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被「薅羊毛」一個億 暴露了它的倔強

2020-12-12 手機鳳凰網

©新熵原創

作者 | 於松葉

近日,「騰訊被薅羊毛一個億」的相關話題引起關注。企查查信息顯示,騰訊以違反不正當競爭法為由,起訴了第三方群控產品「OK微信管家「背後的兩家主體公司——廣州登堂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和廈門聯絡易科技有限公司。

判決書顯示,被告在其主辦網站「OK微信管家」上,推銷微信管理軟體,該軟體可以獲取微信的用戶信息、聊天內容、微信好友、微信朋友圈、微信紅包及轉帳等各類隱私數據,並自動生成統計圖表,擁有諸多微信沒有提供的功能。

OK微信管家靠收取服務費盈利,也有媒體報導稱該產品會將收集來的信息悄悄對外出售進行牟利。兩被告則透露,已通過OK微信管家獲利超過1億元。一審騰訊勝訴,獲賠360萬元。但賠償金額相較於對方所獲利潤,確實微不足道。

今年以來,WeTool等頭部第三方群控工具被微信正式封殺,意味著此類外掛工具野蠻生長的時代正式結束。但遺憾的是,微信官方扶持的企業微信因功能貧乏經常遭到用戶的吐槽,顯現了企業微信的產品理念和用戶需求之間的尖銳矛盾。

面對頻頻遭受的外部侵入,騰訊並沒有採取「一刀切」的嚴密封殺措施。作為微信生態的締造者和規則的制定者,微信允許新生事物有一定的成長空間,但是不允許外部產品威脅到自身,總是時機成熟,再斬草除根。

騰訊和外掛軟體的鬥爭

外掛不僅僅是如今微信面臨的問題,早在十多年前,作為上一代即時通訊工具霸主的QQ就已經面臨面臨嚴重的外掛侵襲問題了。

2001年,北京一高校教師推出珊瑚蟲版QQ,因提供了官方版本沒有的顯示對方IP和地理位置、去除廣告等功能而備受網民喜愛,下載量巨大。珊瑚蟲版QQ的出現,拉開了QQ外掛時代的序幕。此後數年,網絡上出現了彩虹QQ、紅旗QQ、HookQQ等諸多QQ外掛。

「去廣告,顯IP」,是絕大部分外掛產品的共同賣點,不僅暴露出了侵犯用戶隱私的隱憂,也讓QQ的商業價值受到衝擊。

QQ對外掛製作方的打擊毫不留情。2008年,珊瑚蟲版QQ的製作者陳壽福被判侵犯著作權罪,處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人民幣120萬元。三年後,彩虹QQ的製作方也被認定對QQ構成侵權及不正當競爭,判罰開發的兩公司賠償騰訊50萬元。紅旗QQ是兩名騰訊前員工開發的外掛軟體,2012年,紅旗QQ的3名負責人因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獲刑6至7個月不等。

QQ的外掛時代落幕,不單是因為騰訊方面的嚴厲追究,更是由於微信時代的到來。 2011年,微信誕生,即時通訊的主戰場逐漸從QQ轉移到微信,人們對於QQ外掛的需求不再,針對微信的各種外掛應運而生。

與此同時,淘寶的開店門檻和成本越來越高,大量三無化妝品商家開始另尋他路。幾乎無成本的社交媒體成了眾多商家的後路。微信的迅速崛起,也催生出了微商這一新物種。

而後的數年,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意識到微信中的私域流量的威力,紛紛開始以微信為根據地,發展客群,但是運營人員手動加好友、管理社群和粉絲的效率始終有限,因此,能夠優化微信社群管理的諸多外掛產品進入企業視野,成為企業開疆拓土的法寶。

在諸多的微信外掛產品中,主要有兩大類。一類屬於半正規軍,比如WeTool,用戶體量大,認為自己在微信眼皮子底下存在多年卻相安無事,自身的存在已經獲得官方默許;另一類是黑產外掛軟體,包括「清好友」「修改微信步數」等外掛軟體,由個人開發者製作而成,可能存在盜號詐騙、竊取用戶信息並倒賣等問題。

