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家戰伐雲千裡,唐季英雄土一丘。雁門關,天下顯塞英雄冢!

2020-12-15 holy戀夜

金波曾醉雁門州,端有人間六月秋。萬古山河雄朔塞,四時風月入南樓。漢家戰伐雲千裡,唐季英雄土一丘。系馬曲欄搔首望,曉來閒殺釣魚舟。

古代描寫雁門關的詩句數不勝數,以上是金代詩人趙秉文躍馬雁門關時,寫下的一首豪邁詩篇。其實,我們聽過的也有很多,李賀的《雁門太守行》,王之渙的《涼州詞》裡西風不度玉門關,玉門關即為我們熟知的雁門關。

能夠被眾多詩人爭相描述以詩集記錄,雁門關自是有它特殊、出彩的地方。雁門關自古被稱為中華第一關,它以其險要的地勢贏得了統治者的青睞,在前設有兩關四口十八隘,在後經過各朝各代統治者的努力形成了雄宏雁門關長城、代州古城及三十九堡十二聯城為防禦縱深的宏大軍事工程。天下顯塞莫過於它。

雁門關一直是牽動各朝各代統治階層最敏感的那根神經,歷來它就被看作是國之穩固的關鍵因素。秦時阻擊匈奴,唐時防禦突厥,宋時抵抗契丹,明時防禦瓦剌,歷朝歷代,雁門關都作為一個重要關隘為中原地區遮風擋雨,有這麼一個天然屏障在,中原王朝才能夠平穩的發展很長時間,領先於其他統治王朝。

現在,當我們後輩子孫登上雄壯的雁門關時,懂歷史的大抵會感慨歷史的風雲詭譎,金戈鐵馬的往昔在歷史的塵灰裡越走越遠,越行越淡,留給我們更多的是豪壯與慨嘆,站在城牆上,只能默然地感受著歷史像大江一樣咆哮怒吼著滾滾東流去。

作為天下第一關,著名歷史事件自然是少不了的,最著名的有我們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昭君出塞,楊門虎將,天龍八部蕭峰跳崖,這些曾經被我們爭相以故事傳唱的歷史,就是在這裡活生生的上演著。

昭君怨,悽悽慘慘戚戚的朦朧淚眼終是敵不過統治者的一道聖旨。明妃風貌最娉婷,合在椒房應四星。只得當年備宮掖,何曾專夜奉幃屏。見疏從道迷圖畫,知屈那教配虜庭。自是君恩薄如紙,不須一向恨丹青。

