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綿長的海岸線,走過背山靠海的古鎮老街,你見過山海環抱的象山,可曾食過山珍海胥融於一碗的象山味道?
從晨光熹微裡延續到燈火闌珊,一碗海鮮面的鮮氣是象山人三時四餐的滿足。
從尋常餐桌到聚會宴請,象山海鮮面將漁港的日常生活與富足好客組合在了一起,尋味象山之旅,我們從象山海鮮面開始,尋覓這碗隱匿在象山街頭巷尾,觸動舌尖鮮意的好滋味。
在象山,大大小小的海鮮麵館有幾百家之多。問象山人最中意的海鮮麵館,答案定是五花八門的,而象山人評判一家海鮮面的標準,大抵離不開麵湯滋味、新鮮海貨、自製配料、麵條花色這些要素。
海
鮮
頭一晚,象山一家麵店的老闆陳俠,就開始準備第二天做面所需的湯頭,這時店裡總是瀰漫著一股土雞、豬骨慢燉熬製的高湯香味,細聞還夾帶著藥材的香氣,香葉、桂皮、白芷等天然香辛料裡藏著麵店熬湯的秘方,還有象山海鮮面裡食補的學問。
「海鮮性寒,可以搭配溫、熱性質的香料入湯中和,溫養脾胃。」(老闆闡述)
千家麵館,就有千種湯底,除了像用肉骨湯、中藥材熬製的濃湯底;還有用熱豬油煸炒海鮮,趁著香氣清水下鍋,吊出海鮮原汁原味的清爽型湯底;或是結合高湯與清湯兩種特色的烹煮方式,都是象山海鮮面的技藝。
碗中升騰的熱氣,是面的溫度,一口鮮、香、醇厚,品的是象山人對「鮮」的鑽研精神。如果說湯是象山海鮮面的靈魂,那海鮮、配料則是鑄就這碗面的筋骨。
帶魚、小梅魚、白蟹、蟶子、小白蝦……每天凌晨,麵店陳俠就要去象山中心批發市場採購食材,這裡是象山海鮮的集散地。銀鱗未退的鯧魚,通體透亮的蝦潺,帶著花斑的野生蝦蛄,要選到本地產的好貨,眼神要刁鑽,下手要迅捷,一個麵館老闆,就是一本鮮活的象山海鮮指南。
嫩薑切丁與蛋液混合煎成蛋餅,這是石浦特色的姜蛋;鰱魚切片,醬油、醋、糖醃漬,炸制酥脆的燻魚;骨肉均勻的仔排燉烤入味,色澤鮮紅誘人……
食客:
「海鮮面裡一定要放蝦潺,鮮嫩。」
「要有魚有肉,滋味才夠。」
「沙蛤、蟶子下鍋,麵湯的鮮味就有了。」
如何搭配一碗海鮮面,象山人心裡有自己的小算盤。
鮮活白蟹對半斬開,熱鍋翻炒,高溫鎖住蟹肉鮮甜汁水的同時,還能讓白蟹的香味瞬間迸發;緊接著放入小白蝦、花蛤,加入高湯,蝦潺這類易熟的魚類最後加入……老闆熟練烹煮海鮮面的背後,暗藏了一套精密的食鮮程序,條理清晰,邏輯縝密。
大米與糯米浸泡數日,研磨、打粉、成絲,製作成的象山米麵口感爽脆,是象山海鮮面的首選麵食。手擀麵勁道Q彈,賦予了海鮮面北方麵條的豪爽氣質;麥麵香軟,融入海鮮湯汁,回味鮮香;除此之外,刀削麵、雞蛋面則是各家店研發衍生的新創意。延續多元化的主題,海鮮面的麵條選擇也是豐富多樣。
面,凝聚著土地迸發的能量;海鮮,儲藏著大海的精華。當海鮮與麵條相逢,鮮味的奧義被融於一碗熱騰騰的湯麵中,是象山味道滲透進風土人情中的地理情懷。
記者 歐喬娜 周永利 俞敏宏
編輯 周衍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