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曾醉雁門州,端有人間六月秋。萬古山河雄朔塞,四時風月入南樓。漢家戰伐雲千裡,唐季英雄土一丘。系馬曲欄搔首望,曉來閒殺釣魚舟。
古代描寫雁門關的詩句數不勝數,以上是金代詩人趙秉文躍馬雁門關時,寫下的一首豪邁詩篇。其實,我們聽過的也有很多,李賀的《雁門太守行》,王之渙的《涼州詞》裡西風不度玉門關,玉門關即為我們熟知的雁門關。
能夠被眾多詩人爭相描述以詩集記錄,雁門關自是有它特殊、出彩的地方。雁門關自古被稱為中華第一關,它以其險要的地勢贏得了統治者的青睞,在前設有兩關四口十八隘,在後經過各朝各代統治者的努力形成了雄宏雁門關長城、代州古城及三十九堡十二聯城為防禦縱深的宏大軍事工程。天下顯塞莫過於它。
雁門關一直是牽動各朝各代統治階層最敏感的那根神經,歷來它就被看作是國之穩固的關鍵因素。秦時阻擊匈奴,唐時防禦突厥,宋時抵抗契丹,明時防禦瓦剌,歷朝歷代,雁門關都作為一個重要關隘為中原地區遮風擋雨,有這麼一個天然屏障在,中原王朝才能夠平穩的發展很長時間,領先於其他統治王朝。
現在,當我們後輩子孫登上雄壯的雁門關時,懂歷史的大抵會感慨歷史的風雲詭譎,金戈鐵馬的往昔在歷史的塵灰裡越走越遠,越行越淡,留給我們更多的是豪壯與慨嘆,站在城牆上,只能默然地感受著歷史像大江一樣咆哮怒吼著滾滾東流去。
作為天下第一關,著名歷史事件自然是少不了的,最著名的有我們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昭君出塞,楊門虎將,天龍八部蕭峰跳崖,這些曾經被我們爭相以故事傳唱的歷史,就是在這裡活生生的上演著。
昭君怨,悽悽慘慘戚戚的朦朧淚眼終是敵不過統治者的一道聖旨。明妃風貌最娉婷,合在椒房應四星。只得當年備宮掖,何曾專夜奉幃屏。見疏從道迷圖畫,知屈那教配虜庭。自是君恩薄如紙,不須一向恨丹青。
楊門虎將驍勇的不僅僅是男兒身,佘太君老當益壯手執拐杖入戰場,穆桂英女子誰說不如男,巾幗不讓鬚眉斬敵將。
天龍八部,經典劇目,為了止戈只好縱身一躍,和平總是嚮往,義薄雲天也好,堅守信念也罷,歷史總歸是永遠銘記了。
雁門關,記載了太多的鐵馬冰河,也記載了太多的離愁別緒,讓我們一起走進雁門關,一同傾聽雁門關所講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