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電子支付用戶數達726萬 一卡通、街口支付佔54.2%

2020-12-21 RFID世界網

臺灣金管會公布電子支付機構最新業務表現,到今年1月底為止,電子支付使用人數達726萬人,一舉衝破700萬人次關卡,其中民眾最愛用的是一卡通與街口支付,合計會員數佔54.2%。

根據金管會銀行局統計,截至今年1月底止,有5家專營電子支付業者(街口、歐付寶、橘子支付、國際連、簡單行動支付)以及兼營則有23家(銀行、中華郵政及電子票證發行機構),總使用者人數約726萬人,較上年同期增加278萬人,成長62.05%。

統計也指出,2020年1月當月代理收付實質交易款項金額約35.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4.5億元,年增率11.89%;1月當月收受儲值款項金額約41.1億元,較上年同期大幅成長467.33%。

另從使用人數來看,LINE Pay一卡通以210.1萬人奪下冠軍寶座,緊追在後的是街口支付(183.5萬人),第三名則為玉山銀行(113萬人);至於收付交易部分,街口支付以15.6億元排名第一,而玉山銀行、LINE Pay一卡通則名列第二、三,金額分別來到10.7億元、3.2億元。

觀察LINE Pay一卡通和街口支付表現,從使用人數、收付交易及帳戶間轉移金額的數據顯示,街口支付的使用人數小輸26.6萬人,雙方差距越來越小,其餘2項指標皆超越一卡通。街口支付最新公布,用戶數在2月底正式突破200萬人,今年可望搶下電子支付市場的冠軍寶座。

