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朝皇帝每天必做的三件事

2020-12-12 小草根學歷史

中國最後一個王朝——清朝由滿族在17世紀建立,當時八旗將領率軍越長城,入主中原,取代衰落的明王朝而一統天下。作為外族的滿清王朝,通過文化上的滿漢交融而結束明末亂局,引導大清帝國走向了安定。其間,中國的地域版圖拓展了三倍,而大清帝國也讓歐洲啟蒙運動中的哲人們仰慕不已。

作為少數民族的滿族只佔中國人口的一小部分,卻高效地治國超過兩個半世紀。在北京紫禁城裡,多位清代皇帝勵精圖治,其勤勉和付出超乎後人想像。特別是史稱「康乾盛世」的近140年中,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最以自律和奉獻精神為後人銘記。

下面介紹皇帝們一日起居的大略情形,看看對你的生活有什麼啟示:

一、早起晨讀

根據內廷秘笈《起居注》,凌晨5時左右,清朝皇帝會起床穿衣。袍服會根據不同的季節、月份、場合和時辰來選擇。穿著停當,皇帝會進佛堂禮佛燒香,然後進行早讀。

據《國朝宮史》,乾隆皇帝會在乾清宮西暖閣及弘德殿,閱列朝《實錄》《寶訓》一冊,在不間斷參鑑前朝歷史、學習先祖聖訓中,制定自己的治國方略。

早上6點到7點,皇帝已完成早讀,前去用早膳。據滿族習俗,大清皇帝每天只吃兩頓正餐,一頓「早膳」,一頓「晚膳」——即中午用膳,加上午休,約在11點到下午2點半。皇帝也常在下午5點到晚上7點再用一頓非正餐,稱為「晚點」。三餐都是獨自一人用膳。

二、專注決策

大清皇帝通常上午9點半才開始上朝理政、處理公務,不過聖祖康熙通常在大清早就開始早朝了。

據《大清會典》,清代早期皇帝「月之每旬五日(即黃曆初五、十五和廿五三天)御太和殿受朝」,此稱常朝,並不討論朝政實務;「折本降旨則有御門之儀」,即所謂「御門聽政」

康熙皇帝幾乎每天都會「御門聽政」,冬春季早上6點、夏秋季早上5點聽取官員匯報,地點多在乾清宮前面的乾清門。像抗擊沙俄的雅克薩之戰、平三藩等重大決策都是由御門聽政決策的。上完早朝,康熙皇帝也會向太皇太后請安。

大清皇帝日常聽取官員工作匯報、處理政務,最普遍的形式則是召對臣工,一般每天都會進行。

雍正年間設軍機處,早起由軍機大臣向皇帝奏事,或一人獨自奏對,或多人奏對。地點在養心殿西暖閣。如果擴大範圍商討,則多傳旨在養心殿進行朝會議事。

《國朝宮史》載,乾隆皇帝每天用早膳時,閱王公大臣名牌確定召見的官員,在隨後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裡分批召見。如皇帝住紫禁城,一般在乾清宮、養心殿等處的暖閣內單獨召見。

皇帝接收大臣奏摺後會進行閱批,下發「硃批諭旨」,直到午時(11點)。康雍乾三朝皇帝都是上朝早、理政快;他們非常勤政,批閱奏摺不用代筆,繁忙的時候會至深夜。

三、養心為重

用過午膳,如果不需要繼續批閱奏章,皇帝通常會從事一些文化娛樂活動,包括作畫、賦詩、看戲、欣賞文物和花鳥魚蟲等;至晚上9點則已沐浴入寢,如此他們可以在天亮之前就醒來。

從順治皇帝開始,崇信神佛、學習教育,就是培養皇子世界觀所不可或缺的部分。皇帝除了早晚要進佛堂禮佛燒香,晚上7點到9點間也要遵滿族的薩滿教傳統進行祭祀。而祭天、祭地、祭五穀、祭祖等在內的重大祭祀活動,一定要皇帝親自出席並主持。

最成功的大清帝王不僅是善於治國的一國之君,也是具有精神高度、思想非常開闊的人。他們身後留下很多修煉和思想方面的著述。

清朝的皇子們則要從小接受嚴格的傳統經典教育。康熙帝《庭訓格言》中教育皇子要清心寡欲,他說:「要多書則嗜欲淡」、「平日不自放縱」。

順治和康熙兩位皇帝以乾清宮西暖閣為寢宮。而雍正以後皇帝,如居紫禁城,理政多在「養心殿」前殿,居寢則在後殿。為凝神養心,皇帝多是獨自一人就寢。被召幸的嬪妃侍寢後,會在皇帝寢宮的偏殿就寢。

大清皇帝們也是有卓越成就的書畫家。乾隆皇帝(1736—1795年間在位)以書法名世,康熙皇帝除了書法造詣深厚,亦如先賢孔子一樣好尚音樂,潛心研究東西方音樂傳統。滿清王朝從建立之初就大力支持藝術文化,這對他們成功治理中原,無疑很有助益。


