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慧觀法師參加由杭州靈隱寺、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與浙江省民族宗教研究服務中心共同攜手舉辦2015浙江孝親沙龍。 李晨韻 攝
中新網杭州8月27日電 (記者 施佳秀 見習記者 李苑露)「佛教佛陀本人對捨棄自己小的家庭、成就眾生是非常重視的,這也顯示出了佛教對孝的理解。」靈隱寺慧觀法師27日在由杭州靈隱寺、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與浙江省民族宗教研究服務中心共同舉辦的2015浙江孝親沙龍上表示,佛教也很推崇孝的理念,並非不孝。
農曆七月十五是佛教提倡孝親薦祖的日子,即盂蘭盆節,往年浙江杭州千年古剎靈隱寺將會在其前夕邀請僧人與親人團聚盡孝道。今年,由杭州靈隱寺、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與浙江省民族宗教研究服務中心共同攜手舉辦2015浙江孝親沙龍,以「孝心為佛心孝行為佛行」為主題。儒釋道三領域名流27日在浙江杭州佛學院坐而論孝,欲以佛和國學為媒,傳遞孝道。
談到孝道,慧觀法師說,佛教的出家者割捨親人出家之後,就被指責為不孝,「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而出家人不能有後代,所以,出家人的孝道問題,一直有社會的爭議,到今天為止仍然存在。
但他認為,佛教並非提倡不孝。「佛陀從出家開始修道,然後正道、成佛,整個過程都充滿著一種追求。這種追求是要徹底地去解決人類的病、死這些苦難,是以這樣的一種因緣而出家。」慧觀法師認為,佛陀是舍小取大,即捨棄自己的小家庭去追尋大道,希望能夠為整個人類尋求到一條徹底解決苦難的道路,「基於這樣的慈悲之心而進行求道的。」
慧觀法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佛教對現世的孝道非常重視,他再次以「佛陀」舉例稱,佛陀成道以後第一件事就是回去為自己的父親說法,為父親超度,在他去世之後,親自為他抬棺。「這都是成道以後,對自己父母的回向(即眾生同享)。」
「佛陀以天下父母為服務對象,修路、造橋、慈善、提倡孝道都是服務大眾的環節。」慧觀法師向記者闡釋了佛教的孝道內涵。
主辦方今日還舉行了「2015浙江孝親人物」的頒獎典禮。「2015浙江孝親人物」是主辦方為挖掘浙江範圍內的孝道楷模,弘揚「敬老孝老」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進一步提升民眾孝心而主辦的評選活動。此次評選通過政府官員、靈隱寺大德高僧、資深媒體人、文化學者、社會公眾人物共同組成評審委員會,結合評委意見(50%)及社會投票(50%),從中選出最終的10名2015浙江孝親人物。
對於本次孝親活動,慧觀法師認為意義很大,他說,佛教講究因果,孝敬父母也是一種因果,應該抵制不孝的行為,提倡孝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