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元和父母在美國旅行
從我的寶寶隋元7個月大的時候,我們就開始了發現美的旅程。三亞、香港、普吉島、民丹島、新加坡、東京、衝繩、澳大利亞、美國、臺灣……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會覺得帶孩子旅遊太辛苦、有風險、易生病且孩子根本記不住,而6年多的親子遊經驗告訴我們:孩子遠遠比大人想像的適應力要強。孩子看世界的角度和我們不一樣,他們往往會發現我們忽略的風景和驚喜。比起這些旅遊帶給孩子的快樂經歷來說,多帶一箱行李,辛苦一些做計劃又算得了什麼呢?
記得第一次去澳大利亞,3歲多的隋元正是對大自然感興趣的時候。此次出遊對於我來說真是壓力巨大,一是擔心行程緊張過於辛苦,二是多程的飛機實在周折,三是隋元第一次要在飛機上坐9個小時。為了避免夜航,我們選擇了從香港飛雪梨。大大超出我想像的是,隋元在飛機上自娛自樂,比大人都要開心適應。看電視、吃東西、睡覺,一樣都不落,而接下來的飛行中她也是適應力最強的那個。在雪梨歌劇院裡,愛唱歌的隋元高歌一曲《黑貓警長》,在眾遊人面前毫不怯場;在墨爾本疏芬山,我們一起走到礦井裡感受體驗挖金;在海豚島的傍晚,全家第一次近距離地餵食海豚,第二天還在遊泳時意外邂逅了海豚寶寶。12天的旅程,7次乘飛機,全家人收穫的是難忘的回憶。
第一次去美國,我們並沒有選擇常規的旅遊線路,而是把隋元送進了當地的幼兒園生活了10天。那時候孩子的英文還不能同外國人進行交流。也許是經常旅行讓孩子習慣了面對挑戰,隋元毫無壓力地開始了她的旅程。從掌握幼兒園的作息規則到習慣簡單的一日三餐;從與其他孩子們一起戶外運動到課堂上協作完成一幅繪畫;從適應完全的英文環境到離校時獨立給小朋友們介紹她的玩具,孩子再一次給了我們驚喜。回國時,隋元告訴我,她今後要考上史丹福大學,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方向,但是我們已能感受到她的視野寬闊了許多。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們也逐漸將旅途中的體驗感放大。每次出行,我們都會製作旅行日記,把每天的經歷、門票、地圖都收集起來。從5歲開始,隋元已經會在旅途前先通過書籍和地圖了解目的地的風土人情和我們的主要線路,並且每天都會寫日記。通過這些方式學會旅遊,更好地認知世界,小小旅行家就這樣養成了。
每年從春天開始,我就會設計一年的度假計劃。每一個小假期、黃金周、年度大假甚至周末兩天,我們都儘量帶著隋元出門。行走間,隋元的性格愈發自信開朗且堅強;行走間,隋元從中文認知到英語、日語,可以與外國朋友用自己的方式開心交流;行走間,隋元懂得了關愛他人、愛護動物、禮貌有序。每一次旅遊回來,熟悉隋元的人都會感覺她好像長大了好多,懂事了很多。隋元也常常會拿著地球儀給小朋友們講自己都去過哪裡,看到過什麼。現在,她開始和我一起規劃下一段旅程了。這一次,她將要再次挑戰自己,踏上北極是我們今年共同的目標。
2015年2月26日,吉林長春,長春劉老根大...
潘石屹首度變身主持人,親自坐鎮優酷網...
此書是作者最滿意的大型歷史紀錄片《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