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蘭明路:起承轉合最川菜

2020-12-18 澎湃新聞

蘭明路

四川遂寧人,川菜泰鬥史正良嫡傳弟子,四川蘭亭十三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全國技術能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蘭明路中式烹調師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中國烹飪協會名廚委副主席,世界廚師聯合會國際評委,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註冊中國烹飪大師,獲得「四川工匠」等榮譽。

他 說

不變的是味型,味型準確才是正理。

味,才是川菜的魂。不管是傳統還是創新,味對了,就好吃,好吃才是硬道理。只有更深地了解傳統,才有可能更有的放矢地創新。

......

READ MORE

文、圖|胡元駿

對大眾來說,蘭明路是《舌尖上的中國3》裡製作地道四川泡菜的川菜大廚;但在餐飲業內,蘭明路是在國內外烹飪大賽上獲獎無數、被青年廚師們追捧的學習對象。

泡菜

作為已故川菜泰鬥史正良的嫡傳弟子,蘭明路深得史派川菜烹飪之奧義,且多有創新,被公推為史派川菜傳承人。正如美食評論家董克平所說,蘭明路是川菜傳承發展史上不可忽視的一位節點性人物。

蘭庭十三廚

蘭明路將蘭庭十三廚開在三線城市綿陽,不僅將這家餐廳做到在當地家喻戶曉,還引來全國各地的餐飲老闆和廚師們紛紛打卡學習。在蘭庭十三廚後院的蘭明路中式烹調師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與他攀談良久,受益頗多。

坎坷學廚拜師路

蘭明路出生在四川遂寧的射洪縣文升鄉,在家排行十三,他本想學開車,結果因為父母一句「學廚師有吃的,瘦死的廚師都有300斤」而入了廚行。最早蘭明路跟著父親做大鍋飯,後來又去了青海、山東、北京、新加坡學廚、工作。

新加坡的工作經歷可以說改變了蘭明路的人生軌跡,翠亨茶寮的廚房不僅有空調,還有很多他當時在國內沒見過的烹飪設備。月收入從國內的幾十元變成9000元,蘭明路像打了雞血一樣,三年間把打雜、殺魚、上什、燒臘、點心、砧板、炒鍋等廚房各個工種做了一遍,之後又被公司派到其他國家的餐廳工作,一幹就是五年,打下了紮實的烹飪基本功。

之後,蘭明路準備回國發展,第一件事就是拜史正良大師為師。史正良編著的《創新川菜集錦》曾讓蘭明路佩服得五體投地,拜其為師是他的夢想,他覺得自己在國外工作這麼多年,手藝有了十足長進,拜師的時機應該到了。

蘭明路輾轉打聽,終於在綿陽飲食服務公司的一所學校找到在此授課的史正良,但得到的答覆卻是:沒有收徒計劃。蘭明路不甘心,跟著史正良18天,終於得到給他寫信、打電話的機會。

老菜譜

經過一年的電話、書信往來,又應史正良要求做了些烹飪比賽的菜品,蘭明路逐漸得到了認可。1999年,史正良終於開口,約了四川飲食界一些有名望的師傅,擺了一桌飯,舉行了一個簡單的跪拜儀式,並且給蘭明路頒發了正式的師徒合同。幾經波折,蘭明路終於成功拜師。

2001年,史正良讓蘭明路回到綿陽,跟著他一起吃住行、教學、買料、做菜。史正良發現蘭明路的菜品有不少粵菜的手法,就給廣州酒家的師傅寫信,讓他去廣州學習兩年。兩年後,蘭明路又回到綿陽,在師父家一住就是8個月,看了很多老菜譜。

此時,史正良看蘭明路學有所成,給他在江油找了一個工作。這是一家小餐館,蘭明路打了退堂鼓,可是史正良說「不去就滾」。不到一年,蘭明路將這家餐廳的月營業額從26萬元做到90多萬元。隨後,史正良又將蘭明路派到北京西蜀老宅、綿陽富樂山酒店歷練了一番。

波瀾起伏蘭庭十三廚

蘭庭十三廚2012年開業,無論是裝修、布局還是裝飾,其豪華程度都不輸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高端會所。起初,史正良取了「蘭廷」之名,「十三廚」指蘭明路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後來蘭明路把「廷」改成「庭」,希望這裡像家一樣溫暖。

蘭庭十三廚內景

蘭明路是瞞著師父籌備餐廳的,史正良知道後並不看好:你把一家餐廳裝修成這樣,在綿陽能有幾成勝算?要做融合菜、創新菜,你的川菜做到百分百了?

