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饒人處且饒人,其實是一首詩,讀完全詩才發現理解錯了

2020-12-16 秋葉觀歷史

得饒人處且饒人,其實是一首詩,讀完全詩才發現理解錯了

民間有許多流傳廣泛的俗語,經常被長輩們掛在嘴邊,許多是幾代人生活經驗的總結,還有許多,則是從那些膾炙人口的詩詞上摘錄下來的,像「山重水盡疑無路」、「春宵一刻值千金」等,在武俠小說中,有一句話的出場率非常高,這句話即是「得饒人處且饒人」,武俠宣傳俠義精神,這種俠義精神中,便包含了寬容、仁善的理念,因此那些武林前輩常用這句話勸人點到為止,事情不要做絕。

其實這並不是一句單獨的俗語,而是出自一首完整的七言絕句,宋朝時期,有一本《西溪叢語》記載了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一個道人,非常擅長下圍棋,對於自己的棋術,道人非常自信,每與其他人對弈,都會讓別人多走一步,過了一段時間,這位道人死在了一個叫做褒信的地方,並且他曾經將後事託付給村裡的老人家。數年後,這個老人家為想為道人改葬,但是打開墳墓之後,裡面只有空空的棺材和一些衣服。

看到這個場景,眾人十分驚奇,他們想到這位道士曾經留下一首七言絕句:

爛柯真訣妙通神,一局曾經幾度春。

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第一句爛柯是引用了「晉時王質進山伐木見幾個童子童子在下棋,等到棋下完,王質發現自己的斧頭都腐爛了。」這裡指得就是圍棋,一二句是道士言圍棋的道理精妙,自己非常喜愛,常常下棋下的廢寢忘食。雖然從他出山之後,沒有遇到敵手,但是他並不會咄咄逼人,而是能夠饒別人一點,就儘量饒他人几子。

許多人將「得饒人處且饒人」中的「饒」理解為饒恕,當然,單獨看來,這樣理解也無不可,但是放在全詩之中看,才發現這種理解並不對。理解詩句要從全詩來看,這首詩,通篇都是在描寫圍棋,而且,這首詩之前的故事,也說明了道士經常會讓別人多下一步,因此,詩中的「饒」字,是「讓」的意思,也就是下棋的時候,能夠讓別人,就儘量讓著別人,古人下棋也有「饒子」一說,就是讓對方幾個棋子。

並且,解釋為讓,更加符合人性,在為人處世中,以及古代歷史中,許多人在打敗他人時,雖然最後沒有將對方逼到絕境,而是給了對方一線生機,但是對方並不領情,他們並不服輸,根本不會感念他人「饒恕」的恩情,反倒是想著如何找回顏面,這樣一來反而結下難以調節的恩怨。

反倒是事先忍讓,做足姿態,不管是圍棋還是生活中其他的事情,雙方相鬥之前,一方做出退讓,不管時候輸贏如何,另一方都會記住這份「退讓」的恩情,因此筆者認為,「饒」字解釋為讓,才是「得饒人處且饒人」的真正含義。

