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乳企首次布局東南亞 蒙牛印尼工廠盛大開業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1月30日電 29日,坐落於印度尼西亞西爪哇省芝卡郎(Cikarang)的蒙牛YoyiC工廠正式開業,這是中國乳品企業在東南亞建設的第一家工廠。印尼投資協調委員會副主席Farah Indriani、印尼農業部部長助理Ferial Lubis、印尼中華總商會總主席紀輝琦、執行主席張錦雄、蒙牛集團CEO盧敏放等共同為工廠和即將上市的YoyiC系列產品揭幕。印尼投資協調委員會主席Thomas Lembong到場祝賀並視察工廠。

蒙牛印尼工廠開業儀式

據悉,印尼YoyiC工廠是蒙牛繼紐西蘭雅士利工廠後建成的第二家海外工廠,也是中國企業在東南亞布局的首個乳製品生產基地,將實現本地生產、本地銷售。作為中國最早「走出去」的乳品企業,蒙牛一直將東南亞作為其最重要的海外市場,目前已在該區域近10個國家及地區實現產品銷售。盧敏放表示,印尼是東南亞經濟總量和人口第一大國,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和極強的區域輻射力,印尼工廠的建成,必將提升蒙牛在整個東南亞市場的競爭力,有力推動集團國際化戰略的快速實施。

蒙牛集團CEO盧敏放致辭

據了解,蒙牛印尼工廠佔地面積1.5萬平米,總投資額5000萬美元,設計日產能260噸、年產值1.6億美元。在印尼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中國駐印尼使領館積極協助下,工廠於2017年11月立項、次年3月開工建設,到最終開業投產僅耗時1年,創造中國企業在印尼建廠的最快紀錄,再次彰顯「蒙牛速度」。未來五年,工廠預計將為本地提供1000餘個就業機會,目前已有約100名印尼籍員工在崗。

印尼當地傳統的分享黃姜飯祈福慶賀儀式

工廠生產的YoyiC乳酸菌飲料和酸奶依託了蒙牛國際領先的生產技術與質量體系,採用來自大洋洲和印尼本地的優質奶源,添加了蒙牛與丹麥權威研究機構聯合研發的益生菌種,定位中高端消費人群。12月,YoyiC系列產品將在印尼各主要城市的12000餘家商鋪全面上市。此前,蒙牛同類型產品已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新加坡以及東南亞多個國家與地區市場暢銷多年,受到消費者廣泛好評。

盧敏放表示,國際化是蒙牛的核心戰略,近年來,集團海外業務一直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長。2018年,蒙牛在上海合作組織工商論壇、首屆國際進口博覽會和2018 FIFA 世界盃等高端國際舞臺頻頻亮相,不但讓全球數以億計的消費者認識了蒙牛,更堅定了集團加速推動國際化的決心。在經營好東南亞市場的基礎上,蒙牛未來將分步驟向非洲、拉丁美洲和歐美市場進軍,為全球更多消費者提供世界品質的產品與服務,為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乳品企業,培育具有世界知名度的民族乳業品牌做出更多貢獻。

