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你的產品搭上社交這艘大船,實現零成本現象級產品?

2021-01-10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零成本狀態」和「零成本現象級產品」一直充斥在產品運營、產品開發、用戶運營等諸多場景中,而通過社交網絡這一艘大船,能更好的讓我們實現這種狀態和這種產品。在這樣的環境中,互相合作、互相調用對方的能力,就成為了一個項目,一個團隊的必選項。

如何解決信任成本居高不下的難題?

前幾年我的一個好友辭去了工作,當上的自由職業人,開了一個網店。閒暇時,在微博微信上分享一些的插花和心得。時常也會解答一些朋友的疑惑,自然而然結識了一些新朋友。

在她的網店上會賣一些她自己做的插花,也沒怎麼聯想到她的店鋪會和微博微信有什麼聯繫。直到去年年底,春節期間銷量突然猛增,半個月時間插花的銷售額提高了好幾倍,之後發微信問我,我說你看下後臺數據或者問一下你的客戶從哪裡來,才得知大多是長期留意她微博微信的「半熟人」。

在我朋友的身上其實不難看見當下產品運營,小品牌信任成本居高的問題遲遲無法解決,但通過社交的方式,在幾個關鍵點上:時間的延續 、細心互動、專業、品牌建設。的持續投入換來的是信任的建立。
是否真的上了社交平臺這艘大船?

社交網絡已成為創業者及現有企業的一種可供利用的基礎能力,各個社交網絡的發展速度的差距正被快速放大,明星企業崛起的速度與規模相比此前更令人矚目。我們可見新興產品或應用崛起的速度可能只有短短數周,而他們所需做的,僅僅是鼓勵用戶把感興趣的應用內容分享到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絡而已。社交網絡成為輔助其快速發展的有效(也是最新)工具,相比已有的方式方法,社交更加新穎多變,放大器的作用尤顯著,甚至和資金海量投入與否無必然關聯,更像是一種基礎的能力,推動著創業團隊產生或快或慢迥然兩異的發展結果。表面上看,分享到社交網絡已然成為許多網站、應用的標配,但運用的好壞卻程度不同。即使是處在同一水平線上的競爭對手,面對社交網絡時依然獲益懸殊。

其實獲益懸殊的原因根本在於企業方的出發點,一種從結果導向,一種形式導向。我上周去中關村產業園一家做SAAS服務的公司做客,與CEO冷總溝通了近期公司的情況,在說到他們客戶開發成本高的時候,冷總講了當下通過各種KPI的考核把所有數據都做的相當漂亮但結果卻不盡人意。

我分享了前段時間一個同事買房的經歷給他聽:

我同事剛買的新房要交房了,他新住宅業主群裡的討論方向轉向裝修。關於裝修材料的優劣、價格高低、裝修風格的選擇成為最熱門的話題,有經驗的業主將自己過去的經驗整理後發出來分享,一些年輕的業主也會將在其他論壇中看到的帖子轉過來。而據我同事口述其中有一位業主特別十分專業,幾乎把裝修的所有關鍵點全部都點了出來。而他也在第一時間把自己裝修好的房子分享了出來,頓時成了特悶小區的裝修樣板間。引得鄰居前來參觀。之後在他的影響和推薦下,許多業主都選擇了同一家裝修公司進行裝修,其中一些重要的材料還在他的帶領下進行了團購。最後他在群裡告訴了所有業主,他是這家裝修公司的業務員。交房時,他迅速租下了一套空房,將其裝修成樣板間,邀請其他業主參觀並開發業務。當然我同事他們得知後肯定會有所不快,但通過不斷溝通,這位業務員最終還是贏得了他們的信任。

其實通過這個例子我告訴冷總,人們會因為對好友或專業人士的信任,而信賴他的推薦,而在當下的社群經濟或者說社交領域中信任總是先行產生在親朋好友、同學同事之間(可以將之稱為強關係),然後是領域之內的同行或朋友的朋友(可能發生聯繫而變成強關係),最後是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可以稱為弱關係)。如何在社交這艘大船上將你的潛在用戶、種子用戶、付費用戶、忠實用戶進行標籤化、圈層化是實現產品運營零成本現象的重中之重。

媒介已重組;權力再分配

在社交網絡的今天,過去的媒體權威不斷遭受挑戰。分眾傳媒江總在一次分享中說,最有有意思的是,吐槽的包括絕大多數圈內人:媒體記者也紛紛撰文在各類網站、公眾帳號、微博帳號上發表自己的觀點。吐槽由事件觸發,在微博中展開,經由公眾的演繹演變成一個熱點,又變成媒體熱點再度落地。現在,任何一個單向媒體都無法滿足公眾對於信息的渴求,哪怕它過去是權威的代名詞。

