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還得好看,開封小籠灌湯包子也有標準啦!

2021-02-27 中國質量新聞網

  到河南開封旅遊,很多遊客都不會忘記嘗嘗開封的小籠灌湯包子,這道小吃在開封,甚至河南都極負盛名。令遊客們驚喜的是,小籠灌湯包子也有標準啦!

  在此之前,有遊客反映,個別商家蒸製出的包子有的沒有湯,有的掉底露餡,打得卻是開封小籠灌湯包子的旗號,實在有損它的聲譽。

  為了使開封小籠灌湯包子製作有據可依,開封市質監局萌生了制定小籠灌湯包子製作規程的念頭,可卻困難重重。他們所能參考的是10多年前當地第一樓食品加工廠制定的小籠灌湯包子企業標準。但是這個企業標準不僅形式上和結構上與標準化工作守則有不符之處,內容上也與新形勢下食品安全要求和生產規程有差距。質監局標準科的工作人員和檢測中心的食品專家為此煞費苦心。他們按照食品安全規範和標準化工作守則的要求,對企業標準進行了補充升級,把規範性引用文件標準從原來的5個增加到25個。在認真了解小籠灌湯包子製作過程後,又把和面、制餡、包製、蒸製等步驟的細節要領全部歸入標準中。

  現在,這道名吃的製作規程要求,和面要「三軟三硬」,麵團光滑,面質筋柔;餡要打得稀稠如粥,拉長絲不斷;擀皮要外薄心厚,不偏不倚,做到包嘴不厚,包底不漏;捏制中每個包子要18~21個褶,均勻一致,封口嚴密,包嘴上沒有疙瘩……

  開封市質監局標準科科長劉峰說:「每一個地方標準的制定,都經過了多次起草、修改和審核,非常繁瑣,但是,我們覺得很有意義,因為這是事關開封市旅遊標準化試點城市創建的大事。」

  無獨有偶。汴繡作為中國名繡之一,以前在市場上也是良莠不齊,有的甚至用其他繡品冒充汴繡賣。

  有關人士認為,汴繡質量的參差不齊,除了商家缺乏誠信外,也和缺乏標準有關係。此次制定的手工刺繡工藝品生產技術規程中要求,繡品應達到平、齊、細、活、亮、淨、順。「平」,是指繡面平整,針路平順;「齊」,是指圖案輪廓邊緣整齊; 「細」,是指針線細密,線條不重不漏; 「活」,是指生動自然、活順。

  八朝古都開封是國家級旅遊城市。近年來,該市大力實施「旅遊帶動」發展戰略,積極創建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實現開封快速崛起。開封市質監局結合創建旅遊標準化城市,把服務旅遊標準化打造成有開封特色的亮點工作。清明上河園是開封市唯一一家5A級景區,由於沒有統一的導遊詞,造成導遊員講解不一,不能更好的服務遊客。該局標準化科劉峰科長就主動上門,與企業負責人溝通制定標準事宜。在清明上河園的積極配合下,不僅每一個節目和建築都有了規範的解說詞,而且這套解說詞也成為了該市的地方標準。

  去年以來,該局組織、指導有關部門及企業制定發布了12個地方標準,涉及開封旅遊行業發展的小籠灌湯包子製作、手工刺繡工藝品生產、清明上河園解說詞、公交服務等都在這12個地方標準之列,為創建國際文化旅遊名城注入了一支「強心劑」。

  開封市質監局標準科科長劉峰說,制定的12種地方標準不僅是旅遊試點單位生產經營的依據,而且還是整個行業的規範,下一步將加大對標準的宣傳、貫徹力度,讓全行業都要依據標準進行生產經營。

  如今,隨著這12個地方標準的貫徹實施,開封市相關行業生產經營和服務水平得到提升,窗口形象更加靚麗。目前,該市旅遊標準化試點企業第一樓食品加工廠、素花宋繡工藝美術館、汴繡廠、清明上河園等在生產經營中已經開始貫徹落實各自行業的地方標準。用素花宋繡工藝美術館館長王素花的話說,「地方標準的產生將對開封市生產加工行業起到積極的規範引領作用,對提高開封產品檔次和知名度具有深遠的意義」。

