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在「笑點」上的成渝雙城!扒一扒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巴蜀笑星

2020-12-21 澎湃新聞

長在「笑點」上的成渝雙城!扒一扒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巴蜀笑星

2020-06-15 11: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隨著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建設

成都和重慶這對CP甜炸了一眾網友

從文化、美食、生活習俗等方面

都有著深深的默契和共性

不僅如此,作為川渝兩地人的共同回憶

巴蜀笑星、成渝曲藝人也有擺不完的龍門陣

在上世紀80年代

我們不看韓劇泰劇日劇美劇

也沒有這麼多五花八門的網絡劇

更多關注的是巴渝製造的本土方言劇

不管是《老坎客棧》《王保長歪傳》

還是《傻兒師長》《山城棒棒軍》

以及現在依然受蜀黍嬢嬢們

喜歡的《幸福耙耳朵》

哪一位沒有承載著成渝老百姓

心尖尖上的快樂回憶?

他們將自己的生活閱歷與智慧

幻化出極具韻味的歡樂

為長在「笑點」上的成渝雙城

帶去了無限的歡愉

成都原本是「笑」都

在成渝兩地人的兒時記憶中最期待的事情

就是跟著父母到茶館蹭評書等各種表演

每每有知名的曲藝人登臺,茶館就要擠爆

新中國成立後,四川各地的「笑」文化發達

「當時活躍在舞臺上的曲藝名家

首推相書大師曾炳昆。」

相書,即被單戲

由一個人藏在被單後面模仿各種聲音

節目大多是滑稽故事

如同現在的「散打評書」

而金錢板大師鄒忠新、評書大師羅國安

徐勍等人的大名,也都響噹噹

四川諧劇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並稱

「吳氏兄弟」的吳遐林和吳小樓

也是成都的超級笑星

嚴西秀說,吳遐林因為口吃,學普通話艱難

結果改說四川方言相聲,居然從此自成一派

方言電影《抓壯丁》中王保長一口搞笑的結巴

就是師出吳遐林

那時,吳氏兄弟除了每年在青羊宮花會上演出

足跡還遍及瀘州、自貢等地

還有李伯清師爺羅國安的評書

一個儒雅的老頭,談古論今手到擒來

相當熟練。不時加幾句或辛辣或委婉的點評

就把現場的茶客們逗得哈哈大笑。

一代笑星曾「笑」傲巴蜀

事實上,即使在沈伐、李伯清時代

巴蜀笑星中仍有人具有

「幾句話就把人丟翻」的本事

上世紀80年代起,一桌、一扇、一杯茶

李伯清在成都的茶館裡開啟了他的「散打」生涯

他習慣在評書江湖裡扯幾句家長裡短

聊幾分世間百態

冷不丁夾帶私貨地抖幾個「包袱」

圍繞鄰裡糾紛、婆媳戰爭、耍貧拌嘴

人情冷暖等等

來一通評書式點評,然後再荒腔走板地

以醒木和摺扇為道具,配上變調頻繁的四川話

保證讓你聽完「巴適」,看完「撇脫」

李老師的這些金句,我們一起來「複習」一下

「拉豁就拉豁,家具都不拖」。

「雞不叫不睡覺,哪個舅子才亂點炮」。

「說你瓜你就瓜,半夜起來掃院壩,別個老婆你喊媽!」

「你是我的心啊,你是我的肝,你是我生命的四分之三,你死了跟我屁相干」

"你豁胖娃兒沒吃過肥肉,黑娃兒沒曬過太陽。"