相關焦點

  • 「得饒人處且饒人」這句名言,原來出自於詩句,上一句同樣很經典
    古人的這種智慧,還有他們在生活中有吸取的經驗,也讓一些話成為了至理名言,那麼「得饒人處且饒人」這一句話,正是告訴了世人很多的道理,看似一句不太起眼的話,但是充滿了智慧,而且寫這首詩的蔡州道人,那就是一位了不起的思想家,同時又是得道之人,這首詩也是出自於他的《絕句.爛柯真訣妙通神》一詩。
  • 「得饒人處且饒人」上一句為何很少人提?只因太犀利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勸世名言:得饒人處且饒人。意思就是能寬恕別人的地方就儘量寬恕,做事要留有餘地,不要趕盡殺絕。這句話也成了中華文化的一種標誌,和我們的求同存異、包容文化一脈相承。是啊,如果不是「得饒人處且饒人」,中華大地哪來的民族融合、四海皆兄弟?
  • 白居易最朦朧的一首詩,整首詩寫得雲裡霧裡,使人讀了不知所云!
    唐詩裡有很多描寫的很深刻的詩作,這些詩作由於時間的關係,久而久之,使得後人讀起來會難以理解,而且有的詩人還喜歡使用典故,這也就使得這些詩作更加的難以理解,往往可能一不小心便是理解錯了。這也正是唐詩的魅力之所在,雖然我們從字面上來看,這些詩作寫得很唯美,可是有的時候真正的意思卻並非如此。說起這方面最難以理解的詩作,那要數白居易的這首《花非花》,這首詩其實是比較難以讀懂,而且詩人描寫的獨特,同時整首詩也是寫得雲裡霧裡,使人讀了不知所云,表面上看是在描寫花,但是如果我們結合當時的環境,以及詩人的人生經歷則是會發現這首詩,其實是另有所指。
  • 古人講「得饒人處且饒人」,上半句霸氣外露,成英雄好漢的口頭禪
    事實上這種做法用一句俗語來形容,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得饒人處且饒人」。 一、「得饒人處且饒人」出處 大家在觀看古裝影視劇的時候,總能聽「得饒人處且饒人」到這句話。實際上如果追根溯源可以發現,這句話實際上出自打油詩《唾玉集》: 「爛柯真訣妙通神,一局曾經幾度春。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 俗語「得饒人處且饒人」上半句更霸氣有力,可惜知道的人甚少!
    俗語「得饒人處且饒人」上半句更霸氣有力,成綠林好漢口頭禪 自古以來,中國都是個特別重情義的國家,人與人之間相互往來,要互敬互重,正所謂「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但是人生不可能是順風順水的,難免與人打交道會遇到斤斤計較胡攪蠻纏的人
  • 增廣賢文:得饒人處且饒人,講的全是人生哲學,說的都是處世之道
    增廣賢文:得饒人處且饒人,講的全是人生哲學,說的都是處世之道在古代,聖賢常常會留下一些話、道理來闡述一些觀點,一些事情的本質。用話流傳於世的,經常是朗朗上口的,《增廣賢文》就是一本收錄聖賢們智慧的書籍。增廣賢文:講的全是人生哲學,說的都是處世之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下面的這3句原文與翻譯。
  • 蘇軾最搞笑的一首詩,其中一句非常有名,但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在這些詩歌中,有一首詩最為搞笑,其中一句幾乎無人不知,但很多人都理解錯它的意思了。此詩是蘇軾為忘年之交張先所作,張先比蘇軾大47歲,但由於兩人欣賞彼此的才華,同是當時文學界的知名人物,年齡的差距並未阻礙他們之間的友誼。張先曾做過知縣、屯田員外郎等官職,但他卻以詩詞而聞名,且是個多情的文人。
  • 古代最詭異的一首詩:正著讀倒著讀都很優美,意思卻完全相反
    一提到古代詩歌,咱們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唐詩,甚至誤以為從唐朝開始才有詩的出現。任何一種文化都必須經歷三個階段,即起源、發展和鼎盛,詩歌當然也不例外。其實,早在四千多年前的虞舜時期,就已經有了詩的雛形,《詩經》裡的很多佳作足以證明,只不過是在唐朝達到頂峰,李太白、杜甫及白居易等大批詩人很空出世。
  • 俗語:「得饒人處且饒人」,下半句才是精華所在,古人的處世之道
    常言道:「得饒人處且饒人」,說的是要寬厚待人,懂得寬容和體諒他人,莫要將事做絕,莫要將人逼到絕路,畢竟兔子還咬人,在《唾玉集·常談出處》中記載:蔡州褒信縣有一位下棋很厲害的道士,每次下棋就先讓對方一步,他曾經有詩說「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 草堂讀詩|朗誦:武強華《夜行或一首詩的誕生》《蘋果的羞愧》
    夜行或一首詩的誕生夜晚,走一條山路汽車像螢火蟲,在天地間費力地搬動著一小塊光亮夜色黑如瀝青,黏稠膠著淚流滿面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聽堂FM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 「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
  • 俗話說「得饒人處且饒人」,後半句才是精華,說透為人處世之道
