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茶季陸續開始了,茶友們頗為關注,交流的更多。我發現大伙兒對正山小種的認知上或許還有一些疑惑,故而今日一篇,專道此茶。
1.產區
嚴格意義上,只有以武夷山桐木關範圍內的小菜茶群體種茶樹為原料,經由萎凋、揉捻、發酵、烘乾等工藝製成的小種紅茶,才能稱之為正山小種。
「正山」二字,專指武夷山桐木關。
對於屬於武夷山產區、又非桐木關產區的小種紅茶,我們習慣上也會冠以產地名,譬如「星村小種」、「洋莊小種」等等。
對於非武夷產區的小種紅茶,我們習慣上稱之為「外山小種」。
為何要冠以產地名呢,原因很簡單,產地對於茶葉的最終品質太重要了。土壤、植被、氣候、生態等等小環境的因素,對於好茶來說,實在苛刻。
2.產地細分
桐木關產區範圍很大,有很多個小隊。但是人口其實不多,總共只有兩百多戶人家,是典型的地廣人稀。
整個桐木關產區都屬於「世界人與自然生物保護區」的範圍,所以在生態上面基本都大同小異,故而只以海拔論高低短長。有十幾個小隊,譬如麻粟,掛墩,關坪,廟灣,古王坑,半山,江墩,三崗(村部),皮坑,等等。
其中,以麻粟、掛墩、關坪三個產區最高,麻粟產區尤甚。
茶葉原料的等級,以麻粟最高,這點從每年的青葉價格就可以體現出來。不管青價如何漲落,麻粟的青價總是要高出其他小產區一頭。
3.等級
現在一般來說,我們把正山小種分為「大赤甘」、「小赤甘」兩種。
這兩種的區分,完全只是根據採摘標準來區分的:小赤甘採一芽兩葉,大赤甘採一芽三葉。
這跟樹種、工藝等等完全沒有關係,只僅僅跟採摘的標準有關係。
一般來說,小赤甘的等級優於大赤甘。因為它採的更嫩,茶湯更為醇厚。但是也有特殊情況,像那些純野茶,或是老樅的話,我們一般會按照大赤甘的標準採摘來製作正山小種,原因是三葉一芽的標準,製成的正山小種,更能從茶湯裡體現出它的樅味或者野味,從而更大的體現它的品飲價值。
4.產量
整個桐木關產區的正山小種產量,我估計一年大概在三十萬斤左右。
聽起來很多吧,可是這些茶,要供應全中國喝小種紅茶的茶友,甚至還有外國的茶友,就顯得很吃力了。
所以,喝到真正意義上的正山小種,算是新時代給我們的恩賜了。要不這擱以前,山高路遠的,沒點門路的茶友,可謂一泡難求。
以前也有一些茶友在問,這裡順便聊聊武夷紅茶的兩個大戶,正山堂跟駿德茶業。
這兩個大佬應該算是桐木村擁有茶山最多的了。這兩家的產品,也是最穩定,且相對來說品質不差的。但是這些茶仍然不夠他們賣,所以他們也需要收青葉、收成品茶。雖然價格經常不是很理想,但是桐木村許多村民都願意賣給他們,因為大佬財大氣粗,喝中的就全要,而且錢很現。
當然,他們也需要去搞點外山茶來賣賣,這其實不算什麼秘密。外山茶並非就跟劣質打上等號。有些外山茶的品質,也是相當不錯的。
大佬之所以是大佬,在茶葉方面,是因為他們精湛的制茶工藝以及拼配的技術,老一輩的制茶專家,沒得說,不得不向大佬低頭。
5.樹種
桐木關產區的茶樹樹種,大部分都是小菜茶群體種,也有少量的水仙、肉桂、黃觀音等。水仙、肉桂稍微多點,其他的品種大多都是以前做品種推廣示範基地的時候種的,沒多少,大家也不必掛懷,基本喝不到的。
小菜茶這個群體種,最大的優勢,我覺得就是茶性穩定,茶味跟茶湯都更厚重。換個通俗的說法,就是它製成的小種紅茶,比其他的品種都更耐喝。
小菜茶的香氣一項,一直備受詬病,大家都說小菜茶不香。其實不是這樣的,小菜茶也香,只是相對於其他高香品種,香的沒那麼高揚,沒那麼銳利。
它香的更加優雅,更加溫和。再加上特有的山場氣息加成,更有古老貴族的那種迷人的風範。
6.鑑別
鑑別一款小種是否是正山產區,幾乎唯一的一個方法,就是要靠喝。看是看不出來的,雖然正山小種的外形還是可識別度比較高的,但是現在的外山茶,許多也仿照這樣的外形來做了,所以光靠看,是看不準的。
正山產區的小種,茶湯裡特有一個濃鬱的氣息,類似花蜜香,我們稱之為「山場味」。
這是桐木關獨特的自然環境以及自古生長在此的武夷小菜茶群體種相互結合、相互成就的結果。
這股氣息可識別度非常高,而且獨特,非桐木關產區的茶,是絕對沒有這股氣息的。所以基本這是判別正山與否的唯一標準了。
7.品飲
品正山小種,私以為,發現並且欣賞它獨特的山場氣息是最重要的。這是正山之所以為正山的憑籍,因為有了這個氣息,正山小種便有了十足的靈氣,深山,幽泉,晨鳥,暮霞,森林,薄霧,都在裡面。
其次,正山小種茶湯的清甜、潤滑,亦是徵服了無數茶友。
這是真正原生態的茶葉原料,沒有肥料、沒有農藥,前幾日在麻粟做金駿眉,嫂子說了一句話,我深以為然:他們做巖茶的,就是正巖的,不打農藥就沒的採(會被蟲吃掉),我們的茶不打農藥照樣有的採。
桐木關有著地球上同一緯度保存的最完善的生態環境。蟲多了,自然會有鳥來吃。
不得不說,一物降一物。別人用農藥除蟲,而桐木關號稱「鳥的天堂」,故而這裡便沒農藥什麼事了。
好的生態,造就了正山小種更優的清甜度以及更潤滑的口感。
我自己在一天的時間裡,幾乎不飲紅茶。因為巖茶喝習慣了,變得頗為重口。但是卻有個例外,一日晨起,必定燒水泡一碗麻粟老樅赤甘喝。
不得不說,晨起口乾舌燥,喝上這麼一泡,通透、暢快!
