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饒人處且饒人」,後半句才是精華,說透為人處世之道

2020-12-16 辰觀歷史

朋友,閱讀本文前,請您順手點擊"關注"哦,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精彩的文章分享,歡迎點讚、評論、轉發,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都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確實,在漫漫的歷史長河當中,老祖宗總結了很多的經驗教訓,凝結成了一些簡單易懂的俗語,即時到了現在還非常的有指導意義。

就比如我們經常會說的「得饒人處且饒人」,其實從字面上面看,就是在自己佔著道理的時候也不能夠咄咄逼人。

而在處理的事情的時候,最好還是以一個寬容平和的心態,多設身處地的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為別人著想,才能夠更好的體諒和寬恕別人,也才能夠團結更多的人,形成自己的助力。

那如果我們尋根溯源,就會發現這句話其實出自《唾玉集》,原文裡是說:「爛柯真訣妙通神,一局曾經幾度春。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這句看似簡單易懂的俗語背後其實蘊藏著非常深刻的哲理。

你看他就算是「自出洞來無敵手」的時候,還要考慮到人與人之間也有非常複雜緊密的聯繫,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有交集,所以在平時儘可能的寬容大度。給別人留下一個好印象,也是對自己非常有益的事情。

如果一個人在生活當中都是斤斤計較,覺得自己有道理就可以咄咄逼人的話,久而久之他的人際圈就會越來越狹小,活得也非常的痛苦。

那如果在別人犯了錯誤的時候,我們仍然選擇原諒寬容,既可以給別人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又可以顯示出自己寬廣的胸襟,展現自己善良的一面,樹立一個非常良好的形象。

很多人不知道的,其實這句話還有下半句才是整首詩當中的精華所在,這下半句就是「得放手時須放手」。

其實在生活當中我們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有的時候面對很多兩難的抉擇,我們真的不得不放棄一個,才能夠獲得另一個,而人生其實就是在不斷的選擇和失去當中不斷的成長。

如果我們只把目光聚焦在自己失去了什麼,只看到眼前的蠅頭小利的話,那顯然就會失去越來越多的東西。

而現在選擇放手其實是為了以後獲得更多走得更久更遠

而現在選擇放手其實是為了以後獲得更多走得更久更遠

該放手時須放手,正是這句俗語蘊含著非常深刻的警示道理,所以在千百年來依然廣為流傳。

其實這句話引申開來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自己不該管,不該管的事情就不要去多管閒事,而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則不要去強求。

換句話說,其實就是要大家明白「捨得」的道理,人一輩子的能力其實都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如果什麼都要抓住,到頭來好東西也會像流沙一樣,抓得越緊走得越快了。

所以這句話還告訴我們,做人不能夠太過於執著。

如果心存執念,其實也是給了自己不必要的束縛限制了自己未來的發展,來也有可能失去更多寶貴的東西

所以老祖宗的話確實是字字珠璣,耐人尋味,可以作為我們現代人處事的至理名言。

這句話放到現在,依然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給我們醍醐灌頂的感悟。

當然知易行難,其實很多人都是明白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

你有沒有什麼最執著的事情,其實回頭看看,在糾結中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反而讓自己停滯不前了呢?

