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創」至「繁華」,一波三折,回望汀州古城的變遷之路

2020-12-25 李太白讀史

引言

中華民族綿延上下五千年,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眾多古老而又璀璨的文明,古城就是其中之一。古城是一個地區歷史文化的表現,更是華夏兒女共有的文化遺產,這些城市歷經了歲月的洗禮,飽經風霜,流傳至今,成為了歷史的見證者。

汀州古城擁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曾經是閩西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以及文化中心,在悠久的歷史中,汀州經歷了從草創到繁榮的過程,並且逐步發展成為了具有鮮明文化特色的城市。如今的汀州城屹立在武夷山脈,雄姿依在,向世人展示著它的魅力。

唐朝時期,汀州草創,初露崢嶸

汀州古城原本屬於閩越地區,其建置始於唐朝。

「開元二十四年,始開福、撫二州山峒,置汀州。」---《唐書·地理志》

唐大曆四年,刺史陳劍上任之後,此時汀州城還是一片悽涼的景象,周圍的鄉村常年五穀不登,黎民百姓常常生病,並且生活十分貧苦,陳劍看見此狀之後,準備重新建築汀州城。

而重建後的汀州城,位於臥龍山脈南面的白石村莊,城市的地址「枕山臨溪」,在汀州城的北邊是土器的臥龍山脈,東邊則是汀江,西面的小溪環城而流,並於南面與汀江匯合,形成了一面依山傍水之勢。

「一川遠匯三溪水,千障深圍四面城。」宋朝時期的太守陳軒的詩句很好的描述了汀州城的地理面貌。

汀州城初建成之時,主要為土築,《汀州府志》中有所記載:「遷郡之初,謂地形如鬥。」

宋朝時期的《郡城圖》中,也可以很好的探知唐朝時期汀州城的布局:一條橫貫東西的街道將城市一分為南北兩段,北段的地勢較高,集中設置惡劣州署、開元寺等主要的建築物。

城市的南面則是一片開曠的平原地帶,這裡則是縣治以及居民的住地,實際上也是汀州城規劃的一部分,到了明朝時期,汀州城有了擴城的措施,此時兩者合二為一,融為一體。

汀州城的規劃布局充分體現了古代人民的智慧,這種南低北高的布局,一方面可以便於政治上的統治,另一方面也可以很好的進行軍事防禦,並且其中也不乏風水的思想。

汀州城的州署位於北面較高的地方,背部連接著臥龍山頂區域,面朝寶珠峰,這三點連成一條線,形成了山水拱抱的地勢,此後無論汀州城做過怎樣的規劃與改造,州署的位置始終不變。

初建成的汀州城在防禦方面的措施比較簡單,並沒有護城河、子城等等,至唐大中時期,才增築了子城,羅城敵樓也開始被創建,如今中山公園的古樟樹前,就是唐朝時期子城的遺址所在地。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宋朝時繁榮的經濟帶動諸多產業,汀州城的發展一日千裡

唐朝末年,由於一系列的戰亂,大批的人口往南遷徙,此時全國的經濟中心也開始向南方移動,在宋朝統一之後,採取了眾多的措施,如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等等,這些都極大的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並且此時的手工業分工逐漸趨向細密化,科技以及一些生產的工具都有了很大的進步,種種一切都促進惡劣城市的繁榮昌盛。

宋朝時期對汀州城做了較大的改造並進行了擴城的措施。

城牆「周五裡二百五十四步,基廣三丈,面廣三尺一,高一丈八尺。」---《汀州府志》

除了在範圍上增加之外,汀州城的防禦系統也得到了極大的加強。

在布局方面,此時的汀州城主要還是沿襲了前朝的布局,依然是分為南北兩段,城市中有七條幹道,將整個城市分為若干個區域。

在城市水系方面,城市以東是汀江,西南部是護城河,這樣一來就構成了三面環水的交通以及防衛系統,同時這些河流也是城市中居民的主要水源。

除此之外,汀州城內還有九處大井,城市附近也有分布,這樣的規劃布局說明在這個區域是人口的聚集地。由於三面都是環水的,在城市中間還建造了五座橋梁,讓城內的交通便利起來,有些橋梁還建有兩層的屋樓,以供人們擋風避雨,同時一些商販也可以在此地進行買賣交易。

宋朝時期的汀州城內,人口十分密集,雖然城市已經做了相應的擴建措施,但是仍然無法容納數量龐大的居民,導致城內呈現出一派擁擠的景象,許多居民迫於無奈,只好向城外搬去。

