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屋大維的成功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政治智慧和藝術

2020-12-19 枯藤老樹文明史

前言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政治制度也一樣,什麼樣的社會基礎,便有什麼樣的政治制度與之相適應,羅馬王政時代是這樣,羅馬共和時代和帝國時代自然也逃不出這些條條框框。

美女魯克麗絲被王子塞克圖斯侮辱,直接終結了王政時代,為此羅馬公民付出了無比沉重的代價。當共和時代行將就木時,羅馬人又將如何呢?站在風口浪尖的屋大維又該何去何從呢?年紀輕輕的他能避免像凱撒那樣的流血和犧牲嗎?

羅馬的標誌:鬥獸場

羅馬帝國呼之欲出

為什麼說羅馬帝國呼之欲出,羅馬共和制度一定會被羅馬帝國取代呢?

我們先來看看羅馬共和國初期的版圖,當時還只是一個佔據了義大利半島一部分的小國家。

羅馬共和時代版圖

我們再來看看羅馬帝國時代的版圖,這個時候,羅馬已經是一個由多民族、多文化組成的,將整個地中海作為內湖的超大的國家了。

羅馬帝國時代版圖

很顯然,隨著領土的擴大,敵人的增多,羅馬內部的複雜化,曾經令羅馬輝煌騰達、熠熠生輝的共和政體已成為了阻礙羅馬繼續擴張和發展的障礙物和絆腳石。

領土的擴張產生的第一個致命問題就是選舉問題,在羅馬共和國,存在三個權利逐次遞減的等級,即公民、平民和奴隸,其中只有公民擁有擁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開始的時候,公民少,國土小,選舉很簡單。公民多了,國土大了,如果還想進行全民選舉,在那個時代,基本上就是天方夜譚。

羅馬元老院

人口多了,國土大了之後,掌握國家實權的元老院也有問題,他們人數不少,派別林立,討論問題的時候喋喋不休,這樣的決策機構,怎麼能應對災難、戰爭之類的突發情況,因此也只好設置執政官,讓執政官來掌管國內事務,指揮軍隊作戰。

為了防止執政官成為事實上的獨裁者,還規定選舉兩名執政官,他們各自獨立,相互制約而平等。執政官一年一任,並且不得連任。

戰爭發生時,兩名執政官交替帶領軍隊,要麼輪替著一個駐守大本營,一個率軍作戰,要麼是一個將步兵,一個將騎兵,這樣的結果可想而知,只能是一塌糊塗。

這一點漢尼拔的成名戰坎尼之役便是鐵證,當時的兩位執政官是保盧斯和瓦羅,他們對作戰的方案有著嚴重的分歧。因此按照慣例,兩人輪流指揮軍隊,這樣的結果當然也只能是一敗塗地、慘不忍睹,幾乎全軍覆滅。

迦太基漢尼拔

綜上這些原因,儘管元老院和羅馬公民,不願意承認,但他們確確實實需要一位說一不二,具有絕對權威和鐵腕手段的強硬人物,也需要一個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因此羅馬皇帝和羅馬帝國便要猶抱琵琶半遮面,呼之欲出了。

只不過在徹底出來之前,還得有人成為犧牲品,走上時代的祭壇。他們是凱撒和屋大維,也是安東尼和雷必達,只不過屋大維憑藉自己高超的政治藝術和政治智慧,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成功地實現了自己的獨裁統治和制度的和平演變。

凱撒之死

公元前44年,為了拯救在卡萊會戰中被俘的九千名羅馬士兵,羅馬的終生獨裁官凱撒宣布即將遠徵帕提亞,這時佔卜師卻說:「只有王者才能徵服帕提亞。」這很容易理解為刻意為之。

此言一出,那些早已對凱撒權勢不滿的共和派議員們便立刻如坐針氈、如臨大敵,他們預感到了王權復闢的危險。不久之後,執政官安東尼將花環獻給凱撒時,還稱呼凱撒為王,儘管凱撒一再拒絕,但這仍然無法打消共和派議員們的顧慮和猜忌。

刺殺凱撒的兇手是元老院議員

他們決定鋌而走險。他們的行動我個人理解是沒有問題的,他們的使命是要捍衛共和,而凱撒無疑是危險的,雖然他一再拒絕,但又怎麼知道凱撒內心的真實想法呢?如果任由其自由地發展壯大,屆時生米煮成了熟飯,又有誰能阻止呢?