歡迎關注我@辰觀歷史,歡迎轉發、留言、點讚,一起多交流吆,你的每一個互動我都當成了喜歡。

相關焦點

  • 俗語:「得饒人處且饒人」,下半句才是精華所在,古人的處世之道
    常言道:「得饒人處且饒人」,說的是要寬厚待人,懂得寬容和體諒他人,莫要將事做絕,莫要將人逼到絕路,畢竟兔子還咬人,在《唾玉集·常談出處》中記載:蔡州褒信縣有一位下棋很厲害的道士,每次下棋就先讓對方一步,他曾經有詩說「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 增廣賢文:得饒人處且饒人,講的全是人生哲學,說的都是處世之道
    增廣賢文:得饒人處且饒人,講的全是人生哲學,說的都是處世之道在古代,聖賢常常會留下一些話、道理來闡述一些觀點,一些事情的本質。用話流傳於世的,經常是朗朗上口的,《增廣賢文》就是一本收錄聖賢們智慧的書籍。增廣賢文:講的全是人生哲學,說的都是處世之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下面的這3句原文與翻譯。
  • 俗語「得饒人處且饒人」上半句更霸氣有力,可惜知道的人甚少!
    俗語「得饒人處且饒人」上半句更霸氣有力,成綠林好漢口頭禪 自古以來,中國都是個特別重情義的國家,人與人之間相互往來,要互敬互重,正所謂「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但是人生不可能是順風順水的,難免與人打交道會遇到斤斤計較胡攪蠻纏的人
  • 得饒人處且饒人,其實是一首詩,讀完全詩才發現理解錯了
    得饒人處且饒人,其實是一首詩,讀完全詩才發現理解錯了民間有許多流傳廣泛的俗語,經常被長輩們掛在嘴邊,許多是幾代人生活經驗的總結,還有許多,則是從那些膾炙人口的詩詞上摘錄下來的,像「山重水盡疑無路」、「春宵一刻值千金」
  • 「得饒人處且饒人」這句名言,原來出自於詩句,上一句同樣很經典
    兒時經常聽大人們說話時,會提到古人說,或者是俗話說,那時候覺得大人們很搞笑,說話就說話,還老是要提到古人。只是後來才發現,那些話可是古人的智慧,正是古人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那些話往往充滿哲理,同時言簡意賅,讓人一聽就能夠明白其中的意思,這也正是漢語最了不起的一個地方,用最簡練的方式,則是可以把意思表達清楚。
  • 「得饒人處且饒人」上一句為何很少人提?只因太犀利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勸世名言:得饒人處且饒人。意思就是能寬恕別人的地方就儘量寬恕,做事要留有餘地,不要趕盡殺絕。這句話也成了中華文化的一種標誌,和我們的求同存異、包容文化一脈相承。是啊,如果不是「得饒人處且饒人」,中華大地哪來的民族融合、四海皆兄弟?
  • 古人講「得饒人處且饒人」,上半句霸氣外露,成英雄好漢的口頭禪
    簡單說就是不偏激、不糾結,並且總會給自己和他人留下餘地。事實上這種做法用一句俗語來形容,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得饒人處且饒人」。 一、「得饒人處且饒人」出處 大家在觀看古裝影視劇的時候,總能聽「得饒人處且饒人」到這句話。實際上如果追根溯源可以發現,這句話實際上出自打油詩《唾玉集》: 「爛柯真訣妙通神,一局曾經幾度春。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 許可馨事件3個疑點如有結果,網友定會「得饒人處且饒人」
    或許是因為時間長了,輿論竟出現反彈,有少部分人在網上呼籲大家不要再堅持打卡了,說她還是個孩子,讓網友們理性對待,不要死抓著不放,給孩子一條活路,得饒人處且饒人。其實網友們堅持打卡「許可馨」事件的背後,無非是想獲得這3個問題的答案,只要這三個問題有結果,做到了公平正義的處理,網友們定會得饒人處且饒人!
  • 「得饒人處且饒人」用英文該怎麼說?單詞組合非常簡單,你都會!
    之前大白介紹了「一竅不通」、「開門見山」等英文表達,今天呢我們來說一個難的表達,你知道「得饒人處且饒人」用英語怎麼說嗎?得饒人處且饒人這個表達的中文意思是,儘量去寬恕別人,別太為難人家,做事不要太絕情,要留有餘地,英文表達我們可以用「live and let live」。
  • 俗語:「誰人背後無人說,」後半句才是精華,老祖宗的處世之道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講的也是人們對醜事樂此不彼議論的現象,不過要是事情不夠明朗,只是有一些關於這個人醜事的風聲,左鄰右舍更樂於背後議論,通常背後嚼舌根,讓許多人非常痛恨
  • 古人言:「廟小妖風大」,下半句才是精華,暗藏為人處世之道
