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看不起前人的詠梅作,提筆寫一首,王安石蘇軾都不放在眼裡
世人皆知李清照論才氣是千古第一女詞人,卻很少有人知道,若論狂傲她更是首屈一指,烏江臨畔,一首《夏日絕句》diss全大宋的男人貪生怕死。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當時金兵大舉來犯,擄走欽、徽二帝,趙佶第九子趙構南下應天府,建立南宋偏安一隅,眾多北宋遺民紛紛南下避難,卻不思收復故土。
李清照與丈夫行至烏江邊,有感當年西楚霸王寧死不逃,心生敬佩。感慨男兒生時當爭作人間豪傑,死也應該壯烈滿懷,就像當年項羽那樣,「生的偉大,死的壯烈。」奈何當時的大宋男兒已經沒有這樣的血性了,竟讓北方遊牧民族入主中原。
李清照看不起前人的詠梅作,提筆寫一首,王安石蘇軾都不放在眼裡
李清照對世人的詠梅詞尤為不屑,曾為自己那首《孤雁兒》做了這樣小序,
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也。
這簡直就是狂的沒邊了,說那些人寫梅的詩詞,都只會出一些俗不可耐的東西,她現在試著作一首梅花詞,就能知道之前所言不虛了。後世也有人對此評價道,「此序何其狂哉,世上惟有易安足言此!」
然而前言雖狂,詞卻句句悽婉。
《孤雁兒》宋.李清照(序言: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沈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此詞一開頭,就給人展示了一種很悽清的環境和氣氛。作者通過這三句,把自己感受那種悽苦冷落的氣氛由室內的小天地推向室外較大的空間,並為自然地轉入到下片作了很大的準備。
下片的詞意是緊承上片的詞意而來的,他的作用是進一步加強和深化上片中描述的悲涼氣氛和訴說的悽酸情懷。
這兩句的出現,讓人清楚地知道,原來作者在整個作品中,反覆表現的那「冷冷清清」的氣氛和「悽悽戚戚」的情懷,總的目的是為了盡情地傾瀉自己失去一生伴侶的痛苦。
縱觀全詞,雖然只出現了一個"梅"字,但全文都是圍繞梅而寫。
這個詞名為詠梅,實際上就是為悼念亡夫趙明誠,寄託了作者對愛侶深摯的情感和悽苦的哀思。此時詞人的心情如水般悽涼,可偏就在此時不知從何處飄來的陣陣梅花笛曲的聲音,它吹開了枝頭的梅花,吹起了滿園春色,讀了之後更加的傷感了。
李清照從來就是這樣一個另類女子。在她身上,幾乎找不到任何時代的束縛,身份的束縛,以及性別的束縛。
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文化環境中,她不卑不亢地指點文壇;在「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教條下,她乾淨利落地收拾渣男;在女同胞們還躲在深閨不知世事變化的時候,她的筆下已是金戈鐵馬,家國天下……這是一種超越時代的覺醒,更是一種凌駕「被定義」的自信。
所以,除了她,還有誰能配得上「千古第一才女」的皇冠?
萬丈風流李清照
這就是李清照,被上天寵愛過,也遺棄過;在殘酷的現實中漂泊過,掙扎過,恨過,更我行我素、恣意瀟灑、酣暢淋漓地愛過、活過。
距離她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近900年,她的才華,她的家國情懷,她的膽魄骨氣,她的風流無二,現如今,我們只能從她的詩詞裡尋找了,不妨看看這本《李清照詞傳》。
李清照的一腔愁苦,無處可訴,無人可言,她只能寄情於詩書,傾訴給詩詞。
她愛花,愛酒,敢飲敢醉,敢愛敢恨,既有巾幗之淑賢,更兼男兒之豪氣。在那個男子主導文壇的時代,她把酒賞花,將她的風骨訴諸文字。在那個偏安朝廷畏縮不前的年代,她大義凜然執筆,諷喻古今。
這套書,除了《李清照詞傳》,還有《倉央嘉措詩傳》、《納蘭容若詞傳》、《李煜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共六本書。這6本書都是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再現了詩人們傳奇的一生。
《納蘭容若詞傳》不同於以往的傳記,它以一種嶄新的面貌展現在我們面前:以納蘭容若的詞為主線,以納蘭容若的"情"為框架,以納蘭容若的"愛"為血肉,以詩化的語言,戲劇般的場面,將我們帶入了納蘭容若的繁華生活、真誠性情、詞的顛峰,愛的痴心。
書中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蘇軾和納蘭性德的一生娓娓道來,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能從二人的生平中體會到他作詞時的心情,從而更加了解這兩位詩詞大家的超脫心境。
這套書不僅包裝精美,更是根據人物的不同背景形象設計了優美的封面,紙質也非常的棒,閱讀起來可以說是一種享受。在飯餘茶後隨便捧起一本,就可以陶醉其中,無法自拔。
總有一些人,繡口一吐,便點綴了中華文化史上燦爛的星河。到了浪漫的五月,我們不妨來一場浪漫的古典行,與詩人們來一場浪漫的約會,體會他們的人生,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六本書,只需要79元,一頓飯的錢,就可以讀到6位詩人的名作,來一場古典行,感悟古人的智慧,何樂而不為?
有喜歡的朋友點擊以下連結就可購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