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兩國的文化對比,這6種印度文化習俗讓中國人無法接受

2020-12-12 琅琊神話

中印兩國都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曾經創造了數千年輝煌的文化,至今民間還保存著許多古老的習俗。中印作為近在咫尺的鄰居,這6種印度文化習俗讓中國人都無法接受。

1.搖頭的文化

中國人會以點頭的動作表示同意,以搖頭的動作表示否認。而印度人習慣搖頭晃腦,根本無法從動作判斷其真正用意。據說這種習俗與印度的歷史有關。在古代,印度人攝於統治階層的壓迫,連說「不」的權力都沒有,因此聰明的印度人在有疑問時不是直接搖頭,而是先點頭再左搖右晃。經過長時間演變,現代的印度人依然採用這種搖頭晃腦的表達方式。他們究竟要表達什麼意思,可能需要結合實際情形綜合分析,這種多餘的動作實在讓人無法理解。

中印不同的表達方式

2.貧富共存的文化

在中國也有窮人和富人,而印度的貧富分化更加嚴重,窮人和富人似乎相處的很融洽。比如在孟買最繁華的商業區,附近可能就有髒亂的貧民窟。街道上走著光鮮亮麗、珠光寶氣的富人,路旁就有橫七豎八地躺著窮人和狗,他們一無所有、風餐露宿。有些貧窮的印度人有時候住在樹上,有的住在垃圾桶旁,他們在光天化日下洗澡衝涼,在大街上直接上廁所。這種場景中國人可能是永遠看不到的。

中印不同的貧富文化

3.苦行僧的文化

中國古代也曾流行過苦行僧的文化習俗,但在現代社會,苦行僧的文化極少存在了。即使你想衣衫襤褸地長途苦行,依靠沿街化齋果腹,善良的中國人也會將你照顧的吃穿不愁。而印度在宗教盛行的情況下,苦行僧的文化習俗至今很流行。印度存在大量修行的苦行僧,他們蓬頭垢面、衣不蔽體,漫無目的地邊行走邊吟誦經文。他們的修行的方式匪夷所思,有的數年不洗澡,有的幾年不吃飯。有一位著名的苦行僧,將手舉在空中40年從未放下,手指如枯木一般,情景十分駭人。

中印不同的苦行僧文化

4.廁所的文化

談到印度,就繞不開奇葩的廁所文化。許多中國人到印度無法適應的原因,首先就是廁所。印度的廁所不提供手紙,市場也很少售賣。即使專供外國人使用的高級廁所,配備的也是衝水清洗的方式。印度偏遠地區的廁所,簡單的準備了一桶水和一個杯子,高級的有一條自來水管,你自助衝洗即可。更多的印度人不喜歡上廁所,直接露天方便。我還特意問過印度人,為什麼用水衝洗,用紙巾不是更方便、更清潔嗎。誰知這個印度人反問:紙巾擦得乾淨嗎?絕對沒有水洗的乾淨。我竟無言以對......

中印不同的廁所文化

5.活埋的文化

在中國古代,活埋的祭祀文化習俗2千年前已經消失了。而在印度偏遠地區,這種文化習俗至今還很盛行,而且對象居然是兒童。這種活埋的儀式又名復活儀式,每隔5年舉行一次。在儀式前的一個月,參與兒童不能進行任何娛樂活動。儀式舉行時,他們會先將這些兒童麻醉,而後全身埋入黃土中,只露出頭部,持續5個小時再挖出。據說這種文化習俗能夠求得神靈庇佑,驅走病痛和災禍。

印度的祭祀文化

6.租賃妻子的文化

中國女性的社會地位,恐怕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而印度傳統觀念上,男尊女卑的思想還很嚴重,女人一般只是男人附屬品,甚至可以當成貨物租賃和出售。由此可見,中印的女性地位可謂天壤之別。在印度,因為貧富差距懸殊,男女比例不均衡,存在上億的單身漢,由此衍生出許多奇葩的習俗,租妻文化盛行。印度租妻的價格主要以女孩的年齡、相貌、身材等作為評斷標準,一般的價格為每月幾百元人民幣,好點的也不過1千多元。租賃者還可以根據自身需要,舉行簡單的婚禮。

中印不同的女性地位

主導租妻產業的主要是印度的丈夫,他們把自己的妻子出租給其它有需求的人,以獲取利益。也有一些是專業的中介,他們低價租來年輕的女孩,高價轉租賺取差價。最悲哀的是,也有印度女孩是被父母親手出租,或是自願出租,靠租金勉強維持生計。

另外,在某些印度偏遠地區,童婚的文化習俗還存在。每年的5月是印度的結婚旺季,很多農村會舉辦兒童集體婚禮,這些兒童大的十幾歲,小的還未斷奶。這種文化習俗的根本原因是,童婚費用低廉且不用給嫁妝。在一些封閉的印度地區,一個女孩可以被同時嫁給兄弟幾人做老婆,承擔整個家族的家務和傳宗接代的重任。