有一段時間,師徒甚至互不來往。但蘭明路知道,從蘭庭十三廚裝修開始,師父沒有一天不關心進展,隔三差五就派人過來拍照給他看。開業之前,蘭明路特意去拜見師父,匯報自己開蘭庭十三廚的思路。這時史正良的態度也有所鬆動,不僅給餐廳取了名字,還請來各地名廚為菜品把關,並對出品提了要求:不管你做融合菜也好,創新菜也罷,絕不能離開四川的味道,川菜突出的味型絕不能變。

蘭庭十三廚開業就生意火爆,但幾個月後,「八項規定」來了,餐廳日流水一下子降至不到3000元。蘭明路把自己炒菜掙到的所有家當全部投入這家餐廳,還借了不少錢,他當時的心情可想而知。

那段時間,史正良每天都會給蘭明路打3個電話,讓他回家吃飯,想吃什麼就做給他吃,只要能看到他就行。蘭明路由衷地感到了師父對他的愛,但天性好強、不服輸的他還是關掉手機,租了個地方,把自己關了3個月,反思自己的將來和活法。理清思路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出來找師父。

史正良很高興,親手做了蘭明路愛吃的菜,幫他明確了接下來的人生方向,還執意要給他過一個39歲生日。在他眼裡,蘭明路是一個為廚房而生的人,回歸廚房就一定能再次站起來。

2015年,史正良不幸遭遇車禍離世。蘭明路說,得知噩耗時感覺天都塌了,與之相比,蘭庭十三廚的受挫根本就不算事。「當時我就一個心思,回歸廚房,師父希望我做的,我都撿回來。師父沒有完成的,我要不遺餘力地去繼承。」

沉下心把川菜發揚光大

蘭庭十三廚現在依然開門迎客,此外,蘭明路還創建了十三小廚,並且在9個月內連開11家分店,店店生意火爆。然而,在十三小廚名聲最響之時,蘭明路將其轉讓,一來可以有資金還帳、支撐蘭庭十三廚的運營,二來這並不是他想要的餐廳。他說,十三小廚的客單價不高,但對菜單的更新速度要求很高,甚至半個月就得換一份菜單,「這不利於廚師沉心有序地研發品」。

蘭明路不是沒想過離開綿陽,但是師父不讓他走,說「你必須要定下根基來」。「我聽師父的,把根基夯實,無論是在綿陽還是成都,只有沉下心來才能把川菜發揚光大。」

川菜之魂在於味

川菜有「百菜百味,一菜一格」一說,蘭明路既認同這種表述,也有不同觀點。一道魚香肉絲,一位師傅炒10次是10種味道,那就是穩定性差;如果每位廚師炒出來的魚香肉絲都是一個味、一個標準,那也值得商榷。「四川很大,每個地方都有口味特性,有的地方甜一點,有的地方酸一點,有的地方鹹一點。同樣一種味型又有大小之別,不同食客的需求也不同。所以味根尤其重要。」

魚香肉絲

在他看來,魚香肉絲的味根應該是鮮、甜、酸、微辣,蔥、姜、蒜香氣突出。在這個味根的基礎上,順應各個地域的口味微差,才能烹炒出受歡迎的魚香肉絲。「我們需要學習掌握傳統的技藝、味型,然後順應市場和食材的變化。總之,不變的是味型,味型準確才是正理。」

川菜有24種味型,但蘭明路認為,隨著時間的流動和廚師們想法的變化,當下其實不止24種味型。對於第24種味型——茄汁味,業內也存在爭議。茄汁味在粵菜、魯菜甚至淮揚菜中的運用都比川菜多,所以很多廚師認為,泡菜味應該是川菜的第24種味型。因為泡菜在川菜中運用得相當廣泛,無論是炒菜還是燒菜、調味還是配料,泡菜都可發揮作用,如酸菜魚系列、泡菜系列菜品等。「泡菜已經超越了調味、提味的層次,泡菜是川菜之骨。」

