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廣州西關美食地圖(上)

2021-02-17 哈影匯

【新朋友】點擊圖片上方小字「哈藝生活匯」即可關注我們!

1 .陳添記

2 .伍湛記

3 .南信牛奶甜品店

4 .開記甜品

5 .銀記腸粉店

6 .寶華麵店

7 .巧美麵館

8 .荔灣名食家

9 .蘇記美食

10 .林師傅牛雜店

11 .堅記麵店

12 .同記雞粥

13 .太平沙財記

14 .佳叔湯丸王

15 .順記冰室

16 .蓮香樓

17 .西關人家

18 .泮溪酒家

  

順德爽魚皮世家---西關陳添記

從長壽路地鐵站恆寶華庭出來,沿著寶華路往十甫路的方向走,留意看路的右手邊,有條小巷在巷口掛了些招牌的就是了,在巷的對面是「強記雞粥」。進了小巷,就看到陳添記,門口的獲獎證書已開始發黃,還掛了一面錦旗。
    說到陳添記,當然就是要講它的招牌小吃爽魚皮。陳添記的老店是在寶華路的一條小巷裡,80年代的時候,很多人慕名前來圍在老店狹小的小房子前排隊等待。90年代初陳添記已經是遐邇聞名,當時一盒爽魚皮賣到10元,來買的人依然絡繹不絕。雖然價值不菲(當時),但實在是物有所值。之後陳添記越做越大,在恩寧路開了一家新店,裝修得十分輝煌,人們都到那裡買爽魚皮了,老店漸漸為人所忘記,不過現在老店還有經營,現在已賣到22元一盒。
                 

      老店在原來的小巷巷口擺了幾張桌椅,來客多數都打包回家,也有不少人坐在桌椅上品味爽魚皮,這樣的吃法往往使人不自覺地有回到以前的感覺,懷舊的情緒在殘舊的老店的氛圍之下,在腦海、在身邊洋溢。

陳添記的老闆陳添是順德陳村人,餐飲世家。魚皮是順德小食,這裡做魚皮依然堅持用祖傳的方法:據說只用魚背果細細的一塊,其他部位都不要的,煮熟過冷河後涼伴吃,然後用自家釀的醬油加香蔥、豉油、花生、芝麻來調配,口感爽而利口,無腥味,非常野味啊。一般是用鯪魚和綄魚,鯪魚容易入味,綄魚則口感爽脆。魚皮富含骨膠元,對皮膚很好,所以頗受追捧。連大名鼎鼎的美食家蔡瀾都慕名而來。
   艇仔粥也做的非常好,我們平時所說的粥做的好不好,就要看粥底了,這裡的粥底據說是用大地魚熬的湯來煮白粥的,然後放入蛋絲、炸豬皮、叉燒、花生、魷魚條等等,等粥底做好以後,在碗裡放上幾片新鮮的魚片,把粥往碗裡一倒,一碗美味的艇仔粥就做好了,的確真材實料,而且稀稠適中,入口綿綿。
    最後就要介紹豬腸粉了,雖然份量真的很少,但這裡的做工與外面不一樣,豬腸粉選用上等的,配上豉油和芝麻,簡簡單單,又爽又滑,真的好吃。
    在進食的時候發現店鋪不停在播放某一媒體的採訪宣傳,仔細聽,發現居然是珠江臺的美食特工,還要是一年多前播放的,呵呵,陳伯還真懂得做推廣!


著名三元及第粥品專家---伍湛記

    要說起「伍湛記」,除了品味一種味道,更是品味著一段歷史。因此,我們不得不從及第粥的歷史回嗍上去。
    [及第粥的歷史]:是三元及第粥的簡稱。相傳,清朝時,廣東林召棠中狀元回鄉拜祖,他每天都喜歡用豬肝、豬腰子和豬肚子煮粥而食。有一天,一位退居廣州的御史前來探訪林召棠,剛巧林狀元正在吃粥,連忙招呼老御史同吃。御史嗅到一股誘人的香味,便問他吃的是什麼粥。林狀元知道老御史常常盼望他兒子能科場高中,因此指著那粥恭敬地回答:及第粥。老御史聞之滿心喜歡,也不客氣,便與狀元同食。粥白如凝脂,鮮香無比,味道很美。
     在科舉取仕時代,狀元、榜眼、探花為殿試頭三名,合稱三及第。林召棠便用豬肝、豬腰子、豬肚子三種豬內臟比作三及第。御史吃過及第粥後,回到家裡便命廚人依法炮製,精心熬製及第粥給兒子吃。他的兒子果然高中狀元。老御史大喜過望,逢人便講及第粥的好處。因此,及第粥便開始廣為流傳。
    