而如果我們把每一個人的帳號都當做是一個「自媒體」帳號,在帳號極大豐富、輿論聲音極大豐富的背後,其實是在改變傳播形式和用戶獲取信息的方式,也同時改變著媒介,將媒體發出方與用戶的接收方的權利進行了新的分配。因此當下太多的公司都有一個所謂的新媒體運營部分,整個部門緊鑼密鼓的去生產內容,發布內容,推廣內容。卻沒有感覺到自己正逐漸的變為曾經的那個「權威」媒體。如何讓企業的自媒體部門從廣義上的媒體,變成狹義上的「自媒體」。這其中改變內容的生產方式以及加入閱讀者的參與力度,是目前很多負責人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

你的產品中每個節點上的關係鏈條是什麼?

在當下的產品運營中,用戶分享出什麼樣的信息?能夠引起多少位好友的注意?在社交的世界裡,信息的質量非常重要,有趣嗎?蘊含了什麼情感?甚至文字的簡單與否,都會決定它能引發的互動次數及因此所能覆蓋的人群大小,企業和創業團隊在細微的信息之上承載的不同訴求有賴於此。某一程度上說,社交網絡中充沛流動的是情感/情緒、利益,毫不為過。而現實則是,大部分應用中鼓勵用戶分享到社交平臺上的消息,充斥著大量的標準化語言、廣告。這樣的內容如何激發更多的用戶及他們的好友分享,當用戶中關係鏈的力量爆發不出來,那產品的覆蓋廣度將又要回到廣告投入比的環境當中去考慮,從而否定的新媒體在產品中的力度。至於要選擇哪個社交網絡反而並不重要,因為用戶在哪兒,服務的引用發聲就應該在哪裡。

什麼是零成本現象?

2014年到2016年初我重心在醫療和金融兩個領域,當初我創業團隊研發了一款APP,內側之後在極短的時間內獲取了大量的內側用戶,3個月之後我們產品被市場引爆,我們很快的行業金融市場的排名中從100之外進入到了前50 ,最後進入了前30。而我們最後算下來,單客戶開發成本低於20-40名的其他APP至少50%。這在我們項目變現後的一次復盤中被稱為產品零成本現象。

在市場圈裡有一個觀點,就是自己所從事的產品是否被扔進了有效的市場,而判斷一個市場是否有效最簡單的標準就是用戶願不願意討論自己。當這種分享出現在每一位好友前,對用戶的好友而言,這極大的節省了篩選信息的成本。而當這種現象被放到社交領域中,這將是爆發性的行為。

當初我們團隊加起來不到9個人,在社交網絡中小團隊的生存狀態是很典型的,往往小團隊的決策、變化、開發、驗證每個環節的時間成本都很低,這讓人數不多的小團隊、小個人可以醞釀出細分市場排名第一的大應用、大服務。而在最終引爆結果面前,這些人力的投入幾乎被均攤到「零成本狀態」。

「零成本狀態」和「零成本現象級產品」一直充斥在產品運營、產品開發、用戶運營等諸多場景中,而通過社交網絡這一艘大船,能更好的讓我們實現這種狀態和這種產品。在這樣的環境中,互相合作、互相調用對方的能力,就成為了一個項目,一個團隊的必選項。

在此共勉在創業路上的小夥伴,在社交網絡的這艘大船上,儘快拿到船票,進入零成本狀態。

 