不過他們不明白的是,共和真正的掘墓人不是凱撒,而是時代,是潮流。

公元前44年3月15日,他們採取了行動,當時凱撒正在讀一份由元老院偽造的陳情書,目的是要凱撒將權力還給元老院。

就在凱撒讀這份假陳情書的時候,卡斯卡首先用刀刺向了凱撒的脖子,其他六十人見狀蜂擁而上,六十把刀子,一刀一刀的刺進了凱撒的身體。凱撒,這位建立了不朽功勳的羅馬英雄和終生獨裁官絕望的倒在了血泊之中,臨死之前,凱撒為了尊嚴,哆哆嗦嗦地用衣袍蓋住了自己傷痕累累、千瘡百孔的身體。

得逞的刺客們,一個個眉飛色舞的跑到了街上,高呼:「獨裁者凱撒已死!獨裁者凱撒已死!

凱撒之死

他們以為羅馬人會歡聲鼓舞,就像羅馬共和國建立之初,結果卻是無人響應、鴉雀無聲。很明顯,這些刺客犯了眾怒,他們沒有一個人能得到善終。凱撒遇刺在羅馬帝國晚期的歷史學家尤特羅庇烏斯的《羅馬國史大綱》中記載頗為詳細。

凱撒其實死得不冤,他不僅成為了終生獨裁官,還有稱王的跡象。要知道,羅馬共和是羅馬人用鮮血換來的,如此勝利果實,那些既得利益者和堅定的衛道士,又豈能任人竊取?

可是奈何,獨裁政治、帝國制度又是時代的必然,因此也就只好把凱撒擺在熱鍋上煎熬,只不過那些自以為是的傢伙,又怎麼能想到自己也是那熱鍋上無所適從的螞蟻呢?結果是他們無一善終。

凱撒死後,屋大維便成了凱撒的繼承人,這位當時還只有十八歲的羸弱少年,他該如何抉擇呢?他又該如何在風雨飄搖的共和末期為羅馬求得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呢?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屋大維

有了凱撒的前車之鑑,屋大維攫取權力時就必須要慎之又慎,否則難免有朝一日刀斧加身。

鑑於屋大維是羅馬歷史上的關鍵先生之一,很難在這區區幾千字之中就將其一一道來,因此我就只列舉一下體現屋大維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政治智慧和藝術的手段。正是因此這些手段,屋大維才成為了事實上的羅馬皇帝,羅馬共和時代才在事實上和平地過渡到了羅馬帝國時代。

捏著監察官的實權,卻拒絕監察官的職務在羅馬共和國,人口普查是監察官的職責和權力。

但在公元前28年,屋大維以執政官的身份主持了一次人口大普查,實際上他已經擁有和使用了監察官的權力,卻拒絕接受監察官的職務。

面子工程做得是真的好。這樣,就算有人真的想反對,只怕也是有心無力,這難道還不叫高明嗎?

改組元老院

羅馬元老院

公元前28年,屋大維改組元老院,乘此良機,他把自己列為元老之首,同時在元老院保持自己的人始終是少數。

這樣給人的感覺確實十分好,就好像屋大維並沒有控制元老院一樣,很容易打消別人的顧慮和猜忌。

可實際上呢,在元老院,屋大維的人雖然少,卻團結一致,而其他人則一盤散沙,這樣一看,誰強誰弱,誰是老闆,誰是小弟,難道還不一目了然嗎?

面子工程,歸還權力公元前27年1月13日,屋大維在元老院,高調宣布自己將放棄最高權力,將一切權力都還給元老院。

這樣就給足了元老院面子。實際上,這個時候,屋大維從東方勝利歸來,已是如日中天,是沒人能真正從他那拿走權力的。

然而他這樣做,就可以確定一個基本點,即元老院仍是最高的權力機關,羅馬仍是共和政體,他的一切權力仍然來自元老院的授權。

事實也正如他所料,元老院心滿意足的將各種權力委託給了屋大維,甚至比他已經擁有的還要多。

這叫什麼?這就叫政治智慧。

行省劃分

羅馬帝國版圖

羅馬共和國晚期,疆域十分遼闊,怎麼統治和管理就成了一個重大的課題,因此劃分行省按區域進行統治就勢在必行了。

在劃分行省的統治權時,屋大維接受了西班牙、高盧、敘利亞的統治權,這幾個行省既偏遠又貧窮,然後又將其他富裕繁榮的行省劃給元老院統治。

從行省劃分的結果看起來,元老院似乎得了天大便宜,實際上卻不然,西班牙、高盧、敘利亞雖然是偏遠省份,卻是帝國的軍事邊塞,是帝國的戰爭前線,屋大維拿著這些行省,順理成章的便掌握了帝國的軍事大權,而那些元老院議員們,卻還在沾沾自喜。