80年代末,伍湛記在寶華路有過分店,人來人往,十分興旺。以前的裝修就十分簡單,沒有現在那麼講究,但伍湛記依然常年人頭湧湧,可見西關人對其及第粥極其喜愛。現代人生活節奏繁忙,但很多人依然沒忘記了在逛上下九的時候來一碗及第粥。而多數人的選擇當然是伍湛記的及第粥了,熙熙攘攘的人流就是最好的證明。
    今天的伍湛記,在西關有多家分店,最正宗的在龍津中路和華貴路交界的路口,門牌是龍津中路344號,沿著老城區熱鬧擁擠的街道,數著門牌一家家找過去,心中對美味充滿了期待。伍湛記的小和簡陋得有些出人意料,兩間房子合在一起總共5張桌子,面向華貴路開門的一間是粥檔和收銀臺,只有一張食桌,粥檔翻滾著熱氣,遮掩的背後做粥的師傅面目模糊,看著她飛也似地根據遞上的不同菜單往粥碗裡加著佐料,比食客吃粥的動作還要熟練。面朝龍津路開門的一間主要是食客的區域,木門上鑲著紅、綠、藍、黃四色的彩色玻璃,圓桌圓凳都是紅木的,一看就是西關老字號的慣例。 
經過查閱相關資料考證,伍湛記及第粥已有40多年的歷史,創始人為順德人伍湛。他在文昌南路橫街開了一家父子店。由於當時廣州四大著名酒家之一的「文園」酒家就座落在文昌橫街,伍湛記恰恰就在街口,去「文園」酒家的食客經過伍湛記的時候,伍湛記恰恰在街口,上文園飲早茶的茶客途徑伍湛記,看見它「生滾」的肉粥香氣撲鼻,食指大動。於是,一個品牌就通過口口相傳而逐漸建立起來。
    伍湛記的菜單上只有粥和腸粉,卻食客如雲,我去的時候是晚上8點多,還有人揣著手在門口等位,這應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那句話。食粥的人中有不少都是住在附近的老人家,他們是這裡的常客,一碗粥一碟腸粉或者一根油條,就是他們最樸實而妥帖的一餐飯。看看他們吃完粥滿意地抹抹嘴,嘴角滑落不經意的一笑,就知道「民以食為天」,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在這一碗兩碟間也無足輕重了。
    

伍湛記「生滾」的肉粥正是及第粥,它成了廣州人喜歡的著名粥品,其製作精良,鮮味可口,粥底又以瑤柱、腐竹、豬骨等原料精心熬製、味道特別鮮美,它的肉丸是用七成瘦肉和三成肥肉搭配,加以拌制,故肉丸特別鮮爽,豬肝、豬肚也選用鮮品,吃起來更加可口,風味獨特,因而久銷不衰。
    及第粥最初的用料是豬肉丸、牛膀和豬粉腸,分別諧指狀元、榜眼和探花。伍湛記粥品專家烹製及第粥有其獨特的方法:先用豬細骨熬製清湯,放乾貝,然後明火煲粥,煲出來的粥自然與眾不同。所選的原料也很講究,如肉丸用七成瘦肉三成肥肉巧制而成。伍湛記及第粥粥水交融、稀稠適度、香醇鮮美,味美可口。
    

艇仔粥,艇仔粥顧名思義,與艇仔有關,過去廣州西灣有一荔枝灣,每逢夏日黃昏,不少文人雅士及各方遊客來此遊玩,其中有小艇專門供應「艇仔粥」如果岸上或另一隻艇上的遊客需要,艇上主人便一碗一碗把粥品遞賣過去。艇仔粥有蔥花、姜、炒花生仁、蛋花、油條多種配料,最適合貪心的人。
    如今的伍湛記除了招牌及第粥外更多了一樣招牌小吃,就是德昌樓的鹹煎餅。德昌鹹煎餅是德昌樓的電信師傅譚藻在1938年創製的,現在伍湛記的德昌鹹煎餅是出自譚藻師傅的徒弟之手,其味道和以前的德昌樓的並沒有區別。堅持譚師傅的製作方式,加入南乳、熟油搽粉,發酵二十分鐘再加上芝麻,雖然看似簡單但搽粉的過程和油炸是的溫度都是相當講究的,炸出來的鹹煎餅金香酥脆,南乳十分惹味,既不太鹹,又夠味道。

                                               