周袤才五裡,市集居民多在關外,故城內坊才三,而城外餘二十。」---《臨汀志》

有相關記載的坊名有二十四種,其中二十一種分布在縣治附近,距離大概方圓五裡的地區,這說明宋朝時期的汀州城市管理已經不是唐朝時期的封閉管理了。

汀州地理位置優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宋朝時期,人們已經能充分使用汀州城的水利交通,伴隨著和農副產品的增加,汀州城的商業也逐漸發展了起來,在當時的汀州城內,一些「市」常常日夜不休的營業,呈現出一派繁榮、燈火通明的景象。

商業的發展代表著經濟的發展,而經濟的發展又間接帶動了文化以及宗教的發展。宋朝時期,汀州開始創建州學,這是一個州最高的學府,之後又設立了長汀縣學,如今依然存在的文廟就是宋州學所在,其建築風格有著極高的藝術水平,對於當時的宋朝社會來說,這種建築實屬罕見。

宋朝時期大肆建造宗教地,光汀州城內的寺院就有8處,在城外的寺觀更是多達20處,由於子城是州署的衙門所在地,因此也成為了屢次修建的重點地方,前前後後共經歷了七次改建。子城在被一次次的重建後,變得規模宏偉,並且在布局方面也是井然有序。

伴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宋朝人們的生活有聲有色,一些統治階層的人為了滿足對生活的享受,開始著眼於園林的建設,大肆修建山堂以及各種各樣的亭臺樓閣,以供文人士大夫吟詩作賦。

明朝時期,統治者為鞏固王權,大肆擴建,汀州古城步入「黃金時代」

明朝時期,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們為了鞏固王權,採取了一些措施來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

永樂中期,農業手工業得到了全面的發展,並且此時的商品經濟呈現出高度繁榮的景象,這些都促進了明朝時期資本主義的萌芽,至清朝時期得到了更大的發展。

明清時期的建築同樣獲得了很多的成就,成為了中國古代建築史上最後的巔峰。這個時期對汀州城進行了加固和擴建措施。

增築縣城,合郡縣為一自唐代以來,長汀縣治雖說是「附郭」,但是實際上是沒有城牆的,平常時期還無大礙,一旦發生了戰亂,黎民百姓就慘受牽連了。

除此之外,在幾百年的發展中,人口的數量大大增加,這一帶區域逐漸發展成為了人口聚居的地區,人口眾多,增築縣城是必然的。

「府城內大半皆山,縣治居民環列城外,議自通津門西去數百丈,迤邐而南,東至濟川一帶,立城圍之。」

明朝弘治元年時期,當時的郡守就想圍立城牆了,但是卻因為種種條件的限制,最終沒能如願。

加築磚石,增強防禦措施汀州城的防禦措施在歷經了百年的風吹雨打後已經漸漸呈現出衰敗之勢,明朝洪武年間,當時的汀州衛王珪主持加固了汀州城,在城市周圍加築了厚厚的城牆。

崇禎八年時期,郡守以及一些將領再次將汀州城的城門加高加厚,這樣一來,汀州城不僅更加堅固,在外形上也更加的宏偉壯麗了

疏通並加闊護城河宋朝至明朝時期,護城河一直都被軍衛侵佔著,明朝嘉靖期間,下令疏通並加闊護城河。加闊後的護城河最寬的地方有十二丈五尺,最窄的地方也有五丈五尺,最深處有六尺,最淺的地方則有四尺。

護城河的疏通有利於城池的防衛,直至崇禎四年時期,護城河中的城壕才逐漸成為廢地。

結語

汀州城的發展可謂是一波三折,具備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般州城發展的共同規律,同時也不乏自身發發展的特點。汀州古城是中華民族的一大瑰寶,作為華夏兒女,應當努力做好歷史文化古城的保護工作,讓文明得以傳承和延續。

參考文獻:

