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行動支付發展現狀如何:五年倍增計劃未達標 還差很遠!

2021-01-21 金融虎


金融虎訊 12月17日消息,據臺媒報導,臺灣「非現金支付」五年倍增計劃進入倒數計時,2020年底就將結束,但距離目標52%還差很遠,確定今年已無法達標。


據了解,臺灣金管會在2015年底提出「電子化支付比例五年倍增計劃」,希望將內部「非現金支付」比率自2015年的26%提升至2020年底的52%。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第四季,臺灣非現金支付比率僅40.91%,且2020年因疫情降低人們消費動能,使民眾出境旅遊、百貨量販、住宿及餐飲等消費支出減少,且影響民眾使用非現金支付工具之交易金額,截至2020年第三季該比率下降為39.7%。但若把ATM轉帳購物交易也替換為「非現金支付」範圍,到2020年第三季該比率可達50.94%。


關於包括臺灣金管會所統計的「行動支付」服務交易金額已達到預期突破3千億元新臺幣。項目包括行動信用卡、行動金融卡、行動電子票證、電子支付機構實體通路支付服務(O2O)等,截止2020年9月底,總交易金額已達3,506億元新臺幣。


臺灣央行部分則是強調統計QR Code共通支付標準引入的生活帳單和稅單逾6,600項,2020年前十月轉換交易筆數及金額分別為2,010萬筆及689億元新臺幣,年增長各為150.9%及75.8%;累計交易筆數及金額分別為3,493萬筆及1,358億元新臺幣。該行指出,為利於電子支付機構間、電支機構與銀行間的交易訊息互通互通,臺灣財金公司2019年1月規劃建置電子支付跨機構共用平臺,有效節省業者個別系統介接的建置及維護成本,提供商家及消費者便利的行動支付服務。


資安部分,臺灣財金公司除通過國際「PCI DSS支付卡產業資料安全標準」審查驗證,業務及系統持續運作等管理,也均符合國際標準,確保交易訊息來源辯識性、隱密性、替代與不可否認性。跨機構共用平臺也將併入財金公司24小時監控作業,避免單一電支機構事件,影響其他參加單位或損及客戶權益。


無法達標原因有三 擬設新目標


非現金消費(電子化支付)五年倍增計劃確定失敗。今日,據臺媒報導稱,臺灣財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指出,「非現金支付」仍是重要的政策,會參考國際間的定義,會再檢討,繼續設立新目標,非現金支付比重的分母還是「民間消費支出」。他強調,會訂一個「有挑戰性」的目標,不會太容易達到,預計2021年初會出爐。


去年底臺灣電支佔民間消費比率是40.91%,但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反而降到39.7%,年底無法達成52%的目標,詢問金管會問題出在哪?


黃天牧分析稱無法達標原因有三:一是電子支付使用的場域受限;二是民眾使用習慣;三是對資安疑慮,都或多或少影響電支使用比率。金管會將宣導正確使用方式,鼓勵民眾少用現金,同時也會要求金融機構等強化資安,降低民眾疑慮。


現在詐騙集團以木馬程式植入手機,可以盜取帳密、鎖通訊、截簡訊通知、完成盜刷,根本不用人工打電話等;黃天牧則表示,將跟相關部會一起努力,儘可能降低此情況,強調還是要努力提升電支比率,鼓勵民眾多使用非現金工具。


臺灣銀行局長莊琇媛進一步指出,新目標正在研擬中,會增加新的KPI,參考國際統計方式,目前國際上會使用非現金支付每人使用筆數成長、非現金支付的平均支付金額去計算,與現行計算基礎不同,未來是否納入新的指標、現行基礎是否一起放進來觀察,目前還在內部研擬中,2021年初會出來。


臺灣Pay交易額破1300億新臺幣 提前達標


不過,臺灣Pay在2017年9月推出綁定金融卡後,原先規劃2020年底累計交易金額要突破千億元,財金公司董事長林國良曾於11月27日指出,目前包含轉帳、繳費、消費等的累計總交易金額已突破1,300億元新臺幣,已提前達標。



新冠肺炎阻隔人際距離,卻助長臺灣Pay的成長,今年至10月底交易金額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78%,且已經有13萬家商家,展望2021年,臺灣Pay將著重使用筆數的成長,希望與更多小型、微型商家合作,支付可小額化、便利化。


臺灣Pay期待「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修正案三讀,電子支付、電子票證整合之後,可以與新電支機構有更進一步的整合與合作。林國良指出,臺灣Pay希望拓展更多的小額交易,金額可能在百元以下,讓更多人方便使用,達到普惠金融。