那麼,川菜的魂是什麼呢?蘭明路答道:「首先我們說川菜之『血』,一定是紅油。至於川菜的『魂』,郫縣豆瓣、中壩醬油、保寧醋、潼川豆豉,這是我理解的川菜四大味魂。但調味料始終都是單一的,烹飪時,無論什麼手法、調味,組合在一起才是複合味。味,才是川菜的魂。不管是傳統還是創新,味對了,就好吃,好吃才是硬道理。」

川菜如何創新

最近幾年,蘭明路和他的團隊不斷受邀參加國內外的美食節和烹飪交流活動。他發現,有創新力的川菜是最受歡迎的。蘭明路坦言,在拜師後的一段時間裡,師父並不接受他的創新,大概是認為他當時對傳統川菜的把握還不夠。後來史正良才鬆口,但用「結合」一詞代替「創新」,如食材的結合、烹調方法的結合以及呈現形式的結合。直到蘭庭十三廚開業,史正良才說「可以創新了」,並給了蘭明路8個字:繼承傳統,融匯中西。

素燕

此後,蘭明路在不斷探索、精進的過程中愈發領悟到,中餐國際化絕不是學了西方的一些皮毛就行,只有把自己的東西完全融入進去才行,不能表象化、符號化。對於川菜創新,他總結出15個字:四川的味道,世界的食材,國際的表達。

蘭明路認為川菜未來的發展一定要往回走,「更準確地說就是回歸傳統,但也不可死守傳統一成不變」,因為現在的食材、烹飪設備,包括人們的思想都和過去不一樣了。「回歸傳統就是要回歸傳統的味道、傳統的烹飪手法,很多傳統菜都是超級經典的,我們這代廚師一定要好好地總結。只有更深地了解傳統,才有可能更有的放矢地創新。」

五彩冰粉

蘭明路目前收了50多個徒弟,其中有一些是師父健在的時候指派的。他說,同門師兄弟推舉自己做史派川菜的引領者,他不僅要扛起師門的大旗,還要扛起川菜發展的大旗,壓力很大。

蘭庭十三廚內景

對於未來的發展,蘭明路有清晰的規劃:要把蘭庭十三廚帶到更多更適合其發展的空間中去。儘管目前有很多人來談合作,但他幾乎都拒絕了。他對合作者的要求是,首先必須要熱愛川菜、要有情懷,而不能單純地只是當個生意來做,否則條件再好他也寧願不合作。

「川菜絕不僅是人們理解的麻辣、酸辣、鮮辣、重油、重味、粗獷、豪放,也可以是陽春白雪、萬分精緻。」蘭明路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餐廳可以掛上米其林三星的標誌。

★ 以上內容節選自《中國烹飪》2020年2月刊,歡迎轉發到你的朋友圈。本微信號所有內容未經授權,謝絕轉載,侵權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獲得授權後方可轉載。轉載時請在顯著位置註明來源及作者署名。

