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溜達妞
責任編輯|晴寶
和夏天最配的食物是什麼呢?當然是吹著空調吃火鍋,那勁爆的感覺讓人慾罷不能。
說到火鍋,自然少不了川渝火鍋,看似一家人,實則大不同,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有什麼區別。
很多人會說,川渝火鍋的第一印象不都是辣嗎?要是問具體有什麼區別,外地人還真說不上來。
但要是問一個成都人或者重慶人,他們肯定會斬釘截鐵的告訴你,差別大了!
起源不同
重慶火鍋,又被稱為毛肚火鍋或麻辣火鍋,是漢族傳統飲食方式。
起源於川東,川江上的船工是最早的發明者、享用者、傳播者,從最早的瓦煲作為容器、船頭江邊隨意燙食,到後來有挑擔者走街串巷售賣,火鍋便逐漸在這方水土扎了根。
民國二十幾年(1930年代),重慶街面上出現了開店經營的火鍋店。
但是成都火鍋,據坊間最多的一種說法,是由重慶火鍋根據成都的飲食文化和地理環境改良而來的。
辣味不同
走在重慶的街頭巷尾你常會感到辣味縈繞,那辣就像跟在你後面,它透過你的鼻腔到你整個身體,甚至感到腳底板都是粘膩的火鍋味。
重慶火鍋重麻重辣,是麻辣完美的融合,且鍋底偏愛重牛油、老薑、大蒜等重口味調料,更是突出火鍋的原汁原味的麻辣。
走在成都的街上,你感受是一種清爽的辣,沒有麻味的滋味,辣的感受可一下子遊走到整個身體。
成都火鍋喜歡使用清油,做出來的鍋底油脂比較薄,會讓整個鍋底辣而不膩。但再往鍋底裡添加各種香料,這就為火鍋增添多重味道感受。
食材不同
成都重慶兩地相隔不遠,但是地理環境不同,造就了這餐桌上的風味大不相同。
成都火鍋秉持的總原則是萬物皆可燙,所以食材是很豐盛的。
香豆腐、紅苕粉、芋頭等很多菜品在成都火鍋的餐桌上出現一點也不稀罕。點餐時,有些菜品是成盤來點餐,有些則用籤子做成串串單點的。
重慶火鍋,素菜很少,講究的就是各種肉食,多汁的肥牛肉片,Q彈的肉圓子,秘方醃製的香菜牛肉,美味的火腿腸、蟹肉、蝦餃等等,看上去很是誘人。
雖然很多重慶火鍋店為迎合市場增加新菜品,甚至因地制宜推出改良版的火鍋,但還有不少火鍋店老闆堅持著涮肉不涮菜。
您要是要想來個蔬菜盤,得咧,您請出門右拐成都火鍋見。
湯料不同
若在成都的火鍋店走上一圈,你可以看到很多鴛鴦鍋,把清湯和紅湯很好區分開來。
成都火鍋追求的是味道的平衡,相對於重慶火鍋的口味就顯得比較清淡。
成都火鍋愛用鴛鴦鍋,而重慶火鍋則喜歡使用九宮格,且大多是紅湯九宮格。在重慶人眼中,火鍋若是用清湯來煮就不算是火鍋,和水煮菜沒啥區別。吃就吃在一個辣字。
蘸料不同
重慶火鍋的蘸料很簡單:一般就是香油和蒜泥。
而成都火鍋的蘸料樣式就很多,芝麻醬,香菜,辣椒,花生碎,海鮮醬油等,你能想到的調料基本都有。
成都人佔據平原糧食作物多的優勢,說重慶人寒酸啊,這蘸料也太寡淡了。但重慶人可咽不下去成都這碗醬料。
在他們看來,往油碟中加香菜、蠔油、蔥是對火鍋最大的侮辱。香料蓋過鍋底本身的香氣,這飯沒法兒吃。
起名方式不同
重慶人的火鍋店名,也和重慶妹子的性格一般大大咧咧,直白的很。什麼趙二、四妹、朱氏胖子、江二娃子,大概是名字越接地氣,店鋪越火爆。
而對面的四川火鍋大龍燚(yì),就顯得頗有文化,畢竟這名字很多人就念不出來。
飲食文化不同
重慶屬於川東地區,地形多為高山深谷,陡坡天梯,氣候以烈日濃霧居多,於是飲食文化豪放剛烈。
前面我們介紹了重慶火鍋多以肉食為主,而肉食以塊大片厚著稱。
甚至鱔魚不洗不切,血淋淋整條往鍋裡煮。可是霸氣兩字形容得了。
成都,一馬平川,千年來不曾改名,一直是文化重都,從古至今移民眾多,飲食口味會更適宜大眾,更加融眾家之長。
成都火鍋傳承了四川文化靈秀深邃,表現頗有些「小橋流水」的意蘊。火鍋的湯料和食品的炮製更為細緻,口感上更為豐富。
總體來說,重慶火鍋辣中帶麻,而成都火鍋則更傾向於香辣。口味上難分高下,全看你的喜好。具體差別在什麼地方,對外地人來說也沒那麼重要。
看了成都火鍋和重慶火鍋的區別,不知道你更想去吃哪一款呢。
吃火鍋絕對是夏日聚會的好選擇,畢竟有什麼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解決不了,那就兩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