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湯包子不只開封有!原來還有揚州灌湯包!

2020-12-18 弦已斷有誰聽

灌湯包子不只有開封的?原來還有揚州灌湯包!

灌湯包子是一種傳統特色小吃。製作原料主要有麵粉、溫水、豬五花肉等。早在北宋市場上已有售賣,當時稱灌漿饅頭或灌湯包子。著名產地揚州,灌湯包子有了形式美,其內容精美別致,肉餡與鮮湯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將北國吃麵、吃肉、吃湯三位一體化,是一種整合的魅力。 吃灌湯包子,湯的存在列第一位,肉餡次之,麵皮次次之。

關於灌湯包有這樣的一個傳說。相傳600多年前,元末明初,朱元璋起義攻打天下。1356年朱元璋率領起義軍打到浙江金華城下,由於守城元兵早有防備,把城牆加高了七尺,另外還給城門加上了萬斤閘。起義軍攻打了九天九夜,還是破不了城,只得在城外安營。朱元璋和他的部下大將常遇春、胡大海等十分焦急,白天夜裡商議破城之法。一天深夜,常大將軍夜不成眠,在帳外踱步想著破城計策,忽然,他發現城門開了,萬斤閘慢慢地升起,只見元兵押著一批民夫到江邊偷偷地到江邊挑水。常遇春連忙喚醒胡大海和起義士兵,衝向城門。常大將軍用肩膀頂住萬斤閘,高喊到:「弟兄們,衝進城去啊!」頃刻間,起義軍似千軍萬馬,以排山倒海之勢,一批接一批向城裡衝去。常遇春肩頂萬斤閘,時間長了,肚子餓得慌。這時,恰好營裡送來包子、菜湯等點心,常遇春就叫胡大海抽身給他餵包子、菜湯,常遇春真是餓慌了,一面狼吞虎咽地吃著包子,一面不停地催促:「湯,包子,湯,包子……」胡大海看著肩負萬斤閘,汗流浹背的戰友,餵著餵著頓生一計,令一士兵先將菜湯灌進包子,再把包子餵到戰友嘴裡。常遇春吃著,覺得喉嚨溼潤了,力量倍增。直到士兵們都衝進了城裡,他放下萬斤閘。後來,常遇春問胡大海:「你那天給我餵的什麼好吃的,使我力量倍增?」胡大海笑著說:「就是你叫的『湯包』呀!」常遇春也笑著說:「如果沒有你的湯包,我早就被萬斤閘壓趴下了。」後來,人們也就借著這個傳說做出了灌湯包。

開封包子

開封有兩大名吃,鯉魚焙面和灌湯包子,皆為皇家經典美食。或許是東道主未知身邊坐有一民間美食家,居然沒有上鯉魚焙面,給我留有印象的是蟹黃魚丸與灌湯包子。 灌湯包子,就是包子裡面有湯。應該說,我是先認識武漢的四季美湯包而後結識灌湯包子的,去開封以前,我尚不知有灌湯包子一說。席間擺談,知為灌湯包子是皇家食品,估計灌湯包子還是在前,四季美湯包在後。皆因四季美湯包落腳大武漢,享譽武漢三鎮,商業大埠,南北東西交通樞紐,佔了一個好地盤。此外,吃灌湯包子還有個口訣,那便是:先開窗,後喝湯,一口吞,滿口香。

賈三包子

賈三是回民,西安的回民差不多都是經商理財、運營資本的天才;同時,西安的回民有著悠久的吃苦敬業、愛國愛教的傳統。賈三依靠著優秀的民族傳統和祖祖輩輩傳下的敬業精神,歷經三年初創,五年立基,十年的潛心發現,二十年的不斷出新,創製出了「灌湯」形式的,以「賈三」冠名的系列美食。「賈三灌湯包子」的價值和意義,不只是拘囿於為西安食苑填空補缺的層面,他的「灌湯包子」蘊籍著許許多多令人思考的東西。傳統的小吃多大以「頂盤挑架」「沿街呼號」形式買賣,進一步發展也就出現了「明鍋亮灶」「前店後家」的店鋪和街市格局,而賈三灌湯包子是以「集團化」的營銷思路進入市場的。賈三名下有自己的專業研究隊伍、營銷策劃隊伍和產業開發隊伍。

灌湯包

可以說,賈三以「灌湯包子」響名享譽,同時,賦予「灌湯包子」無限的價值和意義。賈三本著中國文化「攻其一點,不及其餘」的傳統理論,用小小湯包做出了無限大的事業。賈三是西安小吃苑的一朵奇葩,夠得上貨真價實,也夠得上獨道獨行;他在展示西安小吃區域特色的同時,更多展示了西安穆斯林飲食文化的特色。香美,鮮鹹適中。