鑑於黑產外掛軟體的新聞經常見諸報端,人們默認大多數微信外掛是不可靠的,紛紛向WeTool等頭部產品靠攏。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今年5月底,一場針對WeTool使用者的封殺行動開始蔓延,微商、在線教育等重度依賴第三方群控工具的行業均遭到波及,一時間怨聲載道。

微信官方態度強硬,對用戶下達了正式警告,被封禁的帳號如若繼續使用外掛軟體,將會被永久封號。對於對社群管理有剛需的用戶,微信方面則建議他們遷移到企業微信。毫無疑問,企業微信才是群控工具中的正規軍。

企業微信於2016年上線,起初只是作為基本的企業通訊工具而存在,並不和微信生態相連接,直到2019年年底,企業微信才正式連接微信生態,並優化了效率工具。而巧合的是,微信也是在2019年加大了處理外掛的力度。

2019年6月18日,微信安全中心發布了《關於打擊「微信營銷」外掛的公告》,拉開狠打外掛的序幕。第一波被整治的諸多外掛產品中,包括「俠客」「通路雲」等多款群控軟體,騰訊方面對這些產品的運營方提起訴訟,認為這些群控軟體的開發、運營構成不正當競爭。

但是今年5月才被封殺的WeTool的下場就好得多,該產品背後的杭州推寶有限公司並未被騰訊方面起訴,而是被微信官方「收編」,即成為企業微信官方服務商,並研發推出了新的群控產品企微寶。

微信對待WeTool和其他外掛產品的雙標,助長了外掛開發者們的僥倖心理。 如今,距離WeTool被封殺已經過去了半年多,OK微信關家在被騰訊方面起訴後也迅速消失了,但市面上依然有大量外掛產品存在。「新熵」觀察發現,這些產品多通過收取服務費和廣告費變現。它們蟄伏在微信生態內,但不會被微信官方扼殺在搖籃之中。

只挑體量大的外掛開刀,這讓外界認為,微信封殺WeTool等主流外掛是殺雞儆猴,是為了給企業微信鋪路,但這種說法並不是個完美的解釋。

用戶的無奈

封殺WeTool等主流外掛之後,企業微信獲得了大量的用戶。但令微信方面尷尬的是,「難用」,成為許多企業社群運營人員對企業微信的評價。目前的企業微信,功能依然十分保守,諸多第三方群控產品能提供的服務,例如自動回復、回復關鍵詞拉群等重要功能,企業微信均不提供。這些眾多第三方團隊都可以實現的功能,並不是微信不想實現,更像是故意不去實現。

企業微信之所以功能雞肋,或許和其相對封閉的體系有關。眾多周知「微信之父」張小龍有個「三不」原則,即不騷擾、不感動、不迎合用戶,這個產品觀影響了微信的基調。

企業微信作為微信的官方衍生版本,本就不是為了迎合企業營銷而存在的,讓企業運營人員遷移至企業微信管理用戶,是在清除第三方群控產品過程中的緩衝策略。等到群控產品絞殺殆盡,該如何高效率運營企業社群,並不是微信官方認為的應該替用戶解決的問題,因為微信官方並不想親手撕開「騷擾用戶」的口子。

微信「不騷擾用戶」的產品理念體現在方方面面,例如朋友圈文字只能顯示5或6行,超出的部分文字會被摺疊,再就是過度活躍的、疑似微商的帳號所發朋友圈會被屏蔽,新的好友申請也無法顯示,微信生態內各種有誘導分享性質的連結也經常會被屏蔽。

微信的產品細節中還彰顯了其是一個「可追蹤的人際關係網」這一產品理念。 不同於QQ,通過搜索暱稱或群名就能檢索到大量陌生用戶或QQ群,微信的加好友存在一定的門檻,別人是如何加你為好友的,將永遠顯示在這個人的資料欄下方,是通過手機號、名片、微信群還是二維碼等方式,都是有跡可循的。

微信群中的人際關係情況也會被提示。當用戶收到一個微信群邀請,會看到自己是否有微信好友存在於這個微信群中;如果你是掃碼進入該群,且該群沒有你的任何微信好友,入群之後其他用戶也會收到相關提示。對用戶強調微信群內的人際關係,也能讓部分微信詐騙手段無所遁形。

