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西人宗教信仰是多元的,對儒教、道教、佛教、拜物教、基督耶穌教、天主教的教主都當成能保人平安幸福的神祇。除基督、 天主教徒外,一般民眾往往信仰多種教派,信奉不很虔誠,也不排斥。民間祭拜的神祇,更是五花八門,有神農(五穀仙)、關聖帝(關雲長)、吳公大帝(吳真人)、陳真人;還有造字先師倉頡、 文魁星、魯班、財神爺、觀音、如來佛祖、土地公等等。在閩西民間,作為海上和平女神的媽祖,也是保佑平安的山神。閩西城鄉的天后宮,據不完全統計共有300多座,其中較著名的有永定高陂鎮西陂嶺塔式天后宮、下洋蛟潭閣天后宮、武平太平山天后宮、永定古竹鄉媽祖廟、龍巖龍門赤水天后宮、長汀城郊天后宮、 上杭稔田天后宮等,各具特色,為海內外遊客和專家學者所矚目。
除了中華山、天宮山的大寺廟外,閩西各地往往儒、佛、道教合流,仙佛一家。佛教寺廟供奉如來、觀音,也供奉關公、媽祖等神像,一般民眾既拜如來佛祖、觀音大士,也拜聖母娘娘、關公聖帝。龍巖江山的石公,有人認為是石佛,但又不吃素,守廟的齋公不受齋戒,供給信徒的夥食,葷素俱備,從人所欲。蓮花山寺觀音大士廟附近設有陳真人等仙人宮觀或供桌,民眾拜了佛祖,又拜道祖。
閩西民間信迎只具一種美好願望的企求和祈安祈財祈福的手段。真正篤信者不多。農村神廟遠比福建沿海農村少,從事迷信職業,或出家為僧為尼者極少。農村在農事的某個階段有迎神賽佛的習俗,把菩薩抬出,到田野、道路巡視一番,祈求五穀豐登, 歡慶豐收的喜悅。在此期間,必請木偶劇團或漢劇、山歌劇團,演上幾天戲。這種民間宗教文化實際 上是農民借娛神以娛人,用以調節人們的精神生活。
南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