(圖:及第粥、鹹煎餅與油條)
    自1956年以來,在廣州市歷屆名菜美點展覽和美食節中被評為「名牌小食」,更榮獲全國首屆「中華名小食」稱號。西關許多店家都會製作及第粥,但正宗的及第粥則要到位於荔灣區龍津中路的「伍湛記粥品專家」裡品嘗。
    此外,位於荔灣區下九路荔灣廣場南塔4樓的「西關人家」和第十甫99號的荔灣名食家,均有經營。當你一踏入這些地方,即可感受到濃濃的西關人文風情。
     
     


製作雙皮奶與姜撞奶的大師---南信雙皮奶

 雙皮奶是廣東著名的甜品,在廣東,如今已很難考究那一家的雙皮奶才叫得上[正宗],不過,雙皮奶數順德大良的最為出名,南信雙皮奶的創始人就是順德人,由於順德大良向以牛奶馳名,故順德大良人用水牛奶製成的雙皮奶就相當獨特。 
    南信雙皮奶是聞名暇爾的,關於雙皮奶有這樣一個傳說:舊時有一人將頭天賣剩的奶擱置一旁,攤凍後發現面上結了一層奶皮,他覺得有趣,第二又在上面倒上一層奶,就這樣「雙皮奶」出世了。這當然只是一個傳說而已。 
    南信雙皮奶是南信牛奶甜品店的招牌食品。該店位於第十甫45號, 如果從第十甫路的起點往下九路走,看見的第一家著名小吃店就是「南信雙皮奶」。,創於1939年,創始人為順德大良黃景雲,20世紀初在大良首創「民信」甜品店,後來增開「南信",直到1943年廣州店創建,終於一舉天下知。

            

                                 (圖:招牌雙皮奶)
    其雙皮奶是選料獨到,做工講究.其主要原料是優質的水牛牛奶和新鮮的雞蛋清,水牛奶比黃牛奶有更高蛋白、低脂肪;雞蛋相比其他禽蛋,不含有腥味或其他雜味;只用蛋清不用蛋黃是為了保證雙皮奶的出品更潔白光瑩。以優質水牛牛奶和蛋白、白糖等混合,以燉好後牛奶雙層凝固色潔白,膏狀,呈半固體,光潔平滑,奶皮不離碗邊,風味甜香軟滑,營養豐富,別具一格,具潤肺養顏之效。為適應顧客的需要,夏天還增設冷藏,成為四季佳品。

 

雙皮奶注重選材,因而顏色和口味都顯得端莊純正。新燉的一碗熱氣騰騰地端將上來,香氣都溫潤得好像二十剛出頭的江南小媳婦;吞進一口去,更是清甜不膩,又端端像極了那小媳婦的細皮紅唇,可以給你溫柔渴望美妙人生夢想的。許多不食甜品的人,卻可以接受順德雙皮奶,也許就在於它口味中的那種溫柔和鄭重吧。雙皮奶有不少口味能夠選擇,可以是純正的雙皮奶,也可以是加了紅豆、蓮子、窩蛋、提子、薑汁等等的配料雙皮奶,在炎炎盛夏,多一種選擇,就是多一重好心情嘛。   
    南信除了甜品了得外牛三星湯也是值得推薦的小吃,牛三星其實就是牛腰、牛心和牛肝,這裡的三星夠新鮮、湯底夠濃、鹹酸特酸辣,牛三星入口爽脆,加上那特製的鹹酸非常惹味,如果胃口不好的時候吃一碗酸甜鮮濃的牛三星保證你胃口大開。

               

                  (圖:酸甜鮮濃牛三星)
  


豆籍火攻衣脫綠,沙因水滾色浮紅-開記甜品

   

廣州人喜歡吃糖水是全國聞名的,糖水的花樣更是層出不窮。但最經典最受廣州人歡迎的糖水說是綠豆沙相信不會有人反對。無論是粗陋的街邊糖水店,還是富麗堂皇的星級大酒店,綠豆沙必定是糖水的保留項目。綠豆沙之所以可以在廣東長盛不衰其功效密是關鍵,秋防燥熱,夏消暑氣,總是離不開它。因為綠豆行寒,食之能解熱毒,治熱咳。若在熬製中加入陳皮,還有化痰止咳的功效。而加入海帶,則能夠清熱下火。
    說到廣州著名美食的心臟地帶,自然要試一下開記甜品店了,開記甜品位於龍津路,店門有一對對聯「豆籍火攻衣脫綠,沙因水滾色浮紅」,單從對聯上看你就能知道該店的招牌糖水是綠豆沙和紅豆沙。該店也是非常有傳統的。相傳店主葉健開,又稱「豆沙開」。葉健開自小就跟隨外祖父經營這種食品,學會了外祖父的豐富經驗,功夫精細,嚴把三關:選好綠豆沙、把好火侯關和調味關,因而他的綠豆沙特別受顧客歡迎。
    開記如今是西關最有人氣的糖水鋪之一,而且分店已越開越多。經營品種不僅齊全,而且向多元化發展。在這裡不僅可以找到最普羅大眾的紅豆沙、綠豆沙,清甜的馬蹄爽、滋潤的雪蛤甜水、新潮的雜果賓治等冷熱甜品。如果想補補身子的朋友還可選燉品,肚子餓了可叫上幾個茶葉蛋、鹽焗鵪鶉或個粽子,選擇非常多,但招牌還是它的紅豆沙和綠豆沙。 

