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的某個大V號又爆出了一段外賣速食包的暗訪視頻,通過拍客暗訪發現外賣商家使用速食包,加熱後再包裝,通過美團,餓了麼平臺大量售出。
在這段視頻裡,外賣商家的不作為,和生產廠家令人作嘔的生產過程,都使我產生了強烈的不適感。
昨天「髒酒店」,今天「髒外賣」,看著滿屏幕撲來的惡臭,你還想吃外賣嗎?
在這之前,外賣行業頻頻爆出的新聞已經屢見不鮮,外賣不衛生、行業監管不嚴、外賣小哥等事件……
「外賣無需經驗,10㎡店面即可開店。」
「開外賣店不會炒菜,一天都能賣出1000份!」
「快餐便當加盟,僅需2人就可開一家便當店。」
相信這樣的標題吸引力並不弱,但是在這廣告標語的背後,隱藏的是外賣行業的亂象。
你自己不會做,用調料包做便當就算了。最噁心的是,連食材也把控得如此嚴格,絕不用新鮮的,因為新鮮的貴啊。保質期越長越好,這樣就可以大量的買入材料,量多價格自然就下來了。
這件事的噁心之處,還不僅僅是我們食客花錢吃垃圾。更可怕的是,這是劣幣驅逐良幣的可怕。
沒良心的商家搞亂了整個外賣市場,顧客吃不出來好壞食材味道的區別。或者有些吃出來了,但是並不在意,因為便宜啊,相對於高質的商家來說,一份十幾塊的外賣能填飽一頓肚子,對於在大城市裡苦苦掙扎的年輕人來說無疑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眾所周知,在一線城市開一家餐飲店,食材用得好的話,加上店租和運營費用等本來成本就很高,沒多少利潤可以賺。另一方面又要和低成本的競爭,在某些時候更要連帶著被他們搞臭了的外賣業名聲波及到了自己身上。
當年肯德基的「變異雞」事件相信有不少人還記得,這個出於網際網路的謠言,又名多翅雞、多腿雞、畸形雞等等。甚至還有網友添油加醋配上了PS合成的圖片,指證麥當勞肯德基等西式快餐所使用的雞是變異了的雞,對人體有不可估量的危害和影響。
「變異雞」新聞杜撰出來的荒誕內容被網友紛紛轉載,給部分消費者造成了極大的困擾,北京電視臺甚至以少有的幽默角度,做出了調侃式的闢謠,又被《法制晚報》盤點為「2008年八大離譜事件」,「變異雞」謠言不攻自破。
連麥當勞肯德基這樣的國際連鎖快餐企業都被「劣幣效應」所影響,那麼再轉頭看看國內的民族快餐企業,不也是會經歷這種驅逐的過程?
那麼拋開其他的不說,我們現在吃的外賣真的有這麼髒嗎?
作為一個走遍四方的遊徒,我可以負責地講,大多數價格低廉的外賣,質量都很堪憂。
之前央視進行過走訪調查,發現很多外賣網店都是照騙:
甚至老闆還能夠大大方方地承認自己是無證經營。
之前的時候我曾經在大學城附近的外賣店打零工,做好打包出來賣相和香味都不錯,現在咱們來算一下成本。
假設一份外賣20,美團的提成是百分之二十,也就是四塊。
還剩16
算入人工,房租等雜項一份2塊。(在二三線城市這都算少到離譜的了)
還剩14
大米從購入到煮熟算1元,牛肉按成本大概40/斤,一份100克就是8元。
還剩5元
配菜5毛,水電煤2元。
還剩2.5
(損耗什麼的就不具體算了)
其中大多數的成本都是硬性成本,如果非要擠出多點利潤,食材就成了某些黑心商家下手的地方。
那麼本本噹噹用好食材負責任地把東西做好的外賣賺多少錢呢,2.5塊錢……
我投資十幾萬開一家還行的小店,要賣多少份才能回本呢?
還不算推廣活動營銷成本……
要認真負責地賺這2.5塊錢,要操心、運營、採購、加工、以及背上外賣小哥沒有處理好客觀原因得到的差評和退款。
在利潤極低或者沒有的情況下,再擠出利潤,你覺得你吃到嘴裡的餐品本身價值能有多少呢?
在成本逐漸提高的今天,任何生意人都不會在自己只賺一塊錢的情況下,讓你吃到最終成本是五塊錢甚至更高的東西,沒有利潤的生意,誰都不會去做。
與其忍受外賣的髒亂,以及每次高峰期緩慢的配送時間,不如自己動手做點健康營養的便當,既能保持乾淨,也能活動身心,又有什麼不好呢。
我是老梁,專門掏些地球上的事兒來說的老梁(只限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