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看不起前人的詠梅作,提筆寫一首,王安石蘇軾都不放在眼裡

2020-12-26 布一定通古

李清照看不起前人的詠梅作,提筆寫一首,王安石蘇軾都不放在眼裡

世人皆知李清照論才氣是千古第一女詞人,卻很少有人知道,若論狂傲她更是首屈一指,烏江臨畔,一首《夏日絕句》diss全大宋的男人貪生怕死。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當時金兵大舉來犯,擄走欽、徽二帝,趙佶第九子趙構南下應天府,建立南宋偏安一隅,眾多北宋遺民紛紛南下避難,卻不思收復故土。

李清照與丈夫行至烏江邊,有感當年西楚霸王寧死不逃,心生敬佩。感慨男兒生時當爭作人間豪傑,死也應該壯烈滿懷,就像當年項羽那樣,「生的偉大,死的壯烈。」奈何當時的大宋男兒已經沒有這樣的血性了,竟讓北方遊牧民族入主中原。

李清照看不起前人的詠梅作,提筆寫一首,王安石蘇軾都不放在眼裡

李清照對世人的詠梅詞尤為不屑,曾為自己那首《孤雁兒》做了這樣小序,

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也。

這簡直就是狂的沒邊了,說那些人寫梅的詩詞,都只會出一些俗不可耐的東西,她現在試著作一首梅花詞,就能知道之前所言不虛了。後世也有人對此評價道,「此序何其狂哉,世上惟有易安足言此!

然而前言雖狂,詞卻句句悽婉。

《孤雁兒》宋.李清照(序言: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沈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此詞一開頭,就給人展示了一種很悽清的環境和氣氛。作者通過這三句,把自己感受那種悽苦冷落的氣氛由室內的小天地推向室外較大的空間,並為自然地轉入到下片作了很大的準備。

下片的詞意是緊承上片的詞意而來的,他的作用是進一步加強和深化上片中描述的悲涼氣氛和訴說的悽酸情懷。

這兩句的出現,讓人清楚地知道,原來作者在整個作品中,反覆表現的那「冷冷清清」的氣氛和「悽悽戚戚」的情懷,總的目的是為了盡情地傾瀉自己失去一生伴侶的痛苦。

縱觀全詞,雖然只出現了一個"梅"字,但全文都是圍繞梅而寫。

這個詞名為詠梅,實際上就是為悼念亡夫趙明誠,寄託了作者對愛侶深摯的情感和悽苦的哀思。此時詞人的心情如水般悽涼,可偏就在此時不知從何處飄來的陣陣梅花笛曲的聲音,它吹開了枝頭的梅花,吹起了滿園春色,讀了之後更加的傷感了。

李清照從來就是這樣一個另類女子。在她身上,幾乎找不到任何時代的束縛,身份的束縛,以及性別的束縛。

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文化環境中,她不卑不亢地指點文壇;在「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教條下,她乾淨利落地收拾渣男;在女同胞們還躲在深閨不知世事變化的時候,她的筆下已是金戈鐵馬,家國天下……這是一種超越時代的覺醒,更是一種凌駕「被定義」的自信。

所以,除了她,還有誰能配得上「千古第一才女」的皇冠?

萬丈風流李清照

這就是李清照,被上天寵愛過,也遺棄過;在殘酷的現實中漂泊過,掙扎過,恨過,更我行我素、恣意瀟灑、酣暢淋漓地愛過、活過。

距離她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近900年,她的才華,她的家國情懷,她的膽魄骨氣,她的風流無二,現如今,我們只能從她的詩詞裡尋找了,不妨看看這本《李清照詞傳》。

李清照的一腔愁苦,無處可訴,無人可言,她只能寄情於詩書,傾訴給詩詞。

她愛花,愛酒,敢飲敢醉,敢愛敢恨,既有巾幗之淑賢,更兼男兒之豪氣。在那個男子主導文壇的時代,她把酒賞花,將她的風骨訴諸文字。在那個偏安朝廷畏縮不前的年代,她大義凜然執筆,諷喻古今。

