫浩浩」,這兩句既有人物心理的描寫,又有心理刻畫。「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可以清晰地表現主人公孤獨、憂愁、悵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是寫主人公還顧所見「舊鄉」的距離,給人以路途綿延不盡的感覺,這兩個詞含蓄地傳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這兩句並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效果。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除了表達主人公痛苦的心情外,更表達出兩個彼此相愛的真摯深厚的感情。因愛之深才思之深,因愛之長久才有「終老」之憂傷,即相愛卻不能相守啊!

接下來,看修辭。看看詩文中是否有用修辭手法,並且加以分析。如《涉江採芙蓉》中的「同心」,「同心」本意指志同道合的人,這裡借指相愛的男女。生動形象突出了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深厚的感情。

最後,析手法。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二是含蓄不盡,餘味悠長。這在前面我已經細加分析了。

當然,課後該做的那就是你自己的事了。

責任編輯(推薦人): 安衛

(註:對原稿略有刪改)

《大佳之作》主要是初高中生的習作園地,旨在弘揚中華文化,傳播正能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同時注重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積極進取、樂觀等方面的精神。再此,歡迎廣大教師及其他寫作愛好者投稿或推薦(註:如不允許刪改,請在來稿中說明)。

《大佳之作》有獎徵文啟事:

1、活動目的:營造學生愛讀書、愛寫作社會氛圍。

2、徵稿(參賽)對象:所有文學愛好者及學生(特別說明:學生獲得一二三等獎有現金獎勵,非學生類獲獎只有證書)。

3、活動有效期:即日起至2020年12月28日。

4、基本要求:不得出現違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言論。

5、稿件要求:(1)主題不限;(2)作品必須為本人原創且未在其他任何平臺公開發表(註:學生參賽作品可以註明指導老師);(3)實名投稿,投稿請註明學校名稱、身份、聯繫地址、聯繫電話。

(4)字數不限、文章體裁不限。

6、文章內容積極健康向上。

7、版權聲明:文章一旦刊登,作者即同意其作品的出版權及其在各網絡平臺的轉載傳播權。

8、來稿一律不退回,優秀作品刊登之後會及時通知作者。

9、獎項設置:一等獎1名:獎金300元(現金);二等獎1名:獎金200元(現金);三等獎1名:獎金100元(現金);優秀獎根據文章質量設若干名,沒有獎品及現金,只有證書,以資鼓勵;非學生類獲獎作者只頒發證書,以資鼓勵。

10、評獎過程及結果公開公正:百度平臺推薦票佔百分之七十,主編評分佔百分之二十,網絡轉發量及閱讀量佔百分之十。網絡推薦票及轉發閱讀量以及主編評分和獲獎者名單將在「大佳之作」網絡平臺及微信公眾號上公布。

11、 聲明:本次徵稿啟事最終解釋權歸「大佳之作」網絡平臺所有。

12、投稿郵箱:大佳之作:2140254166@qq.com (註:來稿以「姓名+投稿+作品名」命名)