從屋大維的這些手段來看,他十分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也十分清楚別人害怕什麼。從這些點出發,他硬的對外,軟的對內,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他潤物細無聲般地攫取了羅馬的最高權力。

就這樣,元老院被玩得團團轉,而屋大維卻成為了事實上的羅馬皇帝。凱撒做不到的,屋大維做到了。

結語

廟堂,其實也和江湖沒什麼兩樣,無非就是人和事,因此如果你直截了當地說我要稱王稱帝,那麼迎接你的也必然是洪水和猛獸。在這個世界上,有人服你,就有人不服你,有人怕死,就有人不怕死。而這些反對的人往往都是最可怕和最堅定的,王莽不就因此而身敗名裂嗎?

不過如果換一條思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表面上,順其自然,不謀求帝位,背地裡,卻攫取帝王的實際權利,加強獨裁統治,結果就大不一樣了,屋大維的成功便是得益於此。

屋大維

簡單來說,就一句話,面子和裡子,你更想要哪一個?面子、裡子都想要,則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也就可能面子、裡子都得不到,如果只要裡子、不要面子,則可能功名成就,壽終正寢,至於只要面子、不要裡子,那就是死要面子,自然也只有死的份。

只要裡子、不要面子,屋大維便是,曹操也是,只不過當曹操一表現出要面子的傾向時,荀彧就一定會反對,曹操終身不稱帝,很難說是不是因為荀彧那雙憂鬱的眼睛,一直在天國注視著他。

史料來源:尤特羅庇烏斯的《羅馬國史大綱》,阿庇安的《羅馬史》,愛德華·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奧多爾.蒙森的《羅馬史》