往期訪談人物

點擊姓名,即可閱讀全文

| | | | | 申

| | | | | | | 何悅妍 | 富濤

| | | | | Alan Wong | 呂裕國 | | | | 陳萬慶 | | | | | 陳鵬飛 | | | 梁家駿 | | | | | | ……

編輯|貓頭鷹小姐

主編|王者嵩

更多精彩內容

一鍵下單

▼▼▼

點擊連結,查看更多專題菜譜

▼▼▼

| | | | | | | | ……

《中國烹飪》

中國烹飪協會會刊

中國極具影響力的餐飲雜誌

創刊於1980年

發行遍及海內外

微信號:ChineseCuisine1980

原標題:《訪談|蘭明路:起承轉合最川菜》

相關焦點

  • 蘭明路:苦心鑽研川菜三十載
    據了解,蘭明路是已故川菜大師史正良的大弟子,系國家高級烹調技師、中國廚藝精英聯盟副主席。入行30年,蘭明路一直在苦心鑽研川菜,對川菜的改良一點一滴下功夫,在他看來,能夠帶上帽子,繫著圍裙,拿著勺子做菜,是最幸福、最有獲得感的事情。年少學藝路歷經坎坷1988年正月初六,當時14歲的蘭明路離開家鄉,踏上了外出求師學藝之路,算下來已經整整三十年了。
  • 看蘭明路如何詳解三大經典川菜
    看蘭明路如何詳解三大經典川菜 2020-09-02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相約川菜匠人蘭明路——入行32年 川菜24種味型一個都捨不得丟
    經蘭明路之手出鍋的宮保蝦球,除了包裹蝦肉的芡汁外,沒有多餘的油水,味道鹹甜爽口,與人們對川菜重油、重鹽的印象截然不同。不僅如此,蘭明路已經創新開發出500多款時尚、營養、健康的川菜菜餚。其中,「椒麻汁牛肉」在世界烹飪聯合理事會上,被正式命名為「明路椒麻汁小牛肉」。   蘭明路做菜的間隙,記者注意到,徒弟們在一旁看得很認真。
  • 大隱於市的百味川菜,不只有辣!蘭明路大師獨家新川味!
    作者: 作者 蘭明路 四川遂寧人,川菜泰鬥史正良嫡傳弟子,四川蘭亭十三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全國技術能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蘭明路中式烹調師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中國烹飪協會名廚委副主席
  •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熱播 封面新聞獨家專訪出鏡大廚蘭明路...
    在第一集「器」中,四川元素「青堤菜刀」和綿陽大廚蘭明路的300個「泡菜罈」 ,讓各路「吃貨」和網友驚嘆不已。20日,封面新聞記者獨家採訪到了剛剛從北京回到綿陽的蘭明路,聽他講講,和300個「泡菜老壇」背後的故事。
  • 董克平餐桌x蘭明路大師作品品鑑會
    這一周連續在俏江南做了三天「董克平餐桌x蘭明路大師作品品鑑會」,其中有一場在天津。 把蘭明路請上來和大家見個面
  • 新書|董克平攜手屈浩、大董、周曉燕、蘭明路,呈現《味道的傳承》
    新書|董克平攜手屈浩、大董、周曉燕、蘭明路,呈現《味道的傳承》 2020-08-17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不接地氣的川菜:嘗嘗玉芝蘭和南興園的厲害
    羊肚菌和牛更是神來之筆,屬於不辣的鹹鮮味型,澳洲和牛的油脂香得張揚,羊肚菌的鮮又帶些含蓄和深沉,是我心目中運用羊肚菌最成功的中餐菜品之一。 收尾小吃之紅油水餃 如今,上海灘的頂級川菜,除了玉芝蘭,就是南興園了。
  • 獨家專訪川菜大師蘭明路:讓川菜保持原汁原味還能鮮香有味的秘訣大揭秘.
    本期,我們特意為川廚師傅們邀請到了川菜領域重量級大師——蘭明路,來為大家揭曉他的獨家川式「鮮味秘籍」。蘭明路是中國史派川菜傳承人、中國川菜烹飪大師、全國首屆川菜烹飪大賽金牌和金廚獎得主,是名副其實的川菜巨匠。入行幾十年,深得川菜的精髓與要義,對於川菜的烹飪和調味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領悟。
  • 中國烹飪大師蘭明路先生舉行新書發布會 感受川菜大師的探索路程