《臨汀志》

《汀州府志》

《長汀縣誌》

相關焦點

  • 汀州鼎盛地 青山憶繁華
    歷經風雨變遷,如今的長汀,繁華退卻,留下了濃厚的歷史印記。走進長汀,古城雄偉的城牆與城樓異常引人注目,它們是汀州不可替代的生命印記。據載,城牆上原築有十座城門,它們如明珠般鑲嵌在古城牆之上,串聯起古汀州的繁華往昔。而每一道城門城樓,都有道不盡的故事。比如,濟川門屹立於繁華街頭,夜間只關不鎖。宋代知名文人黃庭堅常在此飲酒賦詩,如今城門上刻寫的「濟川門」三字正出自他之手。
  • 汀州古城,與鳳凰古城相媲美!
    汀州古城牆,始建於唐大曆四年,至明清總長曾達5000米,設有12個城門,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形成「佛掛珠」的獨特格局。現今保留的汀州古城牆,從東到西將朝天門、五通門、惠吉門、寶珠門、西水門聯結在一起,長約1500米。
  • 福建汀州古城,被稱為八閩「客家首府」,「大宋提刑官」曾任縣令
    福建長汀,古稱汀州,是中國國務院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明清古街店頭街,是長汀的四大歷史傳統街區之一,也是古汀州城最早的商業街區。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這條不足500米的老街。店頭街上,每天都會傳來叫賣聲。
  • 【山茶花假期】品客家美食,逛鳳凰古城姐妹花大美汀州¥99報名即送20個雞蛋,醉美汀州、客家山寨丁屋嶺一日遊
    ——國際友人路易·艾黎這個與湖南鳳凰齊名的中國最美小城汀江自北而南穿城而過,山水相擁城與水相伴,水與城相映十萬人家溪兩岸,州郡路府繁華綻放於是這座小城任性地美了千餘年店頭街是「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汀州城四大歷史街區之一,是宋至民國汀州城最為繁華的傳統商業街。
  • 汀州古城的臥龍書院
    這個中秋假期在汀州古城,偶然間聽友人說起古城內有一座古老的書院,如今已重新修繕對外開放,於是下午便特意去參觀了著名的臥龍書院。臥龍,山也,立於福建長汀城之北,「四面平田,一山突起,不與群峰相屬,如龍盤屈而臥,中分九支,故名臥龍」。
  • 遇見一座有故事的汀州古城
    有一種風景當你身臨其中仿佛看的是一本泛黃的舊相冊積滿青苔卻又讓人回憶滿滿讓我們一起走進長汀走進這悠悠汀州古城長汀「遇見一座有故事的汀州古城」比起其他城市,秋天的汀州古城,顯得格外清幽。濟川門、汀州古城牆......這些正散發著汀州古城的古韻幽香,等你慢慢去探索。
  • 汀州古城山城美
    汀州,是八閩大地八個州府之一,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文化積澱厚重。汀,是水邊的平地,水草豐美,故得名,為八閩客家首府。客家人,是古代中原人躲避戰亂如五胡亂華、北宋靖康之亂、宋朝衣冠南渡等,聚集客居形成的有顯著特徵的漢族民系。
  • 鳳凰繁華、長汀古樸 鳳凰古城如鳳展翅 長汀如詩如畫!
    鳳凰古城如鳳展翅處處盡顯繁華、而今天的主角有著與鳳凰古城齊名的『長汀』可能聽過它的人少之又少。任你鳳凰展翅我依深藏古樸一身功與名深藏其中。它就是長汀古城!樸素、深藏歷史痕跡的處處盡顯著成長中的故事!長.汀.古.城!
  • 夜色下的汀州古城,盡顯寧靜安逸美景,送您一處世外桃源
    客家首府,大美汀州。作為一個地道的長汀客家人。小編始終認為,生活在這樣一座美麗的小城中,是上天對我的一種眷顧。長汀是歷史上的汀州府,其位於福建省西部,閩西龍巖與江西省瑞金市的交界之處。長汀的常住人口超過了40萬人。它是福建省的第五大縣。
  • 形似「觀音掛珠」 汀州古城牆美翻了!
    汀州古城牆原來有汀州府城和長汀縣城兩道城牆,府城牆建於唐代,汀州刺史陳劍將汀州治從東坊口遷到現址,「築土為城」。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汀州太守劉均,認為州城太小,不適應於汀州的人口增加和商業的繁榮發展,於是,第一次對汀州城牆進行了擴建,城牆周長「五裡二百五十四步」,又挖護城河,引西溪之水環繞而東,俗稱「西水東流」,並開闢了頒條、鄞江、通遠、興賢、濟川、秋成六道城門。
  • 汀州客家博物館
    開拓進取建設美麗長汀——魅力汀州的時代圖景、砥礪奮進的殷切關懷。  悠悠汀江水,殷殷客家情。兩晉及至唐宋時期,「永嘉之亂」、「安史之亂」、「靖康之亂」等戰亂造成中原大批漢人南遷。  汀州是客家民系形成的核心區域。