          

    香草陳皮脫殼綠豆沙,香滑清甜,散熱解毒,譽滿羊城。
    開記的綠豆沙特點有三:第一,綠豆是特選的,浸泡去衣後再慢火細熬,完全和水溶在一起;第二,糖用的是一半白一半紅,既香又清;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加了草香和陳皮,味道獨特,所以乾脆叫「香草陳皮綠豆沙」。綠豆沙可以熱吃也可以冷吃。大暑天吃一杯開記冰凍綠豆沙,那可真是人間至「嘆」, 
綠豆沙配湯圓的糖水多種多樣,任意搭配,有香草綠豆沙、百合紅豆沙、椰汁黑糯米、蛋花馬蹄沙……每種都有別具一格的風味。
    除了綠豆沙外該店的百合紅豆沙也是一絕,綠豆沙一定要脫殼起沙,紅豆沙則除了起沙紅豆還必須要保持一顆顆的不能煮爛,這就很考功夫了,而開記的紅豆沙煮得恰到好處,紅豆起沙但並沒有煮爛,粒粒紅豆軟糯可口、甜而不膩。
    開記的麻茸湯丸也是遐邇聞名,特點是糯米皮子加了梘水,爽口不粘牙。開記湯圓講求不粘牙的口感。據師傅介紹,湯圓皮用傳統的糯米製作而成。以前是手工磨粉,近幾年機械化了,改用機磨,但是質量還是不變。為什麼呢?據了解,關鍵在於粉的比例調配。糯米皮子按比例加了梘水,製成一粒粒爽口不粘牙的湯圓。成功擺脫了以往對湯圓那種軟綿綿的印象,脆生生的甚至有上好魚蛋的口感呢。開記還有一種叫「生日茶」的糖水,其實就是花生眉豆雞蛋糖水!廣州舊俗小孩生日就喝這個,又好吃又有彩頭。

                  

   (圖:開記一大特色是品種夠多,雖然不是招牌,但棕子還是吸引了不少眼球)
    開記甜品還有一大優點:不太甜。廣州的甜品一般都甜得嚇人,吃不得多少,而且對女孩來說有長胖的威脅。開記甜品是我在廣州吃過的甜味最適中的。開記分店特別多,主要集中在城西,有一家甚至開到了西邊的南海市。


歷史悠久的銀記腸粉店

    提起拉腸,廣州人無人不曉,提起吃拉腸最好的地方,大部分人都會推薦銀記腸粉店。
    還是先說回拉腸粉吧,廣州人通常簡稱為拉腸,可說是陪伴著廣州人長大的早餐,廣州人對拉腸可用「痴纏」來形容,更有人認為如果一頓早茶如果沒有拉腸,等於一臺大戲少了女主角。拉腸是廣州的一種特色小吃,興起於上世紀20年代末。最初由肩挑小販經營,至30年代初,始有賣腸粉的小店。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愛群大廈、陶陶居、大三元等廣州老字號著名酒家和茶樓,也以腸粉為賣點,從此,腸粉便成為廣州人的傳統美食。 
              

 據介紹,第一間銀記是吳艮於1958年開的,最初名字叫「艮記」。據說,上世紀50年代這間腸粉店已經很出名,雖然是間小店,但是很多人都慕名來吃。現在銀記已經發展成連鎖經營模式,但仍然以經營腸粉為主,沿用原來的小店模式。 
    銀記腸粉店老店位於廣州市西關的文昌北路三四五號之一至之三,創始於一九五八年,以其布拉腸粉而聞名,幾十年來盛銷不衰,現今銀記腸粉日銷量超過五千碟。文昌北這間銀記腸粉的店面很小,分成兩塊,也稍稍顯得破舊,但絲毫不影響胃口,斑駁牆上掛著的美食節金獎(豉皇牛肉腸粉)也越發顯得光亮。
    