老鍾包子

老鍾灌湯包是由從廚近30年的鐘先生,經多年研製開發出來的。它繼承了傳統風格又結合現代人的口味,從1997年推出以來,便受到中外食客的推崇與青睞。 老鍾灌湯包具有皮薄,餡大,肉鮮,味美,提起象燈籠,放下似菊花,鮮香不膩等特點,是餐飲市場中的佼佼者。主料:麵粉1000克、溫水600克、豬五花肉700克、肉皮凍280克、蟹肉160克、蟹黃醬油各40克、豬油100克。 輔料:料酒6克、香油8克、白糖蔥花薑末各5克、精鹽15克、胡椒粉味精各1克。 

製作

1.將麵粉加水和勻揉透,放置片刻。

2.豬肉剁成肉茸,蟹肉剁碎,鍋內加豬油燒熱,放入蟹肉、蟹黃、薑末煸出蟹油,與肉茸、皮凍、醬油、料酒等調拌成餡。

3.將麵團搓成長條,揪成每50克4個的面坯,擀成圓皮,加餡捏

成提褶包,上蒸籠用旺火蒸10分鐘即可。

揚州灌湯包是江蘇省的名點。鮮香肉嫩,皮簿筋軟、外形玲瓏剔透、湯汁醇正濃鬱、入口油而不膩。

肉餡與鮮湯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將吃麵、吃肉、吃湯三位一體化,是一種整合的魅力。

揚州,一座文明的古城,當年乾隆下江南的第一站,也是一個名人輩出的地方。靜靜的運河、美麗的瘦西湖仿佛把遊人帶回到了久遠的夢鄉……。

如果你有幸到揚州走一趟,你定會被她迷人的風貌所傾倒,如果你更有幸結識一位揚州的朋友,他也許會告訴你揚州人常說的一句話:「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初來乍到的你也許會茫茫然,但熱情好客的友人定會在晨起時,帶你到依著運河或小湖畔的茶樓,請你品著散發淡淡清香的龍井,而後上一籠有名的揚州灌湯包,向你娓娓道來這句話的典故:揚州人早上起得很早,不趕著上班的人早起喜歡到茶樓喝茶、吃一籠灌湯包,啜著濃濃的湯汁,嚼著醇香的肉餡,而到了晚上,他們喜歡把自己泡在浴盆中,浴個熱水澡,洗去一天的塵埃和疲勞。聽著這個故事,我這個外鄉人陷入了沉思:上茶館吃湯包,很符合老祖宗的習慣。可從前的揚州人也天天沐浴,是否太勤?有點西化的味道?不過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日日沐浴熱水能增加人體全身的血液循環,有益身體健康,不禁心中暗暗稱道。

坐在運河之邊,瘦西湖畔,聽著這久遠的故事,聯想到魯迅先生的《三味書屋》,迷人的江淮文化,她在我面前總戴著一層薄薄的面紗,讓我沉思,讓我遐想……

主要原料

麵粉、肉、調料。

簡要介紹

灌湯包子用料考究,製作精細。它以精粉燙麵制皮坯,選用肋條肉為餡心,用鮮骨髓湯打餡,配以十多種上等調料佐味。包子鮮香肉嫩、皮簿筋軟、外形玲瓏剔透、湯汁醇正濃鬱、入口油而不膩。

湯配方

鮮豬皮(皮毛去皮下的肥肉)200g;常溫水1000g;薑片6g;蔥段16g;砂糖2g;醬油1g。工藝:鮮豬皮在開水中煮20分鐘(主要是煮去肉味),把水倒掉後,重新按配方是的水量加入,煮1小時,除去姜、蔥,保留煮肉的汁及豬皮,把煮好的豬皮放到絞肉機裡絞碎兩次,然後再放到預留出來的肉汁裡,總重量要跟沒有煮之前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則要加入補夠,然後加入砂糖、醬油,再煮2小時30分鐘至豬皮化掉,起鍋後用40目的小篩子過濾一下,把大粒的沒有煮溶的豬皮去掉。把煮好的湯汁預冷,凝固。凝固後切碎,拌到肉餡裡,快速包製,否則豬皮凍會化成為水影響包製成形。

灌湯包子不只有開封的?原來還有揚州灌湯包!