相關焦點

  • 河南開封的小籠灌湯包,沒吃過的嘗試下,回味無窮
    河南開封的小籠灌湯包,沒吃過的嘗試下,回味無窮作為一個吃貨怎麼能不知道哪裡的美食好吃呢,因為我懶,所以每天的早飯都是出去買的,每天早上吃得最多的就是灌湯包了,因為方便,我可以在上班的路上邊走邊吃,原本還覺得我經常吃的這家味道不錯呢,直到有一天我因為出差來到了河南開封
  • 開封小吃小籠灌湯包,為什麼這麼火,一起來探個究竟!
    開封小籠灌湯包開封小籠灌湯包的由來最早要追溯到北宋時期,集市上就已經有賣,當時稱為灌漿饅頭或灌湯包子。東京72家正店之一的「王樓」,製售的名為「山洞梅花包子」,號稱「東京第一」。灌湯包子灌湯包子以前是北宋皇家食品。
  • 河南開封最好吃的2家灌湯包,第一家是百年老店,當地人全都知道
    去到河南開封,你最不能錯過的美食是哪一個?那百分之九十的人回答你的都是灌湯包。作為開封的特色美食,灌湯包不僅名氣大,而且味道鮮美,受到了眾多食客的喜愛,更有很多外國人對它也是情有獨鍾。對於灌湯包來說,其湯最為重要,其次是肉餡,最後是麵皮。開封,作為灌湯包子的著名產地,可以說是一個吃灌湯包的「聖地」了。在開封的大街小巷,散落著許多家灌湯包店,其中不乏有名氣的,也有不少是沒有名氣,但卻非常受大眾歡迎。
  • 國營第一樓包子鋪,吃了他們家的小籠灌湯包,才不枉來開封一趟
    小籠灌湯包現在在很多地方都能吃到,早起來一籠包子,一碗胡辣湯早已經是不少人的標配版早餐了。小籠灌湯包這道河南省開封市著名地方風味小吃,已有百年歷史,創始人是黃繼善。20世紀20年代,名廚黃繼善創辦「第一點心館」,主營灌湯包子。
  • 開封灌湯包、南京雞鳴湯包、靖江蟹黃湯包……哪裡的湯包最好吃?
    周密所著的《武林舊事》中,列舉了南宋將近20種包子,其中一種的名字就叫「灌漿」,指的就是灌湯包子。遺憾的是,現存的宋代史籍和宋代食譜都沒有提及「灌漿包子」的具體製作方法。直至清代乾隆年間,《揚州畫舫錄》記述揚州茶肆,「二梅軒以灌湯包子得名」。這是「灌湯包子」最早的記載。
  • 開封當地非常有名的兩大名吃之一的——灌湯包子
    ,五花肉等等,製作而成的一道特色小吃,而今天那就讓小編來給大家說一說開封當地的特色美食灌湯包,灌湯包之所以叫做灌湯包就是一口皮咬下去,裡面有肉餡,還有湯汁。讓肉餡和鮮湯同居一室,吃起來就能夠將北國吃麵吃肉吃湯,三位一體化是一種整合的魅力,吃灌湯包,湯的存在,就是放在第一位的,接下來才是肉餡,最後才是麵皮,並且在北宋的市場上很早就已經有收麥的,當時灌湯包並不叫灌湯包,而是叫做灌漿饅頭或者灌湯包子,而對於小編這樣的吃貨來說,灌湯包子真的是一道非常好吃的美食,外形看起來非常的好看,而它的內容更是非常的精美,別致,吃起來的那種口感更是不用說了
  • 吃開封:灌湯包的鮮美,開封人知道,開封人私藏的灌湯包館
    一提到開封的美食,小籠包總是第一個出現。無論是電視臺的節目,還是網絡的風評,「提起像燈籠,放下似菊花。」這句描述開封灌湯包的形象,深入人心。要說開封人什麼開始吃灌湯包,可要追溯到北宋了。北宋時期,開封已有小籠包售賣,當時稱灌漿饅頭或灌湯包子。
  • 灌湯包、燴麵、胡辣湯……河南這些小吃的行業標準,你知多少?
    5月25日,天津市餐飲行業協會發布《天津地方傳統名吃製作加工技術規範天津煎餅餜子》團體標準。該團體標準詳細規定了天津煎餅餜子的定義、原料、製作工藝要求、標識、包裝等內容,其中包括煎餅餜子薄餅直徑應在38~45cm範圍內,半成品保質期一般不超過一天。
  • 開封印象------小吃篇
    炒涼粉和小籠包子(灌湯包)的著迷。哈哈 哥哥手上,臉上起了很多「猴子」,在家治不好,父親準備帶著哥哥去開封去看一下。我百般祈求,終得到了和他們一起去開封的機會------我的第一次開封之旅就成行啦。 我不關心哥哥怎麼看病,我只關心哪裡有賣炒涼粉和灌湯包子。
  • 招商加盟-開封第一樓灌湯包總經銷處
    招商加盟-開封第一樓灌湯包總經銷處 開封第一樓有限責任公司的前身是第一樓包子館,其始建於一九二二年,是具有悠久歷史的中華老字號企業、國家特級酒家、中華餐飲名店、全國綠色餐飲企業,以經營中華名小吃——第一樓小籠灌湯包子和什錦包子宴而馳名中外。
  • 河南開封美食:灌湯包
    一、開封:灌湯包雖說小籠包子處處都有,但是每處的味道都是大不相同的。開封小籠包已有將近百年的歷史,風味獨特,是開封著名美食之一,還曾是北宋的御膳食品。和上海小籠的清爽和淡口感不同,開封小籠湯味兒更濃,肉餡鹹香鮮美,細白如瓷的外皮很有嚼感。