[豉油皇牛肉腸]
    銀記的豉油皇牛肉腸早在1983年就被廣州市評為名小吃,2003年它的豉油皇牛肉腸、韭黃鮮蝦腸、滑雞粥被評為「中華名小吃」。「銀記腸粉」遠近馳名於省、港、澳。在一九九三年全國政協副主席、澳門知名人士馬萬其先生親自指定用「銀記腸粉」來招待貴賓;著名美食家蔡瀾先生曾兩度光臨我店品嘗銀記腸粉,並親書「以腸為王」留念。各報刊雜誌亦曾多次報導讚美,並屢獲獎項。
    銀記腸粉尤其以豉油皇牛肉腸最具特色,其特點是米漿堅持即磨即制,保持新鮮,精選餡料,牛肉嫩滑香濃,調味豉油採用特級生抽等煮製而成,沿用布拉腸,即叫即蒸,蒸出來的腸粉以粉薄、味鮮、爽滑、口感獨具特色。
    其實,要讓一碟腸粉「白如雪,薄如紙,油光閃亮,香滑可口」還是有很多講究的。銀記腸粉用的仍是最傳統的布拉腸做法,據說銀記的師傅每天凌晨四時就上班了,首先要浸米,還要把浸好的米洗乾淨,否則很容易餿。然後就是磨米漿,磨好的漿要放點鹽調味,還要加少量水調至黏度適中。有經驗的師傅摸一摸米漿就可以知道蒸出來的腸粉滑不滑。蒸的過程一定要猛火,這樣腸粉口感才會爽滑。 
    拉腸最關鍵的步驟便是蒸拉的過程,把米漿均勻地倒在蒸架的布上,放上餡料,放進去蒸熟。只片刻就蒸好了,把蓋子掀開,然後提著布,迅速把腸粉刮下來。師傅說最好的布拉腸會「起鑊泡」,就是在蒸的時候腸粉會被蒸汽吹得翹起來,粉和布分離了,像是吹起了一個泡泡那樣。腸粉不能蒸得太久,蒸久了會「太削」,吃起來粘牙。
                       

    美味的拉腸一定要配上佳的醬油,醬油的調味作用很明顯,加上了特製的醬油才能使腸粉更顯美味。據了解,每家腸粉店的醬油都是經過師傅特別調製,這些醬油是用上等的醬油加上適量的水、冰糖和高湯調配,不會因太鹹而奪走腸粉的味道,並能烘託腸粉的鮮味。 

                              
    另外,拉腸有一個美味的絕配那便是粥,廣州人吃拉腸時都要點上一碗粥相伴,據說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似乎只是約定俗成,長久流傳下來的習慣而已。因而,在各式拉腸店裡,總少不了品種豐富的粥品。它的滑雞粥、艇仔粥粥底比較特別,黏稠度很好。據師傅介紹,這種生滾粥選用的是早稻米,所以膠性比較大。                   
    銀記品種不少,腸粉放入少量牛肉或者雞蛋、豬肉、魚片、叉燒、羅漢齋、油條等其他原料,就可以變化出各種不同的口味,當然也有不加餡的齋腸,還有在米漿中加入糖的甜腸。現在它也適應年輕人口味,推出一些新產品,比如葡國雞腸、粟米腸等。


寶華面香招客來

 走在西關小吃星羅密布的寶華路上,很容易就找到了 「寶華麵店」這家十九年廣州老字號的金字招牌。如果坐地鐵到上下九,寶華路上的寶華麵店絕對是一間有濃厚廣州風味的老店,如果把一間店稱為「老店」,至少說明兩點:歷史夠久和味道夠權威。
                      

 裝修過的老字號環境好了很多,午市時間,門口的收銀臺前簇擁了一大堆前來吃麵的人。乾淨的木桌圓凳、插在盒裡的筷子、抹布、醬醋辣椒瓶,相比深巷裡的西關小吃,這裡的環境還是挺令人滿意的。木桌圓凳、插在盒裡的筷子、抹布、醬醋辣椒瓶,還有少不了的熙熙攘攘的說話聲。本以為眼前所看到的八九張桌子的客人就是此店的全部食客了,此時卻發現了在店的中央還有一座樓梯,遁梯望去:請上二樓!
  寶華麵店品種繁多,其香菇雲吞、鮮蝦雲吞、牛雜湯、三星湯,牛腩、豬手、排骨、豬腸等淨食與湯麵,鮑魚汁、炸醬、花生醬等各式撈麵均各有忠實食客。
    吃麵最重要的一點是湯底,麵店的自我介紹是這樣的:「湯乃粉麵食品之魂。本號的上湯以豬骨、大地魚和鮮蝦頭等多種材料熬製。選料考究上乘,製作時更有專人侍候,文武火熬之,通宵達旦,不敢怠慢。熬成的湯經過仔細過濾,去油後加入蝦子而成,湯色金黃通透,濃而不膩,營養價值豐富。煮好的麵食注入精心熬製的上湯,綴以新鮮韭黃或蔥花少許,即濃香逼人,起到畫龍點睛的奇效。

