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隱寺慧觀法師釋佛教對孝的理解:以天下父母為服務對象

2020-12-21 參考消息

圖為慧觀法師參加由杭州靈隱寺、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與浙江省民族宗教研究服務中心共同攜手舉辦2015浙江孝親沙龍。 李晨韻 攝

中新網杭州8月27日電 (記者 施佳秀 見習記者 李苑露)「佛教佛陀本人對捨棄自己小的家庭、成就眾生是非常重視的,這也顯示出了佛教對孝的理解。」靈隱寺慧觀法師27日在由杭州靈隱寺、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與浙江省民族宗教研究服務中心共同舉辦的2015浙江孝親沙龍上表示,佛教也很推崇孝的理念,並非不孝。

農曆七月十五是佛教提倡孝親薦祖的日子,即盂蘭盆節,往年浙江杭州千年古剎靈隱寺將會在其前夕邀請僧人與親人團聚盡孝道。今年,由杭州靈隱寺、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與浙江省民族宗教研究服務中心共同攜手舉辦2015浙江孝親沙龍,以「孝心為佛心孝行為佛行」為主題。儒釋道三領域名流27日在浙江杭州佛學院坐而論孝,欲以佛和國學為媒,傳遞孝道。

談到孝道,慧觀法師說,佛教的出家者割捨親人出家之後,就被指責為不孝,「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而出家人不能有後代,所以,出家人的孝道問題,一直有社會的爭議,到今天為止仍然存在。

但他認為,佛教並非提倡不孝。「佛陀從出家開始修道,然後正道、成佛,整個過程都充滿著一種追求。這種追求是要徹底地去解決人類的病、死這些苦難,是以這樣的一種因緣而出家。」慧觀法師認為,佛陀是舍小取大,即捨棄自己的小家庭去追尋大道,希望能夠為整個人類尋求到一條徹底解決苦難的道路,「基於這樣的慈悲之心而進行求道的。」

慧觀法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佛教對現世的孝道非常重視,他再次以「佛陀」舉例稱,佛陀成道以後第一件事就是回去為自己的父親說法,為父親超度,在他去世之後,親自為他抬棺。「這都是成道以後,對自己父母的回向(即眾生同享)。」

「佛陀以天下父母為服務對象,修路、造橋、慈善、提倡孝道都是服務大眾的環節。」慧觀法師向記者闡釋了佛教的孝道內涵。

主辦方今日還舉行了「2015浙江孝親人物」的頒獎典禮。「2015浙江孝親人物」是主辦方為挖掘浙江範圍內的孝道楷模,弘揚「敬老孝老」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進一步提升民眾孝心而主辦的評選活動。此次評選通過政府官員、靈隱寺大德高僧、資深媒體人、文化學者、社會公眾人物共同組成評審委員會,結合評委意見(50%)及社會投票(50%),從中選出最終的10名2015浙江孝親人物。

對於本次孝親活動,慧觀法師認為意義很大,他說,佛教講究因果,孝敬父母也是一種因果,應該抵制不孝的行為,提倡孝行。(完)