美麗的印度人

最後,忍不住要提醒一句,還處於單身狀態的年輕人,不妨多促進中印文化交流,有空到印度走一走、看一看,順便帶回一個印度女孩,挽救她的人生吧。

相關焦點

  • 電影《誤殺》中印不同結局的背後,是兩國不同文化的較量
    這確實讓狠多人都大跌眼鏡,那麼為什麼中國版的翻拍要採取這樣的結尾,這部電影是人性,制度,家庭等各方矛盾的幾種提現,中國版的結尾這樣處理,本質上還是反映了中印兩國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差異,看似是一部電影實則背後有更深的文化。
  • 龍象之爭:中印兩國經濟發展對比及前景展望
    為前瞻性開展戰略研判,謀劃對策,我們從中印兩國的發展基礎、歷史沿革、發展現狀(共11大類指標)進行全面對比,分析了上一輪中印競爭中印度落敗的原因,梳理了莫迪改革的主要措施。在此基礎上,分析了未來中印發展中雙方各自的優勢、以及競爭與合作的領域,並選取高、中、低三種假設情景對到本世紀中葉兩國經濟發展進行預測,最後提出了對策建議。
  • 中印經濟文化交流新觀察
    從這一角度認識兩國關係,得出的結論就是兩國應該也可以共同發展,兩國共同發展的重要條件就是兩國不斷深化互利合作,這也是兩國政界當前和今後的共同重大課題。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中印關係雖然經歷了風風雨雨,但基本上是處於一種「冷和平」狀態。
  • 「中印文化論壇」在南京南山湖風景區星空城堡開幕
    此次活動旨在為2019年「中印文化論壇」的召開舉辦籤約儀式,由著名油畫家楊林川與印方代表人員現場籤約,中國社會藝術協會主席邱新建、印度駐上海總領事Anil Kumar Rai,以及中印兩國文化和企業界代表共計約150人見證了儀式的完成。
  • 3個原因解釋中印差別,此文化影響最深
    眾所周知,古代印度擁有5千年以上的文明史,曾經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絲毫不遜於同為世界四大文明的中國。但是,對比中印兩國的歷史你會發現,印度人對待歷史的態度與我們截然不同。中國人熱衷於詳細記載正史和野史,歷朝歷代都有史書傳世。而印度5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幾乎沒有留下任何史書。
  • 從亞洲世紀到全球治理:文化視角下的中印關係
    中國和印度都需要振興經濟,推進現代化建設,因此也都需要一個穩定的、有利的外部環境。擺脫歷史重負,調整外交策略,緩和中印關係,成為中印雙方的明智之舉。於是,拉·甘地總理於1988年12月19日開啟了訪華日程。這是時隔34年之後(印度首任總理尼赫魯1954年訪華)第一位印度政府首腦對中國的正式訪問,標誌著中印兩國關係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 泰戈爾與中國的文化淵源:崇拜中國文化,促進中印交流
    但1924年的中國,正處在社會文化與政治歷史轉型的關鍵時期,中國正經歷意識形態的巨變,中國人正見證著一場偉大的變革。過去,這個古老而僵化的傳統社會一直受儒家文化價值系統所掌控,而隨著「新文化運動」的爆發,政治訴求轉向激進,人們不再想停留在過去,轉而尋求變革當時的中國。
  • 張文娟:從我的印度學生看中印文化差異
    但需要註解一下,這所大學是印度最貴私立大學之一,其生源構成多來自高收入中產階級,且以法學生為主,所以,也只能代表一部分印度年輕人,當然,也不能低估其反映出的文化共性。一、濃濃的權利意識 淡淡的責任意識 一個國家的政治文化在公民身上的投射,是非常明顯的。這種感受,只有經歷文化差異才會體會到,尤其是在對比性強的兩種文化裡生活,感覺才會強烈。
  • 從我的印度學生看中印文化差異-虎嗅網
    這種感受,只有經歷文化差異才會體會到,尤其是在對比性強的兩種文化裡生活,感覺才會強烈。印度建國採納的是自由民主主義的政治理論,也因為曾經在殖民地時代二等公民的遭遇,印度憲法對權利的強調無與倫比。印度制憲者們認為,給予權利,是開啟民智,改變積貧積弱印度的最好方式。這種濃濃的權利意識,已經投射到機構的日常運轉中,也映射到公民的日常思維中。
  • 為什麼微信在印度涼了?忽略中印細微文化差異,營銷推廣受阻
    原標題:為什麼微信在印度涼了?忽略中印細微文化差異,營銷推廣受阻   據印度《每日新聞》報導, 2010年中國封鎖了130萬個網站。即使是像飯否這樣的大型網際網路公司,這個中國的第一個微博平臺,也關閉了。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許多新的網際網路公司開始推出新產品和平臺。
  • 風情萬種的印度,上廁所和吃飯都徒手解決,文化習俗讓人難以接受