相關焦點

  • 揚州灌湯包子是一種傳統特色小吃
    灌湯包子是一種傳統特色小吃。製作原料主要有麵粉、溫水、豬五花肉等。早在北宋市場上已有售賣,當時稱灌漿饅頭或灌湯包子。著名產地揚州。灌湯包子有了形式美,其內容精美別致,肉餡與鮮湯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將北國吃麵、吃肉、吃湯三位一體化,是一種整合的魅力。
  • 吃開封:灌湯包的鮮美,開封人知道,開封人私藏的灌湯包館
    要說開封人什麼開始吃灌湯包,可要追溯到北宋了。北宋時期,開封已有小籠包售賣,當時稱灌漿饅頭或灌湯包子。東京汴梁(今開封市)70多家酒店之一的「王樓」,製售的名為「山洞梅花包子」,號稱「東京汴梁第一」。北宋之後,灌湯包子在開封流傳下來。
  • 開封灌湯包、南京雞鳴湯包、靖江蟹黃湯包……哪裡的湯包最好吃?
    周密所著的《武林舊事》中,列舉了南宋將近20種包子,其中一種的名字就叫「灌漿」,指的就是灌湯包子。遺憾的是,現存的宋代史籍和宋代食譜都沒有提及「灌漿包子」的具體製作方法。直至清代乾隆年間,《揚州畫舫錄》記述揚州茶肆,「二梅軒以灌湯包子得名」。這是「灌湯包子」最早的記載。
  • 名滿天下的開封老字號的灌湯包子,我能吃兩屜,你能吃幾屜?
    窗外寒風呼嘯,室內熱氣騰騰,這樣的下雪天,來一籠煙霧蒸騰的灌湯包,是不是有一種管它東西南北中兀自躲進小樓成一統的隱逸之感?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幾乎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紹一道開封的美食--開封灌湯包。
  • 開封當地非常有名的兩大名吃之一的——灌湯包子
    ,五花肉等等,製作而成的一道特色小吃,而今天那就讓小編來給大家說一說開封當地的特色美食灌湯包,灌湯包之所以叫做灌湯包就是一口皮咬下去,裡面有肉餡,還有湯汁。讓肉餡和鮮湯同居一室,吃起來就能夠將北國吃麵吃肉吃湯,三位一體化是一種整合的魅力,吃灌湯包,湯的存在,就是放在第一位的,接下來才是肉餡,最後才是麵皮,並且在北宋的市場上很早就已經有收麥的,當時灌湯包並不叫灌湯包,而是叫做灌漿饅頭或者灌湯包子,而對於小編這樣的吃貨來說,灌湯包子真的是一道非常好吃的美食,外形看起來非常的好看,而它的內容更是非常的精美,別致,吃起來的那種口感更是不用說了
  • 河南開封必吃的3家灌湯包店,皮薄餡多,湯汁鮮美,本地人最常吃
    河南開封最好吃的3家灌湯包店,本地人也喜歡吃,千萬別錯過!河南開封是一座文化古城,有著聞名世界的清明上河園,還有著享有「汴京富麗天下無」美譽的開封府。風景優美,歷史悠久,開封整個城市都有著濃濃的歷史韻味。除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開封還有著足夠豐富的美食文化。
  • 灌湯包,有湯的秘密所在
    灌湯包子是一種傳統特色小吃。製作原料主要有麵粉、溫水、豬五花肉等。早在北宋市場上已有售賣,當時稱灌漿饅頭或灌湯包子。各地都有種類名目繁多的湯包!比較有名的就是揚州湯包!揚州人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意思是早上吃湯包,晚上到澡堂泡澡!
  • 灌湯包子美味做法
    灌湯包子美味做法,是對灌湯包子的美味升級,蜀湘情緣的老師介紹說,灌湯包雖然一直走在「食」代的前列,它卻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傳,早在北宋時期就有了灌漿包的前身,而經過千百年傳承演變,無論是做法還是口味,都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 豫非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開封第一樓灌湯包」
    灌湯流轉美味佳餚留香世人舌尖在開封城裡,到處都是灌湯包子店,其中名氣最大的,莫過於開封第一樓。2007年2月,開封第一樓小籠灌湯包子被評為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若是你在飯點時間正好轉悠到鼓樓廣場附近,那不妨就近去開封第一樓嘗嘗他們的灌湯包子吧,第一樓包子的最大特點就是「提起像燈籠,放下似菊花」,吃起來「皮薄餡多、灌湯流油、肥而不膩、軟嫩鮮香」。一片片小巧的包子皮在老師傅的手裡,靈活地轉了幾下,瞬間變成一個個酷似菊花的灌湯包。