作者:木良(微信號:callme4004008 添加備註來源。)非著名電商操盤手,中聯達集團COO,自媒體人裡的小學生,歡迎交流指導。

收藏已收藏 | {{ postmeta.bookmark }} 點讚已贊 | {{ postmeta.postlike }}

相關焦點

  • 最全盤點:梵蜜琳是如何搭上《浪姐》這艘大船一起乘風破浪的?
    明晃晃的熱度數據,實錘了《浪姐》是個現象級的爆款。節目的討論聲音巨大,與此直接匹配的是,參與了這場資本盛宴的品牌商在商業上的獲益。01梵姐和浪姐的故事,是如何開始的在此之前,想先跟大家講講,梵蜜琳是怎樣搭上《浪姐》這艘大船的。
  • Houseparty躥紅 下一款現象級社交產品?
    在美國,有人認為,Houseparty將和曾經的Snapchat一樣,成為一款現象級的社交產品。不過持相反觀點的人覺得,Houseparty團隊去年開發的另一款直播類產品不盡如人意,因此很難預見類似產品接下來到底能火多久。目前,Houseparty已經積攢了超過100萬名用戶。記者詢問了國內多位網際網路業內人士,他們均表示對於Houseparty這樣一款產品並未作了解。
  • 麥當勞不再固守「老傳統」,但它就真的可以搭上網際網路這艘大船?(含...
    麥當勞不再固守「老傳統」,但它就真的可以搭上網際網路這艘大船?(含互動話題)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前不久,跨國快餐巨頭麥當勞放下身段跟外賣O2O平臺「餓了麼」合作,並開放自己的產品信息,這被認為是麥當勞在中國網際網路化的標誌。在這網際網路時代,麥當勞還會做出什麼改變呢?
  • 內容型產品出海,如何通過活動實現UGC內容徵集?(上)
    文章通過復盤一個活動,討論內容型產品出海如何通過活動實現UGC內容徵集。文章分為上下兩篇,本文將討論整個活動運營過程基本流程和核心要素。今年4月份,世界知名廣告傳播集團WPP與凱度發布了《2019年BrandZ中國出海品牌50強報告》,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變化。
  • 《哪吒》《流浪地球》之後,成都如何增加新的現象級文創產品?
    成都數字文創產業聯盟公約發布封面新聞記者 秦怡過去這一年,《哪吒》《流浪地球》《中國機長》等一大批現象級文創產品,讓世界聚焦成都乃至四川的文創產業。未來,成都的數字文創產業如何解決痛點?產業如何發展?1月15日,2020年數字文創產業(成都)峰會在成都舉行,文創企業和文創產業專家等圍繞數字文創新經濟、金融賦能數字文創、版權新生態等熱點話題進行研討,剖析成都數字文創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 騰訊95 後團隊搞了個新社交產品,這次是真「不要臉」!
    騰訊最近又出了一款新的社交產品,名叫「HOOD」。產品主打陌生人社交,定位新生代注重穿搭的年輕潮人。 如果不仔細看,你可能很難發現這款產品是騰訊出的,略微低調。產品是 PC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下面一個小團隊開發的。
  • 美圖秀秀海外版:攻下五國iOS/Android排行榜冠軍,成為現象級產品
    美圖會在國際化方面持續發力,綜合海外產品在全球各市場的知名度、用戶量、市場進入門檻、成長空間以及變現潛力等多方面的考慮。」AirBrush:同期收入增長5倍,已實現盈利AirBrush是美圖公司於2015年8月在全球上線的一款APP,主打北美、拉美和歐洲,上線初是一款走自然風格的修圖類產品,輔助歐美用戶的自拍得到更多的社交關注。截至2018年12月底,AirBrush月活將突破800萬,較2017年同比增長20%。蘋果官方後臺數據顯示,AirBrush付費用戶已超過10%,月復購率超過80%。
  • Soul APP產品分析:陌生人社交的新生代攪局者
    你在交友軟體上找到一個感興趣的人並打了招呼,很幸運你們聊上了又恰好比較聊得來,一次機會你們線下見了面並正式形成了現實朋友的關係。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歷,但除非你有很強的社交優勢,這種經歷一般並不常有。這是因為網上交友的流程中受影響的環節多,能建立起一段現實中的「認識」關係本就是小概率事件。
  • 「CPU 大船」是什麼梗?你還在期待大船靠岸麼?
    有些小夥伴經常在網上看到一句話,叫做「CPU大船又靠岸啦」,然後就很困惑,這句話是怎麼意思呢?「CPU大船」指的又是什麼呢?今天咱們就來好好看一看這艘「CPU大船」究竟能不能上,它到底從何而來。1.大船從何來?首先,這裡的「船」是真的船,而船上額CPU則是指從國外伺服器上退役下來的舊處理器,這批晶片大多通過貨運輪船走私的方式流入國內市場,這些大船裡的CPU一方面滿足了當時國內計算機飛速增長但晶片卻普遍缺貨額現狀,另一方面由於價格低廉被很多DIY愛好者奉為神U,還有一部分黑心商家會用它們來欺騙小白玩家。