    9月6日,中國烹飪大師蘭明路先生在成都舉行《影響中國菜的那些人·蘭明路》新書發布暨成都首籤會。本次新書發布會以「明·路」為活動主題,生動講述蘭明路先生的成長,及在川菜之路的傳承與創新。「明·路」新書發布 川菜明日之路此次新書發布會選擇在南堂館的南亭茶室中進行,現場莊重雅致、傳統文化氛圍濃厚,無處不體現出蘭明路先生對此次成都首籤會的重視程度。此次新書發布會吸引了眾多餐飲行業專家、同行、及蘭明路先生的粉絲、餐飲美食讀者前來,一同探討川菜的傳承、創新和探索。
  • 川菜大師蘭明路收徒 新徒弟為小龍坎火鍋創始人
    中國烹飪大師藍其金、四川省省烹協黨科先生、成都市烹飪協會的胡家風女士、四川火鍋協會的沈洪光先生、餐飲同業公會的袁小然女士、美食文化促進會的張蛟先生和蘭明路大師的眾師兄弟們、成都眾餐飲行業同行以及新聞媒體,共同現場見證了此次收徒儀式。
  • 愛是最好的調味品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首播訪談側記
    當日晚第一集《器》播出前後,「舌尖3」總導演劉鴻彥攜分集導演駱永紅、四川名廚蘭明路父子(第一集片中人物)在央視新聞客戶端參與在線直播訪談,與網友分享節目創作背後的精彩故事。兩個小時的網絡直播,吸引了超過600萬網友上線參與。
  • 中國川菜亮相西班牙馬德裡 中外嘉賓領略四川文化
    中國駐西班牙大使呂凡、中國駐西班牙大使館文化參贊劉雯秋、馬德裡中國文化中心兼中國駐馬德裡旅遊辦事處主任姚永賓、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秘書長祖拉布、以及中國烹飪協會名廚委員會常委蘭明路及其團隊,和來自世界旅遊組織的各國嘉賓出席了本次活動。祖拉布在致辭中表示,自己對中國的文化及飲食非常感興趣。
  • 「識廚解味」,品味巴蜀匠心,感受別具一格的新派川菜
    作為四川活動的特邀名廚,川菜新領軍人物蘭明路先生攜手馬爹利一同突破傳統,通過各種別出心裁的互動方式,為來賓呈現了一場匠心獨運的珍饈私宴。 作為精緻美食體驗的「倡導者」和「探索者」,馬爹利相信,每位出色的廚師不僅是味覺的締造者,更是了不起的生活家,他們的背後蘊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動人故事。
  • 漫步達明路,溯遊胃知的鄉愁(組詩)
    『達明路』 此刻,達明路是通達賢明的本體就像我,一個遊客,懷揣著遊子的初心在美食街,所有的美都是美味循著舌尖的指向,抵達胃知的鄉愁 我可在你的體香裡走一天,不說話這樣的交流,讓人歡喜我也學著烹飪詞語,安置詩句撒上夜市的霓虹,或者星河的孜然 達明路打月光裡走出,月河的喻體以街、廊、館、園等物象漸次現出原形美味,美色,美景,美夢……美的燈光和時光,都美好得恰到好處 一個過客,難免會糾結於過去和去過念想一條達明路如何抵達天明
  • 愛是最好的調味品——《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首播訪談側記
    第一集《器》播出前後,「舌尖3」總導演劉鴻彥攜分集導演駱永紅、四川名廚蘭明路父子(第一集片中人物)在央視新聞客戶端參與在線直播訪談,與網友分享節目創作背後的精彩故事。兩個小時的網絡直播,吸引了超過600萬網友上線參與。
  • 鍾愛麻婆豆腐 澳門名廚樂於將川菜與各國風味融合
    「我和成都很多的川菜大師都是朋友,我很喜歡和他們一起學習、交流。」第9次來到成都的曾祺輝,祖籍廣州,從小生長在馬來西亞。3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他曾經在東京、紐約、舊金山等地工作過。善於將中國經典菜式與各地風味的融合創新。
  • 明黃色的文心蘭就是中國人心目中的「吉祥蘭」
    文心蘭名字遊覽由來的故事源自一位知名美人。相傳宋美齡訪白宮之時,一見鍾情於此花,發現花瓣像極了中國漢字中的「吉」字,寓意吉祥,因此取名為「吉祥蘭」。文心蘭植株輕巧、瀟灑,花莖輕盈下垂,花朵奇異可愛,形似飛翔的金蝶,極富動感,千姿百態,成為商業上用得最多的花品之一,是世界重要的盆花和切花種類。日常所見品種多是雜交種。文心蘭,又名吉祥蘭、跳舞蘭、舞女蘭、金蝶蘭、瘤瓣蘭等,蘭科文心蘭屬(或金蝶蘭屬),原生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種類分布最多的有巴西、美國、哥倫比亞、厄瓜多及秘魯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