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元宵節吃什麼?

2020-12-12 澎湃新聞

從上元節到元宵節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傳承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早在秦漢時期,民間就有了過正月十五的習俗。漢武帝時期頒布太初曆,採用夏曆建寅,月朔日月望日都是重要的時間節點。正月十五是新年第一個月望日,也就是月圓夜,象徵著一元復始、大地春回。中國人「重首尚新」的傳統,使得正月望日的地位超越了其他月份的望日,成為一年之中最為重要的月望日。根據《史記·樂書》記載,「漢家祭祀太一,以昏時祀到明」。「太一」是主宰宇宙萬物的主神,漢武帝時期祭祀太一神的日子就是正月十五。

漢明帝提倡佛法,派蔡愔出使印度求佛取經,蔡愔回國後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因此漢明帝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後來,正月十五燃燈的習俗就由宮廷逐漸流傳到民間。

到了唐代,正月十五的燈市更是盛況空前,因此有了「燈節」的別稱。不過在唐朝之前,還沒有元宵節這一說法,當時叫「元夕」或「元夜」。後來唐朝受到道教的影響,按照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

中國古代實行嚴格的宵禁制度,夜晚禁鼓一響,百姓就禁止出行,犯夜是要受到處罰的。只有上元節時特許開禁三天,稱為「放夜」。到了宋朝,上元節的開禁從三天延長到五天,除了燈彩以外還放焰火,各種雜耍表演更是熱鬧。《東京夢華錄》中記載:「遊人集御街兩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音喧雜十餘裡。」明朝時從正月初八上燈,到正月十七落燈,連續張燈十個夜晚,上元節成為民間最熱鬧的狂歡節。直到清朝,才將上元節從十天縮短到五天。

元宵節賞燈是重頭戲

「元宵」的本意就是「上元節的晚上」,「元」有兩重意思,既有月圓的意思,又有開始的含義;「宵」則是夜晚的意思。雖然過正月十五的習俗從秦漢就已經開始,但「元宵節」這個名稱卻要到宋以後才出現。

元宵、湯圓、小圓子

中國人歷來注重吃,「民以食為天」,節日就更離不開吃。不同的節日有不同的對應食品,在元宵節當然就是要吃元宵了。

不過最早的元宵節是不吃元宵的。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根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正月十五吃的是「白粥泛糕」,也就是澆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而且這些食物主要是用來祭祀的,還談不上是節日食品。

相傳,隋煬帝在元宵節用實心的糯米圓子煮湯、並在湯中放糖的食物賞賜臣下,這和今天上海人吃的小圓子何其相似。小圓子是用糯米粉製成,個頭也就比黃豆稍大,實心沒有餡料。由於通常都是和酒釀一起煮食,也就連在一起叫酒釀小圓子。

由於沒有餡心,所以對圓子的原料就更要講究,要選用口感更好的水磨糯米粉,搭配的也一定要用有桂花的桂花酒釀,不然圓子和酒釀都是糯米加工而成,味覺上就比較寡淡了,有了桂花的清香才會激起更強的食慾。正宗老上海酒釀小圓子還會打入一兩個雞蛋,在湯水中打散形成絮狀的蛋花。

另外,酒釀圓子在烹飪時是一定要勾芡的,而且用藕粉勾芡才好,因為藕粉的甜味和黏稠質感會明顯提升酒釀小圓子的口感。現在有的飯店會加上幾粒枸杞,顏色上更為豐富,還有的甚至選用彩色小圓子,看上去似乎是漂亮多了,但即使不從健康角度考慮色素的影響,五顏六色也和酒釀圓子強調清雅的本意背離了。

桂花酒釀小圓子

唐朝鄭望之的《膳夫錄》記載了元宵節的節日食品:「汴中節食,上元油錘。」所謂「油錘」,根據《太平廣記·尚食令》的記載,就是用南棗面裹餡搓圓,放在麻油中炸——有點類似今天的炸元宵,但「裹餡搓圓」卻是湯圓的做法,不過是用麵粉而不是糯米粉。毫無疑問,「油錘」就是今天元宵和湯圓的雛形。

