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姚鼐的散文《登泰山記》冬覽泰山

2020-12-19 海報新聞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穀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裡。

餘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裡,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餘。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水也。餘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餘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雲。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雲漫。稍見雲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山也。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裡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桐城姚鼐記。

攝影:景區特約攝影師 米慧霞

編輯:泰山景區融媒體中心 吳婷

審核:泰山景區融媒體中心 範宏亮

相關焦點

  • 吳懷東老師:姚鼐《登泰山記》研究
    桐城派創派理論家姚鼐的《登泰山記》名聞遐邇,但此文與姚鼐重要散文理論——義理、考據、辭章三者「兼濟」說之密切聯繫,目前學術界尚缺少準確而深刻的闡釋。《登泰山記》創作於姚鼐辭官之後、南歸前夕,姚鼐心頭的風雲激蕩竟然在文中難覓蹤影,這種不合常理的狀況與其為文追求「雅潔」有關,其實,文中字裡行間流露出對山水自然、個體自由的喜愛,正是他辭官的原因之一,而這源自中古山水詩文、山水遊記傳統。
  • 關於姚鼐《登泰山記》的寫作背景
    姚鼐的《登泰山記》是我國古代散文史上的名篇。關於本文的寫作背景,《古文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年版)是這樣說的: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四十二歲。他參加纂修的《四庫全書》於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記名。
  • 《登泰山記》優質課教學設計:姚鼐為什麼登泰山?
    優質課《登泰山記》教學設計:主問題:姚鼐為什麼登泰山?(上)教學目標:1 . 與文本對話,體味文字中流淌的景、情。2. 熟讀文本,積累古文言知識,背誦課文。3. 領悟作者登泰山的真正用意。一、名句泰山誰能說出與泰山有關的名句、俗語等?1、有眼不識泰山。
  • 以桐城派姚鼐的山水散文為例,剖析古代文人如何在山水中照見自己
    桐城姚鼐今天,我們以桐城派文章大家姚鼐的《登泰山記》作為欣賞依據,和你詳細地剖析「啥叫寄情山水?」一、中國的山水詩歌文化概念:泰山與儒家精神山水中寄託的感情是多樣的。《登泰山記》書帖(一)寄情是一種獨特的文化表達我先來說一個讀古人遊記的訣竅,就是:很少有人是不帶情緒地寫風景和行程的。
  • 《登泰山記》鑑賞
    姚鼐也是其中的一位。姚鼐寫過多篇有關泰山的文:《登泰山記》、《遊靈巖記》、《歲除日與子穎登日觀觀日出歌》(詩)、《泰山道裡記·序》等。《登泰山記》是歷代泰山遊記中的佼佼者。讀這篇遊記,我們被作者濃厚的遊興所感染。文人登泰山,多選春秋良時,姚鼐卻選擇了一條特殊的路線和一個特殊的日子。
  • 將讓更多高中生通過課本了解泰山
    27日上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高中三科教材統編情況,其中姚鼐所作的《登泰山記》入選語文教材。目前,新啟用的統編三科教材,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首批在北京、天津、遼寧、上海、山東、海南六省市高中起始年級使用,今後將有更多的高中生通過課本中的文章了解泰山,學習泰山、泰安文化。
  • 246年前的今天,有個人決定冒雪去泰山看日出
    然而,在246年前的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的臘月二十九,有個人卻特立獨行地選擇了遠離京城,冒著大雪去登泰山觀日出,並且留下了一篇流傳後世的散文名篇《登泰山記》。這個人,就是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姚鼐。
  • 【古文探奇】遊雙溪記-姚鼐