相關焦點

  • 你知道古代皇帝有多累嗎?他們每天早上都要做一件事,好累的
    你知道古代皇帝有多累嗎?他們每天早上都要做一件事,好累的。據當時統計,自洪武七年九月十四日早上到二十一日晚上,先後八日間,內外諸司送至皇宮裡的所有章奏,共有一千一百六十件之多。每件奏章裡,有講一件事的,也有講兩三件事的,共有一千二百九十一件事。
  • 來巴馬必做的三件事!
    巴馬早資訊巴馬人必關注的微信平臺 巴馬人關心的就是巴馬家鄉事 關注巴馬早資訊無論你在哪裡 都能知道家鄉事 巴馬是世界著名的長壽之鄉,來巴馬旅遊的人們自然想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不讓自己留下遺憾,接下來小編列出幾件連巴馬本地人聽了也會豎起大拇指的三件事,看看大家有沒有做過呢!
  • 清王朝第一昏君掌權十一年做了這3件事,致使清朝走向了衰亡!
    翻看歷史,滿清國運,大部分時間都是靠掌權的皇帝支撐起來的,不像大明,皇帝幾十年不上朝也沒事,權臣撐起。清朝就不行,皇帝(掌權者)一停基本國家就廢了,就像雍正,忙的是找不著北,人說清朝無昏君。這裡我不同意了,起碼這個鹹豐皇帝就不是什麼明君。
  • 都是皇帝,為什麼明朝皇帝鐵公雞而清朝皇帝特豪爽?
    編者註:今天給德林社小夥伴帶來一個非常讓人震撼的歷史觀察,明朝和清朝作為封建時代最後的兩個朝代,在花錢這件事兒上,皇帝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一個鐵公雞、一個豪爽漢。鮮明差異的背後是不同皇帝理財認知的差距,以史為鑑,強烈建議大家認真讀一讀。你以為皇帝都很豪氣?非也非也!據說,明朝皇帝,尤其是嘉靖和萬曆,都是出了名的鐵公雞。
  • 乾隆當了60年皇帝,最蠢的一件事是啥?不是閉關鎖國,而是這件事
    那麼,乾隆當了60年皇帝,做得最蠢的一件事又是啥呢?並不是閉關鎖國,而是挑選繼承人這件事。 從此以後,乾隆皇帝在頑固保守這條路上是漸行漸遠,甚至連西方主動送來的先進技術和武器都不要,也要維護大清帝國的尊嚴。 如果單純從對後世影響來看,乾隆皇帝的「一口通商」確實影響深遠,使得清朝逐漸落後於西方國家。但是,乾隆皇帝做得最蠢的一件事其實並不是閉關鎖國,而是挑選了一個不知變通的繼承人。乾隆皇帝將皇位傳給十五阿哥顒琰,等於是徹底關上了清朝追趕世界的大門。
  • 情侶必做的100件事,也許你不願一一嘗試,但這三件事千萬別錯過
    最近情侶之間必做的100件事在某音、某手等短視頻刷屏了,後又有很多年輕情侶紛紛加入,不得不說,情侶之間多一些這樣的小互動確實能增進兩個人的感情,也能讓彼此更加了解。但是有些人並不願意在這些事上浪費時間,因為這些事中的有些是已經或者說經常會做的,再重複做一邊顯然是浪費時間,其次還有那些平時不太會做的,像是為了完成任務似的做了一遍,只是為了證明你們做過,之後就不再提及了,又有什麼意義呢?
  • 2020年在諸暨必打卡的10件事,你做了幾件?
    做過多少件有意義的事情?小編整理了在諸暨必打卡的10件事 在最後的一個月給你的2020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吧諸暨10件必打卡之事1.坐一次浣江遊船每天清晨,在捕撈區域隨處可見與魚兒鬥智鬥勇的漁夫,儼然成了一道風景線。
  • 人生必做的100件事,你完成了幾件?
    最近朋友圈最火的一個小遊戲,應該要屬「人生必做的100件事」了,我玩過一次,結果是這樣的——如果我能活到80歲的話,在人生已經過去了35%時僅完成了這份清單上20%的項目,是不是會有點沮喪?其實,這份清單對大部分人來說,結果幾乎都在20%到40%之間。
  • 他是皇帝中的勞模,凌晨三點起床批奏摺每天工作15小時,最後累死
    故宮保存下了一萬兩千餘冊的起居注,記錄了清朝皇帝的日常生活:皇帝一般早上5點起床,有重大慶典還會更早,對於習慣睡懶覺的現代人來說,真是可怕的要命。皇帝起床梳洗之後,第一件事是要給老太后請安,之後是上早自習讀書。
  • 解開:清朝皇帝神秘的飲食起居!!!
    清朝標準御膳,每頓飯有120道菜,要擺三張大桌。此外還有主食、點心、果品等。後來,有的皇帝覺得這樣太浪費,菜譜變少,120道減為64道;慈禧太后的老公奕詝當皇帝時的鹹豐年間,又減為32道;奕詝死後,垂簾聽政的慈安太后,再減為24道。
  • 重慶人吃火鍋有三件必做的事,你知道是什麼嗎?
    吃火鍋,不同的地方習慣有所不同,重慶人作為火鍋鼻祖,他們在吃火鍋時有一套自己的用餐法則,了解了他們的用餐習俗往往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重慶火鍋,因此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看看重慶人吃火鍋必做的三件事是什麼,來看看有沒有你知道的!