如果喜歡小編的文章,就幫忙點個讚,評個論,加個關注,鼓勵一下唄。以後小編會多多的給各位老爺奉送更加精彩的歷史類文章哦。

相關焦點

  • 年輕氣盛的屋大維,有著怎樣的優勢,能最後成為奧古斯都
    他和凱撒的下屬組建了後三巨頭同盟掌控了整個羅馬的最高權力,他就是屋大維。但是後三巨頭同盟畢竟是三個人,他們不可能在所有的政治問題上都達成一致。所以分歧和內鬥也是必然的,那麼屋大維作為後三巨頭同盟中最年輕的一個,他憑什麼可以擊敗另外兩位擁有豐富作戰經驗的將領,而成為羅馬帝國的第一任奧古斯都呢?
  • 羅馬帝國屋大維,與秦始皇齊名的一位帝王,死後一直被尊為神明!
    眾所周知,羅馬帝國是在西方文明史上最具代表性和存續時間最長的政治實體他們使西方文化,法律,藝術,建築,宗教,語言,甚至戰爭形式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我們都知道古羅馬的皇帝稱號凱撒.奧古斯,這其實是由兩個偉大的人的名字合起來的,今天我們來聊聊關於奧古斯都的故事。奧古斯都原名屋大維,在歷史上有名的皇帝中,屋大維絕對是少有的傑出政治家,年紀輕輕就把各種政治手腕耍的爐火純青,在印象中,或許只有康熙皇帝可以與之媲美。如果凱撒能有他的政治手段,最後絕對不會飲恨元老院。
  • 羅馬皇帝︱傳統而隱忍,為政權犧牲家庭的屋大維
    平民家族屋大維是凱撒大帝的繼承人,羅馬帝國元首制的締造者,同時也是羅馬帝國的第一任皇帝。年輕時他結束了長達一百年的內戰,挽救了瘡痍滿目的共和政府。中年時他在不違傳統的前提下,一步步構建了奧古斯都,羅馬成功轉型為帝制。老年時他成功將奧古斯都的頭銜傳給下一代,並保證了元首制的延續。
  • 凱撒的接班人,年輕的屋大維,他是怎麼一步步登頂的
    簡單地說,凱撒是羅馬貴族,但在政治上他拒絕元老院的失敗和他的保守主義。當時,凱撒的策略在西方世界是不可抗拒的。通過他的軍事成就,他建立了巨大的、片面的威望,獲得了軍隊的一邊倒的忠誠,然後堅持這本血腥的書,進軍羅馬,迫使羅馬參議院僱用他作為一個專制的官員終身。然後凱撒打敗龐培和其他兇猛的敵人,結束了羅馬軍閥之間的混戰。
  • 千古一帝凱撒的繼承者,締造了羅馬帝國的屋大維
    凱撒並沒有完全死去,他的一部分,他的兒子緊接著他登上了羅馬歷史的舞臺,他就是偉大的屋大維凱撒,以後又會被稱為奧古斯都。屋大維並不是凱撒的親生兒子,只是他的養子,他本是凱撒姐姐的外孫,或者說是凱撒的甥孫,凱撒被殺前一年,他被沒有嫡子的凱撒正式收養為繼子和繼承人。
  • 羅馬皇帝︱走向保守,且走向權力,屋大維的羅馬價值觀
    從公元前31年擊敗安東尼始,直至公元後14年屋大維去世,長達四十五年的執政生涯讓屋大維給羅馬帝國留下了數不勝數的政治遺產。屋大維整合議員,實施經濟改革,大規模擴張羅馬領土,這些舉動無一不給未來的羅馬帝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屋大維一生拮据,從不擅用職權或炫耀財富,言行得體,對貴族禮貌,對貧民慷慨,嚴格恪守傳統價值觀的他被無數羅馬人所敬仰。
  • 「尼羅河畔的妖婦」埃及豔后,為什麼搞不定年輕健壯的屋大維?
    埃及豔后在古羅馬歷史上的傳奇性應該僅次於斯巴達克斯,她的一生就起於這個「豔」字,但無論怎樣,她也最終難以阻礙自己和自己的埃及覆滅的結局,這一切都已經在冥冥中註定了,在古羅馬複雜的政治演變中,她不能多次選擇政治立場,應該說她只有兩次機會,很可惜,她最終沒有選對,渥大維成了她的掘墓人,
  • 羅馬皇帝︱家國難兩全:主宰羅馬卻對接班人無能為力的屋大維
    安東尼和雷必達已經失去凱撒剛剛被刺殺時的政治優勢。此時的安東尼與雷必達都希望從自己的家族中,給此時年僅20歲的屋大維一個妻子。 安東尼一向自負且記仇,他記恨屋大維之前封神凱撒以及擅自招兵的行徑,不願與屋大維交好,於是安東尼並沒有主動向屋大維提出聯姻。不過安東尼的妻子富爾維婭(Fulvia)替丈夫為屋大維找了一個聯姻對象。
  • 凱撒死後,18歲的屋大維靠什麼被封「奧古斯都」,成為羅馬之神?
    年僅18歲的養子屋大維是靠什麼戰勝政敵,統治羅馬帝國,最終封神的?第一、掌握輿論,充分利用了無形的政治資本屋大維由於被凱撒收養,所以他的名字中應該有「凱撒」二字,這是他當時唯一的資本。但是卻是最重要的一項資本,因為「凱撒」在當時的羅馬,是一個具有魔力的名字。
  • 羅馬帝國的開創者,愷撒之子屋大維的反擊