有個老幾喝醉了,被送要醫院輸液。一醒來就問:「醫生,你這給我整的是沱牌還是全興喃?」

"球迷分為這幾種:球痴、球狂、球瓜、球瘋子,還有就是——球莫名堂"……

正是因為民間藝人對百姓生活

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思考

和接地氣的嬉笑怒罵

李伯清才能在1998年和劉德一等人一起

被評為首屆巴蜀笑星擂臺賽的十大笑星

當時的劉德一已經在成渝兩地走紅

李伯清散打評書的磁帶錄了一盤又一盤

而沈伐曾經憑藉諧劇《0.7》闖入過春晚

那也許是巴蜀笑星最風光的年代

成渝笑星早結義,西南笑匠「三巨頭」

雖然成都與重慶「分家」了

但巴蜀笑星卻是兩地人不可抹去的共同記憶

提起成都與重慶,巴蜀笑星「胖姐」鍾燕平

和其他成渝曲藝演員一樣

有許多龍門陣要擺

現在鍾燕平的微信朋友圈裡

重慶朋友和成都朋友幾乎數量相當:

「大家其實就沒分開過

生在成都長在重慶

生在重慶長在成都的曲藝演員、巴蜀笑星太多了。」

巴蜀笑星「胖姐」鍾燕平

「胖姐」鍾燕平的師父、國家一級演員劉德一

就是其中代表

劉德一是四川資陽人

1957年考入重慶市川劇院訓練班學藝在重慶發展

劉德一因主演《凌湯圓》《傻兒師長》

被巴蜀觀眾熟知

大約20年前,劉德一醞釀著再拍一部《傻兒司令》

劉德一

但久久找不到適合劇中憨直率性女性角色的演員

當他去自貢巡演時

恰巧在工作中結識了鍾燕平

一時間覺得非常適合,於是把《傻兒司令》中

「胖妹」的角色交給鍾燕平

鍾燕平也很好地把握住了這個機會

用四川方言裡的自貢話,妥妥地把這個人物立了起來

2003年,「傻兒」系列第三部《傻兒司令》首播大火

鍾燕平演的「胖妹」深受觀眾喜愛

但其實鍾燕平只是「劉家軍」裡的一支

1998年起,巴蜀笑星擂臺賽上

有觀眾把參賽演員們分為「沈家軍」「劉家軍」

「李家軍」「巴家軍」等

原來,這些「隊伍」的「領頭羊」

就是著名演員沈伐、劉德一、李伯清等

沈伐

沈伐除了演活了「王保長」

1988年,劉德一的《凌湯圓》緊隨其後一炮走紅

「傻兒」系列也不甘示弱

不斷接力讓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而那時候的巴蜀笑星李伯清

正在悅來茶館摸爬滾打

李伯清

憑藉《水滸傳》等散打評書逐漸闖出一番天地

三位給老百姓帶來笑聲的性情中人

各有才華,互成「粉絲」

活動相識,惺惺相惜

1995年,沈伐、劉德一、李伯清三人

效法「劉、關、張桃園三結義」

結拜為兄弟,團結一心創未來,弘揚巴蜀文化

被稱為西南笑匠「三巨頭」「鐵三角」

不少優秀的成渝曲藝演員

二、三代喜劇笑星或多或少受到他們的影響

從左至右:劉德一、李伯清、沈伐

除鍾燕平外,如今在四川

乃至中國曲藝界舉足輕重的叮噹

《貓和老鼠》方言版假老練的配音演員萬喜

活躍在綜藝《極限挑戰》裡的喜劇演員王迅

獲得第二屆巴蜀笑星獎的廖健……

皆是三人名下之徒

方言藝術之樹在不同領域延續

方言劇裡剛與柔

「山城棒棒軍」與「幸福耙耳朵」

隨著二、三代巴蜀笑星的不斷湧現

在第一代巴蜀笑星的帶領下

以四川話為特色的方言劇

在20年前跟隨著電視劇的發展

迎來了一個「風口期」

在四川男女老少間風靡一時

《山城棒棒軍》海報

《山城棒棒軍》《生活麻辣燙》《傻兒師長》

