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在古時候唐朝時期剛剛開始流行的時候,大多數也都是江淮地區出來的,那個時候這些地方就已經有了很多的品種了。不過這茶葉在那時候的採集可是有講究的,不是談茶葉的品種,只是談採集的時間。其中一種茶葉還是叫做茶,另一種則稱為茗。
這劃分的依據是什麼呢,也很簡單的。就是早早採集好的就叫茶了,如果是那些晚採的就叫做茗了。這是在陸羽寫的茶經裡面記載的。不少人奇怪如今怎麼沒有聽說這些,當然那是古時候人們對茶葉的判斷,現在人們對茶的分別已經有了不同的方法。
不過這還是要感謝陸羽的,陸羽在他的書裡面講了茶的作用,以及如何把一個茶做得好了,怎麼煎,怎麼煮。後面甚至還做了各種茶具。這讓很多人看起來很新鮮,甚至引起了很多人的喜愛。這方面陸羽是有很大的功勞的,可以說他的書吸引了好一番的人,這常伯熊也是這樣,他把陸羽書裡所講的茶道還潤色了一下,這讓茶道在當時更加是火了一把。
這常伯熊茶道好是出了名的,於是這御史大夫李季卿來到臨淮的時候,聽到周圍的百姓都說這常伯熊茶道很是優秀,個個都很讚嘆他,於是就產生了好奇。把常伯熊請了過來,想要知道他手下的茶究竟有沒有人們說的那麼好喝。常伯熊到了這裡的時候,看著他身上穿著黃色的衫衣,頭上還頂著一個紗帽。然後就拿著手中的茶具開始炫起了他的茶技,這裡不是諷刺,是誇讚他能有這樣的技術,簡直太高超了、他的茶藝十分的熟練,做起來很是優美,讓人看的時候心情特別平靜,就好像被洗滌了心境。不過這李季卿喝完以後卻是沒說什麼。
巧了這李季卿到了江南的時候,又有人說了陸羽的茶道不錯。這李季卿想了之前喝過這常伯熊的,那麼這次就來喝一喝這個陸羽的。這兩個人在不知道的情況下產生了一次比試。這陸羽也沒什麼不好的,只是李季卿在常伯熊那裡的時候,常伯熊穿的很好,而且準備的也很好。這陸羽雖然所有的一切都做得差不多,但是就是差別在他穿的太隨便了。這李季卿心理上就覺得不如之前的那個人,讓手底下人還賞了他幾十文。陸羽從來沒受過這樣的打擊,以前大家可都是很尊敬他的,沒想到自己被這樣對待。回去以後看茶也不順眼了,回去居然寫了一篇文章專門說喝茶哪裡哪裡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