這套書,除了《李清照詞傳》,還有《倉央嘉措詩傳》、《納蘭容若詞傳》、《李煜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共六本書。這6本書都是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再現了詩人們傳奇的一生。

《納蘭容若詞傳》不同於以往的傳記,它以一種嶄新的面貌展現在我們面前:以納蘭容若的詞為主線,以納蘭容若的"情"為框架,以納蘭容若的"愛"為血肉,以詩化的語言,戲劇般的場面,將我們帶入了納蘭容若的繁華生活、真誠性情、詞的顛峰,愛的痴心。

書中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蘇軾和納蘭性德的一生娓娓道來,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能從二人的生平中體會到他作詞時的心情,從而更加了解這兩位詩詞大家的超脫心境。

這套書不僅包裝精美,更是根據人物的不同背景形象設計了優美的封面,紙質也非常的棒,閱讀起來可以說是一種享受。在飯餘茶後隨便捧起一本,就可以陶醉其中,無法自拔。

總有一些人,繡口一吐,便點綴了中華文化史上燦爛的星河。到了浪漫的五月,我們不妨來一場浪漫的古典行,與詩人們來一場浪漫的約會,體會他們的人生,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六本書,只需要79元,一頓飯的錢,就可以讀到6位詩人的名作,來一場古典行,感悟古人的智慧,何樂而不為?

有喜歡的朋友點擊以下連結就可購買哦:

相關焦點

  • 李清照有多狂?寫了首詠梅詩,自稱第一,王安石蘇軾都不放在眼裡
    李清照有多狂?寫了首詠梅詩,自稱第一,王安石蘇軾都不放在眼裡李清照,是中國歷史上千年難遇的才女。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李清照可以說是最光彩奪目的女性,取得了巾幗不讓鬚眉的成就。都說李清照的詞溫婉多愁,卻不知李清照也有狂過李賀等男兒的詩詞。李清照曾說「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也。」大致意思就是:「在我看來,別人寫了那麼多詠梅作品,卻都俗氣得很。
  • 李清照寫了篇詠梅詞,自稱第一,狂到連蘇軾王安石都不放在眼裡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李清照可以說是最光彩奪目的女性,取得了巾幗不讓鬚眉的成就。被譽為婉約詞派的「一代詞宗」。都說李清照的詞溫婉多愁,卻不知李清照也有狂過李賀等男兒的詩詞。讀起來沒有半點脂粉氣。李清照的狂傲不止這一點,她的狂讓她「目中無人」。李清照寫了篇詠梅詞,自稱第一,狂到連蘇軾王安石都不放在眼裡。李清照曾說「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也。」
  • 五首詠梅詩詞,王安石經典,陸遊驚豔,18歲的李清照最是出口狂傲
    提到詠梅詩詞,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會是王安石的《梅花》,這首實在太經典了,婦孺皆知,人人會背,筆者無需贅言,只簡略介紹一下創作背景。 歷史中的王安石,不只是詩人、文學家,更是政治家。為了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的局面,王安石發動了一場大型改革運動,史稱「王安石變法」。
  • 李清照覺得前人寫梅太俗,自己寫了一首,盡顯狂傲之氣,難以超越
    古人都喜歡用花朵的品性抒發自己情懷,寄託思緒。梅花的品性孤傲,古往今來大多數人描寫的梅花,表達的意思層面基本上都離不開,不畏寒冷,錚錚傲骨的字面。李清照其實對於梅花的詞不少,「玉樓春」、「漁家傲」、「臨江仙」等都有寫梅的句子。也並不是說李清照獨獨就喜歡梅花,是因為她對梅花的理解與別人不一樣。
  • 李清照多狂?一篇《詞論》罵遍詞壇16位,一篇詠梅詞自稱千古第一
    更令我感到李清照的狂是她的一首詠梅詞,她在為這首詞做序的時候,自稱是"千古第一",一個人對自己竟然有如此高的評價,可見李清照的狂不是浪得虛名!首先讓我們看一看李清照的序是怎樣寫的:"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也。"
  • 辛棄疾的一首詠梅詞,美得猶如一幅畫令人心醉,讀之讓人心生嚮往
    我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宋代詩人王安石的《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自古許多文人騷客便對梅花情有獨鍾,只因梅花高潔的品格,和那種無論遭受了怎樣的風雪都能都屹立不倒的精神,宋代文壇中可不只王安石寫過梅花的詩句,南宋時期的豪放派詞人辛棄疾便寫過一首不同往常豪放詞風的唯美之作。
  • 蘇軾和王安石,登上名山後,分別寫了一首千古名詩,誰更勝一籌
    他們二人都是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的人物,自然驚才絕豔,滿腹經綸。蘇軾青年及第,文採斐然,在朝堂之上大放異彩,被歐陽修盛讚,王安石同樣對其稱讚有加。而蘇軾對王安石的文採,也同樣非常欽佩,曾親口承認,王安石所撰寫的《英宗實錄》,為本朝史書之中最佳,無人可以超越。
  • 蘇軾與王安石,政見不同,各自登山寫下名詩,你喜歡哪一首
    中華歷史上的文人墨客中,多是耿直率性這人,如果沒有那樣的性格,恐怕也寫不出錚錚鐵骨的傲氣之詞。這唐詩宋詞的文豪大家之中,儘是鐵骨男兒,從不懼怕世事艱難,一直以來值得我們欽佩。蘇軾的官場失意,寫了許多詞句,以表達他心中的憤懣之情。蘇軾後又因「烏臺詩案」有了牢獄之災,如果不是王安石修書一封,將蘇軾保住,恐怕蘇軾就此一命嗚呼了。而當王安石被罷官歸隱鄉林的時候,蘇軾更是千裡迢迢的趕雲探望,可見二人的惺惺相惜之情。
  • 蘇軾題西林壁與王安石登飛來峰同樣寫山,王安石為何受到質疑?
    前幾天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蘇軾的《題西林壁》王安石的《登飛來峰》,哪一首詩哲理性更強?為什麼?前言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首先,蘇軾和王安石的這兩首詩都有深刻的哲理。至於誰的哲理性更強,單從詩本身來說,其實沒有什麼意義,也沒有什麼權威的比較方法。
  • 李清照為何在《詞論》中對蘇軾大肆批評?暗懟蘇軾卻成就千古名作
    宋朝誕生了無數影響深遠的偉大詞人,諸如:柳永、晏殊、歐陽修、蘇軾、王安石、晏幾道、秦觀、黃庭堅……除此之外,在才子輩出的兩宋期間還有一位才女,李清照。李清照不僅是宋朝著名女詞人,同時也是公認的「千古第一才女」。