《霧都夜話》《方腦殼的故事》《抓壯丁》

《老坎客棧》《三喜臨門》

甚至連動漫《貓和老鼠》《蠟筆小新》

卓別林的外國電影都產生了「四川方言版」……

梅老坎

「人生五種味,酸甜苦麻辣」

是方言喜劇《山城棒棒軍》裡的經典臺詞

光「麻辣」二字,已散發著濃濃川味

不過這兩種麻辣味的語言,細品下來各有千秋

所謂巴山蜀水,巴多山,蜀為水

總體粗略來看,成都方言偏柔和溫婉

重慶方言偏敦厚火爆

這個觀點也在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

叮噹的觀點中得到進一步印證

叮噹

叮噹認為,重慶多山

老百姓常常爬坡上坎、隔空喊話

語調較高嗓門也較大,成都受都江堰灌溉

平原生活安逸閒適,講起話來慢悠悠也溫柔一些

剛柔並濟四川話語調裡,充滿了戲劇張力

充滿陽剛氣題材的《山城棒棒軍》

卻娓娓道來,棒棒軍梅老坎、蠻牛、毛子等

小人物生活中的辛酸、堅韌與快樂

百轉千回中多了一份生活的內斂

「站到!鍋你洗老哇?碗你洗老哇?

髒衣服一抹多,你都洗老哇?」

「耶!你娃耍長了哦!」

鳳姐在《幸福耙耳朵》裡這些伶俐又牙尖的臺詞

讓本略顯陰柔的女性形象火爆了起來

至今都讓不少四川男性自嘲

把自己和劇中「妻管嚴」耙哥對號入座

方言版《貓和老鼠》裡

中江口音的貓咪假老練

遇上川北口音機靈怪老鼠「風車車」

中間還有一個自貢口音的大狗「悶墩兒」

剛柔並濟各不相同的四川方言性格

讓角色形象鮮活了起來

四川方言版《貓和老鼠》

除題材和演繹方式外,其實在這些方言劇中

成渝演員們也經常串門,彼此搭把手

比如方言劇《棒棒的幸福生活》

主演趙亮是重慶人

在成都發展的「矮冬瓜」林曉東

叮噹、鍾燕平為他「紮起」當配角

《嗨!棒棒》劇照。(後更名為《棒棒的幸福生活》)

在《王保長歪傳》中

四川人沈伐出演的劇情片《百萬彩票》

龐祖雲、仇小豹重慶演員同臺飆戲

成渝方言的趨同與多元

在四川方言劇中得到充分體現

互補融合又不矛盾

在時代的變化中也發生著動態的變化

從說唱俑到「說書俑」

年輕曲藝人摘「牡丹」

在當下巴蜀評書界

說書人袁國虎憑「一己之力」

扛起了年輕評書一代的大半邊天

稱得上是一顆萃取成渝兩地傳統戲曲精髓的「活化石」

這位「80後」精神小夥

年紀輕輕就憑藉《書生「說書」》

摘得2018年曲藝界最高獎項「牡丹獎」新人獎

也是中國曲藝家協會最年輕的理事

這麼高的起點,袁國虎卻給自己起了一個號

名叫「西南說書俑」

乍一看,這名字很容易和出土於四川的東漢擊鼓

說唱俑聯繫起來

說唱俑

畢竟「說唱俑」是中國曲藝

藝術發展史上的重要實物

也代表著源遠流長、當時廣泛流傳於民間的「笑文化」

但袁國虎說,起名「俑」,意為「小兵」

實際重在督促自己一步一腳印

踏實做好說書這件事

袁國虎與師傅徐勍、李伯清

袁國虎走到今天

確實是一口一口吃「百家飯」長大的孩子

早年,他家住東風路北一巷的成都市川劇研究院

著名編劇魏明倫都誇讚這位年輕人「懂川劇」

2010年進入評書界以後,他在寬窄巷子說書6年

後在重慶曲藝團工作,全國巡演超8000餘場

袁國虎

袁國虎師從中國評書界重慶評書元老徐勍

前年又拜成都著名評書藝術家李伯清為師

目前口中以評書藝術為主攻

肚中卻有100多個川劇劇本

評書大師逯旭初、張國棟、程梓賢、徐勍合照。(袁國虎供圖)

