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濃濃父子情
朱自清《背影》節選: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望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鬆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裡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裡,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讀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朱自清和他爸爸的關係肯定很好。
但,實際正好相反。
朱自清和他爸朱鴻鈞已經反目成仇,多年不說話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
02、兩個男人的戰爭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後改名自清。原籍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後隨父朱鴻鈞定居揚州。
朱鴻鈞從政多年,最後做到徐州菸酒公賣局長,這是個專管鹽、煙、酒的肥差,所以朱家十分殷實。
朱家是書香門第,家教甚嚴,朱鴻鈞對朱自清寄予厚望,學業上尤為嚴苛。
1916年,朱自清自揚州八中畢業,考入北大預科。同一年,朱自清與武仲謙結婚。
之後,朱家生活磨難連連。
1917年,朱鴻鈞在外偷偷娶了一位姨太太,這讓家中的姨太太們十分生氣,相繼跑到朱鴻鈞所在單位哭鬧,結果朱鴻鈞被撤職。
接著,朱自清的二弟輟學,祖母過世。
面對一系列家庭變故,朱鴻鈞心裡十分鬱悶。
結果,因為一些生活瑣事,衝動之下,朱鴻鈞把朱自清的老婆武仲謙趕回了娘家。
等朱自清放假回到揚州老家,才發現自己的妻子被父親趕出家門。
朱自清和武仲謙夫妻二人感情很好,想到妻兒在自己不在家的日子裡,生活如此艱難,實在忍無可忍,就與朱鴻鈞發生了激烈爭吵。
顯然,朱自清已經長大成人,但朱鴻鈞仍然把他當孩子看待。
1920年,23歲的朱自清開始工作了,在母校揚州八中擔任教務主任。
有一天,朱自清去領工資,學校出納告訴他,他的工資被他父親領走了。
原來,朱鴻鈞和校長私交很好,憑這一層關係,他把兒子的工資拿走了。
朱自清羞怒異常,回到家裡,就和父親大吵一架。
然後,朱自清憤然離家,前往外地任教謀生,隨後把妻兒接到身邊,父子二人徹底鬧掰。
1922年暑假,已經心生悔意的朱自清帶著妻兒回到揚州,倔強的朱鴻鈞竟然不讓兒子進門。
1923年暑假,朱自清再次回家,但朱鴻鈞對兒子仍是冷若冰霜。
隨後幾年,朱自清不再回揚州。
這幾年,朱自清也日益成熟,已是多個孩子的父親,生活的壓力,養育子女的艱辛,讓他體驗到了父親的不容易。
其實,他在心裡已經與父親和解,但是,他又懼怕父親不原諒自己,對父親的愛和無奈,讓他心裡十分難過。
03、父倔莫如子
其實,這些年來,朱鴻鈞的內心煎熬甚於兒子,但他已經習慣了作為父親的尊嚴和面子。
1925年10月,忍無可忍之下,朱鴻鈞置面子與自尊於不顧,他給兒子朱自清寫了一封信。
他說:「我身體平安,唯脖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直白點說,就是:兒子,我拿筆的手都不靈便了,可能我離死期也不遠了。
讀到這封信,朱自清不禁熱淚長流。
這哪裡是一封家書,分明是向兒子舉起了白旗投降。
倔強如朱鴻鈞,也敗在了親情面前。
朱自清早已不再記恨父親,但從沒想到父親已脆弱至此。
回憶起父親對家庭的付出,想到家道中落後父親的苦悶與徒勞掙扎,再想一想自己做了父親之後的困窘艱辛,朱自清不僅諒解了父親曾經的專制霸道,更對父親做了心靈回應。
於是,朱自清飽含深情寫下了名篇《背影》。
寫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父親,他性格暴躁,動不動就打罵我們。
我始終覺得自己缺乏家庭溫暖,怪罪他脾氣不好,一度很恨他,甚至也好長時間不和他說話。
我父親和朱鴻鈞一樣專制獨裁,只是他沒有朱鴻鈞有文化,是一個活在社會底層的農民。
我們小時候,經常吃不飽,為了讓一家人吃飽,父親要先將家裡的小麥賣了,換成錢。
然後,父親和許多爺們一起偷偷爬上那種運送物資的火車,從徐州到洛陽山區,購買便宜的紅薯幹。
紅薯幹買好後,裝到那種很大的麻袋裡,再靠體力把百十斤的袋子,從山裡背到洛陽火車站,偷偷爬上開往徐州方向的火車。
幾十裡的山路,他們就像螞蟻搬家一樣,走走停停,往往每個人的肩膀和背上都要磨出血來。
這種長途奔波,在我童年的記憶裡,幾乎年年都要有一兩次,父親每次扛回的四、五麻袋紅薯幹,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家裡的飢餓問題。
父親赤手空拳養活我們兄妹幾個,還咬緊牙關供我們上學。他的辛酸苦痛簡直就是無邊無涯啊!
現在我已為人父多年,養兒方知父母恩,只是待兒懂時父已老!
我父親已經去世四年。
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
父親是沉默的動物,
他的愛藏在鞭子裡
…………
關山說歷史,體驗不同的人生。如果您覺得還不錯,敬請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