    印度就是一個不二的選擇,和中國的距離適中,消費水平也較低,這樣既能夠出國遊玩又不至於產生高額的花費。但是社會上對印度這個國家的看法都不同,畢竟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民俗文化,正是這些文化和習俗讓一些中國人較難接受。印度的在他們傳統文化和社會的薰陶下,男尊女卑的觀念是根深蒂固的,不像中國提倡的就是男女平等。
  • 中印邊境地區,經常有印度美女背著大包在亂逛,難道是有大生意?
    不同國家之間通常有明顯的文化差異,即使是屬於中國的56個民族,也有許多不同的文化習俗,你會發現地理位置越近,語言和風俗就越相似,兩國人民在某些邊境地區有什麼相似之處嗎?今天小編帶你去看中印邊境。在中印邊境,一些人經常看到很多印度美女,她們通常拎著一個大包很忙,你可能想知道為什麼這些印度美女來到中印邊境?
  • 中印兩國經濟軟實力比較研究
    因此,綜合來看,中國的創新能力比印度更強。(三)文化中印兩國同為世界文明古國,兩國文化均具有較強的包容性。根據表5,印度英語熟練度指標六年中有五年排名比中國靠前,大多具有中等及以上的英語熟練度,而中國一直在低等水平徘徊,印度這方面強於中國,這很可能是印度將英語與印地語同列為官方語言的緣故。然而,與此同時,印度國內語言種類龐雜,使用人數超過一百萬人的語言就有34種,各邦均在推廣各自的官方語言,造成不同地區僅受過初等教育的底層人民彼此溝通不便。
  • 【中印邊境衝突最新消息!印媒:中印外長會晤在即 兩國通過外交熱線...
    【中印邊境衝突最新消息!印媒:中印外長會晤在即 兩國通過外交熱線緩和緊張局勢】據《印度快報》周三(9月9日)最新報導,在45年以來首次發生沿實控線開火的事件的第二天,新德裡和北京正在通過外交熱線以緩和中印外長會晤前的緊張局勢。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和中國外長王毅計劃在莫斯科舉行會晤。
  • 中印比較不為爭論輸贏
    原標題:中印比較不為爭論輸贏   經過反覆協商,印度終於迎來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來訪。這是印度新總理莫迪今年5月上臺以來,兩國最高首腦的第一次專門互訪。   毋庸置疑,中印在國際舞臺的全面崛起,是21世紀初人類社會正在經歷的重大歷史事件之一。
  • 徐梵澄文化研究中心亮相本地治裡,印度官員盼吸引更多中國企業和遊客
    孫衛東大使向徐梵澄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誠摯祝賀。孫大使表示,習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鑑,因互鑑而發展。作為兩大文明古國,中印人文交流源遠流長。1000多年前,玄奘西行,將佛教經典帶回中國。1000多年後,徐梵澄先生懷著對印度文化的濃厚興趣,來到這片神奇的土地。
  • 印度3000家酒店拒絕中國人入住,大量中國貨櫃滯留印度港口
    根據《印度斯坦時報》的報導,做出這一決定的行業組織名為「德裡酒店和餐館所有者協會」(The Delhi Hotel and Restaurants Owners Association),該組織是在印度另一個名為「全印度貿易者邦聯」(the Confederation of All India Traders)的貿易行會發出了抵制中國貨的呼籲後,做出的這一抵制中國人的決定的
  • 印度大使:中印關係史亟待再發現
    我很願意回答大家關心的中印關係問題,以及印度眼中的世界,向大家解釋印度的關切,或者比較一下中印兩國的關切等等。2011-05-30 13:33:16中國網: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您這次應該是第二次來中國訪談了。
  • 第七屆中印論壇印度電影展映活動在廊坊啟動
    第七屆中印論壇印度電影展映活動的啟動現場。記者 駱梓炫 攝長城網5月17日訊(記者 駱梓炫)5月17日下午,第七屆中印論壇印度電影展映活動啟動儀式在廊坊壹佰劇院舉行。會議現場。記者 駱梓炫 攝記者從啟動儀式上獲悉,此次中印論壇印度電影展映為期兩天,分別在5月18日、5月19日晚上6點至10點,展示《摔跤吧!爸爸》、《三傻大鬧寶萊塢》、《厲害了,我的國》與《無畏之心》等8部電影,放映地點在壹佰公園的草坪廣場,每晚放映2部電影。印度方表演舞蹈。
  • 陸洋: 印度搞「去中國文化影響」是自縛手腳
    1928年,年輕的譚雲山受泰戈爾之邀來到印度,在譚雲山先生的努力下,印度國際大學於1937年成立了中國學院,使印度的中文教育走上正軌。上世紀50年代,中印關係曾有一段蜜月期,這期間印度許多大學都開設了漢語課程。然而受1962年邊境衝突的影響,此後20年兩國關係持續低迷,中文教育也受到了嚴重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