[招牌牛筋面]

[招牌雲吞麵]

老闆把他的鮮蝦雲吞麵端上來,一看擺法,就知道老闆果然是箇中高手。面上看不見一顆雲吞,因為雲吞都墊在麵條的底下,而用來裝雲吞麵的碗是敞口而收腹的,這樣便於散熱,讓雲吞麵不會因為在熱湯裡泡久而變軟。麵條爽滑而香甜,老闆說它是手工的鹼水面,在做的時候加入的一點點豬油,所以吃起來才會份外的爽滑。
    把隱藏在面最深處的雲吞撥上來一看,晶瑩粉嫩的,皮子是半透明的,在騰騰的熱氣中,隱隱透出一抹嫣紅,把人的欲望都鉤起來了,蝦仁,每個雲吞裡至少有3、4個,每個都足有成人的小指大小。據說都是採用進口的鮮蝦製成的,看來這裡的雲吞麵算是真材實料的了。
    [招牌豬手面]豬手是撕開的,咬起來香脆不膩,面是傳統的竹升面,幼細滑韌。碗裡的細麵條細均勻,很有韌性,而且該店的所有麵製品均使用傳統製作食用梘水加工,故成就了此綠色健康美味的細面。
   

[牛丸面]

牛丸比平時吃的略為大些,據說,大牛丸在浸煮時因為體積大,牛肉的味道不會那麼快地流失到湯水裡,所以吃起來的口感與味道讓人慾罷不能。牛丸的肉質細膩,偶有肉筋,顯示店家挑選牛肉時追求肉料新鮮又不經意傳遞筋肉的分量,保持彈力,強調咬感。
    如果你的口味偏重,那桌上那一罐免費的鹹酸就是你的救星了,這裡的鹹酸夠酸又爽,而且又不用錢,鹹酸佐面,同樣能令人食指大動,過齒不忘。