唐朝元宵節的節食還有面蠶,根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每歲上元,都人造面蠶的習俗到宋代仍有遺留,但不同的應節食品則較唐朝更為豐。」面蠶也就是麵粉做成的食物,只是面蠶如今已經失傳了。

宋朝呂原明的《歲時雜記》對元宵節的節食描述更為詳細:「京人以綠豆粉為科斗羹,煮糯為丸,糖為臛,謂之圓子鹽豉。捻頭雜肉煮湯,謂之鹽豉湯,又如人日造蠶,皆上元節食也。」其中提到的「煮糯為丸糖為臛」和今天的湯圓已經非常接近了。

湯圓

南宋時期更是出現了「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等元宵節節食的名稱,逐漸演變為今天南方地區的湯圓、湯糰。而在北方地區,則乾脆就把元宵節的名字來稱呼其節食了。

很多人以為湯圓和元宵是同一種食品的兩種叫法——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湯圓——其實不然,雖然兩者外形、原料都基本相同,但卻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食品。

做元宵是先將餡捏成小塊,放在鋪有幹糯米粉的笸籮裡不斷搖晃,並且不時加入清水使餡塊粘上越來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適中。湯圓的做法則更像是包餃子,將餡心放入事先準備好的糯米粉皮裡,然後搓成圓形。所以從製作工藝上說,元宵是「滾」出來的,湯圓是「包」出來的。

元宵的餡心多是甜口味,如豆沙、芝麻、棗泥、果仁、杏仁、山楂等,幾乎沒有鹹口味的,也很少有葷餡;湯圓則是有甜有鹹,有葷有素。烹飪上,元宵可以煮、蒸,也可以煎、炸;而湯圓通常就只有煮。吃口上,元宵煮後的湯水會比較混,表皮鬆軟,餡心硬實有「嚼勁」;湯圓的湯水相對比較清,表皮軟糯,餡心也是軟性的,還會有湯汁。從地域上分,北方大多是吃元宵,而南方基本上吃的都是湯圓。

元宵是「滾」出來的

上海人的元宵節吃什麼

江浙滬地區更多的將元宵節的節食成為湯糰,而非湯圓。上海的湯糰主要有兩大流派:一是本地的大湯糰,二是寧波湯糰。

本地湯糰,個頭有桌球大小,比一般的湯糰要大不少,所以叫大湯糰。幹糯米粉作皮,餡心主要是鹹口味,如鮮肉或者菜肉,也有甜口味的,如豆沙、芝麻等,但還是以鮮肉或者菜肉更多見。

上海本地大湯糰

寧波湯糰,顧名思義是祖籍寧波的上海人帶來的。寧波湯糰最早起源於宋朝,距今已有七百年的歷史。其特點,第一是個頭小,只有桂圓大小。第二是用水磨糯米粉作皮,所謂水磨糯米粉,就是先要把糯米浸泡一夜,然後水磨(就是一邊磨一邊要不停加水)打成漿水,再把打好的漿水裝入布袋,吊一個晚上,瀝乾水分,成品是固體狀,雖然已經滴不出水,但手感卻還是溼潤的。這樣繁瑣的製作工藝做出來的水磨糯米粉自然也就要比幹磨糯米粉更為軟糯滑爽。第三餡心一定要是豬油黑洋酥,所謂豬油黑洋酥就是將豬油(一定要是豬板油)、芝麻粉和綿白糖三樣按照4:4:3的比例混合攪拌而成,因此融合了豬油的肥、芝麻的香和綿白糖的甜,高溫一煮,就成了流膏狀,甜香、細密、棉柔。上好的寧波湯糰,個頭只有桂圓大小,仍然要求皮薄餡大,煮熟之後要能透過皮子隱隱看到黑色的黑洋酥餡,但又不能「撐船」(指湯糰破皮)。老底子能包出這樣一手好湯糰的,才算是個巧手媳婦。

