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的元宵佳節,大街小巷張燈結彩。雖然很多地方已經看不到煙花,但是我們卻可以從詩詞當中去尋味曾經獨屬於元宵節的美麗。 吃湯圓元宵,賞明月,賞花燈,猜燈謎……活動眾多熱鬧非凡,所謂「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古往今來,人們對元宵節格外青睞眷戀,多少文人墨客借著元宵節醉人的月光,抒發著千年不變的情懷。這一晚「婦女出遊街巷,自夜達旦,男女混淆」,這是個猛然一回頭就可能確認眼神的日子,所以,很多古詩詞寫的觀燈,似乎可以遇到愛情。 無論是對愛情還是佳節歡聚的讚頌,但是其中對於元宵節的描繪,依然讓今天的我們心馳神往。
首先聊聊「元宵」一詞。元,意為「一」,正月為農曆一月;宵,意為夜。元宵則是每年的首個月圓之夜。漢朝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隋朝之後,元宵節有了「元夕」、「元夜」的說法;唐代又有「上元」之稱。
《正月十五夜》
【唐】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明燈錯落,園林深處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嬌豔的花朵一般,街道四處都可通行,熱鬧非凡,整個城池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這首唐詩題目就以「正月十五夜」命名,其中更是直接描繪了元宵節的景色之美。尤其是「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描繪出絢麗的燈光和焰火,對於後世詩詞中描繪元宵景色有深遠影響。稼軒詞、《紅樓夢》等當中均有涉及。
而這首唐詩,也是元宵節主題流傳最廣的唐詩。
《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裡開芳宴,蘭缸豔早年。
街道色彩華麗,家裡夫妻舉辦芳宴玩樂慶祝,精緻的燈具下,年輕人顯得更加光鮮豔麗。屋內屋外,黑暗都無處遁形,夜晚被燈光照個通亮,人們的距離被拉得很近。
《正月十五夜燈》【唐】張祜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上元夜家家出門、萬人空巷、盡情而來、盡興方歸。
《京都元夕》
【金】元好問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遊人笑語中。
元好問這首詩的題目是,寫出了節日盛況中人們盡享節日歡樂的場景。尤其是對於「六街燈火鬧兒童」的描寫堪稱神來之筆,而詩人自己也在其中,收斂了平時之乎者也的形象,「也在遊人笑語中」。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宋】姜夔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
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裡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
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離別的時間太久,慢慢一切傷痛都會漸漸被時光忘去。可不知是誰,讓我朝思暮想,年年歲歲的團圓夜,這種感受,只有你和我心中明白。
《鷓鴣天》
【宋】晁端禮
閬苑瑤臺路暗通,皇州佳氣正蔥蔥。
半天樓殿朦朧月,午夜笙歌淡蕩風。
車流水,馬遊龍,萬家行樂醉醒中。
何須更待元宵到,夜夜蓮燈十裡紅。
晁端禮這首詞依然是言極京城的元宵盛況,但是他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不一定非要等元宵這一天再來看,其實,提前半月我大宋天子就為親們準備好了,早就可以看到十裡長燈了。
《元宵》
【明】 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唐伯虎這首詩寫的是鄉下的元宵節,有月有燈有熱鬧,可見城裡有城裡熱鬧,鄉下有鄉下的傳統,不一樣的地方,一樣的元宵,各得其所!
中國詩詞幾千年的浩瀚長河中,元宵燈節最膾炙人口,人們耳熟能祥的兩首詩莫過於辛棄疾在《青玉案 元夕》:「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以及北宋大文人範仲淹:「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動人的約定、繾綣的愛戀成為亙古美談,在文學史上流傳甚廣。
每年元宵節景色大致相同,而我們看待每一年元宵節的心境卻千差萬別。元宵節讀詩,讀的是歷史,是文化。其實古詩離我們並不遙遠,它們的存在是我們中華先人在中國浩瀚大地上生活的印跡。隨著百姓和政府對年味的愈來愈重視,現在用於裝飾的燈光更多,娛樂消遣的方式也更多樣了,今年的元宵節,你有沒有踏出家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