後續更多美食資訊請關注哈藝生活匯

相關焦點

  • 廣州西關美食地圖
    所謂「食在廣州,味在西關、百步之內必有小食。」 西關美食源遠流長,如今主要集中在荔灣上下九商業區附近,包括粥粉面、糖水燉品、風味小吃等等。廣州西關美食有哪些?今天小編就帶你逐一領略。堅記的伊面是西關裡公認的好吃。門口收銀處堆滿滿了一個個麵餅,到了堅記,首要品嘗的就是上湯雲吞伊面。廣州一般都是蝦仁雲吞,堅記是肉餡,用香菇、雞蛋調味,蝦頭、大地魚、豬骨熬湯。二兩伊面,五個雲吞。
  • 【美食】廣州西關美食地圖(下)
    1 .陳添記2 .伍湛記3 .南信牛奶甜品店4 .開記甜品5 .銀記腸粉店6 .寶華麵店7 .巧美麵館8 .荔灣名食家9 .蘇記美食10 .林師傅牛雜店11 .堅記麵店12 .同記雞粥13 .太平沙財記
  • 廣州美食最多的地方,擁有西關風情,是中國第一條步行街!
    繁華的廣州有這麼一處地方,擁有中西合璧的西關風情,薈萃老西關美食文化以及嶺南的民俗風情,具有屬於廣州獨特的人間煙火氣,是來到廣州的必逛景點。這就是中國第一條開通的商業步行街——上下九步行街。
  • 吃不盡西關美食 忘不了廣州味道
    羊城晚報訊 記者呂楠芳、通訊員趙雁報導:食在廣州,味在西關,嶺南飲食文化源遠流長。為了推廣和保護傳統的廣州美食,廣州市有關部門把荔灣艇仔粥、泮塘馬蹄糕、蘿蔔牛雜等十幾種西關名小吃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力爭在五年內通過國家級認定和命名,相信到那時,西關小吃將作為廣州又一張城市文化名片,走出深巷,馳名世界。
  • 覓食攻略:來廣州必吃的老西關美食,吃貨們已經收藏了!
    國慶已經到啦小夥伴們也開始收拾旅遊的行李了而廣州這座美食的蘊含及包容之地定然會有不少吃貨對其虎視眈眈試圖相約國慶,吃遍廣州~不過廣州的美食這麼多到底吃哪些才不算白來一趟呢?都說「食在廣州,味在西關」想吃最地道最正宗的廣州味道當然要打卡老西關風味美食啦!什麼燉湯、瀨粉、布拉腸撈伊面、艇仔粥、煲仔飯拌魚皮、豬腳姜、蘿蔔牛雜還有那馬蹄糕、姜撞奶等各種廣式甜品今天京宛就來給大家捋一捋這些地道美食都要去哪裡吃!吃貨們拿好小本本,上課啦!
  • 西關美食節27日開幕!一起來領免費試吃券,嘆西關美食
    嶺南飲食文化精深,「食」在人的生活中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食在廣州,味在西關」早已深入人心,享譽海內外。大洋網訊 為重溫「西關食林」的歷史風貌,更好地保護和傳承西關特色飲食文化,展現地方美食風情,由荔灣區科技工業商務和信息化局(旅遊局)主辦,美食導報社、廣東省粵菜產業促進會承辦,荔灣區宣傳部、荔灣區文廣新局、荔灣區文商旅中心、荔灣區飲食行業商會、泮溪酒家等協辦的「2018廣州國際美食節分會場暨第十一屆西關美食節」活動於12月27日在泮溪酒家舉行啟動儀式。
  • 西關美食懸賞徵英文名 助外賓學中國文化(組圖)
    主辦方供圖  西關美食懸賞徵集英文名 下月20日截止   為亞運300萬外賓提供貼切指引  如果你的英語水平不錯,如果你熟悉西關文化,那麼幫幫艇仔粥、腸粉等西關美食吧日前,荔灣區旅遊局對西關美食的徵名工作已開始,市民起洋名可獎勵數百元。  拼音直譯讓老外不知所云  爽脆鮮甜的蝦餃、爽滑彈牙的腸粉……一提起這些西關美食的名字,不少老廣都立刻垂涎欲滴。然而,這些美食一直都缺乏貼切規範的「英文名」,很多千裡迢迢來品嘗西關美食的老外吃完對它們的名稱、用料和典故等「蒙查查」。
  • 種草必比登美食,廣州老西關瀨粉附獨家配方
    米其林在2018年進入廣州,公開榜單2年了,廣州居然沒有夠上一家三星米其林,看上去好像辜負了「食在廣州」的美號。 所以米其林榜單,真不足以代表廣州美食,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米其林必比登美食推介中,還是匯聚了很多廣州的地道人氣餐廳,而且價格怡人,很多人評價這份榜單時,都說這可能是全球最實惠的米其林榜單。
  • 品嘗必比登美食廣州老西關瀨粉,附獨家配方
    米其林在2018年進入廣州,公開榜單2年了,廣州居然沒有夠上一家三星米其林,看上去好像辜負了「食在廣州」的美號。所以米其林榜單,真不足以代表廣州美食,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米其林必比登美食推介中,還是匯聚了很多廣州的地道人氣餐廳,而且價格怡人,很多人評價這份榜單時,都說這可能是全球最實惠的米其林榜單。而今天,心心媽就替大家去探訪廣州米其林必比登美食推介中,出品非常實惠的廣州地道美食——老西關瀨粉。
  • 廣州人眼裡的西關美食
