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影響世界進程的100人中,蓋烏斯·屋大維排名第19。足以說明其影響力,那麼他有什麼故事呢?
蓋維斯·屋大維·奧古斯都(拉丁語:Gaius Octavius Augustus,公元前63年9月23日—公元14年8月19日),原名蓋烏斯·屋大維·圖裡努斯,後三頭同盟之一,羅馬帝國的第一位元首(Princeps),元首政制的創始人,統治羅馬長達40年,是世界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人物之一。
屋大維是愷撒的甥外孫,前44年被愷撒指定為第一繼承人並收為養子。
前43年,愷撒被刺後登上政治舞臺,與安東尼、雷必達結成「後三頭同盟」。前42年與安東尼在腓力比之戰中打敗共和派首領布魯圖和喀西。前36年,他剝奪雷必達的軍權,後在阿克圖海戰打敗安東尼,消滅了古埃及的託勒密王朝,回羅馬後開始掌握一切國家大權。前30年,被確認為「終身保民官」,前29年獲得「大元帥」(Imperator,又譯」皇帝「)稱號;前28年被元老院賜封為「奧古斯都」(意為神聖偉大) 。並改組羅馬政府,給羅馬世界帶來了兩個世紀的和平與繁榮。
為加強統治,對軍隊進行改革,實行僱傭兵制度;建立禁衛軍,駐守羅馬和義大利。對外繼續擴張,向西完成對西班牙的徵服,向北推進至多瑙河、萊茵河一線。他善於審時度勢、進退有節,處事機智果斷、謹慎穩健。他所採取的一系列順乎形勢的內外政策,開創了相對安定的政治局面,為帝國初期的繁榮打下基礎。公元14年8月,在他去世後,羅馬元老院決定將他列入「神」的行列。
屋大維從小就認真勤勉地學習演說術、人文學科和希臘文化,積累了豐富的學識 。他還曾受命為凱撒的騎兵隊長一年,並參加了凱撒與龐培的內戰,後來被凱撒送阿波羅尼亞去接受教育和軍事技術訓練,並負責帕提亞的軍隊 。這些鍛鍊磨礪了他的意志品格,讓他熟悉了軍隊,為日後開展軍事鬥爭奠定了基礎。
前44年3月,愷撒被刺殺時,屋大維正在阿波羅尼亞軍中。他年方十八,那些對手們常常下意識地輕視這個年青人。面對混亂危險的形勢,他沒有逃避或魯莽行事,迅速返回了羅馬。凱撒在遺囑中明確過繼屋大維為繼子並繼承其財產,但他的親屬們因為懼怕凱撒的仇人而勸他放棄這一切,但他毅然接受了凱撒的過繼。他反覆強調自己是愷撒的兒子以喚起人們對他的好感,改名為蓋烏斯·優利烏斯·凱撒·屋大維亞努斯 。這一果斷的決定為他贏得凱撒派的支持,戰勝共和派有著重要影響。因為元老院和軍隊中擁有大量凱撒的舊部,許多民眾也曾受過凱撒的恩惠,因此對屋大維的支持不遺餘力,這是他獨具的優勢 。更為重要的是,屋大維的這一選擇是他步入政壇的標誌,也是贏得內戰的前提。
凱撒被刺後,他行軍到義大利,並招募愷撒舊部擴充軍隊。到羅馬後,他發現首都掌握在謀殺愷撒的共和派,馬爾庫斯·尤尼烏斯·布魯圖與卡西烏斯手中。內戰初期,屋大維爭取安東尼的支持失敗,便利用元老院與安東尼的矛盾,轉而投向元老院。他通過討好西塞羅贏得了元老院的支持,與執政官一起取得了穆提那戰役的勝利,然後又強迫元老院選舉自己為執政官。這時,逃到東方的布魯圖和喀西約通過在敘利亞和馬其頓的擴張,很快徵募了9萬多名士兵和大量艦船、金錢,隨時準備進軍羅馬,凱撒派與共和派的決戰劍拔弩張。
安東尼迅速與雷必達、普隆卡等凱撒派將領聯合起來。屋大維也意識到自己必須與凱撒舊部聯合,便通過各種途徑試圖與安東尼和解。公元前43年11月,屋大維、安東尼和雷必達三人正式建立後三頭同盟。11月底,後三頭帶兵進入羅馬,發布「公敵宣告」,大肆清洗殺害凱撒的兇手和個人的政敵,並趁機聚斂財富。公元前43年,屋大維和安東尼在腓力比之戰中徹底擊敗共和派,屋大維達到了為凱撒復仇的目的 。屋大維的大軍取勝,而布魯圖與卡西烏斯自殺(公元前42年)。於是屋大維返回羅馬,同時安東尼前往埃及。
公元前42年,小龐培切斷了海外對羅馬的商品供應,使羅馬糧價大漲,造成饑荒和混亂,讓屋大維受到了民眾的指責。他在安東尼、雷必達的支援下,經過艱苦努力,最終打敗小龐培。恢復了陸地上和海上長期以來被破壞了的和平,贏得了人民的廣泛讚譽。隨後,他派人肅清了義大利和羅馬的盜賊,穩定了社會治安,他盡職盡責地履行執政官的義務,並妥善安置了退伍士兵,穩了社會,並促進了農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此外,他還修復或新建神廟,為失業者提供工作。在邊防事務方面,他派人恢復阿非利加、阿歐斯塔河谷等地的秩序,並徵服了伊利裡亞。這些政績和勝利大大提升了屋大維的威望,人們甚至推選他為終身保民官。獲得民眾的支持,贏得全義大利的擁護,進而利用羅馬國家的統一機構,既是屋大維提升自身實力的方法,也是他打擊對手的有力手段,這集中體現在他與安東尼的較量中。