臺灣Pay運用包含金融卡及信用卡,希望透過各類交易面向,與民眾食、衣、住、行各項生活層面充分結合。金融卡提供購物、轉帳、繳費、繳稅、提款等服務。信用卡則是與國際卡QR Code整合,提供購物、繳費、繳稅等服務,未來希望讓電子支付及電子票證業者加入「臺灣Pay QR Code共通支付標準」。


手機支付逾5千要簡訊通知 明年四月上路


此外,有鑑於臺灣各型詐騙案件層出不窮,過去銀行只有在刷卡逾5千時才會簡訊通知持卡人,有提案表示,未來行動支付逾5千、 ATM轉帳逾1萬元新臺幣也都要以「簡訊、APP或Line」等通訊軟體確認通知,預計最快2021年4月實施。


臺灣現行機制是ATM轉帳超過3萬元、信用卡刷卡逾5千元時才會通知,而行動支付都沒有通知。


三家支付商搶下臺灣健保費行動支付專屬權


另值一提的是,臺灣健保署最新拍板2021年將砸下近億元新臺幣,委託東元電機製作約160萬張健保IC卡,另外新一期「行動支付繳健保費」專屬契約案,確定由街口支付、一卡通、拍付奪下,由於保費定期定額特性及保費將漲,行動支付金額明年有望衝上15~20億元,支付業者業績料將進補。


臺灣健保署2019年7月首度嘗試導入行動支付繳納健保費服務,當時即由街口支付、一卡通、拍付三家取得1.5年合約。據統計,今年前11月透過行動支付繳費筆數就超過33萬筆、金額達9億元新臺幣,有機會趕年底前衝上10億大關,而新合約自明年起2加2年(即兩年後績效佳可續約兩年)。


臺灣健保金流有多大?臺灣健保署統計,企業及個人一年應繳保費約3,841億元新臺幣,今年前11月銀行臨櫃共867萬筆、超商723萬筆、銀行約定轉帳678萬筆三種為大宗,佔比相去不遠,介於28.6%~36.6%。惟金額頗為懸殊,臨櫃2,366億、佔比破六成;其次約定轉帳1,260億、佔比32.8%;超商繳費173億、佔比4.5%,而行動支付金額僅0.2%。


臺灣健保署官員解釋稱,這顯示「大宗保費多找銀行繳、筆數少,小額保費多找超商或行動支付,筆數多」的趨勢。對支付業者來說,繳健保費具有定期、定額、必繳的規律性,能充分培養民眾對支付平臺的使用黏著度,替未來更多行銷商機打好基礎,故有爭取誘因。


分析稱,明年臺灣健保費率調升、支付業者點數或現金回饋不斷及無接觸支付趨勢向上,明年行動支付繳納的金額挑戰15至20億將不是夢,有望較今年翻倍成長,且放眼一年應繳保費逾3,800億金額,成長空間還很大。