    古人言:「廟小妖風大」,下半句才是精華,暗藏為人處世之道我們在社會上生活與工作,每天都需要處理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如果處理不好,那就會給我們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其實這只是一種形象的比喻,這句俗語真正要告訴我們的是,如果一個人所在的圈子太小的話,那就很容易遇到一些麻煩。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會加入各種不同的圈子,處在同一個圈子的人很難接納新人,因此他們的圈子就會變得很小。當一個圈子很小而又難以擴大的時候,就會給圈子的人帶來很多麻煩或是不利影響。
  • 俗語「慈不掌兵,義不理財」,後半句更經典,說透為人處世之道
    所以,掌握為人處世的哲學,才能應變自如,更容易取得成功,過上幸福生活。幾千年來,古人根據生活經驗,總結出許多充滿智慧的俗語,雖然時代不斷發展,科技日新月異,但有些道理亙古不變,不少俗語依舊經典無比,深刻領悟其中含義,能夠少走一些彎路。比如這樣一句俗語:「慈不掌兵,義不理財。」
  • 做人要積八德這是為人處世之道,提升自我影響別人才是真正的人生
    俗話說得好:得饒人處且饒人。不要喋喋不休,蠻不講理像個槓精一樣,讓人瞧不起。俗話說得好,人活臉樹活皮,人都是有自尊心和虛榮心的,但必須有個度,不管是他本人,還是別人對於他的態度或話語、行為等,都要看清情況。不經意的說話或行動,不經大腦隨意那麼去將人面子撕一地,無論是誰都會在心裡有些不滿,傷心,失望,生氣或悔恨等。這將影響到你的生活和為人處事的結果。
  • 古人說:「龍遊淺水遭蝦戲,虎落平原被犬欺」,蘊含為人處世之道
    陪客裡的一人見知府啼笑皆非的尷尬相,不免引起同情之心,便有意幫他解圍,接吟道:「單工是個工,加力還是功;撤去功邊力,添絲成了紅。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勸誡和開導胡知縣,冤家宜解不宜結,得饒人處且饒人。另一個陪客聽了,覺得陪客甲是狗拿耗子多管閒事,事不關己,何必自尋麻煩。
  • 俗話說:人情似紙張張薄,其實下一句才是精華,教會我們為人處世
    中國從古代到現在有很多的俗話,他們含有深刻的道理,也教會了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人挪活樹挪死、寧為蛇頭不為龍尾、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等,有的俗語是揭示了生活中積極向上的一面,有的俗語是揭示了生活中消極的一面。
  • 人到中年無論貧富,讀懂《增廣賢文》4個處世之道,過好後半生
    人到中年後回首看自己走過的路,不由地感慨:自己的一生失意總是多於得意,但是不管怎麼樣還是要淡定。失意時要坦然,得意時要淡然。回想誰又不是那個曾經的追夢少年,但是終有變成大叔的一天,其中的經歷也只有自己體會得到,輕狂者遭人棄,穩重者才有福報!
  • 身處職場,想要往上爬,要知道這5個為人處世的訣竅
    我們身處職場,鬥爭不斷,我們想要有所發展,就要掌握一定的訣竅,在領導和同事面前表現好,同時也能維護好和這些人的關係,這樣才有助於我們的長期發展。如果你身處職場,但又不知道怎麼為人處世,那就給你5個建議:第一點,不抱怨身處職場,我們肯定會遇到各種糟心的事情,比如說領導分配、提拔不公平,同事推諉工作,有時候是自己在生活上遇到了一些挫折,這時候,我們有可能會心情低落,想要跟別人傾訴自己的負面情緒。
  •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後半句更精華,古人的處世之道
    現代有句話叫做「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農村路也滑,人心太複雜」,可以說是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反正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著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一不小心就可能會被坑。「一人不進廟」意思就是說,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不要隨意進入廟宇,這是因為古代的寺廟往往在那些比較偏僻荒涼的地方,畢竟寺廟是出世的修行人居所,若是建在繁華鬧市的話,給人感覺也難免怪怪的。
  • 老實人不懂怎麼為人處世,4句處世良言,讓你左右逢源,無往不利
    鬼谷子留下4句處世良言,讓你左右逢源,無往不利!與人交往是也是一樣,更應當主動,你的主動會讓對方很舒服,有一種被在乎的感覺,有益於你接下來的事情和關係的升溫。4,知之始己,而後知人為人處事所有的前提是要了解自己幾斤幾兩,唯有了解了自己才可以更加好地了解他人。
  • 古人言:「欺山不欺水」,下半句才是經典,道盡老祖宗處世之道
    古人言:「欺山不欺水」,下半句才是經典,道盡老祖宗處世之道每個地方都有它獨特的風俗文化,當我們去旅遊的時候,除了欣賞地方的美麗風光之外,我們還要注重其當地有什麼禁忌。很多人喜歡遊山玩水,但是大家是否知道,要做到開開心心旅遊、平平安安回家也是有技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