可以看出,微信不接受莫名其妙的好友關係,也在暗中強調陌生人社交的風險。 但是諸多第三方群控工具的出現,過度延展微信的功能,也無形中扼殺了微信這一產品的初衷。通過第三方產品進行社群裂變,輕則出現企業惡意導流的情況,重則會出現各種形式的詐騙案件。

這說明微信的「三不」原則,確實有其存在的道理。

在微信的強勢態度下,目前,大多數企業都不敢再貿然使用第三方群控產品,要麼乖乖適應企業微信,適應種種不便,要麼通過企業微信開放的接口,開發企業自研的群控工具,再或者,也可以購買企業微信籤約服務商平臺的服務。

以完美日記企業微信為例,用戶可以查看官方運營客服小完子的歷史朋友圈,用戶可能無法發現異樣,但問題是,正常情況下,企業微信並不支持查看歷史朋友圈,僅支持查看當日朋友圈。

一天的朋友圈內容,信息容量十分有限,對於完美日記等上新頻率高的企業來說,根本無法滿足外宣的需要。通過購買企業微信籤約服務商的服務,企業獲得了企業微信本不具備的功能。

但依然有企業不願意將社群遷移到企業微信上。「新熵」接觸的某公司運營表示:「最近在考慮使用微信籤約服務商的產品,但是如果有可能的話,我還是傾向於使用微信外掛,因為我們公司的上萬好友都在個人微信中。」

「新熵」詢問某微信籤約服務商客服是否有快速導入微信好友的功能,對方表示,個人微信和企業微信不互通,企業微信也不能主動添加個人微信為好友,只能提醒粉絲主動添加企業的企業微信號。」這意味著,一旦企業改用企業微信運營社群,可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粉絲流失,因為無法確保每個粉絲都能主動添加企業微信。

另外,微信籤約服務商的服務價格也較貴,「新熵」接觸到的一家服務商,報價為每個號每年1499元,單價根據企業購買數量有所遞減,其他服務商的價格也相差不大。以前的WeTool,其基礎付費版價格為每號每年799元,該價格在諸多外掛產品中屬於較高的,相當於企業的群控成本至少翻了一番。

向企業微信遷移不便和群控成本增加的問題並不算嚴峻,企業使用企業微信最大的問題是不利於企業打造親切友好的形象,拉近與客戶的距離。

對於美容、理髮、代餐等服務類連鎖企業而言,企業人員會有意打造和顧客間的朋友關係,平時給顧客的朋友圈點讚、評論甚至發發紅包,以增強店鋪的存在感,進而促進轉化。一旦使用企業微信,社群運營者不但不能查看顧客朋友圈,而且還會顯得正式、不可親近,這也是一些小微企業不願意使用企業微信的原因。

企業微信目前只收取300元的註冊審核費用,並不針對企業收取其他服務費用,雖然不排除企業微信未來會像微信一樣打造出獨特的盈利生態,但「封殺微信外掛是為了給企業微信鋪路」的說法並不成立。簡而言之,是企業微信的產品理念和產品調性桎梏了其普及程度。

微信的「一言堂」

微信對社群運營有著自己的態度。搜狐房產線社群運營林楊告訴「新熵」:「我認為微信扶持企業微信的目的並不是幫助企業高效管理社群,而是促使企業進行1V1運營。」1V1運營,即針對不同的群體進行不同的服務和管理。

「企業微信每天最多只能發一條全員可見的朋友圈,但是可以針對不同的朋友圈分組,繼續進行有針對性的朋友圈推送,這說明企業微信傾向於精細化運營。」林楊補充道。

微信是自己的生態規則的締造者,無論是對外掛軟體初期的佛系態度,還是後期的嚴抓嚴打,都反映了其作為絕對霸主的威嚴和強勢。所以社群運營的規則和調性,微信也要緊緊把控,不容任何人偏離路線。

無論是朋友圈默認一天可見,還是每天只能發一條全員可見的朋友圈,都顯示出了微信對自身生態內的營銷行為的克制態度。這種克制,不僅僅是因其遵循「不打擾用戶」的主旨,更是因為微信不允許自身生態內生長出比自己強大的產品。