  • 河南開封必吃的4家灌湯包店,皮薄餡多,湯汁鮮美,本地人最常吃
    去了開封不嘗一嘗地道的灌湯包,那真的就是一個遺憾!之前,小編跟大家介紹了開封的兩個老字號百年老店——第一樓和黃家老店,這兩個是歷史悠久,名氣大,而且外地人去吃的比較多的飯店。但今天,小編今天就跟大家介紹4個本地人最常去吃的灌湯包店。
  • 開封出了名的灌湯小籠包,原來在家也能做出來,其實不難
    張擇端著名的《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有「東京夢華」之美譽。歷史悠久的開封,遺留下來了好多的名勝古蹟,其中以龍亭、大相國寺、清明上河園、鐵搭、天波楊府最為著名,特色名菜:開封灌湯包、鯉魚焙面、套四寶、清湯東坡肉、白扒豆腐、滷煮黃香管、炸八塊、一鴨三吃、蒸羊等。
  • 開封小吃小籠灌湯包,為什麼這麼火,一起來探個究竟!
    開封夜市繁華景象提起開封夜市的小吃,最繞不過去的就是開封小籠灌湯包,不僅外形美觀,小巧玲瓏,皮薄餡多,而且灌湯流油,味道鮮美,清香利口,湯汁醇正濃鬱,最重要的是入口油而不膩,簡直絕頂美味開封小籠灌湯包開封小籠灌湯包的由來最早要追溯到北宋時期,集市上就已經有賣,當時稱為灌漿饅頭或灌湯包子。東京72家正店之一的「王樓」,製售的名為「山洞梅花包子」,號稱「東京第一」。
  • 灌湯包的湯是怎麼灌進去的?做法原來這麼簡單,學會都能開店了
    開封府是河南比較有名的一座城市,離省會城市鄭州很近。記得當時我們讀書時,室友有一個家是開封的,當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大家都會聊起自己家鄉的特色美食有哪些,開封妹子說那裡最有名的特色飲食是小籠包。她說:"開封的小籠包特別講究,薄薄的皮像菊花心,稍稍有點餡料的顏色露出,皮薄餡多,還有湯汁,讓人立刻有了食慾。
  • 「古城第一籠」賈三灌湯包子,不用去西安,可以自己在家試著做哦
    西安提到西安的小吃大部份網上的帖子一定會提到回民街,而來到回民街那就一定要去嘗嘗賈三灌湯包了,那才算是找到了真正的小吃。西安的小吃多,「賈三灌湯包子」是名頭最大、字號最為響亮的西安小吃之一。「賈三灌湯包子」是陝西著名清真飲食技師賈三先生發揚民族飲食文化一技之長,研究和吸收南北等地穆斯林風味的清真小吃的優點後最先創製的。隨之,眾家效仿。逐漸形成了有西安獨特風味的清真小吃。當地流傳有「賈家包子數賈三」「古城第一籠」之說。
  • 國營第一樓包子鋪,吃了他們家的小籠灌湯包,才不枉來開封一趟
    小籠灌湯包現在在很多地方都能吃到,早起來一籠包子,一碗胡辣湯早已經是不少人的標配版早餐了。小籠灌湯包這道河南省開封市著名地方風味小吃,已有百年歷史,創始人是黃繼善。20世紀20年代,名廚黃繼善創辦「第一點心館」,主營灌湯包子。
  • 一天一品-開封灌湯小籠包子
    開封小籠包子歷是河南開封地區漢族傳統名點之一,歷史悠久。六至七分鐘可熟吃法吃法: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將皮咬開個口兒輕吮)、再喝湯、「一口悶、滿口香」的要訣細細品嘗。食用時配香醋、蒜瓣。小籠包子隨吃隨蒸,就籠上桌;其形:「提起一綹絲,放下一薄團,皮像菊花心,餡似玫瑰瓣。」
  • 「賈三灌湯包子」是名頭最大、字號最為響亮的西安小吃之一
    賈三灌湯包子是陝西西安的一種地方特產,是名頭最大、字號最為響亮的西安小吃之一。賈三是西安城的名人。來到西安,你是無論如何該去品味賈三先生透徹人心的清真和美輪美奐的技藝。找到賈三,你就算是找到了真正的小吃。賈三是西安城的名人。來到西安,你是無論如何該去拜望賈三先生的,該去品味賈三先生透徹人心的清真和美輪美奐的技藝。找到賈三,你就算是找到了真正的小吃。
  • 好吃還得好看,開封小籠灌湯包子也有標準啦!
  • 開封「灌湯包」在家也能做,唯獨多了一項製作「皮凍」的工序
    灌湯包是中國的傳統食品,早在北宋市場上已有售賣,稱灌漿饅頭或灌湯包子。京城72家正店之一的「王樓」,製售的名為「山洞梅花包子」,號稱「京城第一」。北宋之後,灌湯包子在開封流傳下來。 20世紀20年代,名廚黃繼善創辦「第一點心館」,主營灌湯包子。
  • 灌湯包裡面的湯是如何做的
    灌湯包,顧名思義,是包子裡面灌了湯的,吃起來鮮嫩可口,先喝湯再吃餡料!湯鮮味美,十分美味,在不同的地方都有特色的灌湯包,比如西安的灌湯包,開封的灌湯包,還有南京的灌湯包,都是十分有名的當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