  • 產品分析報告:Timing是如何打造社交學習圈?
    產品定位Timing官網給的定位定義:這是一款幫助學生們提高學習效率、拒絕拖延、成就更好自己的高效學習軟體。這段時間親身體驗下來,相對於抖音、微博、小紅書這類kill time的社交產品,Timing的定位確實如此——保持專注,高效學習
  • 實拍淮河上最大造船基地,船民跟班造大船,一艘大船承載一個家庭
    一艘新造成的大船就要起錨了,兩隻鮮紅的大燈籠掛在船頭,啟航吉利,直駛長江。這艘大船載重2000噸,它的起航預示著一個家庭的水上航運生活開始了。這艘大船就在河南省淮濱縣的淮河邊上生產。淮河岸邊現有規模以上船舶生產企業7家,船用配套產品生產企業20多家。最高峰可年生產1000-4000噸位鋼質散裝貨船500艘,船用配套產品5萬件(套),產值近20億元,佔全國內河船舶製造的8%,直接從事造船業的產業工人達6000人以上。淮河航運歷史悠久,這裡的船民經歷了「船民公社」到現在「航運公司」,他們使用的船隻由木船、水泥船發展為現在的大噸位貨船。
  • 探討社交業務流:社交產品必做的那些事
    他們在功能設計上主要解決了哪些問題?帶著這些類似與社交相關的種種問題,筆者進行以下思考:將整個用戶社交過程分成5個環節,分別為:「發現好友-初次破冰-信息交換-關係鏈沉澱-關係鏈拓展」,以此來分析我們該如何做社交產品。
  • 每5個00後就有1人使用它,這款產品如何做好新生代社交?
    這類 App 通常具有相似的發展路徑,以新奇的工具類產品起步,迅速聚集一大批原生流量,只是玩法相對單一,如果不能持久保持用戶的新鮮感,終將死於低留存,成為其他平臺完善產品社交功能的靈感來源。比如最近刷屏的「淘寶人生」,乍一看就是個翻版「ZEPETO」。對創業公司而言,從「虛擬社交」切入社交大賽道,如何避免爆紅之後的曇花一現,實現從工具到社交社區的轉型?
  • 從陌生人社交出發,初創產品應該思考的幾個重點問題
    如何變現我在另一篇文章《一套簡單易用的用戶增長方法論》中提到過,產品變現的方式主要是以下這些:用戶變現離不開三種方法:通過遊戲或直播銷售在現實生活中沒有意義的虛擬物品、通過巨大流量進行廣告變現、通過電商銷售有意義的現實商品和服務。在陌生人社交平臺中,使用這三種方法變現的產品都是存在的,我們來看一下:
  • 社交or社區產品,聊聊到底有什麼不同
    更進一步,有以下兩種需求:(1)獲得自我實現的滿足感以知乎為例,許多人發布回答的一大動力是獲得別人的讚賞,從而獲得自我實現的滿足感,這也是馬斯洛需求模型中的最高需求。(2)自我想像的人設的構建張小龍說過,「溝通的本質就是把人設強加給別人的過程」。
  • 大船文化:做世界文化之舟的擺渡人
    這艘滿載文化藝術之精髓的大船,以杭州為起點,以世界為航道,在千千萬萬的孩子們心中豎起一面精神的風帆。做世界文化的擺渡人2016年10月1日,這個國慶節對於大船文化來說意義非凡,它是一段新航程的起點;對於董事長尤興華來說,亦是人生航程的新起點。
  • 拼多多產品分析:社交與低價的遊戲化狂歡
    電商獲客成本不斷上漲電商行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其模式不斷成熟,流量被淘寶、京東等幾家大平臺佔據,獲客成本和運營成本不斷上漲。根據畢馬威發布的《中國零售服務業白皮書》,在2015至2016的關鍵臨界點,平均線上獲客成本突破200元,已超過線下獲客成本。4.
  • 把內容變成產品,把產品逆天變成生活(上)
    但一旦競爭產品的「鯰魚」攪動了原來的舒適商業環境,那麼IPTV就不僅僅是銷售內容了。我們需要重新定位自己。最後,IPTV在銷售產品。什麼是產品?產品的本質是一種信息交換媒介。企業用產品與用戶交換價值。從用戶的角度來看,用戶總是希望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更多的價值,並且具有較高的可替換成本。
  • 前快手首席增長官:網際網路下半場,如何破解產品的增長密碼?
    1、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倍速變遷 這一波湧現的網際網路現象級公司,無一例外都抓住了從PC到移動網際網路、從3G到4G的網際網路基礎設施遷移實現人群倍速覆蓋而帶來的紅利。可以說,所有超級獨角獸都是時代的獨角獸,超常規的增長背後是抓住基礎設施倍速變遷的超級勢能。
  • 從「需求」角度,看社交產品與人性的深沉糾纏(附PPT下載)
    任何一款成功的社交產品,都是迅速放大提高了人們的社交效率:微信,避免了很多發簡訊、打電話的問題,一夜之間你發現自己每天可以溝通的人比以前指數級增長了。陌陌,迅速放大了我們與周圍異性勾搭的效率(現實生活中的異性勾搭也不是不可以。但這個成本是蠻高的,風險是蠻大的。但在陌陌上你可以抓到一大票妹子和她們聊,她們也可以主動和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