——感謝知乎陳子舟
敬請關注往期精彩文章:點擊下面文章超連結直接瀏覽
一、批判類:
《深度剖析:綠茶皇帝龍井茶之淪落》
《將茶葉賣出毒品的利潤——深度揭秘茶葉界最大的龐氏騙局》《扯淡,就是喝茶最大的收穫》
《評茶師證,一本沒有半點含金量的搞笑派司》《從廣州茶博會把脈2019年茶產業形勢》《獨家爆料:520萬一斤的天價茶葉價格表到底出自誰之手?》《與「逗比」茶大師的雷人聊天記錄》
《深度剖析——小罐茶,會是一顆耀眼的流星嗎?》《中國綠茶,茶界最大的外貌協會》
《茶界西施VS茶界東施》「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茶圈最狗屎的正能量
《小罐茶,還能蹦多遠》《喝茶,請先相信自己項上的六斤四兩》
《 從廣州茶博會看茶未來走向》《【深度剖析】鐵觀音不死》
《茶界大忽悠之野生茶》 《茶界大忽悠之大師茶》《茶非藥》
《茶界大忽悠之年份茶》《茶界大忽悠之古樹茶》《泛濫的茶文化》
《茶界大忽悠之蟲屎茶》《茶界新忽悠之可以戒菸的茶煙》
《茶界新忽悠之防霧霾神器小青柑》 《茶人是個什麼鬼》
《我就喝點茶,要懂那麼多幹嘛》《茶界瞎忽悠之混沌的有機茶》
《茶葉良種的普及是否中國茶產業的倒退?》
《沒有三證五銜,你竟敢在茶圈混》
《你喝的是茶,擠出來的卻是雞湯》《茶葉圈坑爹招數大全(收藏備用)》
《【刀言刀語】茶界大躍進,茶產業慢性自殺的一劑良藥》
《【刀言刀語】32萬一公斤的老班章!!是茶葉嗎??》
《你竟然連這些都不知道怎麼教人家學茶》《茶圈超級吹牛術》
《茶葉原產 地域產品保護——一張燙金的廢紙》
《 三教九流的評茶水平,你屬哪一型?請對號入座》
《普洱茶是該結束醉生夢死的時代了》《客官,你是哪類茶文婊》
《一個茅臺就壓倒了八萬家茶企,四萬家酒企卻幹不過一個菸草》
《福鼎白茶怎麼了,你這是要步金駿眉、鐵觀音的後塵嗎?》
《當科學與權威都成了扯淡——關於普洱與老茶的無休止爭論》
二、乾貨類:
《 學茶,誰是最好的老師?》《乾貨:新會陳皮的製作流程及年份鑑別》
《【超級乾貨】學茶,其實很簡單 》
《蒙眼識茶的絕技是怎樣煉成的》
《【茶人必讀】如何成功打造一款小眾茶》
《論中國茶葉之復興(上)》《論中國茶葉之復興(下)》
《中國茶葉產業未來十年展望(一)連載》
《中國茶葉產業未來十年展望(二)連載》
《中國茶葉產業未來十年展望(三)連載》
《中國茶葉產業未來十年展望(四)連載》
《【超級乾貨】茶跨界經濟——中國茶產業發展的一碗雞血》(上)
《【超級乾貨】茶跨界經濟——中國茶產業發展的一碗雞血》(中)
《【超級乾貨】茶跨界經濟——中國茶產業發展的一碗雞血》(下)
《一片足以紅遍朋友圈的茶濾》
《中國茶,到底該分幾大類》
《蹭茶秘笈丨從蹭茶菜鳥到獨孤求敗》【超級乾貨】:四招教你搞定茶席
《【超級乾貨】怎樣打造一間心儀的茶室》
《【茶館經營者必讀】茶館,到底該怎麼玩》
三、散文類:
《最新茶段子:小馬學茶(一)》
《聽茶》《戒 茶》 《中蠱與撞鬼》《茗國十三釵》《吃茶遇仙記》
《葉公好茶》 《茶之六度》《生死茶路》 《 地獄之旅》《茶友會天下》
《一杯茶的邂逅 》《兩片偉大的葉子》 《我愛茶,也愛女人》
《人在草木間之武功》 《茶,那味最好的春藥》
《人在草木間之大地震前的尋茶記》《超級VIP裝逼茶人——石興笑傳》
《【大開眼界】你抽哪省煙?你喝哪家茶?》
《 「劉郎此去三千年,桃花謝落三千遍」——書卷彎刀詞曲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