相關焦點

  • 涉江採芙蓉教案匯總
    導語今天為大家帶來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涉江採芙蓉》的翻譯、教案等相關教學資源,希望能給大家的教學和學習帶來幫助!1《涉江採芙蓉》翻譯涉江採芙蓉 翻譯踏過江水去採芙蓉,生有蘭草的水澤中長滿香草。7.詩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遠道」的嗎?如果不是,詩人為什麼要這樣寫?明確:「所思」是時時刻刻在他心頭的,「涉江採芙蓉」也是為了她,如果詩首就開門見山地把她表出,詩就平淡無味了。這句話是全詩發展的頂點,頂點同時也是轉折點,一方面替上文的發展暫時作一結束,一方面為下文的發展作一伏線,所以照例是要擺在中間的。
  • 淺析《涉江採芙蓉》在清代的藝術新變
    在《歷代辭賦總匯》一書中,共計收錄了《涉江採芙蓉賦》14篇,皆為清人所作,根據對比每篇賦中的主旨、意境以及賦的格律等情況,加之對《古詩十九首》中,《涉江採芙蓉》一詩進行分析,發現清人以詩題為賦題,以詩句為賦韻,作《涉江採芙蓉賦》,不僅使「涉江採芙蓉」的描寫變得更加優美,還突破了原詩的感情基調。
  • 涉江採芙蓉,綿綿思遠道
    涉江採芙蓉便以吟詠的形式出現在我的意念中: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這樣一唱再三嘆,迴環復沓。巨大的哀傷如同愛琴海的潮水迎面撲來,將我帶入黑暗的漩渦,沉迷其中,不得自拔……回到初始,涉江採芙蓉。霧氣縈繞的江上,江水映紅我年輕的面龐,如同不勝嬌羞的水蓮花。芙蓉多麼美好的東西,品行高潔,就如同我神情俊爽的夫君。
  • 古詩十九首之《涉江採芙蓉》:愁腸百結,無盡相思
    《涉江採芙蓉》是《古詩十九首》中的一首詩。古詩十九首大家都知道,作品風格都是樸素直白,感情真摯動人。這首《涉江採芙蓉》雖然不是《古詩十九首》中最著名的一篇,但是它的整體情感感染力與文氣才情絕不遜色於其餘諸篇。
  • 最刻骨銘心的相思之情《涉江採芙蓉》
    今天的這首《涉江採芙蓉》就比較接地氣,節奏優美,語言質樸、富有生活氣息。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忽然他被江岸對面正在盛開荷花(別稱芙蓉)深深地吸引住了,看到這樣鮮豔欲滴的荷花,於是忍不住想踏過江水去採一些。經過他多次的努力,終於來到那個被蘭草包圍中有荷花的沼澤地。可是當他滿懷歡喜之情採到它們的時候,望著手中奼紫蔫紅的荷花,不禁愣住了,我採了這些美麗的花要送給誰呢?我想要送給那遠在千裡之外、一直苦苦等候著所愛之人。可是她在哪?
  • 兩漢時期佚名作者的五首經典古詩,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
    兩漢時期佚名作者的五首經典古詩,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今日這篇文章就推書了 ,發篇古詩詞陶冶一下情操,最近這天氣時雨時晴,想必不少的讀者心情上也不是很愉悅,來篇典雅的詩詞陶冶一下情操也是十分不錯的,那麼在這裡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兩漢時期佚名作者的五首經典古詩,可能有些還是大家學過的哦! 第一首:涉江採芙蓉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
  • 涉江採芙蓉,讓秋季與美好相伴
    相信很多人都還記得中學課本裡那句:「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吧?夏季過半,芙蓉花作為秋季常見的觀賞性花朵值得我們早日了解呢,因為它不僅具有觀賞價值、實用價值,而且它是一種比較常見、容易養活的花卉。芙蓉花有一個別名叫做木芙蓉,每一朵木芙蓉由多片褶皺的花瓣堆疊而成、奇特而精緻;其花色有白色、粉色、白粉色等顏色,神奇的是一株木芙蓉上可能會出現多朵不同顏色的花朵,「混搭」而成的芙蓉花更加奪目。由於木芙蓉的常見花色為白色、粉色或是白粉色,其寓意著纖細之美以及貞操、純潔的美好品質。
  • 高中語文:古詩詞形象鑑賞解析
    古詩詞賞析歷來都是高考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提起古詩詞就一陣陣頭大,畏之如虎。什麼欲抑先揚、借物喻人、移景移情……總是讓人讀著讀著就雲山霧繞,無從理解,以至於一下筆就錯,失分現象十分嚴重。
  • 茶叔古詩文賞析之「古詩十九首·涉江採芙蓉」
    茶叔古詩文賞析之【古詩十九首·涉江採芙蓉】原文:〖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茶叔古詩文賞析之〈涉江採芙蓉〉,2020年3月27日14:38分)
  • 看見古詩詞鑑賞就頭疼?關鍵沒掌握技巧和方法!看看這些經驗分享