相關焦點

  • 臺灣行動支付發展現狀:五年倍增計劃未達標 還差很遠!
    金融虎訊 12月17日綜合消息,據臺媒報導,臺灣金管會「非現金支付」五年倍增計劃進入倒數計時,2020年底就將結束,但距離目標52%還差很遠,臺灣立法院財委會要求金管會等提解方,進行「國內行動支付普及率遲未達標,各金融機構亦屢傳系統出包與資安事件(如支付、匯款、貸款、信託等)相關因應措施」專題報告。
  • 臺灣行動支付發展現狀:五年倍增計劃未達標 還差很遠!
    金融虎訊 12月17日綜合消息,據臺媒報導,臺灣金管會「非現金支付」五年倍增計劃進入倒數計時,2020年底就將結束,但距離目標52%還差很遠,臺灣立法院財委會要求金管會等提解方,進行「國內行動支付普及率遲未達標,各金融機構亦屢傳系統出包與資安事件(如支付、匯款、貸款、信託等)相關因應措施」專題報告。
  • 臺灣「支付大戰」硝煙瀰漫 八仙過海奮勇爭先
    柯文哲的憂慮以及賴清德的樂觀,凸顯臺灣社會對行動支付的複雜情緒。但無論如何,共識已經形成。「在臺灣,大家都說用現金交易就很方便,但我覺得趨勢已經顯示,未來一定是往行動支付走。」胡亦嘉2006年前往大陸崑山經商,跟阿里巴巴、京東商城打交道。在大陸經商的那幾年,胡亦嘉觀察到,支付寶等行動支付發展太快、太方便,他們手機跟銀行帳戶端綁一起,買東西直接扣款,省去跨行手續費的問題。
  • 臺灣「支付大戰」硝煙瀰漫
    柯文哲的憂慮以及賴清德的樂觀,凸顯臺灣社會對行動支付的複雜情緒。但無論如何,共識已經形成。「在臺灣,大家都說用現金交易就很方便,但我覺得趨勢已經顯示,未來一定是往行動支付走。」胡亦嘉2006年前往大陸崑山經商,跟阿里巴巴、京東商城打交道。
  • 臺灣「支付大戰」硝煙瀰漫 八仙過海奮勇爭先
    柯文哲的憂慮以及賴清德的樂觀,凸顯臺灣社會對行動支付的複雜情緒。但無論如何,共識已經形成。「在臺灣,大家都說用現金交易就很方便,但我覺得趨勢已經顯示,未來一定是往行動支付走。」胡亦嘉2006年前往大陸崑山經商,跟阿里巴巴、京東商城打交道。在大陸經商的那幾年,胡亦嘉觀察到,支付寶等行動支付發展太快、太方便,他們手機跟銀行帳戶端綁一起,買東西直接扣款,省去跨行手續費的問題。
  • 我國行動支付的發展現狀與發展意義
    網際網路倡導的是一種平等分享的概念,從網際網路推出以來就在全世界得到推廣,也促使我國行動支付業務量的穩步增長,呈現出全面化發展的狀態。在當下這個追求創新的環境當中,為了能夠在金融市場當中搶佔先機,我國各個銀行以及支付機構都開始開展行動支付項目,在行動支付業務領域做出了積極的探索。
  • 臺灣行動支付發展遠落後於大陸,島內民眾:都怪蔡英文拖後腿
    如今,行動支付與高鐵、共享單車、網購,已經被稱為中國「新四大發明」。然而在中國臺灣地區,行動支付卻發展緩慢,這也讓島內民眾不禁對大陸行動支付的快速發展羨慕不已。不久前,臺北市長柯文哲稱悠遊卡公司申請發行數字悠遊卡被「金管會」卡2年,意外掀起悠遊卡公司與「金管會」論戰。從這場論戰中,我們多少可以看出島內行動支付發展的現狀。
  • 聚焦臺灣行動支付:追趕潮流 蹣跚起步(圖)
    據「金管會」統計,算上電子票證、PC端支付和行動支付,2016年上半年臺灣電子化支付比例僅為30%,「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莊琇媛坦言,這個比例與周邊地區相比還存在很大距離,「臺灣行動支付提升的空間還很大。」一線商家的反饋則更為直觀。在士林夜市經營炸雞排的許先生向記者透露,他的店可以支持3種手機掃碼支付,「最開始有補貼的時候還有人用,現在大概3天才會遇到一個要求用手機支付的,大家還是習慣用現金。」
  • 臺名嘴嘆大陸行動支付發展驚人 柯文哲怕被臺當局拖垮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然而,「金管會」表示,悠遊卡公司並未提出申請,若要發行虛擬的數字悠遊卡需申請「兼營」電子支付機構,但悠遊卡公司同樣未提出。悠遊卡公司回擊,悠遊卡是電子票證,與電子支付適用不同的管理辦法,且悠遊卡公司要推出的數字悠遊卡僅提供持卡人「在線支付」功能,並沒有要申請兼營電子支付。
  • 臺灣行動支付發展遠落後於大陸,島內民眾:都怪蔡英文拖後腿
    如今,行動支付與高鐵、共享單車、網購,已經被稱為中國「新四大發明」。然而在中國臺灣地區,行動支付卻發展緩慢,這也讓島內民眾不禁對大陸行動支付的快速發展羨慕不已。不久前,臺北市長柯文哲稱悠遊卡公司申請發行數字悠遊卡被「金管會」卡2年,意外掀起悠遊卡公司與「金管會」論戰。從這場論戰中,我們多少可以看出島內行動支付發展的現狀。
  • 「支付大戰」硝煙瀰漫 臺當局傾力支持欲速不達