楊門虎將驍勇的不僅僅是男兒身,佘太君老當益壯手執拐杖入戰場,穆桂英女子誰說不如男,巾幗不讓鬚眉斬敵將。

天龍八部,經典劇目,為了止戈只好縱身一躍,和平總是嚮往,義薄雲天也好,堅守信念也罷,歷史總歸是永遠銘記了。

雁門關,記載了太多的鐵馬冰河,也記載了太多的離愁別緒,讓我們一起走進雁門關,一同傾聽雁門關所講述的故事。

相關焦點

  • 不負今秋——千裡騎行第五天 秦時明月漢時關 單車勇闖雁門關
    不負今秋——千裡騎行第五天 山陰縣到原平市,能騎上天的雁門關險路十八彎!一個多月前打開地圖,拿手指從上往下一捋,看到雁門關三個字我就心動了,但還是心有餘悸,雄關漫道真如鐵,我們而今邁步從頭躍!從山陰縣城到開始爬雁門關有40公裡的路程,在動感音樂的刺激之下中間休息了一次就來到山腳下,「廣武漢墓群」就在路右側廣闊的土地上。
  • 雁門關 憑山北眺千古狼煙不在
    第二天一早直奔雁門關。雁門關位於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裡處的雁門山中,它「外壯大同之藩衛,內固太原之鎖鑰,根抵三關,咽喉全晉」。相傳每年春來,南雁北飛,口銜蘆葉,飛到雁門盤旋半晌,直到葉落方可過關。故有「雁門山者,雁飛出其間」的說法。一說到雁門關,人們馬上就想到宋代楊家將幾代人為國前赴後繼血灑疆場的故事。
  • 雁門關——《天龍八部》蕭峰悲情一生的起點和終點!
    而後的遼宋對峙,明清交兵,晉北無疑都是邊防重地,演繹了無數的烽煙四起,家國血淚。這其中,雁門關是繞不過去的話題。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這是唐代詩人李賀《雁門太守行》中的詩句。殘陽如血,凝土為紫,可見歷來雁門戰事之慘烈。而武俠迷們對這個地方更是不會陌生。兒時電視中播放的《天龍八部》,讓我第一次對這個地方有了深刻的印象。遼軍教頭蕭遠山回家探親之際,被中原武林人士狙殺,妻子慘死。
  • 中華第一關——雁門關,歷經千年烽火的五A景區,遊覽攻略多圖
    但是,對雁門關神往已久,特喜歡中學課本裡李賀的《雁門太守行》:」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敵軍大兵壓境,氣勢洶洶,我關內的守軍嚴陣以待,身上的鐵甲在太陽的照耀下發出閃閃的金光。李賀用瑰麗的想像,濃豔的色彩對比,讓人一提起雁門關,就想到殺氣騰騰的戰場。王昌齡的《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雁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 走進山西雁門關
    雁門關景區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世界文化遺產萬裡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中華第一關」。在3000多年的歷史歲月中,雁門關始終與中華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浮雕中有戰國時期鎮守雁門關的大將李牧,漢高祖劉邦,以及衛青、霍去病、李廣等漢朝名將。
  • 「中華第一關」雁門關見證了歷史興衰、成就、輝煌
    ——這是雁門郡第一次跨越句注山。  雁門關的起源  戰國、秦、漢、三國時,只有雁門山、雁門郡,但從來沒有雁門關的記載,雁門關之設,應該就是從這時開始的。  十六國時代,五胡旋興旋滅,城頭變幻大王旗,最終是由拓跋部統一了北方,建立了北魏。
  • 看二青遊山西中華第一關——代縣雁門關景區
    三晉咽喉 中原鎖鑰雁門關主峰海拔1800多米,峽谷幽長,重巖疊讞,兩山對峙,其形如門,古道蜿蜒崎嶇,關城依山就勢,既可俯視中原,又能遠眺塞北,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過去曾有「得雁門者得天下,失雁門者失中原」的說法。在三千多年的歷史歲月中,雁門關始終和中華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
  • 千裡來尋故地——雁門關
    雁門關被稱為「天下第一關」,位於山西忻州代縣城北。蘆芽山距離雁門關大約有130公裡,開車大概要3個小時左右。雁門關是我國古代極其重要的雄關要塞,也是兵家必爭之地。明清以後,內長城戍邊的作用逐漸消弱,所屬的雁門雄關也隨之荒廢。現在能看到的雁門關,主要由關城、甕城和圍城三部分組成。
  • 山西省忻州市——中華第一關雁門關所在地,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
    相傳,漢高祖劉邦北上抗擊匈奴,兵敗被困圍時到忻口才擺脫追兵,大軍欣然而歸,高祖破愁為笑,因「欣」通「忻」而得名。境內有眾多的自然景觀及人文歷史遺蹟,其中有著名的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的五臺山,有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的軍事要塞雁門關,有黃土高原上的綠色明珠寧武旅遊景區等。
  • 天下九塞 雁門為首-雁門關之行