寧波豬油黑洋酥湯糰

相關焦點

  • 上海元宵節吃什麼?上海元宵節習俗有哪些
    上海作為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一般怎麼過元宵節?每個地方的文化底蘊與歷史背景不同,其飲食習慣也會各異。元宵節將至,我們來看看上海元宵節吃什麼吧!上海元宵節的習俗又有哪些不同,了解一下老上海人是怎麼過元宵節的。
  • 元宵節吃什麼菜 台州人「鬧」元宵就吃它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快到了,家家戶戶都為元宵節做準備,很多人都認為元宵節就是吃湯圓,可在台州卻不是主要的,他們更熱愛哪些鮮美的菜餚比如山粉糊、糟羹、鹹酸粥、食餅筒等等,那麼大家知道元宵節吃什麼菜呢?元宵節要吃什麼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元宵節各地吃什麼吧。   在台州元宵節可不是單單的吃元宵,他們還吃很多鮮美的菜餚,下面大家就一起來看看吧。
  • 元宵節,上海人都是這樣過的,別過錯了
    看花燈、猜燈謎、吃湯糰…… 老底子上海人過元宵 各種有趣的活動可是層出不窮 逛燈會 對於老上海來說 元宵不能不提的就是逛燈會 尤其是豫園燈會
  • 元宵節不吃湯圓,還能吃什麼?
    今天是元宵節,「湯圓or元宵」似乎又要掀起一場南北舌戰。元宵節南方人吃湯圓,北方人吃元宵,這可以說是大家所公認的吃食。但不一定每個地區都只吃湯圓或元宵,還有一些特色的地方美食!想不到吧!給親們介紹介紹!湯 圓元宵節,南方人吃湯圓,主要祈求全家團團圓圓。
  • 元宵節吃什麼?元宵的高格吃法!
    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元宵節元宵佳節除了觀燈遊藝之外,各種風味食俗也令人十分神往。元宵節吃什麼?各地各不同。
  • 2017年元宵節吃什麼好? 元宵節傳統美食及習俗盤點(圖)
    2017年元宵節就要到了,元宵節吃什麼好?元宵節各地的食俗各不相同,元宵節南方人吃湯圓,主要祈求全家團團圓圓;北方人要吃元宵;在陝西等地有吃元宵茶的風俗。詳情如下:
  • 元宵節吃什麼傳統食物養生?2019年元宵節傳統食物大盤點
    元宵節是春節的最後一個節日,元宵節是盛世的象徵,也是繁華都市生活的呈現。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等,這個節日始於西漢,繁盛於唐宋,歷代文人墨客吟詩作賦頌之,充滿詩情畫意和浪漫色彩。元宵節的民俗活動多種多樣,如賞花燈、猜燈謎、舞龍燈、耍獅子、踩高蹺、放孔明燈等。
  • 同樣是元宵節,南方人吃湯圓北方人吃元宵,兩者有什麼區別?
    馬上就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今年這個春節過得有些兵荒馬亂,這個元宵節一定要好好準備,把春節沒感受到的年味全補回來。雖然疫情還沒結束,我們不能隨便亂跑,但是可以提前準備好元宵節的食材。而在這個全家團圓的中國傳統節日中,我們一定會吃的就是湯圓,而這個時候北方的小夥伴就會跳出來說,我們明明吃的是元宵。
  •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資料簡單 元宵節有什麼傳統習俗元宵節吃什麼好
    2020年的元宵節就要到了,雖然很多人的心被疫情所牽掛著,但是不妨礙,我們借著節日寄託我們美好的祝願,祝福春天早日到來。各地暫時也還未開學,很多老師也會布置學生進行元宵節手抄報製作,那么元宵節手抄報內容應該寫什麼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上海人元宵節吃湯圓不吃元宵!鮮肉 麻將 榴槤 炸湯圓…走起!
    周末做啥,上海45萬最IN小夥伴の部落馬上就是元宵節啦
  • 元宵節吃湯圓的由來意義 臨沂人知道幾個元宵節的傳說
    元宵節吃湯圓(元宵)是一種傳統風俗,那麼吃湯圓的由來是什麼呢?在元宵節吃湯圓又有什麼寓意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元宵節吃湯圓的由來   元宵節也稱上元節或燈節,這是一個吃湯圓賞燈的節日,據民間風俗史書上記載,元宵始於隋朝末年,相傳是在公元610年正月十五,隋煬帝揚廣為粉飾太平,炫耀民富國強,下令在洛陽城裡搭起座座高臺戲棚,調來全國各路高手戲班,從十五之夜開始,夜夜花燈高招,歌舞生平,弦歌不絕。
  • 元宵節吃湯圓的意義和象徵 各地元宵節湯圓介紹