1

相關焦點

  • 一年飆近2倍! 555萬臺灣人使用電子支付 佔比為28.5%
    臺灣電子支付業務已進入快速擴張階段!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截至今年七月底,臺灣使用「電子支付」人數已達555萬人,較去年同期的274萬人、足足增加近兩倍;其中,今年七月的「實質交易金額」與「儲值金額」也雙雙創史上單月新高。
  • 兩巨頭瓜分臺灣行動支付市場 每 2.8 人就有 1 人用 LINE Pay
    DoNews 10月14日消息(記者 劉文軒)臺灣金管會統計,今年 8 月臺灣行動支付用戶數已經突破 1000 萬人,截至今年 7 月,行動支付累計總交易額高達 2991 億新臺幣,與去年同期相比,呈現倍數增長,年增近 156%,第 3 季可望突破 3000 億大關。
  • 街口支付獲批准 成臺灣第6家獲準的電子支付專營機構
    街口網絡以「街口支付」經營第三方支付,目前每月交易金額已超過1億元,此次投資設立「街口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專營電子機構業務,獲金管會許可。(翻攝街口支付官網)  臺灣金管會表示,核准「街口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專營電子支付機構業務許可,成為第6家獲準的電子支付專營機構。銀行局副局長莊琇媛表示,街口在取得專營執照後,必須在半年內開業。  銀行局官員指出,街口母公司為「街口網絡」,經營第三方支付的代收代付業務,目前每月交易金額已超過1億元。
  • 臺灣電子支付用戶數首次突破千萬 街口支付居首
    臺灣金管會6日公布電子支付機構最新概況,到8月底止,使用者人數有1008萬人,首度突破千萬人大關。 金管會主任秘書陳開元表示,電子支付使用人數突破1000萬人大關,代表電子支付邁向新的裡程碑。
  • 為了防疫臺灣鼓勵使用行動支付
    據臺媒報導,為因應新型冠狀肺炎疫情,人來人往的菜市場、夜市是一大重點,臺南市除做好市場消毒,攤商及市場管理人員佩戴口罩、勤洗手,落實每日健康管理定時量體溫,並提供酒精及洗手液供民眾使用外,開始啟用行動支付,消費者在菜市場、夜市拿出手機「嗶」一聲就能結帳,近期加強推廣力度,希望攤商鼓勵消費者使用
  • 臺灣「支付大戰」硝煙瀰漫
    今年農曆年節期間,臺灣行動支付平臺上異常熱鬧。為了搶奪市佔率,歐付寶、臺灣Pay等支付業者,不約而同以搶紅包來吸引消費者目光。社交媒體連我則挾社群優勢創建LINE Pay,未來更將與臺灣一卡通合作,推出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小額付費、帳單付費,甚至匯款轉帳服務,為支付界投下震撼彈。臺灣大車隊4月起全面提供LINE Pay支付功能。
  • 兩巨頭瓜分臺灣行動支付市場,每2.8人就有1人用LINE Pay
    10月14日消息,臺灣金管會統計,今年8月臺灣行動支付用戶數已經突破1000萬人,截至今年7月,行動支付累計總交易額高達2991億新臺幣,與去年同期相比,呈現倍數增長,年增近156%,第3季可望突破3000億大關。資深產業分析師胡自立曾表示,臺灣行動支付在今年上半首度超越信用卡。
  • 兩巨頭瓜分臺灣行動支付市場 每2.8人就有1人用LINE Pay
    來源:DoNews文/劉文軒據臺灣金管會統計,今年8月臺灣行動支付用戶數已經突破1000萬人,截至今年7月,行動支付累計總交易額高達2991億新臺幣,與去年同期相比,呈現倍數增長,年增近156%,第3季可望突破
  • 聯通支付、平安付、河北一卡通電子支付違規被罰
    晉城銀行徵信違規被罰52萬元 1月7日,央行官網披露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晉市銀罰字〔2020〕第2號)顯示:晉城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違反《徵信業管理條例》第二十八條第二款之規定,未取得信息主體書面同意查詢信用報告,違反《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管理暫行辦法》第二十九條第二款之規定,未按規定向人民銀行備案用戶變更情況。
  • 臺灣「支付大戰」硝煙瀰漫 八仙過海奮勇爭先
    為了搶奪市佔率,歐付寶、臺灣Pay等支付業者,不約而同以搶紅包來吸引消費者目光。社交媒體連我則挾社群優勢創建LINE Pay,未來更將與臺灣一卡通合作,推出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小額付費、帳單付費,甚至匯款轉帳服務,為支付界投下震撼彈。臺灣大車隊4月起全面提供LINE Pay支付功能。
  • 街口支付不參與臺灣二維碼支付標準制定
    街口支付今表示,公司配合政府產業發展推廣,但不參與「臺灣Pay QR Code共通支付標準」計劃。街口支付執行長胡亦嘉指出:「為了不要混淆店家,街口支付鄭重澄清絕對不會加入任何共用QR Code機制,對於店家若接受臺灣Pay共用QR Code或其他電支業者QR Code時,絕對不會包含接受街口支付。」類似共通QR Code的模式早已有多種方案在市場上,但都並未真的增進行動支付的普及度。
  • 臺灣悠遊卡跟進一卡通 申請兼營電子支付業務
    一卡通電子支付業務結合LINE Pay推出新的支付平臺,帶來「鯰魚」效應,四家電子票證機構紛紛申請兼營電子支付機構業務,遠鑫上個月已獲準兼營,遊悠卡審核補件中,愛金卡也準備申請中。  四家電子票證機構為何都申請兼營電子支付機構業務?臺灣金管會銀行局表示,主要是行動支付趨勢,大家都結合手機做支付,電票也跨到行動支付領域。
  • 淺析臺灣地區的行動支付
    從市場規模來看,中國大陸的行動支付規模穩居世界第一,相當於美國的幾十倍。2019年,行動支付滲透率(智慧型手機用戶使用行動支付的比率)達86%,高居全球第一,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左右。在大陸,行動支付已形成了支付寶和微信的雙寡頭格局。
  • 臺灣行動支付大亂鬥:這麼多種Pay,誰能成為最大贏家?
    《電子支付》部分,除了臺灣22家銀行、郵局以及兼營的一卡通外,目前取得專營《電子支付》執照的廠商共有6家,分別是街口支付、橘子支付、國際連、歐付寶、智付寶、ezPay臺灣支付,它們可以不僅可從事代收代付業務,帳戶也有儲值、轉帳等功能。另外補充一下,臺灣所談的電子支付、電子票證、第三方支付等營業項目,在中國大陸統稱為「第三方支付」,不像臺灣另外又分成三個不同的體系。
  • 從「法令」整並談臺灣電子支付競爭力
    臺灣「金管會」日前決定,將整並電子支付與電子票證法制,合為一法,雖說這只是法規上的一個小小調整,對臺灣金融科技發展卻是一個正確的決策,甚至整並的速度應該要再更快。以亞洲國家及地區為例,韓國電子支付比重已經高達77%,中國大陸的行動電子支付更是高達八成;反觀臺灣地區,大約只佔二成左右。
  • 百Pay齊放 臺灣金管會促今年電子支付達52%
    2019年上半年全民使用臺灣電子支付消費的比重為41%,對此金管會設下了2020年達到52%比重的目標,在政策的鼓勵下,今年行動支付市場可以預期將出現百家爭嗚的競爭,隨著支付的類別跟方式選擇更多,使用的便利與範圍擴大,消費者勢必也因為使用便利而隨手Pay下去。
  • 行動支付令人失望? 臺灣電信業賽局才開始!
    臺灣行動支付環境確實落後中國大陸一大段距離,大陸諮詢機構預測,今年大陸行動支付交易規模將超過約新臺幣57.4兆元,臺灣的行動支付發展2至3年,使用量仍無法衝高。中華電信在2014第4季搶先推出NFC SIM卡結合悠遊卡服務,宣告行動支付開跑;五大電信業者和金融業者,也不只一次組隊宣示行動支付元年來臨,但這塊市場並未如預期般地發生「爆炸性成長」。
  • 北京:搭公交地鐵行動支付佔主流 手機一卡通發卡量超1700萬
    本報訊(記者李博)無需辦理實體一卡通,手機開卡就可以坐公交、搭地鐵。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手機一卡通和掃碼搭乘公交地鐵。據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介紹,截至目前,NFC手機一卡通發卡量累計已超過1700萬;當前一卡通新增發卡量中,NFC手機一卡通、乘車碼等虛擬卡發行佔比已達7成。
  • 臺灣行動支付發展現狀如何:五年倍增計劃未達標 還差很遠!
    關於包括臺灣金管會所統計的「行動支付」服務交易金額已達到預期突破3千億元新臺幣。項目包括行動信用卡、行動金融卡、行動電子票證、電子支付機構實體通路支付服務(O2O)等,截止2020年9月底,總交易金額已達3,506億元新臺幣。
  • 北京交通行動支付佔比持續升高,NFC手機一卡通或超4成
    隨著行動支付的逐漸普及,北京公共運輸行動支付佔比不斷攀升。據北京市市政交通一卡通公司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北京公交地鐵已經實現行動支付全覆蓋,部分通勤族佔比較高的地鐵站行動支付比例已經超過七成。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截至去年底,北京軌道交通運營線路已達23條,日均客運量達1035萬人次;地面公交常規運營線路1158條,多樣化線路455條,日均客運量超850萬人次。目前北京公交、地鐵乘車可支持現金購票或單程票、一卡通實體卡、NFC手機一卡通、乘車二維碼等多種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