    但無論如何,共識已經形成。  「在臺灣,大家都說用現金交易就很方便,但我覺得趨勢已經顯示,未來一定是往行動支付走。」胡亦嘉2006年前往大陸崑山經商,跟阿里巴巴、京東商城打交道。  在大陸經商的那幾年,胡亦嘉觀察到,支付寶等行動支付發展太快、太方便,他們手機跟銀行帳戶端綁一起,買東西直接扣款,省去跨行手續費的問題。
  • 臺灣2018行動支付戰開打(三):中國大陸VS臺灣支付發展環境大不同
    每隔幾年,網絡上就會出現幾篇比較中國大陸與臺灣行動支付趨勢的文章,有些文章褒揚中國大陸的迅速發展,有些文章則點出中國大陸其實是不得不發展行動支付。不過,中國大陸的行動支付現在究竟發展到何種地步?支付環境與臺灣有何不同?會不會也有缺點?《CNEWS匯流新聞網》帶你來解析!
  • 臺灣2018行動支付戰開打(二):2025行動支付普及率要達90%?還有漫漫...
    行動支付的未來是何種模樣?無現金社會的到來意味著什麼?國際上真存在沒有國民在使用現金的國家和地區嗎?又,相對而言,行動支付發展較緩慢的臺灣,現況又是如何呢?國際三大Pay:Apple Pay、Samsung Pay以及Google Pay在去(2017)年相繼來臺,更在今年有了大幅的成長,臺灣行動支付看似要起飛,臺灣人的支付習慣卻仍以現金與信用卡為主流。
  • 爆臺灣兩大行動支付平臺公司將報團 反撲Apple Pay
    兩大行動支付強項不同  群信以NFC技術為基礎,最大優勢就在立即感應的交通票證,這部份剛好不是臺灣行動支付公司的強項,而臺灣行動支付主要在HCE(Host Card Emulat ion,主機卡模擬)手機信用卡,對於電信商來說、進入門檻頗高。
  • 微信支付五年戰紀:離支付寶還差另一次 「偷襲珍珠港」
    但無論如何,支付寶是有理由緊張的,因為此時的微信支付就像蟄伏於草叢中的猛獸,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它抓到機會殺個措手不及,它只是在等待一個時機。很快,時機就到了。三、偷襲珍珠港確實厲害!此次春節『珍珠港偷襲』確實計劃和執行得完美。。。
  • 韓國計程車計劃升級行動支付服務
    原標題:韓國計程車計劃升級行動支付服務近日,韓國首爾市政府公布消息稱,首爾市政府正與中國行動支付公司展開合作,改善首爾計程車行動支付方式,讓採用支付寶等行動支付方式的乘客在首爾乘坐計程車時支付更加便捷此前,首爾市計程車一直使用靜態二維碼行動支付方式。經過改良後,首爾計程車將使用動態二維碼支付,包含乘客乘車時間、路線、計程車信息等,並直接根據計價表生成包含支付金額的動態二維碼,乘客直接掃碼支付即可,無須司機再手動輸入金額。目前,首爾市政府已經與支付寶展開合作,並計劃於明年1月份將動態二維碼支付服務覆蓋首爾市所有計程車。
  • 樂刷二維碼聚合支付 推動行動支付發展
    隨著時代的不斷創新發展,人們的生活也開始發生了一些變化。其中變化最大,對我們影響最深的還是支付方式的改變。從最初的出門買東西要在口袋放一堆零錢,到現在一部手機可以走天下。眾所周知,我國的行動支付領先全球。目前除支付寶、微信之外,還有許多機構都開啟了自己的行動支付之旅,也讓商戶收銀機前多了一個又一個支付二維碼,讓人眼花繚亂。
  • 小玉山青年看北京之一:行動支付為什麼在臺灣無法流行
    這個「不一般的」交流團由臺灣玉山科技協會負責組織,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協助和支持下得以成行。該活動旨在擴大臺灣青年的視野,使他們了解大陸科技、經濟與社會現狀,並增強海峽兩岸青年之間的文化交流。從機場出發駛向酒店的大巴上,同學們就對路邊停放的共享單車很感興趣,急著想體驗一下。當然與「共享單車」同為大陸「新四大發明」的「行動支付」也不遑多讓。
  • 國慶實地考察 看三線城市行動支付現狀
    看三線城市行動支付現狀    在北京呆久了似乎已經熟悉了北京的生活方式,包括便捷到外出幾乎無需錢包的行動支付。正好借著2016年的十一假期,我回到鞍山實際體驗了一下那裡的行動支付發展現狀。經過多個場景的實際體驗,總的來說鞍山對行動支付的接納程度超出我的預期。
  • 特寫:微信支付在臺灣地區的現狀
    不少當地的零售業從業者都表示,大陸遊客來到臺灣的一個重要目的就在於購物;而從去年開始,越來越多的大陸遊客開始詢問行動支付的事宜。  「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一些陸客到店內挑選好東西,準備付款時,都會問我們接不接受微信支付,我只能說暫時還不支持。」回憶起一年多前的情景時,西門町內一家便利店的店長說,自己當時對微信支付基本還沒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