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石是痛風產物,一般患痛風十年左右的患者才會生長出痛風石,但是臨床上有一些患者痛風發作後一年多的時間裡,身上就長出了一顆顆「小石頭」。為什麼別人十年才長的痛風石,到自己身上一年多就長起來了?先別急著忿忿不平,如果你做了下面這些事,那你可一點都不冤枉。
痛風發作就靠止痛藥
在痛風發作初期,患者除了關節的疼痛,沒有其他明顯症狀,而且這種疼痛還會「自愈」。於是,不少患者就會產生一個誤區,覺得痛風發作不要緊,只要忍過那幾天就好了,實在不行,吃點止痛藥就行。但是痛風可不是女性的「姨媽痛」,這種「疼痛」很危險。
痛風發作的根本原因在於尿酸鹽代謝不平衡。簡單止痛並不能降低人體尿酸鹽水平,反而會讓患者對於疾病失去警惕心,忽視它的發展。同時,尿酸鹽不僅會導致關節疼痛,還會隨著血液循環慢慢損害人體內的其他器官和組織。例如尿酸鹽沉積在腎臟中就會形成尿酸性腎結石、尿毒症。
信偏方不信專業醫生
相比較副作用巨大的西藥,不少痛風患者喜歡尋求中醫的幫助。但是,患者在尋求中醫幫助的時候,容易因為「熟人」介紹以及一些難辨真假的「治癒案例」落入所謂的「祖傳秘方」、「中醫老偏方」的圈套。事實上,某些「老中醫」甚至連醫師從業資格都沒有,更不要提他們的治療是否有效。患者治療痛風還是要到專科醫院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降尿酸治療「見好就收」
降尿酸治療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即使尿酸已經降下來了、穩定下來了,患者也要定期到醫院檢查尿酸值、和醫生溝通近期情況。但臨床上不少患者還秉持著痛風發作了就緊急降尿酸,尿酸值降下來了、痛風不發作了,就又回到了老樣子,該吃吃該喝喝,啥事不往心裡擱。至于堅持降尿酸治療,等下一次痛風急性發作時再說吧。這些患者也是最讓醫生頭疼的一類患者,頻繁停止治療,不僅不利於患者尿酸值和病情的控制,還會導致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痛風或高尿酸症的患者發現病情後,一定要儘早到專科醫院接受規範化治療,不要等到痛風石長起來了、腎臟病變了,才開始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