相關焦點

  • 蒙牛印尼工廠運營一周年
    全球乳業價值鏈布局成效凸顯
    蒙牛也藉此不斷實踐「以我為主」的全球資源配置,打造出一條GlobalforChina的全球乳業價值鏈,為中國乳業振興發展探索國際化道路。立足印尼輻射東南亞一年前,在蒙牛印尼工廠建成儀式上,蒙牛總裁盧敏放表示,印尼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和極強的區域輻射力,也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之一。
  • 蒙牛與豪士食品合作、伊利限定新品、光明優焙……乳企紛紛發力...
    ;光明乳業第二家「悠焙」店開業,進一步加大了對烘焙領域的布局。近來,乳業三巨頭伊利、蒙牛、光明紛紛瞄準了烘焙行業:伊利聯手六大品牌推出了蛋糕等產品;蒙牛與豪士食品合作打造新的短保烘焙供應鏈模式;光明乳業第二家「悠焙」店開業,進一步加大了對烘焙領域的布局。
  • 伊利和蒙牛都盯上了東南亞市場,一個賣冰激凌另一個賣乳酸菌飲料
    中國的兩大乳製品公司蒙牛和伊利同時加快了它們布局東南亞市場的步伐。11月29日,位於印度尼西亞西爪哇省芝卡郎(Cikarang)的蒙牛YoyiC工廠正式開工。這是繼紐西蘭雅士利工廠後,蒙牛建成的第二家海外工廠,該廠佔地面積1.5萬平米,總投資額5000萬美元,設計日產能260噸、年產值1.6億美元。由於獲得了印尼政府的支持,這家工廠從2017年11月立項,到2018年11月底投產,僅用了一年時間。目前這家工廠有約100名印尼員工,預計未來5年將擴招1000多個崗位。
  • 伊利蒙牛接連出手!2020年頭部乳企為何加速奶源地投資建設?
    而就在幾天前,蒙牛乳業認購12億股超越公司董事局主席邵根夥所持攤薄後約15.8%股權,成為了中國聖牧單一最大股東。其實近幾年,養殖端規模化、加工端集中化、乳企兼併重組等加速進行,乳企上遊規模化、集中化格局愈加明顯。2020年雖受到疫情影響,但頭部乳企對奶源市場建設的熱情依舊未減,甚至更加明顯。
  • 全球乳製品論壇首次亞洲召開 蒙牛等乳企高管參加
    蒙牛乳業總裁孫伊萍在CEO論壇演講蒙牛乳業總裁孫伊萍在圓桌論壇發言全球乳製品論壇首次亞洲召開 蒙牛總裁英文演講經濟網訊(記者侯雋)2014年5月7日,全球乳製品論壇組織(GlobalDairyPlatform
  • 蒙牛乳業(02319)的2020:A面國際化乳企,B面踐行社會責任標杆
    行情來源:智通財經APP投資者作為最關心蒙牛乳業發展的群體之一,不僅通過投資蒙牛獲得豐厚回報,也在過去相當長時間內見證了蒙牛的快速成長。過去幾年,蒙牛通過快速實現品質升級、品牌升級、創新升級,實現跨越式發展,從20年前的傳統乳企,逐步成長為一家極具數位化、智能化氣息的現代化企業。
  • 優質乳品新國貨 蒙牛登上全球乳業價值鏈
    12月8日,蒙牛旗下雅士利、貝拉米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籤約,成為首批拿到2020年第三屆進博會「入場券」的紐西蘭和澳大利亞乳企。近年來,以蒙牛為代表的中國乳企,從「本土時間」向「國際時刻」跨越,從源自內蒙古的「草原牛」向在全球擁有穩定奶源供應鏈和價值鏈的「國際牛」變身。
  • 國內乳企牽手跨國夥伴 外商望擴大中國奶源份額
    除了國內乳企加強海外合作,國際乳業巨頭也不斷加大在中國的投資份額,擴建奶源及廠房,目標都在於中國嬰幼兒乳粉的未來市場,都想在這個巨大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7月11日,兩大外資乳業巨頭恆天然和雅培宣布,雙方已籤署協議,計劃投資3億美元在中國共同投資興建五家牧場的奶牛養殖基地。而這也是外資企業首次在華抱團合作的案例。
  • 布局全球促利潤上升,蒙牛成外媒關注焦點
    利潤上升,布局全球,世界認可的中國乳企蒙牛2019年的成績單可謂亮眼,中國日報網報導,截至12月31日的財年,蒙牛淨利潤同比增長34.9%,常溫產品業務在2019年保持強勁發展態勢,營收實現兩位數增長,高端品牌的銷售增長尤為突出,並且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鮮奶作為蒙牛最年輕的業務板塊,發展迅速,鮮奶品牌「每日鮮語」在推出不久後迅速成為高端鮮奶第一品牌
  • 中國製造打破國外乳企壟斷 蒙牛早餐奶榮膺世界大獎
    近日,在世界食品品質評鑑大會組織的「Monde Selection 2010」評比中,由蒙牛乳業集團推出的蒙牛早餐奶首度榮膺大獎,實現了世界乳品重大獎項上中國產品「零」的突破。此次評選匯集了世界最頂級的美食產品生產廠家,蒙牛早餐奶憑藉均衡的營養搭配,以及有利於人體吸收的科技研發技術,在這場激烈的評選競爭中勝出,這也是中國乳企第一次在世界最權威的食品界評選中摘得獎項。
  • 前瞻性戰略布局 「世界牛」贏在未來