    品 READ 讀 遊雙溪記 篇幅雖短,情韻生動,充分體現出姚鼐散文記事明晰、文字雅潔,惜墨如金而又餘味悠長的風格特點。[1] 作者首先扼要交代了出遊經過以及留宿雙溪張英墓舍的緣由。由於「大雨溪張,留之累日」,故得以從容觀賞雙溪景色:「松堤內繞,碧巖外交,勢若重環」--茂密的松樹鬱鬱蔥蔥,蒼綠色的山巖重重疊疊,互相掩映,蔚為壯觀。加之雲氣瀰漫,煙雨朦朧,呈現出千變萬化的情態。
  • 《登泰山記》理解性默寫
    1.姚鼐《登泰山記》中寫山頂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姚鼐《登泰山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寫作者在山頂遠望所見的景色。
  • 泰山——萬古齊州煙九點,五更滄海日上竿
    五嶽獨尊——泰山,想必大家並不陌生。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嘆。張養浩在元曲《登泰山》中寫道:「萬古齊州煙九點,五更滄海日上竿。」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人來寫詩讚美和表達對泰山的喜愛。泰山泰山是中國五嶽之首,古名岱山,又稱岱宗,位於山東省中部,濟南、長清、肥城、泰安之間。其南麓始於泰安城,北麓止於濟南市,泰山主峰玉皇頂,海拔1532。7米。
  • 為什麼「爬」泰山叫「登」泰山,而第一次登泰山又不能登頂?
    泰山在歷代王朝中都佔據非常重要的位置,爬泰山之所以叫登泰山也有一定的說法,然而作為祭祀,寺廟,道館的五嶽獨尊,卻有第一次不能登頂的忌諱,可是為什麼不能登頂呢?今天匿旅帶大家了解一下。泰山作為五嶽之首,它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北有黃河、濟水,南有淮河、長江,是中華文化繁榮的地方。
  • 跟著古人的這些散文遊記看美景,文美景更美
    散文遊記用來記述遊覽的經歷,名勝古蹟、山川景色、社會生活、風土人情等都通過古人筆下的文字呈現在我們面前。哪些佳作中有絕色的美景呢?  一、嶽陽樓  範仲淹的《嶽陽樓記》中有,「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 「中華泰山成人禮」讓高中學生在登泰山中傳承泰山文化
    近日,泰安市啟動「中華泰山成人禮」高中學生登泰山活動,內容由「研學泰山」「攀登泰山」「泰山宣言」「感悟泰山」「走向未來」五個部分組成,在每年3月份至12月份,各相關學校將按照學生自願參加的原則,分期分批組織實施,在學生高中畢業前按計劃完成。
  • 負重登泰山,露營候日出,博主用散文將泰山日出描繪成巨嬰誕生
    2006-7-18,,這是我第二次登泰山,第一次是11年前的金秋,登頂遇雨,明知道第二天無日出只好當晚下山,留下了一份遺憾。2006-7-16日,我與威海綠緣先鋒俱樂部的幾位夥伴乘坐當晚火車於次日凌晨到達泰安市,吃過早餐後,從泰山後山負重登上了泰山。當晚在山頂搭帳篷露營。18日清晨,驢友攀巖輕輕喚我起床去看日出。我和仁者、攀巖、小溪四人上到玉皇頂沒多久,太陽就在東邊緩緩地探出了頭來,從4;50-4;54分,我們看到了全部!
  • 【杉觀】登泰山記
    登泰山記坐在泰山之巔,看著山下的萬家燈火,我突然覺得自己是個孤獨的人,這世界,終究是個人來人往的過程;這人間,始終是緣起緣滅的煙火。山下的人,過著自己的日子,山上的人尋找著自己的意義。我叩問自己,登上這一座山究竟有什麼意義?不過就是,我看見了一個預期的頂點,用到達那裡的經歷,來證明自己活著。
  • 「登泰山、保平安」的象徵泰山吉祥物「泰山四喜童子」
    這四個小孩,是泰山吉祥物「泰山四喜童子」,他們的名字分別是「平平」「安安」「順順」「噹噹」。整組童子行樂圖,寓意「平平安安,順順噹噹」。泰山四喜童子形象於20093月25日正式發布,作為「登泰山、保平安」的象徵。
  • 登泰山必備攻略,必能一覽泰山日出之奇觀
    你可知泰山有泰山日出、雲海玉盤、晚霞夕照、黃河金帶四大奇觀,而遊覽泰山的你又看到過四大奇觀之幾? 今天小編就陪大家先來看看這四大奇觀之一的泰山日出。觀日峰下面是我們兩位登泰山之人的親身經歷,供大家借鑑。
  • 一山成就一城,泰山「山水一體」,太美了
    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景點眾多,有泰山、東平湖、蓮花山、徂徠山汶河、天頤湖、泰安方特歡樂世界、泰山西湖、泰山老街等等,其中傳統景區以泰山風景區最為著名,現代化景區以新晉的泰山西湖景區表現耀眼。「泰山安,天下安」寓意國泰民安,更是讓泰山有了「國山」的美譽。
  • 總有一天,我也會完成與「泰山」赴上一場屬於你我之間的約定!
    詩人筆下從來都不乏有描寫「五嶽之首」來自山東泰山的詩句。李白有「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開」,杜甫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元好問有「泰山天壤間,屹如鬱蕭臺」等等。《登泰山記》中的: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