相關焦點

  • 杭州靈隱寺住持釋光泉:佛教應站出來承擔社會責任
    杭州靈隱寺住持釋光泉:佛教應站出來承擔社會責任 2017-09-076日,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杭州靈隱寺住持光泉法師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佛教界在這個「時代因緣」中,更應當堅守佛教信仰的根本精神和純正的信仰品格,凸顯「人間佛教」化導世俗、服務社會的精神特質。  9月6日,中華慈孝文化節暨浙江省宗教界開展「傳承慈孝·五教同行」活動在浙江杭州舉行。
  • 靈隱寺光泉法師:佛教不能「關門打坐」要揚孝於行
    8月26日,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杭州靈隱寺方丈光泉法師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孝文化受到衝擊的當下,中國佛教界有責任傳承弘揚優秀中華傳統文化,讓「慈孝土壤」流芳滴蜜,讓「慈孝種子」落地生根。8月26日,2018第四屆中華慈孝文化節在浙江杭州開幕。
  • 印光法師:佛教以孝為本論
    是故儒家之《孝經》云:「所謂的孝,乃是上天之常經也,大地之常義也,是人民之所行也。」《梵網經》云:「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亦名制止。」是故可知不論是世間或出世間,莫不是以孝為根本也。 奈何世俗的凡情之人,只知道孝行顯著的形跡,不知道窮盡孝道之極致。
  • 杭州靈隱寺光泉:積極發揮名寺「慈孝窗口」引領作用
    9月5日,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杭州靈隱寺方丈光泉法師在2020第六屆中華慈孝文化節上表示,杭州靈隱寺將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積極發揮名寺「慈孝窗口」引領作用,為浙江「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貢獻佛教的智慧和力量。  慈孝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倫理起點,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根基。2015年至2019年,中國新聞社與杭州靈隱寺已合作舉辦五屆中華慈孝文化節。
  • 靈隱寺2018「禪行天下」禪修營啟幕
    學員們在靈隱寺直指堂作自我介紹佛教在線杭州訊 7月23日上午,靈隱寺2018「禪行天下」禪修營正式啟幕,70餘名禪修營的學員們從四面八方不遠萬裡相聚在千年古剎隨後,學員們依次圍圈安坐於靈隱寺直指堂,作簡短的自我介紹,同時智忠法師為大家作精彩開示。當日下午,學員們歷經兩個小時的車程來到美麗清淨的東陽天寶禪寺,開始了為期7天的寺院禪修生活。
  • 杭州靈隱寺光泉:五年凝心聚力 弦歌不輟堅守慈孝初心
    中新網杭州8月18日電 (方堃)「五年凝心聚力,弦歌不輟,是中華慈孝文化節不忘初心、弘揚慈孝文化的堅守。」8月17日,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杭州靈隱寺方丈光泉法師在2019第五屆中華慈孝文化節上表示,人生天地間,慈孝本皆同,慈孝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倫理起點,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根基。
  • 中佛協常務理事浙江省佛協副會長杭州靈隱寺方丈光泉法師
    中佛協常務理事浙江省佛協副會長杭州靈隱寺方丈光泉法師著名的杭州靈隱寺方丈光泉法師出生於1961年3月8日,祖籍浙江省杭州市,研究生學歷,光泉法師畢業於上海佛學院。光泉法師目前擔任杭州市靈隱寺的方丈,同時,光泉法師還擔任了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浙江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浙江省政協委員、杭州市政協常委等職務。光泉法師二十八歲的時候出家。1989年12月,光泉法師出家於江蘇省海門縣法光寺。第二年的4月份,光泉法師受具足戒於上海市龍華古寺。
  • 此生惟修真,內觀以明心——記北京六祖禪院主持釋慧龍法師
    有這樣一位法師,一生習武不輟,在生命的秋季,和六祖大師結緣,從此以鐵石之志,堅守初心,高舉禪宗文化的旗幟,義無反顧地向著認定的使命邁進。她就是北京六祖禪院主持釋慧龍法師。2010年,一身英姿的少林功夫大師慧龍法師從當年的大宋京都汴梁隻身飄至京城,從此開啟了她以佛禪武醫為抓手、弘法利生的光輝歷程。
  • 如果只能推薦一首佛教歌曲,那就是它了
    佛教與詩詞歌賦歷來淵源深厚,被古往今來各種文人騷客所推崇,像蘇軾,黃庭堅,王維,等等寫了很多禪意濃厚的詩詞,時至今日在當代歌壇也有很多歌手熱衷於佛教並且以填詞作曲的藝術形式賦予了更深的文化意境,像劉德華,李娜《釋昌聖法師》,孟庭葦,許巍等等。
  • 人間佛教思想的播種者——印順法師
    人間佛教思想的播種者——印順法師釋 行 願提要:印順法師是當代中國佛教著作等身的三藏法師,佛學泰鬥。印順法師倡導契理契機的「人間佛教」思想是在太虛大師「人生佛教」思想的基礎上,經過再轉化更加的精純與豐富。他提出人間佛教「人菩薩行」的實踐者,一、具煩惱身;二、悲心殷切」,並以菩提心、大悲心、性空慧三心作為自己修持佛法的心要。