    海外業務則在已進入新加坡、印尼、緬甸、蒙古、柬埔寨等市場,出口產品涵蓋常、低、冰三大業態的基礎上,2018年底再下一城,不僅位於印度尼西亞的中國海外液態奶工廠正式投產,而且針對當地市場推出的系列產品已覆蓋印尼全國5000多家門店,市場反響良好,大幅提升了蒙牛在東南亞市場的品牌影響力。  在新產品的引擎中,鮮奶業務被不少業內人士看好。
  • 乳企跨界分食烘焙「大蛋糕」
    日前,光明乳業首家烘焙麵包店「光明悠焙」在上海開業,這也是光明乳業繼進軍冷飲市場後,跨界的又一嘗試。此外,恆天然、新希望、蒙牛等乳企都瞄準了這一市場機遇,欲將烘焙打造成新的市場連接樞紐,助力企業發展。此前,恆天然提出「乳脂升級」並聯手烘焙連鎖品牌在線下門店進行乳脂蛋糕、麵包試吃等活動;新希望乳業旗下子公司南山乳業嘗試與湖南本土茶飲店媽媽茶(MAMACHA)等多個新業態的網紅茶飲店合作,提供24小時鮮奶、初心酸奶等主力產品;蒙牛也攜手歐洲最大乳企Arlafoods引進專業餐飲品牌,正式入局中國高端專業餐飲市場。
  • 競相購買牧場、推新品鮮奶,乳企大公司都打的什麼算盤?
    另外,中鼎牧業與上陵牧業也主要為蒙牛供應原奶,儲備10萬頭左右。中國的乳製品行業素有「得奶源者得天下」的行業共識,大型乳企收購上遊牧場股份、投資自有牧場是常見手段。但最近1年的上遊牧場收購規模之大仍然少見。在伊利、蒙牛兩大乳企外,陸續又出現了幾宗上億元的牧場併購案。
  • 盧敏放:不把嬰幼兒奶粉做好的總裁,不是乳企好總裁
    蒙牛乳業總裁盧敏放在當天發布會上表示,「不把嬰幼兒奶粉做好的總裁,不是乳企好總裁。」 8月26日晚間,蒙牛乳業(2319.HK)發布半年報,數據顯示,貝拉米上半年發展超預期,為蒙牛疫後快速復甦貢獻頗大。
  • 聚焦五大乳企半年報,伊利、蒙牛、光明、貝因美、三元五家深度分析
    原標題:聚焦五大乳企半年報,貝因美漸落下風EFW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隨著最後一家乳企光明乳業半年報的亮相,伊利、蒙牛、光明、貝因美、三元五家上市乳企的上半年成績單出齊。這五家乳企上半年共實現營業收入711.16億元,淨利潤44.68億元,除貝因美外,其他四家與上年同期相比均有所增長。因為渠道改革而一波三折的貝因美再度受到行業關注。EFW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儘管每個乳企成長的路徑不一,貢獻板塊也各有特色,但作為快消品,乳企的廣告推廣費用不容小覷。
  • 本土乳企持續撬動奶酪市場
    乳製品的結構化升級成為了乳企們新的探索,這包括巴氏鮮奶、酸奶以及奶酪。在常溫酸奶產品的推動下,酸奶逐漸成長為乳製品市場最大的單一品類,而巴氏鮮奶則是乳企們大力投資的快速市場。至於奶酪,這是乳企們新近看中、但發展還較為早期的細分市場。 從產品上而言,奶酪是乳製品消費升級的最終產物。
  • 現代牧業評蒙牛、伊利收購上遊乳企:供需驅使 對乳業影響不大
    「蒙牛、伊利都在收購上遊乳企,說明市場對奶源有需求」,在現代牧業2020年中期業績交流會上,現代牧業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高麗娜還就蒙牛、伊利兩個龍頭乳企近期都有收購上遊乳企動作,作出此評價,高麗娜稱,供不應求使得大乳企重視奶源,願意花很多錢來收購上遊乳企。
  • 超巴奶頻出,乳企巴氏奶戰術升級了?
    低溫巴氏奶幾乎已成乳企「標配」,但是受制於冷鏈和奶源的影響,很難突破銷售半徑,超巴奶應運而生,成為乳企快速搶佔低溫鮮奶市場份額的「利器」。在超巴奶技術先行一步的乳企並不少,君樂寶、三元以及優諾、明治等都已推出了「超巴奶」。
  • 中國乳業疑雲一一解開,帶大家走進這家龍頭乳企的生產車間!
    這篇深扒中國乳業黑歷史的文章,通篇無非是網絡素材的堆砌和拼湊而成,將一些乳業負面新聞整合、再加工,用以描述中國乳業不堪的現狀,以達到吸引眼球的目的,結論就是:蒙牛、伊利等頭部乳企聯合坑苦了中國奶業和消費者。多麼駭人聽聞的聲音! 自媒體的底線在哪裡?中國乳業哪有如此不堪?
  • 三元蒙牛等乳企再次提價背後:奶荒愈演愈烈
    本報記者 張旭 北京報導  年終臨近,奶荒愈演愈烈,三元、光明、蒙牛等乳企再次提價。  日前,三元宣布,自下月起上調部分產品的價格,幅度為8%。蒙牛等也表示將提價。各家企業提價理由相同:原料奶價格上漲。農業部公布本月第二周奶價較上一周上漲0.8%,平均價格3.96元/公斤。  據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了解,這一輪漲價背後是奶荒,其涉及到從飼草、飼料等漲價到養殖行業奶牛遭遇過快淘汰,而根本原因在於中國的乳業養殖模式存在缺陷。多個業內專家表示,如果不改變奶農在乳業價值鏈配角的模式,每一次周期來臨都會給奶農、乳業、消費者帶來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