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海西商界」藍色字,
關注我們
7月21日,位於廈門大唐中心C座的海峽工藝美術館(以下簡稱「海峽工美館」)揭開面紗。經過前期精心籌劃,在各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這個集收藏、保護、展示、研究等多種功能於一體、全國唯一一座囊括一省全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代表性作品的藏館,正式開放,五百件海峽兩岸工藝美術大師級作品,靜候從業者、投資者、愛好者前來觀賞交流。這是記者從當日舉辦的海峽工美館開館典禮暨投資項目發布會上獲悉的。
【專業性:囊括福建省所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代表作品】
海峽工美館由福信集團捐資設立的公益性組織——海峽文化藝術品保護基金會發起。圍繞「薈萃兩岸、聚焦中華,弘揚傳統、傳承文化」的宗旨,搭建海峽兩岸工藝美術業者交流平臺,深度發掘海峽兩岸工藝美術文化內涵。
從壽山石雕、莆田木雕、漆畫等福建省「非遺」工藝精品,到皮塑、陶瓷等臺灣頂級工藝大師藏品,在海峽工美館,參觀者與傳統文化瑰寶來了個「親密接觸」,感受工匠精神與傳統文化的魅力。
據秘書長紀玉婷介紹,海峽工美館展出的作品由基金會徵集,前後歷時七年,以郭懋介、林亨雲、林發述、方文桃、陳禮忠、陳益晶、徐漢棠、施鎮洋、蘇世雄等閩臺工美大師的代表性作品為主。將全省所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代表作匯聚到一起,在全國還是首創。
包括來自北京、福州、莆田、德化在內的眾多嘉賓出席了海峽工美館開館儀式。嘉賓們給予博物館很高的評價。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長陶小年說,能夠集齊一個工藝大省全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代表性作品,需要專業體系的強大支撐,海峽工美館充分展現了福信集團在文化領域的專業能力。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會會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寶慶則用「難度最大、專業性最強、最具公益性」來形容海峽工美館給他的印象。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會理事長楊敬亭還宣布,將設立兩支基金——海峽文化藝術品投資基金(規模3000萬),海峽文化藝術品投資發展基金(規模5000萬)。今後海峽文化藝術品保護基金會將以海峽工美館為載體,充分發揮基金作用,助力廈門市、福建省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基金會楊敬亭理事長向嘉賓介紹博物館展品
【公益性:將建設成為廈門又一藝術高地,並推動海峽兩岸文藝作品交流保護】
作為一家公益性博物館,海峽工美館的落成還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福信集團董事長吳迪在開館儀式上表示,福信集團發軔於廈門,經過26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以金融為引擎、地產為主業、高科技為導向、貿易為助力、文體為載體五業並舉的現代化綜合性企業集團。海峽工藝美術博物館是福信集團回饋給廈門人民的一份心意。「我們也希望將工美館建設成為廈門又一藝術高地,並在後續發展中為廣大市民帶來更多優質的藝術資源和美學享受。」
隨著海峽工美館的正式啟幕,福信集團文化產業發展也掀開新的一頁。吳迪表示,福信集團還將結合文化產業的優勢資源,完善和提升產業鏈,在各個方面做好、做精,給社會帶來更多高品質的藝術作品和文化空間,打造工藝美術與非遺保護的展示窗口、交流平臺和行業橋梁。
福信集團吳迪董事長致辭
基金會理事長楊敬亭告訴記者,海峽工美館接下來將採取「6+6展」模式運營,即舉辦6場大師作品展及6場優秀創作者作品交流、推介展,不僅讓參觀者感受大師作品的獨到魅力,也為優秀創作者搭建展示佳作的舞臺、推動海峽兩岸工藝美術文化交流。與此同時,海峽工美館還將與多所高校合作,共同推動海峽兩岸工藝美術作品的研究與保護。
海峽工美館揭牌啟動儀式
【背景】
2012年10月,由廈門市委宣傳部特批,在廈門市博物館舉辦「海峽文化藝術品保護基金成立大會」。基金會成立之後,由廈門博物館牽頭,向政府申報在廈門博物館設立基金會展廳;此後,基金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保護性收藏海峽兩岸頂級工藝大師代表性作品,在各方領導的關心支持下,規劃籌建兩岸文化地標——海峽工藝美術博物館。
多年來,海峽文化藝術品保護基金贊助了近100場文化活動、資助了近100位藝術家和文化機構;並在採訪全省所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基礎上,出版了教科書級別的專著《八閩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