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蘇-57量產型的正式服役對俄羅斯來說可謂意義重大,這意味著俄羅斯真正成為了第三個服役五代戰鬥機的國家。蘇-57研發之路歷經坎坷,曾經研製目的是為了對抗美國的F-22戰機。結果蘇-57還沒登場,美國的F-35都正式服役了。
人們常說;「十年磨一劍」,歷經沉澱的蘇-57終於正式服役。美國《軍事觀察》雜誌發文稱:近期正式服役的蘇-57將裝配上「有史以來最強的戰鬥機發動機」土星-30發動機。
俄羅斯已經在2020年12月接收到了首架「量產型」蘇-57,而不再是早期無數的「試驗型」。據悉,「蘇-57國內專用版」將以每年15架次的速度正式服役俄羅斯空天軍。而其餘更多的產能將用在出口上。美媒認為,阿爾及利亞已經訂購了一些蘇-57戰機,而中國、越南和緬甸等其他國家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實際上,蘇-57很早就立項並開始研發,並且在2010年1月就進行了首次飛行,但是正式服役與量產的時間可是超乎想像的慢。不過,因為設計時許多超前元素的存在,並不妨礙蘇-57依然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戰機之一。
發動機決定著一架戰機的上下限,不管是哪一代戰機,都逃不出這一定論。儘管俄羅斯的AL-41仍然是世界領先的戰鬥機引擎之一,但AL-41的功率依然比美國F-22猛禽戰鬥機使用的F119低9%,後者則是世界上功率最大的雙引擎戰機發動機。不過俄羅斯方面十分有自信地表示:土星30將超越美制F-135發動機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戰鬥機引擎,F-135正是美國單引擎五代戰機F-35的發動機。
早前,在發動機領域蘇俄可謂「一馬當先」,將西方國家遠遠甩在後面,一直維持到四代戰機的誕生。隨著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國防實力大幅度削弱,發動機領域的優勢也慢慢地喪失。現在,美制的F135的功率大約比AL-41大出33%,如果土星-30想要拿到「世界最佳」的頭銜,這意味著土星30的功率需要超過其前任的三分之一以上。
不過美國媒體好像對俄羅斯的「土星-30」不太感冒,文章中寫道:土星-30最多只可能超過F119,這已經是一個不錯的高度,並且實現起來不會很難,而且依然能成為世界上最強的雙引擎戰機發動機。而F135是一個超大號的單引擎,大多數雙引擎噴氣機都難以適應,而生產一個超越F-135的雙引擎戰鬥機發動機將是一個具有革命性的成就。
圖為此前公布的土星-30發動機
雖然,當前的土星-30不能超越F-135,但是下一款型號極有可能達到美國下一代發動機的功率級別。土星-30發動機的使用可能不僅存在於蘇-57,還可能用於驅動其他下一代俄羅斯飛機,包括很可能俄羅斯正在開發的單引擎版五代戰機。(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