    果不其然,許多人選擇背叛安東尼而投靠了他不過,也正是因為屋大維和安東尼之間的爭鬥,給了元老院可乘之機,元老院的頭面人物西塞羅,一直對安東尼雄厚的實力膽戰心驚,而當時屋大維的實力是遠遠不及安東尼的所以西塞羅以元老院的民義,授予屋大維執政官的權力,屋大維為了羅馬的繼承權,決定將計就計,選擇了和元老院合作
  • 《古羅馬千年史》羅馬帝國之奧古斯都屋大維4
    農村中一部分較富裕的農民和城市中經營中小作坊、商店和果菜園的平民屬於小奴隸主的範疇,他們是有產平民;而農村中大部分經濟不能獨立甚至瀕臨破產的農民和破產後流落城市無業為生的流氓無產者則是無產平民。後者數量很多,流氓無產者在屋大維時達20餘萬人。因此,平民在政治上也不是統一的,有產平民支持元首政治,構成元首政治社會基礎的一部分。
  • 埃及豔后成功俘獲兩位統治者,為何屋大維可以抵擋艷后的誘惑?
    埃及豔后克麗奧佩特拉七世成功虜獲了兩位統治者:凱撒大帝和安東尼,可羅馬帝國的新的統治者屋大維卻並未被她迷倒,原因何在?答案顯然並非埃及豔后年歲大了不「豔」,實際上,即便辭世時克麗奧佩特拉也剛剛39歲,保養得宜的她此時依舊美豔無雙。
  • 年僅18歲的屋大維是如何當上羅馬皇帝?他為什麼能做到?
    許多民眾在愷撒掌權時得到了好處,他們紛紛指責共和派元老貴族心目中的「殺暴君者」——布魯圖和卡西烏斯為兇手,為愷撒復仇的聲浪此起彼伏。這時的羅馬政壇上又掀起了新一輪的權力爭奪。一個年輕有為的政治明星冉冉升起,這就是蓋烏斯·屋大維。屋大維是愷撒的侄孫,被凱撒收為養子並指定為繼承人。
  • 羅馬首位皇帝屋大維,一輩子忙活的女人無數,最後只生一個女兒?
    -屋大維執政後期的時候,民主共和的理念已經淪為了羅馬人口中的一個笑柄,所有人都在等著屋大維指定他的接班人。屋大維有自己的苦惱——屋大維的家族,人丁並不興旺。首先屋大維這一代,他只有一個親姐姐,就是那個二婚嫁給安東尼的屋大維婭。那麼屋大維的下一代,則更加擺不上檯面。
  • 元首制度的創世人——蓋烏斯·屋大維!
    屋大維是愷撒的甥外孫,前44年被愷撒指定為第一繼承人並收為養子。前43年,愷撒被刺後登上政治舞臺,與安東尼、雷必達結成「後三頭同盟」。前42年與安東尼在腓力比之戰中打敗共和派首領布魯圖和喀西。前36年,他剝奪雷必達的軍權,後在阿克圖海戰打敗安東尼,消滅了古埃及的託勒密王朝,回羅馬後開始掌握一切國家大權。
  • 喜馬拉雅雪人、阿拉斯加棕熊、羅馬屋大維,是一家子?
    世界上有太多的未解之謎,就像喜馬拉雅雪人、阿拉斯加棕熊、羅馬屋大維,他們竟然是一家子,你敢想像嗎?要想知道他們三者之間究竟存在哪些聯繫,一起一探究竟!和其他熊科動物一樣,它們也是跎型動物,並長有一條短尾巴。嗅覺極佳,是獵犬的7倍,視力也很好,在捕魚時能夠看清水中的魚類。
  • 屋大維根據愷撒遺囑回國,安東尼不予支持,金融大鱷出手相助!
    18歲時的這份感激,成為了支撐屋大維今後意志的源泉。屋大維心中的這份情,莫說布魯圖和卡西烏斯,連安東尼和西塞羅都沒有注意到。4月中旬,羅馬和整個義大利半島的人們都在不安中度過,此時距愷撒遇刺還不到一個月。安東尼在羅馬日復一日地為鞏固自己的地位而積極籌備。
  • 世界歷史:屋大維竟然是他的義子,實在是太意外了
    當屋大維從國外趕回羅馬時,安東尼以蔑視的態度對待屋大維,他傲慢地說:「青年人,除了愷撒的名字以外,你還想要得到什麼呢?錢,我已經沒有了。難道你還要愷撒的政權嗎?」屋大維轉身離開,他心裡明白,他將和安東尼進行一場爭奪權力的鬥爭了。
  • 為鞏固自己的實力,屋大維安東尼進行政治聯姻,安東尼養精蓄銳!
    擔任屋大維「外交大臣」的梅塞納斯是伊特魯裡亞人;擔任「國防大臣」的阿格裡帕出身於被羅馬吞併的義大利南部民族;連屋大維自己也並不是正統的羅馬人」。而正是這三個外族年輕人引領著羅馬走向了一個新的時代。在布林迪西,梅塞納斯成功地在各有算計的安東尼和屋大維兩人間穿梭平衡,最終促成了《布林迪西協定》。
  • 反愷撒派如坐針氈,商討求生對策,屋大維氣定神閒左右逢源!
    在安東尼的屋大維的成功管理下,羅馬政治和經濟情況逐漸好轉。隨著羅馬再度成為愷撒派的天下,刺殺者方面的情形卻每況愈下。即使住在布魯圖離羅馬南面60公裡的拉努比奧別墅裡,布魯圖和卡西烏斯仍然心懷不安,打算闔家遷至更南邊的那不勒斯。布魯圖甚至產生主動流放的想法,但最終沒有付諸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