    從小到大就喜歡各個地方之間跑來跑去,曾經三次到達雁門關,但都因120元的門票望而卻步,如今資金稍有富裕加之學生購票半價終於有幸踏上這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中華第一關」雁門關。上午十點驅車出發,從太原方向前往雁門關若走高速則必須經過雁門關隧道。
  • 山西自駕遊記節選:熱血雁門關
    雁門關北門——明月樓關前有寨——雁門寨,沿街兩旁有許多民居(其實就是農家樂),有點類似我們去過的雞鳴驛站。「地」字是上「山」中「水」下「土」,這個武則天呀,真是字不驚人死不休。天險門的匾額「天險」同樣出自武則天,這個「天」字呀,同樣是讓人腦洞大開。
  • 延川的「雁門關」
    禹居以東10華裡是文安驛村,以西60華裡是甘谷驛村,中間有個卡脖子地帶,這就是當地民間傳說中的「雁門關」了。「雁門關」在禹居鎮以西20華裡的蒿岔峪村蛇頂山上。蛇頂山位於延川、延長與寶塔區三縣區的交界處,海拔達1200多米,山勢險要、雄奇,一條猶如登梯狀的古道沿此山盤旋而過,直達山頂。山頂中峰的山凹處,設一關口,乃「延榆喉襟」之地「雁門關」。
  • 此地空餘楊家將:訪代縣雁門關 | 尋宋
    秦置廣武縣,漢高祖劉邦為迎擊匈奴,親率數十萬軍隊進駐廣武古城,結果在更北的白登山被圍七日。此後,劉邦第四子、漢文帝劉恆以「代王」稱帝,他的孫子漢武帝劉徹為痛擊匈奴,先在馬邑誘敵,後又「發卒萬人治雁門險阻」。馬邑就在今天的朔州市朔城區。10月22日,我們參觀朔州崇福寺金代彌陀殿及塑像、壁畫,而廣武漢墓群是否埋葬著漢武帝時期修築及戍守雁門關的士卒,至今還是不解之謎。
  • 雁門關 我家姑娘曾經拍過一張照片
    十年前一出廣院的大門,為了追尋大漢朝的輝煌,三個人一個月的時間跑了一萬多公裡。大江上下,黃河兩岸,長城內外無不留下腳步與激情。可憐的桑塔納幾度要斷氣休克,終於沒有熬過額濟納的風沙————趴窩了!期間拍了很多的照片,唯有一張古樸蒼涼的雁門關讓我壯懷激烈:春風不度雁門關啊!此後一直尋找機會要去一趟雁門關。某日早晨對著鏡子刷牙,突然打了個激靈:春風不度雁門關?
  • 千年風雨雁門關:憶金戈鐵馬英雄夢,感豪情柔情動河山
    長城總是與金戈鐵馬的英雄故事密不可分。趙武靈王時期,李牧曾駐守雁門,率趙軍大破匈奴十餘萬騎,使匈奴聞風喪膽,十幾個不敢侵犯趙國邊境。後人為了紀念李牧戍邊保民的戰功,在雁門關關城東門建有「靖邊祠」,紀念這位用兵奇才。
  • 對話歷史人物,體驗風雲過往——雁門關景區邀你赴「千年之約」
    不論是過往歷史,亦或是當代小說,它都是每一個中華兒女心中無法繞過的一關。這裡的一樹一花、一牆一瓦,都像是被注入了雁門之魂,大氣磅礴,張揚極致。 一年四季,不論何時前來,都有讓人難忘的景致。壯志凌雲好男兒,一腔熱血灑疆土。妻兒含淚揮別,等待英雄平安歸家。
  • 萬裡長城十三關,每一關的名稱來歷你都知道嗎?
    金時為瓶形鎮,明、清稱平型嶺關,後改今名。歷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周圍900餘丈,南北東各置一門。▲ 「中華第一關」雁門關雁門關有東、西二門,皆以巨磚疊砌,過雁穿雲,氣度軒昂,門額分別雕嵌「天險」、「地利」二匾。
  • 萬裡長城十三關你知道幾關
    第二關:黃崖關   薊縣小雁門關,津門十景之一的薊北雄關,位於薊縣最北端30公裡處的東山上,又稱「小雁門關」,北齊時建,明代重修。   第三關:居庸關   「天下第一雄關」居庸關,居庸關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北京昌平區內,得名始於秦代。有南北兩個關口,南名「南口」,北稱「居庸關」。
  • 一座雁門關 半部華夏史 山西境內最被低估的5A景區
    寒雲帶飛雪,日暮雁門關。一座雁門關 半部華夏史雁門關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與寧武關、偏頭關合稱內三關,是歷史最為悠久、戰爭最為頻繁、知名度最高、影響面最廣的古關隘,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
  • 「雲」字飛花令來了!
    關於「雲」字,又有多少飛花令呢?1.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唐—崔顥《黃鶴樓》)2.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唐—高適《別董大二首》)3.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唐—賈島《尋隱者不遇》)4.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宋—朱熹《觀書有感》)5.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宋—嶽飛《滿江紅》)6.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南北朝—佚名《木蘭辭》)7.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澹萬裡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