相比與外界,微信較晚意識到私域流量的威力。 微商是伴隨著微信的誕生而出現的,但是微信卻在數年後才有所動作。2014年,微信推出微信小店,為微信公眾號創作者提供了運用私域流量變現的途徑。

2016年,騰訊投資口袋購物,而後口袋購物旗下的微店直接接入微信,開通微店的用戶,其微信資料下方會對好友顯示其個人微店的入口。外界甚至認為,微店是被微商模式倒逼出來的產物。

今年,微信官方小程序團隊又推出了「微信小商店」,據報導,微信小商店是小程序團隊全新打造的一個快速建店工具,無需開發即可一鍵開通一個賣貨小程序,免服務費且支持直播帶貨。

種種動作說明,微信近年來已經開始主動審視私域流量的價值,在自己尚未挖掘之前,更不許別人有大的動作,這也是近幾年微信陸續屏蔽淘寶、抖音等產品連結的原因。

正如刷屏文章《騰訊的背水一戰》表達的觀點之一,微信已經管道化了,有可能失去了對流量的控制。對微信而言,現在的核心競爭力就是高達11.65億的月活躍帳戶數。對於微信來說,如果不能緊緊抓住用戶,把用戶留在騰訊陣營的產品體系內,就會根基漸崩。

在社交賽道,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打敗微信的唯一途徑就是打入微信內部,利用微信導流,從內部瓦解微信。例如陌陌團隊新推出了熟人社交產品咔咔,就是在利用微信和QQ給自己導流,再通過新玩法沉澱用戶。類似的熟人社交產品一旦茁壯成長,必定會動搖微信社交行業老大的地位,微信不能眼睜睜看著這種事情發生。

但必須強調的是,微信似乎樂於觀察新生事物的成長路徑,學習經驗並化為己用,所以外部事物總是在形成一定的體量之後才被封殺。

2018年,微信開始封殺抖音,通過抖音,微信意識到朋友圈能為短視頻平臺有效導流。第二年,微信開始給騰訊微視導流,用戶使用微視可以獲得髮長達30秒的朋友圈視頻的權限。這對於一向以克制面目示人的微信來說,是一個出人意料的改變和妥協。

可以肯定,微信永遠不會對各種外部侵襲實行「一刀切」的措施,但會一直走在封殺外部產品的路上。(文中林楊為化名)