  • 慧東法師:佛教在西方的發展現狀
    美國洛杉磯佛光山西來寺住持慧東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編者按:隨著西方年輕人日漸追捧瑜伽與禪修,在西方國家的佛教寺院裡那麼,佛教在世界上特別是在西方的發展狀況如何?蓬勃發展還是舉步維艱?美國洛杉磯佛光山西來寺住持慧東法師向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提交論文《佛教在西方的發展現狀面臨的挑戰與出路》。慧東法師在論文中提出:「從各宗教在世界上的整體發展來進行對比的話,我們會發現佛教在世界範圍內,特別是在西方的發展及其趨勢是並不是那麼樂觀。」
  • 靈隱寺光泉法師:中國佛教可以發揮獨特的「民間外交」作用
    靈隱寺光泉法師:中國佛教可以發揮獨特的「民間外交」作用 2017-杭州靈隱寺住持光泉法師做主題演講。 李晨韻 攝   中新網杭州9月8日電 (記者 方堃)「『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與推進,為當代中國佛教走向世界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在這樣的機遇下,我們有責任讓世界人民從佛教的視角,感受中國文化崇尚和諧、追求和平的思想精髓與人文關懷。」
  • 西湖靈隱寺的千年娑羅樹
    西湖靈隱寺的千年娑羅樹西湖靈隱寺的千年娑羅樹初夏時節,杭州西子湖畔飛來峰麓的千年古剎靈隱寺大雄寶殿東、西兩側,一棵棵高大、茁壯的娑羅樹七葉形的新枝嫩葉上便開滿了一串串小白花,好似一座座白玉小塔鑲嵌在綠叢之中,綠白相間,煞是好看,給莊嚴肅穆的佛教寺院平添了無限生機。
  • 靈隱寺——康熙賜名的雲林禪寺,弘一法師在這裡遁入空門
    靈隱寺距今一千七百年了,在杭州甚至東南一帶,聲譽卓著。它始建於東晉時期,就是王羲之那個時代,背靠北高峰,面對飛來峰,開山祖師是慧理和尚,他是西印度人,見到杭州山巖秀麗,所以建了靈鷲和靈隱兩座寺廟。
  • 高壓觸電生命停止, 心慧法師加持起死回生
    司徒禪寺住持心慧法師親自為其誦經加持,已經超過十八小時沒有生命特徵的電工竟又奇蹟般的活了過來!安徽省滁州市區天長市秦楠鎮焦澗村居民王永彪, 現年37歲,從事電工工作多年。常年與高壓線路接觸,雖小心謹慎,偶爾也會觸碰到線路,但均化險為夷,平安無事。
  • 全國佛教圖書館聯盟在杭州靈隱寺成立
    杭州靈隱寺方丈光泉法師致辭 光泉法師在致辭中說:在今天這個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尤其是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佛教圖書館該如何從自身的特點和屬性出發來發展和建設,如何建立一個很好的科研服務體系和信息的共享體系,已成為當下佛教研究的最重要的基礎平臺。
  • 印光法師:儒家提倡孝道 佛教也重視孝道
    《孝經》中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世俗則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但出家人既要剃髮又要禁慾,若以常規眼光看待,這已經是不孝,而且是大不孝,歷史上對此也有過莫大爭議。近代印光法師有《佛教以孝為本論》,標明佛教同樣以孝為本。那麼,佛家所提倡之孝道,究竟有何奧義?
  • 弘法講座|慧寬法師主講《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附視頻)
    年12月16日,廣州市大佛寺禮請佛光山宗務委員、星雲大師弟子慧寬法師主講《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慧寬法師慈悲開示,首先向我們簡單介紹了一些中國佛教歷史的脈絡。向我們說明人間佛教是在踐行佛陀教育的本懷,行菩薩道,懷菩提心,自覺覺他,自利利他,作為佛弟子,我們身上肩負著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責任。
  • 中國四大佛教寺院,你了解多少呢?
    是中國佛教禪宗祖庭和中國功夫的發源地,建於北魏時期,距近1500多年,是孝文帝為安排印度高僧拓跋而建。少林寺被稱為「天下第一名剎」,是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因唐代少林武僧救駕唐王李世民,少林功夫由此而名揚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說。少林寺分為七進建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方丈室-立雪亭-千佛殿。
  • 臺灣佛教必將是比丘尼的天下
    臺灣著名比丘尼慈濟創辦人證嚴法師(右)與佛教先鋒代表人物昭慧法師(左) 臺灣的佛教史走到二十世紀末葉時,尼僧在臺灣社會無論是推動教育、慈善、環保方面都有傑出的表現,這是因為尼僧的教育 有一次與臺北市善導寺故董事長妙然長老敘談,言及臺灣佛教的未來時,妙公說:「日後的臺灣佛教,將是尼眾的天下。」 妙公的看法,筆者認為可能性是很大的。放眼看今日的臺灣佛教界尼僧的人數,雖因無確實的調查,不敢遽下斷言,不過如果從每年受三壇大戒比丘、比丘尼人數的比例大約是一比四(依據淨心長老的說法),就可知道在人數上比丘尼四倍於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