安東尼是屋大維最強勁的對手,也是他最重要的
阿克提烏姆戰役
同盟者。安東尼曾是愷撒手下戰功卓著的名將,在軍隊和平民中具有非凡的影響力。 與安東尼聯合,是屋大維戰勝共和派、消滅小龐培的重要條件。但在奪取羅馬最高權力這一問題上,他們之間又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腓力比之戰使得他們之間的衝突逐漸激烈。他林敦和約籤訂後,屋大維管理羅馬的西方,安東尼則統治著東方,兩人的綜合勢力旗鼓相當。
安東尼漸失民心是他失敗的關鍵原因,也是屋大維逐步取勝的重要條件。公元前35年,安東尼消滅了逃到東方的小龐培的殘餘力量,並將其處死,這使他成為了擁護龐培的人的死敵。公元前37年,安敦尼與埃及託勒密王朝女王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即埃及豔后)正式結婚,並公開宣稱要把利比亞、腓尼基、敘利亞、西裡西亞、阿美尼亞和尚未徵服的帕提亞贈給埃及女王及安東尼與她所生的子女。
他的這些行為嚴重違反了羅馬的習俗,損害了羅馬人民的利益,激起了羅馬人民的強烈不滿。屋大維趁機對此大肆渲染。公元前32年,屋大維將安東尼的遺囑公布於眾。安東尼在遺囑中肯定了凱撒裡昂的合法性,明確要將羅馬東部的省份傳給克利奧帕特拉七世。這引起了羅馬人民的公憤,他們褫奪了安東尼的一切職權,宣布他為公敵。同時,羅馬人民宣誓向屋大維效忠 。
安東尼忙於東方的戰事及與克裡奧帕特拉風流;屋大維在羅馬廣結人心,鞏固權力,布謠中傷安東尼:安東尼越來越像個埃及人而非羅馬人。局勢越來越緊張。終於在公元前32年,屋大維向安東尼宣戰。不久戰事就見分曉:在希臘西岸的阿克提烏姆灣,屋大維打敗安東尼。安東尼逃往埃及,與屋大維再戰,但又再敗,最後自殺。克裡奧佩特拉自殺。而小凱撒則被屋大維無情殺死,以免影響其為凱撒惟一繼承的身份。
羅馬給了他近乎絕對的權力,他給了羅馬四十年的國內和平與持續增長的繁榮,史稱「羅馬和平」(Pax Romana)。他創立了羅馬第一支常備軍(包括海軍),並把軍團駐紮在邊境,以防止他們幹預內政。另創立禁衛軍(Praetorian Guard)衛戍京畿並保衛皇帝本人。他還改革了羅馬的財政與稅收制度。
屋大維一生娶過3任妻子,第一任是馬克·安東尼的養女克勞狄亞·普爾塔,第二任是塞克斯圖斯·龐培妻子的姑母斯克裡波尼亞,第三任也是最有名的一位是莉薇婭·杜路莎·奧古斯塔。這三任妻子中,除了第二任妻子為其誕下唯一的一位女兒朱利亞·凱撒裡斯,他的三個兒子提比略·尼祿、蓋烏斯·凱撒(本為其外孫)以及盧奇烏斯·凱撒(本為其外孫)都是收養的。
莉薇婭·杜路莎·奧古斯塔是羅馬帝國早期最有權力的婦女,多次以實際執政的身份主宰帝國政治,她也是奧古斯都的忠實顧問。她是皇帝提比略與杜路蘇斯的母親,日耳曼尼庫斯與克勞狄的祖母,卡裡古拉與小阿格裡皮娜的曾祖母,以及尼祿的高祖母。她被克勞狄所神格化,此後她獲得了奧古斯塔之頭銜。
屋大維的成就不但體現在徵集和經歷的繁榮上,他在城邦建設和設施建設方面也起到了積極作用。在羅馬城市中,屋大維對首度進行了修葺,設置眾多娛樂活動,豐富民航總的業餘生活。對此屋大維曾驕傲的說道 :「一座磚城在我手裡變成了大理石的城市」。 此外,屋大維建造了新的元老院會所,建造了阿波羅神廟與尤利烏斯神廟。
在城市運輸業方面,屋大維創建了交通部,並結合城市規劃制定了龐大便利的交通網。這個偉大的措施將羅馬在通訊方面取得巨大的進步。自此,羅馬不再是一個封閉的城邦,而是一個四通八達的繁華大都市。最後,屋大維在城邦內創建了一支常規警力軍,用來維護城邦繁榮局面下的社會秩序 。
屋大維對羅馬文化的保護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統治期間,屋大維對詩人、藝術家、雕塑家和建築家進行了保護。在屋大維的支持下,該統治時期成為羅馬文化的黃金時代,眾多優質藝術家脫穎而出,其中著名的藝術家包括賀拉斯、李維、奧維德與維吉爾等 。
屋大維統治羅馬43年,他死於公元14年。這以後將近200年裡羅馬政局穩定,經濟、文化都有了比較大的發展,被稱為「羅馬的和平」時期。四通八達的道路把羅馬大帝國的各個部分聯結為一個整體,羅馬是羅馬帝國的中心。「條條大路通羅馬」的諺語就形象地描述出羅馬帝國當時交通發達,商業繁榮的景象
獨立學者靈遁者整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