  • 一天一品-開封灌湯小籠包子
    開封小籠包子歷是河南開封地區漢族傳統名點之一,歷史悠久。六至七分鐘可熟吃法吃法: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將皮咬開個口兒輕吮)、再喝湯、「一口悶、滿口香」的要訣細細品嘗。食用時配香醋、蒜瓣。小籠包子隨吃隨蒸,就籠上桌;其形:「提起一綹絲,放下一薄團,皮像菊花心,餡似玫瑰瓣。」
  • 灌湯包裡面的湯是如何做的
    灌湯包,顧名思義,是包子裡面灌了湯的,吃起來鮮嫩可口,先喝湯再吃餡料!湯鮮味美,十分美味,在不同的地方都有特色的灌湯包,比如西安的灌湯包,開封的灌湯包,還有南京的灌湯包,都是十分有名的當地特色!
  • 快來嘗嘗河南開封的灌湯包吧!
    快來嘗嘗河南開封的灌湯包吧!快來嘗嘗河南開封的灌湯包吧!小籠包是上海、常州、無錫、蘇州、杭州、南京、蕪湖、江西等江南地區著名的小吃,起源自清代道光年間的江蘇省常州府,為當時的萬華茶樓首創。傳說由北宋時期著名的王樓"山洞梅花包子"演變而來,由北宋皇室帶入江南,後逐漸成型。常州小籠包味鮮,無錫小籠包味甜。而誕生於清末同治十年的上海南翔小籠同樣歷史悠久,享譽中外。
  • 盤點國內最美味的六大灌湯包排行榜,最後一個你吃過嗎?
    首先來說一說小編所在的城市「濟南灌湯包」濟南最著名的有兩家:一是大觀園的"狗不理包子";二是普利街的"草包包子"。著兩家經營的都是"豬肉灌湯包"。由於嚴格保持投料標準,製作精細,新出籠的包子,不變形,不塌架,油脂雖多,香而不膩。
  • 灌湯包子不只開封有!原來還有揚州灌湯包!
    灌湯包子不只有開封的?原來還有揚州灌湯包!灌湯包子是一種傳統特色小吃。製作原料主要有麵粉、溫水、豬五花肉等。早在北宋市場上已有售賣,當時稱灌漿饅頭或灌湯包子。開封包子開封有兩大名吃,鯉魚焙面和灌湯包子,皆為皇家經典美食。或許是東道主未知身邊坐有一民間美食家,居然沒有上鯉魚焙面,給我留有印象的是蟹黃魚丸與灌湯包子。
  • 鄭州惠濟區一家開封百年老字號,招牌灌湯包16塊錢一籠,口味正宗
    咱們都知道這開封最有名氣的特色美食,就數灌湯包了。而且去開封不嘗一嘗灌湯包,那還真是一個遺憾。不過,在咱們鄭州也有開封的老字號灌湯包了,而且還是一家百年老店,在開封可以說是沒有人不知道。黃家老店的創始人是黃思忠,他是開封「第一樓」小籠包子創始人黃繼善的侄子,他13歲入「第一樓」學徒,得真傳 ,學就一手製作小籠包子和吊滷麵的好手藝。惠濟區的這家店裡的環境還是不錯的,一樓是普通的大廳,二樓有包間。來這家店裡吃飯,那必須要點的就是灌湯包了。
  • 豫非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開封第一樓灌湯包」
    灌湯流轉美味佳餚留香世人舌尖在開封城裡,到處都是灌湯包子店,其中名氣最大的,莫過於開封第一樓。2007年2月,開封第一樓小籠灌湯包子被評為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若是你在飯點時間正好轉悠到鼓樓廣場附近,那不妨就近去開封第一樓嘗嘗他們的灌湯包子吧,第一樓包子的最大特點就是「提起像燈籠,放下似菊花」,吃起來「皮薄餡多、灌湯流油、肥而不膩、軟嫩鮮香」。一片片小巧的包子皮在老師傅的手裡,靈活地轉了幾下,瞬間變成一個個酷似菊花的灌湯包。
  • 開封哪家灌湯包好吃?還差4年就滿百年的老店,原來是它!
    一說起灌湯包啊,想必大家都會想到開封吧?沒錯,開封的灌湯包是最有名氣的。那麼在開封哪一家的灌湯包商家最老,最好吃呢?其實在開封就有一家還差4年就滿百年的老店,這家的灌湯包,可是頂級的灌湯包,讓我們來看看是哪一家吧。
  • 河南開封最好吃的美食,最後一種口味太重,一般人受不了
    河南開封畢竟是宋都,要把這裡的美食都找出來,那得寫本書。今天這幾種好吃的,都富於開封特色。四味菜四味菜是一種清真美食,開封獨有。用餐排隊小籠灌湯包子要說小籠包,必說第一樓。黃記灌湯包開封灌湯包子,皮薄餡多汁味足,提得起,放得下,吃得飽。有資深吃貨總結出吃灌湯包的絕技:輕輕移、慢慢提,先開窗、後喝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