  • 清朝歷代皇帝順序列表(上)每個皇帝都有秘聞
    清朝,做為中華上下一共經歷的皇帝有12個,不敢說每一個皇帝都文治武功,但相比其他王朝,清朝的皇帝算是比較悲催的。其他封建王朝,到最後的幾個朝代都是各種無能,各種享受,最後江山斷送也屬正常。反觀大清朝,不管是誰,都沒有太多的淫靡奢侈,尤其是最後的光緒皇帝(溥儀三歲登基,沒有可比性),也兢兢業業,勤勉持家,可惜清朝大勢已去,加上外國列強入侵,國內戰爭頻發,慈禧太后又把持朝政,想要有一番建樹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
  • 大清朝12位皇帝都長啥樣,做了哪些了不得的事呢?
    努爾哈赤清朝第一位皇帝,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清朝的奠基者,二十五歲時起兵統一女真各部,攻下明朝在遼七十餘城。67歲身患毒疽而終,藏於瀋陽清福陵。清朝建立後,被追尊為太祖。皇太極清朝第二位皇帝,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清朝的開國皇帝。
  • 清朝搞笑故事:皇帝寫了一首詩,大臣立馬告狀說皇帝要造反
    眾所周知,乾隆原本應該是清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但是他說自己是不能超過自己爺爺的,於是自己主動將自己的皇位讓給兒子嘉慶,做了清朝唯一的太上皇,「太上皇帝御太和殿,傳位於上,上即位」。然而,乾隆皇帝並沒有真正的退休,很多事情都是需要乾隆皇帝點頭同意之後,嘉慶才有真正的處置權。
  • 一座雞鳴寺,悠悠古人心,來雞鳴寺必做的三件事!
    來雞鳴寺,有三件事。第一件事,看南京歷史變遷。朱自清曾經這樣評論南京城:「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時代侵蝕的遺痕…….. 所以我勸你上雞鳴寺去,最好選一個微雨天或月夜。」南朝梁,梁武帝經常到寺裡講經說法,聽眾逾萬,並曾先後四次捨身為僧,脫下皇帝龍冠蟒袍,穿上僧衣,人稱為「皇帝菩薩」。由於皇帝的尊崇,雞鳴寺寺儼然如當時南方之佛教中心,天竺高僧菩提達摩從印度來建康時,整個寺院依皇家規制而建,規模宏大,金碧輝煌,盛極一時,無愧於「南朝四百八十寺」首剎之譽。
  • 清朝皇帝每天只吃兩頓飯?那麼,晚上的時候皇帝餓了怎麼辦?
    那麼,你一定很好奇在中國古代,皇帝遇到自己喜歡吃的食物的時候,會怎樣做呢?會像我們這樣一直念念不忘嗎?會多吃幾口這道菜嗎?御膳房會按照皇帝的喜好,特意為皇帝多做幾次這道菜嗎?實際上,皇帝也是一個正常人,對於食物自然也有喜歡和不喜歡之分。
  • 臺灣人一生必做的三件事 1個月搞定
    記者張念慈/攝影 「單車環島、登玉山、遊日月潭」被認為是「臺灣人一生必做的三件事」,竹科工程師張勝祈、吳釧鴻今年八月一次完成三項壯舉;兩人堅持「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後就沒機會了」,他們開心地說:「這一輩子沒有遺憾了!」 「這真的是誤打誤撞!」
  • 清朝皇帝順序表簡介 大清朝歷代有幾個皇帝年號 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歷年268年,那清朝有幾個皇帝?清朝第一個皇帝名字是?清朝歷代皇帝皇后有幾位?清朝皇帝在位時間及排序如何?
  • 清朝皇帝的順序
    少年時挫敗了權臣鰲拜,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的親政,成年後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在臺灣的明鄭政權,三徵噶爾丹,並取得勝利,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康熙帝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學者尊之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崩於暢春園,終年68歲,葬於景陵!
  • 曼谷旅遊必做的45件事,看這篇就對了!(下集)
    今天給大家繼續分享,去曼谷必做的45件事,到底還有哪22件事我們沒有分享到,讓我們接著出發吧。24.來曼谷乖乖當學生當曼谷體驗當地生活。你可以跟著老師到市場去挑菜,然後自烹飪,了解泰式按摩的原理與精神,或是有教練教你泰拳的正確姿勢,都能更深的認識泰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