    語文古詩詞鑑賞薄弱的同學看過來。你是否一到考試看見古詩詞鑑賞就頭疼?做題時也不知該如何下手,看不懂讀不懂,只能胡編亂造,而且考試下來分最低的也是此題型。古詩詞鑑賞,要「鑑賞」肯定要先理清古詩詞的主旨,然後再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每一個古詩詞都有自己的主旨。比如《示兒》,它的主旨就是家國情懷,答題的時候往它的主旨靠攏,才能得高分。審題能力是需要慢慢提升的不可能一下就會,這一點沒有捷徑可走。我的建議:可以買歷年高考古詩詞鑑賞,只買這一題型的,先從簡單的古詩詞入手,看主旨,看題意。
  •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讀《涉江採芙蓉》有感
    涉江而上,女子伸手摘下那朵美麗的芙蓉花,心中惆悵萬千,數不清的思念隨著江水一路西去,是否可以將這思念帶去遠在天涯的丈夫身邊?我們不知道,涉江採芙蓉的到底是思婦還是遊子,可那都不重要,重要的事彼時的他們都在惦記著對方,惦記著身在天涯的那個人,這首詩主要表達的還是這份難以割捨的相思之情,將兩人曾經刻骨銘心的愛戀都一一刻畫了出來。
  • 初中語文古詩詞鑑賞方法及答題技巧
    古詩詞鑑賞的技巧和答題步驟:   鑑賞四步法   一抓修辭   古詩詞獎賞中的修辭,最多的當算比喻、擬人、用典、對比了。   1.比喻   為了表現所詠之物在某一方面的特徵,以達到生動形象的目的。
  • 初中語文:古詩詞鑑賞方法+做題技巧,附例題詳解,可直接套用!
    2020-12-21 14:13:11 來源: 關十安 舉報   初中語文:古詩詞鑑賞方法
  • 高考詩歌鑑賞為何不考「借景抒情」,而偏愛考察「樂景寫哀情」?
    無論是「因情尋景」的「比」,還是「緣景生情」的「興」都使得「景」與「情」的關係密不可分,所以在詩歌鑑賞中最為常見的變現手法便是「借景抒情、融情於景」。小學、初中考試比較容易涉及到「借景抒情」,但是到了高中,考試古詩景情關係的時候就再難見到「借景抒情」了。反而「以樂景寫哀情」卻屢見於考試答案當中。下面略舉數句古詩加以說明。
  • 古詩詞鑑賞,要弄清情與景的關係(一)
    任何一篇古詩詞都離不開景的描寫與情的抒發。如果我們能了解古詩詞中情景之間的關係,無疑將有助於我們對古詩詞的理解與鑑賞。這也是高考詩詞鑑賞中常常涉及到的問題。那麼古詩詞中情與景有著怎麼樣的關係呢?第一種情況,觸景生情。
  • 如何鑑賞詩文?宇靈有話說
    》收錄了周振甫、臧克家、吳戰壘、吳調公、金開誠、張中行等18位作者著寫的20篇有關詩文鑑賞的文章,屬於文史知識庫叢書,是一部供讀者鑑賞詩文的參考書,也能讓喜愛古詩詞的人對詩詞鑑賞有更深的了解。正文一、內容提要《詩文鑑賞方法二十講》涉及詩文鑑賞的很多方面,內容有點兒複雜,但基本上都是圍繞"鑑賞"二字展開,有理有據地展現了各個詩文大家對古詩詞賦的研究與看法。其概述的內容大致如下:周振甫談詩歌的氣象和什麼樣的詩算有意境、吳戰壘說詩的含蓄美和色彩美、張中行先生對古代散文學習的漫議、任中傑談"情景交融"以及陳志明對"詩眼"和"詞眼"的漫談等等。
  • 古詩詞鑑賞|詩人李家榮《滿江紅感世》
    為官者,心須烈。為商者,魂須澈。況世情如水,且持高節。釣瀨風光天地毓,太湖舟楫漁樵說。待歸來、手把釣魚竿,歌明月。讀睡詩社桂冠詩人李家榮,筆名柳秦,庚午年生,粵北人。讀睡詩社創辦於2015年11月16日,詩社以「為草根詩人發聲」為使命,以「弘揚詩歌之精神」為宗旨,即詩的真善美追求、詩的藝術創新、詩的精神愉悅。現已出版詩友合著詩集《讀睡詩選之春暖花開》《讀睡詩選之草長鶯飛》。
  • 2019年高考備考之古詩詞鑑賞——藝術手法
    【古詩詞鑑賞之藝術手法】一.春日秦國懷古 周樸荒郊一望欲消魂,涇水縈紆傍遠村。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雲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數裡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1.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是如何處理情景關係的?①直抒胸臆;②觸景生情寓情於景;③寫哀景正襯哀情。
  • 2020中考語文古詩詞鑑賞閱讀題之登飛來峰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中考語文古詩詞鑑賞閱讀題之登飛來峰,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登飛來峰   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分析:   第一句寫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之高。
  • 中考語文 古詩詞鑑賞一 從《歸園田居》賞析山水田園詩的藝術風格
    中考語文的詩歌鑑賞部分,出題一般是選擇題和客觀題,分值在6分左右。在高考中詩歌鑑賞部分也會考察,而且全是客觀題,難度更大,分值更高,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學生必須具備詩詞的鑑賞能力。所以,今天我們新開中考專題:《中考語文 古詩詞鑑賞》。教給初中、高中的孩子們,如何來鑑賞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