  • 同樣是寫失敗英雄項羽,杜牧、王安石和李清照,為何大不同?
    同時,一首作品除了反映詩人的自我價值之外,一定會有時代的風霜的 痕跡,反映著時代的風雲變化。我們從杜牧、王安石和李清照對悲劇英雄項羽的詠嘆之中,就會發現,這三個詩人完全不同的性格特點,以及晚唐、北宋和南宋不同的歷史軌跡。我們先來看看杜牧是如何詠嘆項羽的。
  • 李清照蘇軾和納蘭性德分別寫了一首《浣溪沙》,影響卻相差甚大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三位大詞人分別所作的《浣溪沙》,內容情感和影響都不同,其中有對愛情的大膽描寫,有對人生的深刻思考,也有對過去的追憶。相信你會在這些詞中,找到你自己不一樣的感受。半生煙雨李清照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自小家庭的教育是良好的。不論是詩詞書畫,無一不通。
  • 蘇軾思念逝去的侍妾,寫了一首悼念詞,深情不輸《江城子》
    但卻忘了,在他的一生當中,還有另外的一位女子,蘇軾同樣為她寫了一首詞作。蘇軾在與王弗成為夫妻的11年之後,王弗離世。再過十年,《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被創作出,為了思念亡妻。素麵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整首詞作,短短的幾十個字,看似每一句都是在寫梅花,實際上,卻句句都是寫的他的佳人。
  • 不識廬山真面目,王安石與蘇軾,他們的七絕詩,哪個寫的更好?
    蘇軾(1037-1101)是反對王安石(1021-1086)日熙寧變法的中堅力量,他倆雖然在政治上針鋒相對,但私下兩人都是文壇大鱷,彼此間惺惺相惜。蘇軾曾去南京拜訪王安石,兩人同遊數十日,這種超越了政治上的敵對與偏見,顯示出兩人高貴的人格品質。那麼在詩詞創作上,兩人誰更勝一籌呢?
  • 王安石一首比較冷門詠梅詩,但是很顯然被低估了,同樣是經典之作
    ,使得無數的文人雅士都喜歡梅花,並且寫下了很多讚美梅花的詩作。這首詩只是那麼信手拈來,而且每一句都是經典,沒有任何的技巧,只是那麼平鋪直敘,但是卻營造出了一種唯美的意境,讓人讀來拍案叫絕;其實一首好的作品,它並不一定是要引用典故,要使用一些生僻的字,只要尊重內心,用最深情的筆觸來描寫,一定是能夠寫出感人肺腑的經典。
  • 李清照別具一格的詠梅詞,通篇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美得令人心醉
    梅花的堅韌和高潔,一向為文人墨客所賞,所以他們用手中的筆為我們留下了一首首經典詠梅作。在陸遊眼中,梅是清高的,他說梅:「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在王安石眼中,梅花是桀驁的,他說:「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在盧梅坡眼中,梅花香氣怡人,他說:「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 自古詠梅,無過這五首
    詠梅是中國詩詞的一大主題,從三國陸凱的《贈範曄詩》開始,中國文人熱情地開始了詠梅詩詞的接力歌唱。兩千多年來,詠梅詩湧現了無數佳作,但寫來寫去,也不過如下幾首,所謂不可超越者。你心裡是哪幾首呢?除了愛國詩詞寫得多,梅花詩詞也不少。且筆下詩情,名作不止一篇。雖然更為人熟悉的可能是那首《卜算子/詠梅》,將人與梅統一於人格精神,號稱高潔不屈的千古之作,但這首七言絕句《梅花》,同樣是陸遊詩詞的精品。詩人想像浪漫奇幻,同樣是將人與梅高度融合,卻重在表達一種歡喜之情,而不是精神的寄託。故這首詩更為有趣。詠梅詩中歷來為人傳誦。
  • 李清照有多狂?一篇文章罵遍北宋詞壇16人,把蘇軾批評得一無是處
    李清照曾寫下一篇關於詞的議論文,對宋代詞壇各路大家都進行了評價和評判。一篇文章罵遍北宋詞壇16人,把蘇軾批評得一無是處李清照曾寫過一篇叫《詞論》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李清照用極為犀利的言語描述了北宋16位詞人的作品,她認為這些作品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
  • 新婚燕爾,李清照、蘇軾各寫下一首「洞房詩」,網友:太肉麻了
    其實這首詩是蘇東坡用了前人的詩句,但是每一句連貫起來,都能符合詩詞韻律。羅帳細垂銀燭背,讀到這一句,大家都說這可是「流氓」水準的一句,描述了他們兩個新婚之夜的場景,讀完真是讓人肉麻!雖然說這首詩引用的都不是名人名句,但是蘇軾卻將它組成了千古絕唱!把自己描述成了沉浸於溫柔鄉的才子!然後我們再來看看李清照,李清照性格裡就帶著調皮和傲氣,我想她不會像小女人一般小鳥依人,而是活潑動人,像一隻迷人的精靈。
  • 杜牧、李清照、王安石,每人一首詩寫項羽之死,格局高低一目了然
    常恨聞名不相識,相逢罇酒曷留連?這首詩叫《贈王介甫》,其中「介甫」是王安石的字,具體內容筆者就不逐句翻譯了,大意就是誇王安石寫詩堪比李白,寫文堪比韓愈,論才華,當今天下沒有人能與王安石相提並論。總之,就是一頓海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