    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人們一直以來都用吃湯圓或者元宵來慶祝這個節日。(元宵節踩高蹺的寓意)  》》元宵節給朋友同學祝福語大全  》》關於元宵節的古詩詞大全  》》元宵節超級月亮將亮相  元宵節湯圓的寓意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
  • 元宵節吃湯圓的由來是什麼?
    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即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吃「湯圓」是元宵節的一項重要習俗,湯圓,又名「湯糰」、「元宵」,生意人則美其名日:「元寶」。從宋元元初時,湯圓已成為元宵節的應節食品。那麼,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呢?
  • 元宵節起源於何時? 元宵節是為了紀念什麼?
    元宵節起源於何時? 元宵節是為了紀念什麼?時間:2019-02-19 19:26   來源:佳釀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元宵節起源於何時? 元宵節是為了紀念什麼?白天和小夥伴們一起追著踩高蹺、扭秧歌、舞龍舞獅的隊伍歡呼,回到家再來一碗象徵著團圓的元宵,晚上和家人們一起去掛滿燈籠的展廳鬧花燈、猜燈謎是小酒瓶關於元宵節的記憶,我們通常會把自己對親人朋友的美好祝願   原標題:元宵節起源於何時? 元宵節是為了紀念什麼?
  • 元宵節談吃: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各地什么元宵節的好吃食?
    導讀:元宵節過完了,年味也徹底沒了,所以才鬧元宵,抓住春節快樂最後的尾巴狂歡。當然,在這個節日裡,吃也是必不可少的。北卷元宵,南包湯圓,元宵一般都是菜甜,而湯圓則更是花樣繁多,元宵和湯圓各有各的優點,今天我就來分享一下我們元宵節的美食。
  • 元宵節吃湯圓的由來是什麼?元宵節吃湯圓的寓意及湯圓的做法
    元宵節吃湯圓的由來及傳說故事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或「燈節」。據資料記載,元宵節大約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到了明清時期便與春節、中秋節一起被稱為中國民間的三大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據傳說,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
  • 元宵節吃什麼?10種傳統食品哪種是你的愛
    元宵節的民俗活動多種多樣,如賞花燈、猜燈謎、舞龍燈、耍獅子、踩高蹺、放孔明燈等,元宵節的吃食同樣豐富多彩。那麼,元宵節要吃什麼傳統食品呢,就讓小編來為你介紹吧。元宵節吃什麼食物?1、元宵「正月十五鬧元宵,」元宵當然是必不可少的吃食。
  • 元宵節逛上海廟會,感受不一樣的上海
    上海城隍廟的小吃廣場,美食眾多,吸引了很多吃貨。這個葫蘆很有看點,吸引了很多人來遊玩!元宵節逛廟會,玩轉上海城隍廟,心裡很快樂!這位遊客回眸的瞬間,像是在尋找什麼!晚上燈火璀璨,河流中的紙燈很好看!在元宵節現場看花燈,感受不一樣的上海之美!七仙女相聚在一起,宛如人間仙境!用紙做的假山,假人,在燈光的映襯下,顯得光彩奪目!遠遠看這些建築,仿佛是在河流中的一座仙道!夜晚的上海城隍廟,宛若人間仙境!
  • 免費吃精彩玩 上海有趣的元宵節活動都在這裡了
    原標題:免費吃、精彩玩,上海有趣的元宵節活動都在這裡了  豫園燈會  9米高的巨型雄雞彩燈閃亮中心廣場,近千隻氣氛燈星羅密布各條道路上空,元宵節最不能錯過的豫園燈會,明天起開始售票觀燈。
  • 元宵節吃什麼傳統食品 元宵佳節傳統食物有哪些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等,是春節後的第一個傳統節日,但是按照傳統的說法,過了元宵節才算是真正的過完年。元宵節的民俗活動多種多樣,如賞花燈、猜燈謎、舞龍燈、耍獅子、踩高蹺、放孔明燈等,元宵節的吃食同樣豐富多彩。那麼,元宵節要吃什麼傳統食品呢,就讓小編來為你介紹吧。元宵節吃什麼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