    就比如我們經常會說的「得饒人處且饒人」,其實從字面上面看,就是在自己佔著道理的時候,也不能夠咄咄逼人。而在處理的事情的時候,最好還是以一個寬容平和的心態,多設身處地的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為別人著想,才能夠更好的體諒和寬恕別人,也才能夠團結更多的人,形成自己的助力。那如果我們尋根溯源,就會發現這句話其實出自《唾玉集》,原文裡是說:「爛柯真訣妙通神,一局曾經幾度春。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 領悟穿越千年的詩詞之美:讀詩的最高境界,其實就是讀人!
    豐子愷曾說「想得故園今夜月,幾人相憶在江樓」,我們便會設身處地的當了一名思念故園之人,這樣感同身受的處境會引發我們無限的離愁;當我們讀到了「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的時候,我們總能想起曾幾何時的春花秋月,一瞬間便陷入了沉思之中。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美得令人心醉,成為描寫秋天最唯美的一首詩
    作為唐朝最後大師,杜牧的很多作品也都是深入人心,尤其是一首《清明》,更是成為了描寫清明最傳神的一首詩,通篇描繪的看似平淡,可是那一份憂愁之感,以及落魄的神態,則是被詩人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得淋漓盡致,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 王昌齡很霸氣的一首詩,通篇描寫得氣勢磅礴,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其實對於任何一首唐詩來說,它都有著其獨特的魅力,雖然有一些作品它表面看上去很普通,但是只要細細品來,再結合當時詩人的經歷,以及情感歷程,則是會發現這些作品其實另有深意,而只要理解了這一點,再去讀這些作品最是令人感動。
  • 白居易最唯美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個字,描繪的如詩如畫!
    其實這也很正常,畢竟白居易的詩作不一樣別的詩人,喜歡在自己的作品中用典,以及使用一些生僻的字,比較容易理解。其實白居易大部分的詩作,那都是看似很簡練,有一些作品還是有著更為深刻的隱喻,譬如他的這首《暮江吟》,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而且這也是他眾多詩作中最唯美的一首詩,雖然通篇只有短短的二十八個字,但是通篇描繪的如詩如畫。
  • 這首詩王維很容易被誤讀,很多人把他看作是一首愛情詩
    如果你用這種方式讀這首詩,那是一個很大的錯誤,這不是愛情詩,而是一首有另一個名字《江上贈李龜年》的典型友誼詩,所以他不是關於愛情,而是關於友誼。李龜年是唐代著名的音樂家,與的流行歌手相似,他在音樂方面有著傑出的才華,他們演唱的歌曲在當時非常流行。早年,王維和他形成了一個很深的友誼,經常在一起談論音樂。
  • 詩詞大會康震:錯用杜甫千古名句開場,這首詩大多數人都用錯了!
    不過,近日看《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的內容,發現康震老師出錯了。原來在第5期的開場,康震引用了一個杜甫的千名名句作為開場贈語,他用的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此詩一說,有心的網友可能已經意識到康老師用錯了,事實上這句詩大多數人都用錯了,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杜甫的原詩:《贈花卿》唐.杜甫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 高蟾很孤獨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28個字,把孤獨描寫得深入骨髓
    或許很多人對於孤獨的理解是錯誤的,認為孤獨是一種折磨,其實對於優秀的人而言,真正的孤獨是一種享受,只有當你孤獨的時候,才會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這樣你的人生才會顯得與眾不同。每個人都會孤獨,正如尼採所言,孤獨來自於靈魂深處。
  • 白居易最朦朧的一首詩,通篇不知所云,其實是表達了一種人生感悟
    白居易,字樂天,中唐時期最偉大的詩人,同時也是唯一一位可以與李白和杜甫相比較的詩人,他的詩雖然寫得很直白,也很簡練,但是在他的詩作中,往往可以讀到他對於人生,以及對於當時社會一種深刻的描寫,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他成為了一代偉大的詩人;後世還給予他「詩魔」和「詩王」的稱號,據說在日本他也是最受歡迎的中國詩人
  • 韋應物最唯美的一首詩,通篇看似信手拈來,卻是充滿了詩情畫意!
    那麼說起唐詩裡最美的詩作,其實是很難評選出來,很多的作品那都是充滿了詩情畫意,譬如韋應物的這首《滁州西澗》,也是一首經典的名篇,並且整首詩也是描寫得極為抒情,也很是唯美,真正是達到了詩中有畫,並且畫中還有詩的境界。雖然這兩句詩是蘇軾用來評價王維的作品,但是很顯然用在韋應物的這首詩中也是比較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