  • 汀州老古井~這口井有神秘的「三奇」……
    在福建長汀縣汀州古城的臥龍山南麓,有一口神奇的古井——臥龍井,俗稱老古井、主席井。這口井建於宋代,迄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她與建於唐朝的開元井,俗稱「八卦龍泉」、陰塔等古井一道,在養育客家子民的同時,也養育了生生不息的客家文明。  據傳,汀州城的龍脈極旺。臥龍山隆起平野,東西橫臥,其龍頭於東側盤桓於龍首山(烏石山),昂首龍潭,吐納汀江,氣勢恢宏靈動。
  • 客家首府汀州古城唯一的狀元,殿試妙對戲乾隆皇帝是真的嗎?
    客家首府汀州古城,建於唐開元二十四年,是福建著名的五大州之一。被國際友人路易·艾黎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山城」,同時歷史上為州郡路府所在地,是連接贛州、梅州的中心樞紐和商貿重鎮,史稱「闤闠繁阜,不減江浙中州」。
  • 百度大數據尋美之旅—客家首府 大美汀州
    汀州之美離不開水,是汀江水系的孕育,山變得秀美多姿,舊有「汀州八景 」之稱。近處的蒼玉洞,卡斯特地貌造就了洞的靈氣;東邊的通濟巖,因瀑泉而增色;汀江岸邊的笏山和山下的石灰巖地貌,成為「拜相」與「丹灶」;東南的南屏山也因霧氣常臨,謂之「朝鬥」;南邊的寶珠峰,是汀州古城中軸線上末端的一顆明珠;城中之山為臥龍山孤峰突起,不與別峰相連,宛如綠色的偃臥巨龍俯首於東麓汀江之濱,水汽上升至山腰有如腳下的白雲,謂之「龍山白雲」。
  • 汀州老古井~這口井有神秘的「三奇」……
    在福建長汀縣汀州古城的臥龍山南麓,有一口神奇的古井——臥龍井,俗稱老古井、主席井。據傳,汀州城的龍脈極旺。臥龍山隆起平野,東西橫臥,其龍頭於東側盤桓於龍首山(烏石山),昂首龍潭,吐納汀江,氣勢恢宏靈動。
  • 客家首府大美汀州
    長汀古城又稱汀州古城,位於福建長汀,是閩粵贛三省的古道樞紐和邊陲要衝,被稱為福建的西大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客家首府,是著名的唐宋古城。國際著名友人路易·艾黎曾說過,中國有二個最美小城,一個是湖南的鳳凰古城,一個是福建 的長汀,湖南鳳凰因沈從文的《邊城》,沱江邊的吊腳樓和濃鬱的民族風情而聞名於世,但與之齊名的福建長汀,卻顯得默默無聞,不過這樣到也是聽到的,以免太多的人到來變得喧囂和過分的商業化。
  • 【醉美汀州】水深自有架橋人——獻給客家首府大美汀州
    [圖為店頭街夜景] 如果店頭街是歷史上古汀州的繁華一景,那麼丁屋嶺則是汀州府所屬的鄉村生活寫照。丁屋嶺是長汀縣古城鎮丁黃村的一個自然村。這裡位於海拔600多米的山間盆地。千年汀州,接納從中原南遷的客家先民,接受以中原文化為正宗的一以貫之的中國傳統文化,禮義廉恥,道德文章,深明大義,報效國家,把人民大眾的利益視為最高利益,為此即使捨身就義,赴湯蹈火,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這片土地,忠於這片古城,從來就是汀州人堅如磐石的信念。
  • 古城長汀古城古城古城古城中國和多的美麗都是美麗的風景
    古城長汀古城古城古城古城中國和最多的美麗都是美麗的風景,免費向公眾開放我相信你對這個省很熟悉,可稱為中國著名的旅遊大省,他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許多美麗的旅遊景點,世界各地的人們每天都來參觀,要說最著名的景點是鼓浪嶼,鼓浪嶼曾經吸引了很多遊客前來遊覽
  • 遇見一座有故事的古城~
    長汀古稱汀州是福建西部與閩贛交界的一個古城汀江,客家母親河,從這裡穿流而過一條江伴著一座城,如詩如畫「城內青山城外田山水繞城六橋連八景九門十古寺萬樹梅林杏花夭」或許這便是對長汀之美的最好概括作為閩西曾經的政治的中心萬商雲集的商貿重鎮它統轄一方,威名赫赫歷經風雨變遷,如今的長汀繁華退卻,留下了濃厚的歷史印記悠悠的汀江穿城而過兩岸的屋舍炊煙嫋嫋唐宋時期的古城牆仍屹立於江畔見證這古城的風雨浮沉長汀古城不大
  • 三生三世十裡汀州,正月這裡美如畫!好想去看看……
    一川遠江三溪水,千嶂深圍四面城這座美麗小城,任性地美了千餘年…早先介紹長汀都是和鳳凰古城一樣美的地方,如今個人感覺這兒比鳳凰更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