醒木一敲,定身一站,袁國虎總是能滔滔不絕

全國巡演用才華「控場」

臺下笑聲此起彼伏

他最喜歡用的自我介紹開場白

不少和「成渝」有關

「巴蜀大地,四川曲藝,有板有眼,有情有趣。」

「我生命裡面,流淌的是嘉陵江的血液

但在我的血液裡面,沁潤的是府南河的風雨。」

袁國虎如今在重慶工作

但幾乎每個月總要回成都一兩趟

和「李伯伯」聊心事聊行業聊藝術

和同仁們吹殼子吃火鍋喝蓋碗茶

從文化到情誼

巴蜀曲藝人的往來從未間斷

四川各地的「笑」文化發達

巴蜀曲藝人往來從未間斷過

其中除了藝術相互交融的原因外

其間,還流淌著巴蜀兩地人無法割捨的兄弟情

如今活躍在全國曲藝界小劇場的重慶「逗樂坊」

成都哈哈曲藝社、重慶「扯館兒」等

都受到成渝兩地乃至更多地方前輩們的捧場

不僅如此,還有許多事情

也見證著彼此深厚的情誼:

劉德一在成都去世時

蓉城老百姓們自發前往悼念

飾演棒棒軍的梅老坎離世時

靈堂外還有重慶土生土長的棒棒軍兄弟

背著扁擔留著眼淚,專程前來告別

「中江表妹」巴蜀笑星李永玲的遺體告別儀式上

李伯清、沈伐、劉德一、龐祖雲、仇小豹等

成渝兩地巴蜀笑星到場送別

上千名李永玲的戲迷自發前往,送偶像最後一程

鍾燕平說,老百姓記得老一輩巴蜀笑星

是因為他們曾帶給老百姓親切的快樂

仇小豹

那些年,從巴蜀笑星嘴裡脫口而出

熟悉而親切的方言、幽默詼諧的段子

即便放到現在也頗為經典,那不僅僅是四川方言

更是成渝兩地文化的交融與傳承

那些年,追過的巴蜀笑星,是陪伴我們成長的記憶

是成渝人共同的美好回憶

也是兩地人濃到化不開的共情

你最喜歡哪位巴蜀笑星?

哪些經典段子讓你記憶猶新?