相關焦點

  • ok微信管家薅騰訊羊毛獲利一個億!後者起訴:索賠1000萬元
    據媒體報導,廈門聯絡易科技有限公司與廣州登堂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發運營了一款薅羊毛軟體,名為「ok微信管家」。騰訊方面稱,這款薅羊毛軟體可獲取微信用戶信息、聊天內容、好友、朋友圈、紅包及轉帳等各類隱私數據,並自動生成統計圖表。
  • 2020「薅羊毛」指南
    但如今,「薅羊毛」的套路變得越來越深,難度也越來越高。2019年的「薅羊毛手冊」放在今天,多半不好使。在網上搜索「薅羊毛」我們可以找到一大堆所謂「薅羊毛」平臺但是仔細看這些網站推薦的內容你會發現充滿了互利網早期那種「躺著賺錢,日入千元」的味道仿佛過去的牛皮癬彈窗廣告換了個外套
  • 微信被「薅羊毛」一個億,官方和外掛的對決,竟然輸得徹底?
    一審騰訊勝訴,獲賠360萬元,但是,比起微信被「薅羊毛」一個億,這點微不足道,OK微信管家是依靠收取服務費來盈利的,也有媒體透露他們會靠出售用戶的個人信息賺錢,總之,OK微信管家獲利超過了1億元。但是站在一個客觀公正的角度,這些外掛不僅會侵犯用戶隱私,也會對官方造成商業價值上的衝擊。所以騰訊的打擊手段從來都是毫不留情,比如珊瑚蟲版QQ的製作者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還罰了120萬元,之後的外掛也多是這個下場。
  • 想薅加州黃金營養和諾奧的羊毛?雙十一就來iHerb!
    想薅加州黃金營養和諾奧的羊毛?雙十一就來iHerb!隨著雙十一的靠近,想必許多小夥伴也是想趁著這個薅羊毛的好時節,好好的給自己囤囤貨,那麼想要購買加州黃金營養和諾奧兩個牌子貨的朋友可千萬不要錯過一個好去處——iHerb!
  • 薅羊毛大軍:沒有茅臺?Costco你涼了吧!
    Costco開店三天後,就開始逐漸領略到了中國廣大消費者薅羊毛的能力了,不賣茅臺了?老子就退卡,想賺我299元的會員卡錢?做夢去吧,老子來光顧你,就是為了買茅臺,不讓我薅羊毛,我才不來!Costco開業時,所有的媒體都在報導它是如何火的,模式是如何成功的,我不知道是這些媒體被收買了,還是他們太年輕,太傻,那一大家子去薅羊毛,搞了好些茅臺賺了一萬多,你看不見?我在路邊支個攤子,賣1498元的茅臺,我的路邊攤一樣可以從北京排隊到上海,絕對風雨兼程,老頭老太不帶一點兒含糊的,有一個敢暈倒的,我都負責。
  • 悅淘遭遇羊毛黨薅羊毛事件 被薅超過200萬
    針對此次事件,悅淘官方也在第一時間做出了回應。悅淘APP站內消息:對於此次悅淘遭遇的羊毛黨薅羊毛事件,悅淘已經在第一時間修復後臺規則。悅淘此次損失超過200萬。但是悅淘願意承擔此次事件的所有損失,服務好客戶。所有下單成功的商品,悅淘會按照約定準時發貨。
  • 薅羊毛怎麼讀?薅羊毛拼音讀法及意思簡介
    經常會聽到別人說薅羊毛,但是就是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就連薅羊毛怎麼讀都不知道?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們。  薅羊毛怎麼讀  薅羊毛拼音:[hāo yáng máo]  薅羊毛簡介  事實上,薅羊毛這個詞並非天生和P2P聯繫在一起。
  • 優惠券BUG被「薅羊毛」,拼多多回應:沒損失200億!
    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稱「有大批用戶開始『薅羊毛』,一晚上200多億都是話費充值」,甚至有人開始推測,此舉將導致拼多多面臨破產風險。20日午間,拼多多發布關於「黑灰產通過平臺優惠券漏洞不正當牟利」的聲明,承認優惠券漏洞導致被盜取數千萬元平臺優惠券,但否認了損失「200億」的網絡傳言。
  • ok微信管家薅羊毛獲利超一億!騰訊起訴:索賠1000萬
    據媒體報導,廈門聯絡易科技有限公司與廣州登堂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發運營了一款薅羊毛軟體,名為「ok微信管家」。  騰訊方面稱,這款薅羊毛軟體可獲取微信用戶信息、聊天內容、好友、朋友圈、紅包及轉帳等各類隱私數據,並自動生成統計圖表。
  • 雙12了,想學點「薅羊毛」技術嗎?
    雙12了,想學點「薅羊毛」技術嗎?無論是雙十一還是拼夕夕,無論是+7直播還是近在眼前的雙十二,「薅羊毛」這個詞正在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成了「積少成多」的一種手段,卻脫離了它本來的含義:「偷偷地扯一些羊身上的毛」。