    西關是今天廣州著名的美食標誌,有著「食在廣州,味在西關」的說法,今天請跟隨我一起探店。銀記腸粉店,始於1958年,憑藉質優味美的傳統布拉腸粉馳名於省港澳,有「白如玉,薄如紙,爽滑微韌,味道鮮美」的美譽。美食家蔡瀾先生也曾親臨銀記,並執筆親題「以腸為王」予以讚譽。
  • 廣州風情,探秘西關
    西關小姐,東山少爺廣州俗語講「西關小姐,東山少爺」,生動反應出老廣州城市結構,東山多衙門,盛出官宦子弟;西關多商鋪,多得富豪兒孫。自古廣州商賈荔灣有其半,古代荔灣地處城西門外,西關由此得名。因西關南倚珠江,碼頭座座水運發達,商業文化異常繁榮。
  • 食在廣州,味在西關,廣州美食小吃的匯集聖地
    《西關小姐》這首歌相信每個廣州人都會覺得熟悉。這首歌表面上是講述了西關小姐和東山少爺之間的故事,實際上卻是借著這兩個人物,向我們描繪了西關和東山這兩個廣州著名地標,繁華時代的故事。聽來餘韻悠長,十分有老廣州的味道。
  • 廣州荔枝灣美食攻略 | 細數「西關上河圖」上的西關小吃
    路邊走累了的行人,隨時可以停下來,招呼水面上的船艇靠近岸邊,然後來上一碗艇仔粥。溫軟的九調粵語,與河邊「梆梆梆」的洗衣聲相映成趣。  今天,隨著荔枝灣的復興,荔枝灣畔聚集了眾多老字號西關小吃店,掛滿「味在西關」、「西關老字號」、「廣州第一」等錦旗。
  • 2017廣州第九屆西關美食節親子尋寶之旅活動開鑼
    2017廣州第九屆西關美食節親子尋寶之旅活動開鑼  昨日上午,由荔灣區旅遊局、荔灣區電視新聞中心主辦,廣州市時報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辦,大寫嶺南、萬科永慶坊協辦的「味在西關——第九屆西關美食節」·親子尋寶之旅活動在永慶坊熱鬧開鑼。10個來自全國各地的幸運家庭通過網絡報名,加入尋寶爭奪戰。
  • 老字號探店:這5家西關美食沒吃過甚至沒聽過,你算是白來廣州了
    同時由於廣州的開放與包容,風味小吃早已突破了廣州的地域限制,集中了嶺南地區的小吃特色,為粵菜體系小吃類添上了豐富內容,是我國飲食小吃集大成者。來了老西關,怎能不品嘗一下西關的美食呢?今天椰殼帶你打卡這五間正到爆的地道老西關小吃!
  • 「廣州味道」哪家強?一幅全面權威的美食地圖誕生啦!
    同時,這些餐廳、美食全部都在廣粵文化·美食導報與百度地圖聯手打造的廣州精選美食榜單上登錄,各位食客只需在百度地圖上輕輕一點,馬上就能按圖索驥,輕鬆覓食。 最權威、最全面的美食地圖發布! 據了解,本次活動不僅誕生了一副由全民參與評定的廣州美食地圖,主辦方廣粵文化還發布了一系列全新融媒體產品,備受行業矚目。 自今年9月份開始,「創新大賽」便吸引了超過300家餐飲企業參與。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今年的評選方式與往年也與眾不同。
  • 廣州懸賞徵集美食英文名 雲吞、燒賣難譯(組圖)
    日前,荔灣區旅遊局對西關美食的徵名工作已開始,市民起洋名可獎勵數百元。  拼音直譯讓老外不知所云  爽脆鮮甜的蝦餃、爽滑彈牙的腸粉……一提起這些西關美食的名字,不少老廣都立刻垂涎欲滴。然而,這些美食一直都缺乏貼切規範的「英文名」,很多千裡迢迢來品嘗西關美食的老外吃完對它們的名稱、用料和典故等「蒙查查」。
  • 品嘗「非遺」美食 體驗「非遺」技藝——「三項工程」廣州交流會...
    品嘗「非遺」美食 體驗「非遺」技藝——「三項工程」廣州交流會推出廣府「非遺」美食專場金羊網  作者:  2020-10-24 近期,由團市委、市總工會、市婦聯、市人社局聯合主辦的「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廣州交流會繼續在廣州市青
  • 食在廣州,味在西關——長隆酒店彩蝶谷傳統西關美食
    常聽說「食在廣州」,羊城美食薈萃,所謂「西關」,即荔灣,是老廣州人對位於荔灣區,北接龍津路,南瀕珠江,東至人民路,西至荔枝灣,明清時地處廣州城西門外一帶地方的統稱。在各式異國風情料理橫行的今日,有多少人還記得老西關的傳統美食呢?長隆酒店彩蝶谷大廚為您製作經典西關美食,勾起您的點滴回憶。【馳名鮮蝦雲吞】對於老廣來說,雲吞、竹升面、湯這幾個詞語已經可以出一本書。
  • 搜狗「情緒美食地圖」用美食與故事給你溫暖
    近日,搜狗地圖聯合公眾號我要WhatYouNeed共同策劃了廣州情緒美食地圖活動,通過美食講述人與人之間的故事和溫情,引發了都市共鳴。通過這個活動,我們會發現,每家餐廳的背後都有很多故事和意義,而每個意義的背後,又是完全不同的情緒,但是這些意義一直沒辦法被記錄下來,這就是搜狗地圖聯合我要WhatYouNeed製作這份「情緒美食地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