我們評論見

綜合:四川日報、今日成都、成都範兒等

原標題:《長在「笑點」上的成渝雙城!扒一扒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巴蜀笑星》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推動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 成渝共奏巴蜀融合「交響曲」
    採訪本上的故事①成渝民樂團聯手 市民將欣賞到更多優秀曲目《巴音蜀韻——成渝雙城國樂嘉年華》音樂會由重慶民樂團團長何建國和成都民樂團指揮曹波共同指揮。兩大樂團80餘位演奏家登臺,用音樂為成渝雙城聯動奏響了新樂章。
  • 巴蜀笑星廖健當上董事長
    說起巴蜀笑星廖健,很多人會記得他那首紅遍西南的《素芬》,想起他的各種經典幽默角色,親切地叫他一聲「健哥」。而如今,廖健又有一個新的身份,「廖董」!22日,廖健在成都舉行發布會,推出自創品牌「健鍋牌」肉鬆餅和核桃花生酥,正式宣布進軍食品行業。
  • 成渝雙城|成渝「CP」的相識相戀
    成渝雙城,顧名思義是成都與重慶。以前我對成都與重慶的印象只限於在電視上看到的,或者聽別人說起的。2014年那年我大二,和兩三個好友相約從祖國的北國春城——長春出發,直達重慶去旅遊,那時才對重慶有了一個較為立體的認識。
  • 點亮巴蜀文化旅遊走廊 尋找成渝文旅新地標
    成渝雙城記,中國第四極。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成都、重慶新時期發展的歷史機遇,對帶動周邊地區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巴蜀千載情,川渝一家親。如果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一串璀璨的項鍊,那一步一景,一街一巷,皆是璀璨項鍊上的耀目瑰寶……
  • 扒一扒那些被做成性愛娃娃的明星
    一!個!都!不!認!接下來畫風逆轉,讓我們嚴肅起來,扒一扒那些被做成性愛娃娃的明星們作為完整嚴謹卓越的AV產業鏈中的最重要的一個節點,AV女優們從影像作品到部位倒模到性愛娃娃,各種周邊開發得十分周全,所以AV女優們的性愛娃娃在世面上一直深受喜愛。雖然我國偉大的盜版商們出爐的作品個個慘不忍睹,充滿類後現代印象野獸派的狂野,倒也順理成章。
  • 成渝雙城志·經濟共生|李後強:「雙星」輝映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關起巫山峽,巴蜀是一家」,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李後強是重慶雲陽人,在他身上交疊著巴文化與蜀文化的兩種特性,「巴與蜀的特色整合,應該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文化合作未來發展的方向。」5月6日,四川省委省政府為成都東部新區授牌。
  • 「重走成渝古驛道 感受雙城新變化」大型全媒體採訪活動暨川渝攜手打造巴蜀歷史文化旅遊線路研討會舉行
    重慶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韓毅 黃琪奧)雙城交往千秋事,古道盡處是吾鄉。8月8日,「重走成渝古驛道 感受雙城新變化」大型全媒體採訪活動暨川渝攜手打造巴蜀歷史文化旅遊線路研討會在九龍坡區巴國城舉行。川渝兩地的文旅專家、行業精英等群賢畢集,問道千年古驛道,探討巴蜀文旅發展,繪就成渝發展新篇章。
  • 巴蜀文化旅遊走廊串起「雙城」
    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是中央提出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首個暑假,數以萬計的重慶人,來到青城山-都江堰景區消暑度假,印證「雙城經濟圈」的融入深度。作為首批天府旅遊名縣、成渝兩地唯一的「三遺」之城,成都市都江堰市如何不辜負雙城人的青睞,同時肩負起打造世界旅遊目的地,攜手重慶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的使命?這是都江堰市正在探索的課題,也是必須持續實踐的課題。
  • 「重走成渝古驛道 感受雙城新變化」大型全媒體採訪活動暨川渝攜手打造巴蜀歷史文化旅遊線路研討會在渝召開
    8月8日,「重走成渝古驛道 感受雙城新變化」大型全媒體採訪活動暨川渝攜手打造巴蜀歷史文化旅遊線路研討會在重慶九龍坡巴國城舉行。川渝兩地的文旅專家、行業精英匯聚一堂,問道千年古驛道,探討巴蜀文旅發展,描繪成渝發展新篇章。