  • 教你薅羊毛的人,盯著你的存款和花唄
    與燃財經這種剛剛入群兩天的新人不同,小小二已經是一位有著兩年薅羊毛經驗的資深羊毛黨。除了微信群,小小二還加入了QQ群、抖音粉絲群以及下載了諸多專業的薅羊毛APP和微信小程序。 在小小二看來,每天花上幾個小時爬樓看看群裡發布的優惠信息之後下單,儘管節省的錢不是很大額、買到的東西也不是名牌,但卻可以很好地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很值得。
  • 「羊毛」線報來源複雜 記者揭秘「薅羊毛圈」
    擁有幾十萬粉絲的網站UP主「路人A-」將消息擴散,引發大量網友一擁而上「薅羊毛」,涉及金額高達七百萬。這也逼得店主發公告「求饒」。現代快報記者發現,在社交軟體上存在各種「羊毛」群,有人利用商家失誤定價、結算漏洞,甚至開發代拍軟體以獲取低價商品。實際上,有些惡意利用平臺規則或技術手段「薅羊毛」的行為,可能涉嫌違法犯罪。
  • 美國能從臺灣身上持續「薅羊毛」
    據媒體報導,美國於近日再一次批准了對臺軍售,將出售給臺灣價值約2.8億美元的軍事通信設備,這已經是川普在任期間第11次批准對臺軍售,而距離川普卸任的日子還有不到40天。美國的「薅羊毛」川普在這個最後的幾十天裡還不忘為美國的軍工聯合體拉個大單,真是「盡職盡責」。
  • 為薅羊毛加十幾個「互助群」網友:雙十一好難啊
    為了拉到更多人助力,各種「互助群」也悄然出現,有人為了薅羊毛加了十幾個群。不過,也有網友吐槽,這到底是你在薅羊毛,還是被平臺種草收割?「互助群」火起來「誰的微信裡還沒幾個薅羊毛群。」金宇拿起手機,將自己發現的新活動發送到幾個群裡,「誰來互點」,幾個字敲出,立刻有人回應,「幫你點了」。
  • 「雙11」也是「羊毛黨」的節日:薅羊毛的土壤為何越來越多
    非常時期,這本是虧損航企的一場奮勇自救,沒成想被「羊毛黨」盯上,而所薅「羊毛」就是飛機延誤險,即飛機延誤之後的保險費。這部分人專挑準點率低的航班,準點率50%以下的機場,然後選好多份延誤險,坐等航班延誤,然後賠償,操作熟練者可月入10萬。薅羊毛的情況不僅存在於航班裡,電商圈裡更是時有發生。
  • 鼠年薅羊毛攻略!
    鼠年薅羊毛攻略!集齊「繽紛快手、點讚中國」8字,便能在除夕當天瓜分1億獎金,最高能得到2020元。而從小年(1月17日)開始,大眾就可以在快手看到「春晚分10億」的頁面。其中包含多種玩法,比如做任務集紅心、集卡分一億等活動,為春晚紅包造勢。  整體來看,快手的玩法基本都圍繞「點讚」。從快手側邊欄進入活動頁面後,你會看到一個巨大的中國地圖,上面有持續閃爍的紅心,這些紅心來自用戶的點讚。
  • 2018國慶長假薅網際網路公司羊毛攻略
    【TechWeb】十一長假馬上就要開始了,各大網際網路公司又開始啟動花式撒錢回饋用戶活動,TechWeb整理了一些假日期間吃喝出遊相關的薅羊毛機會,分享給羊毛黨朋友們,祝大家假期快樂!
  • 為薅羊毛加十幾個「互助群」 網友:雙11我好難啊!
    來源:中新經緯為薅羊毛加了十幾個「互助群」 網友:「雙十一」我好難啊!文 | 魏薇01「互助群」火起來「誰的微信裡還沒幾個薅羊毛群。」到底能薅多少錢?金宇自稱,自己去年雙十一從平臺薅到了200多元現金紅包,不過他花的錢也遠遠高於200元。林峰也誤打誤撞加入了「薅羊毛」的隊伍,他是一家行業內前三的地產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月薪3萬,「薅羊毛主要是為了好玩」,林峰坦言。
  • 一個APP能開所有共享單車?假共享,真薅「羊毛」!
    一個APP能開所有共享單車?假共享,真薅「羊毛」!一款App就能讓這樣的美夢成真,這款App可以共享所有的共享單車,竟然薅了共享單車公司9320餘萬元「羊毛」。日前,該共享單車界「萬能鑰匙」徹底翻車。經上海市閔行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李某、張某等6人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案在法院開庭審理,檢察官當庭建議對主犯李某判處禁止從事計算機相關行業工作。
  • 向三大電商巨頭瓜分300億補貼,你薅到羊毛了嗎?
    加起來三家平臺一共補貼300億,300億什麼概念?美團外賣的總估值,華為5個月的淨利潤,或者中國大部分縣城的GDP。看起來似乎很多,然僧多粥少,如果均攤到每個人的手上,可能只有區區幾十塊。但網際網路顯然不是這種攤大餅式的算法,它要的是拿真金白銀的噱頭去炸響流量,要麼衝擊頭部市場,要麼收割下沉市場,大家一塊玩,玩玩更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