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騰訊以違反不正當競爭為由,把「OK微信管家」告上法庭,判決書顯示,這一軟體獲取了很多微信用戶的信息,包括朋友圈、好友、聊天內容等等,還提供了很多微信沒有的功能。
一審騰訊勝訴,獲賠360萬元,但是,比起微信被「薅羊毛」一個億,這點微不足道,OK微信管家是依靠收取服務費來盈利的,也有媒體透露他們會靠出售用戶的個人信息賺錢,總之,OK微信管家獲利超過了1億元。
其實微信和第三方群控工具之間的博弈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像WeTool這類新生事物,一旦微信覺得可能威脅到自身的發展,就會等待時機斬草除根。
所以,官方和外掛的對決,持續依舊,從騰訊的最早社交巨頭QQ來看,就已經是如此,但是站在用戶的角度,官方竟然輸得徹底。憑藉官方沒有的功能,比如顯示對方IP、去除廣告等等,外掛深受歡迎,比如當初的彩虹QQ、紅旗QQ、珊瑚蟲版QQ等等諸多外掛,都曾混得風生水起,好評不斷。
但是站在一個客觀公正的角度,這些外掛不僅會侵犯用戶隱私,也會對官方造成商業價值上的衝擊。所以騰訊的打擊手段從來都是毫不留情,比如珊瑚蟲版QQ的製作者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還罰了120萬元,之後的外掛也多是這個下場。
微信時代以來,這種外掛就減少了,但是吸引力太大難免會有人以身涉險,他們還分成了兩大陣營,一個都是類似WeTool,在微信眼皮子底下存活,自認為已經是微信一部分的;還有一種是黑產,包括「清好友」、「幫忙修改微信步數」等等外掛,這種風險更大,但是用戶卻很感興趣。
但是今年,WeTool也被微信用雷霆手段給徹底封禁,官方建議用戶們轉移到企業微信上去,畢竟那才是「正規軍」、沒有了WeTool的分流,企業微信自然而然的用戶就多了起來。
而微信沒有起訴對方,一反常態的溫柔,還將其收編,成為了企業微信的官方服務商。這是微信看到了其創新確實受到很多用戶的喜愛,看到了其存在的價值,所以起了「愛財之心」,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對方並沒有對用戶造成隱私上的洩露或者帶來風險。
其實看到這些外掛發展得如此好,微信是非常樂意見到的,並且還會等他們發展壯大之後學習其經驗化為己用,這也不失為外掛的一個好處,只是費了半天勁,為別人做了嫁衣,小算盤徹底落空。比創新,可能這些外掛比微信更敢想,但是比血統、比價值觀,他們也輸得很徹底。
那麼,大家對於微信和外掛之間的對決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