  • 打通巴蜀文化旅遊走廊 助力雙城經濟圈發展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長江上遊的綠色生態屏障,具有世界級的旅遊資源稟賦,長期以來互為文化發揚地、旅遊集散地和重要客源地,在文化旅遊方面具有深厚的合作基礎和先天的合作優勢。  推動四川省和重慶市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是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的重要載體。如何打通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
  • 扒一扒那些國產民用航空飛機
    扒一扒那些國產民用航空飛機那些國產飛機品牌,有多少呢?我們一起來盤點那些國產民用航空飛機,看看咱們中國自己的飛機~~~~運-1020世紀70年代由中國上海飛機製造廠研製這是中國首次自行研製、自行製造的大型噴氣式客機。
  • 成渝雙城|我的成渝記憶
    我是在綿陽長大的,小時候並沒有覺得我們四川有什麼特別的,直到初中以李白的一句「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令我意識到我腳下的這片土地,這幾千年來絕對不平凡。大學時代是在成都度過的。作為四川的省會,成都著實比綿陽繁華。
  • 第三代巴蜀笑星拜李伯清為師
    12月9日上午,華西都市報推出的第三代巴蜀笑星王磊向李伯清拜師的儀式熱鬧舉行。四川省文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李兵以及著名專家周興開到場祝賀李伯清收徒。   王磊曾是都江堰風景區的一位工作人員,2002年他正式拜第一代巴蜀笑星沈伐學習諧劇。今年4月,王磊以諧劇《麻將人生》再次參加了由華西都市報主辦的「第三屆巴蜀笑星擂臺賽」,並以總決賽第一名的成績獲得「巴蜀笑星」的稱號。
  • 唱好成渝雙城計 攜手轉動新未來:成渝雙城青少年在重慶秀魔方速擰
    12月5日,「唱好成渝雙城計攜手轉動新未來」第二屆重慶市青少年魔方大賽暨成渝地區魔方邀請賽閉幕式在重慶南渝中學舉行。本次活動由共青團重慶市委、共青團四川省委等單位聯合主辦,重慶市青少年新媒體中心、重慶市青少年社會教育協會共同承辦,匈牙利駐重慶總領事館特別支持,旨在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扒一扒京都那些日式旅館
    會有小的木缸浴室。※缺點是傳統的隔音並不很好,睡起來並不是每個人都習慣榻榻米,可能並不是很舒服。分布:清水寺八坂神社住宿真的是隱身在寺廟裡,樹蔭裡,堪稱一步一畫境代表: 晴鴨樓--《鴨去京都》的日式旅館的原型柚子旅館 --料理啦、浴缸啦、香水啦,全都摻雜了柚子元素第二種:町屋
  • 扒一扒飛機運輸中的那些違禁品!
    民航資源網2016年9月24日消息:近期,三星GalaxyNote7的電池爆炸和起火事件迅速引爆全球,國際航空組織和國內各大航空公司對這款手機及電池紛紛say「NO!」。那麼,究竟哪些物品不可以帶上飛機呢?今天記者就帶您一起扒一扒那些在飛機運輸中的違禁品。
  • 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都江堰這樣出牌
    近日,「共建成渝經濟圈·共享生態天府源 川渝新媒體走進天府旅遊名縣·都江堰」主題網絡宣傳活動拉開帷幕,川渝兩地新媒體、旅遊達人實地探訪都江堰,體驗都江堰作為首批天府旅遊名縣「領頭羊」的獨特魅力。  據悉,2020年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工作會議提出,四川文旅要加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文化旅遊合作,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競爭力的巴蜀文旅產業帶,打造世界文化旅遊目的地。
  • 2020釣魚城旅遊文化節啟幕 成渝雙城旅遊形象推廣大使出爐
    四川新聞網消息(記者 郭建坤 文/圖)「巴蜀山水·樂遊合川」。2020年12月1日,2020釣魚城旅遊文化節開幕式暨「花灘國際新城杯」成渝雙城旅遊形象推廣大使選拔賽·總決賽在重慶市合川區人民廣場舉行。
  • 巴蜀笑星來了,助力口腔健康
    巴蜀笑星來了,助力口腔健康   《幸福火巴耳朵》劇中的鐵公雞、鋼豌豆、鍾盅、賴二娃、唐小寶將於6月9日匯聚成都,助力口腔健康,同時進行精彩的表演。撥028-96111報名參與口腔健康盛會。
  • 扒一扒那些年去過的城市步行街
    今天,就來扒一扒那些曾經去過的城市,當地最出名的小吃街吧!01哈爾濱——中央大街中央大街位於具有&34;之稱的音樂之都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是目前亞洲最大最長的步行街。 始建於1898年,初稱&34;,1925年改稱為沿襲至今的&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