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愛未來
首日票房1.37億,打破《功夫熊貓》保持的國產動畫首日票房紀錄;單日票房2.79億,創造動畫電影單日票房紀錄;首周末三天票房破6.4億,超越《瘋狂動物城》次周票房,創造動畫電影單周票房新紀錄……
以上這些僅僅只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破紀錄徵程中的一部分而已。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哪吒》的預計總票房已達34.31億。如果《哪吒》順利達到這個成績的話,它將在中國影史票房排行榜上位列第5,超過《唐人街探案2》《美人魚》《我不是藥神》等大賣影片。
一時間,「國漫崛起」的言論再度被眾人提起。從2015年《大聖歸來》就開始要「崛起」的國漫,經過了四年的時間,目前依然處在將要「崛起」的階段。
那麼,近幾年的國漫到底處於一個怎樣的狀態呢?
彩條屋屢出話題爆款
「大」字頭三部曲鋪路,封神宇宙終見真章
「國漫崛起」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而這個話題真正開始被廣泛討論,可以說是從《大聖歸來》開始的。
2015年7月,《大聖歸來》以黑馬之姿殺入暑期檔,首日排片佔比只有9.2%,票房1799萬,比當日票房冠軍《梔子花開》少了近8000萬。
但由於口碑實在是過於強勁,市場對於《大聖歸來》的信心越來越足,第三天上座率竟然達到了86.5%。第四天順理成章地以14.6%的較低排片拿下當日票房冠軍,正式開啟了「大聖」的神奇逆襲之旅。
直到上映第31天,《大聖歸來》依然能以6.9%的排片,拿下1495萬的票房,可謂是一段可以載入影史的票房奇蹟。要知道,那可是銀幕數量只有約26000塊的2015年,大概是今天的40%左右。
在此之前,國產動畫一直是《喜羊羊》和《熊出沒》系列的天下,票房也一直在1-2億徘徊。《大聖歸來》不僅打破了兩大知名IP系列的壟斷,甚至還挑落了《功夫熊貓2》保持了四年之久的動畫票房紀錄,直接將內地動畫片的票房紀錄標杆提升到10億級,整整升了一個維度。
《大聖歸來》對於國漫的提振作用是爆炸性的,而這一刺激可不僅僅只體現在票房。當年年底,光線傳媒成立了專攻動畫的彩條屋影業,並投資了十餘家動漫公司。
成立當日,王長田一口氣公布了《大聖鬧天宮》《大魚海棠》《哪吒降世》《姜子牙》《鳳凰》《深海》《秦時明月》等項目,統稱為「國漫風」系列。
這其中,《大魚海棠》成為彩條屋最先推出的項目。2016年7月,《大魚海棠》於暑期檔上映,拿下5.64億票房,高居當年華語動畫的冠軍寶座,超過亞軍《熊出沒之熊心歸來》一倍之多!
從2004年將自己的夢境拍成Flash短片開始,梁旋一直努力將《大魚海棠》製作成長片搬上大銀幕。
2007年投入長片創作,2010年由於後續資金未到位停滯,2013年又因為網絡眾籌引起了王長田的關注,獲得光線的投資,才終於又回到了正軌。就這樣經歷了一波三折的12年,梁旋終於得償所願,實現了他的大魚夢。
國漫一年一部爆款的節奏,加上電影市場的持續繁榮,讓所有人都感覺,國漫的春天是不是真的要來了?
但2017年暑期被寄予厚望的《大護法》的票房失利卻給「國漫崛起」澆了一盆冷水。
這部業內評價頗高的國產動畫上映首日正面硬剛好萊塢人氣IP《神偷奶爸3》,雖然沒有獲得如《大魚海棠》那般的高關注度,但是首日13.1%的排片已經比《大聖歸來》好上不少。不過市場的反應令人失望,6.2%的上座率和708萬的首日分帳票房是對這部口碑國漫最現實的無情回應。
即便將時間拉長到今天來看,《大護法》依然是在院線上映過的最具深度和厚度的國產動畫。就算它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陷,但是這部表達欲滿得快要溢出銀幕的動畫出現在了國內的院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已經是國漫的勝利了。
在此之後的2018年,彩條屋還投資出品了《大世界》《昨日青空》等動畫,不過沒有引起太大的聲量,直到這個暑期檔……
截止29日23時,《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累計票房已達9億,預測總票房飆升至34.31億。
它出現的意義甚至要超過《大聖歸來》:《大聖》開始讓業界和觀眾真正關注國漫,而《哪吒》則直接將國產成人向動畫的天花板拉動到一個極高的位置。
如果做一個不那麼恰當的比喻的話,《大聖歸來》出現的意義類似於國漫界的《戰狼1》,而《哪吒》則對標的是《戰狼2》。這對於業內和相關從業者的信心是一次極大的提升,證明國漫也可以做出破圈的超級大爆款。
有了《哪吒》的逆天表現,相信接下來的《姜子牙》《大聖鬧天宮》《鳳凰》《哪吒2》等彩條屋系動畫會有更充裕的製作條件,將國漫推向至一個更高的臺階。
王微追光記
三次不計成本的付出,換來《白蛇·緣起》的成功
從上面的段落來看,國漫似乎完全是彩條屋的天下,但其實還有一家執著於製作國漫的公司——追光動畫。
相比起彩條屋各個項目有著不同團隊四散開花的模式,追光開發動畫則顯得更為單線程一些,一切的核心就是王微。
這位土豆網的創始人於2013年創立了追光動畫,旨在創作國際一流水準的動畫電影,目標就是要成為中國的皮克斯。
不同於彩條屋的導演作坊式的生產工序,追光從建立起就走的是高端路線。
《小門神》不僅3D建模顯得非常上檔次,就連配音陣容都找的是高曉松、白客、易小星等人進行配音。當然,電影的投資也「順理成章」地超過了1億元人民幣,加上宣傳費用,達到了1.3億之多。
不過《小門神》的票房表現卻不盡如人意,總共只有7851萬入帳,而其中甚至有6811萬是在上映前3天收穫的,第4天單日票房便暴跌至83萬。要知道,就連票房慘澹的《大護法》在上映10天之後依然能收得單日近600萬的票房成績。
接下來,追光動畫保持了每年一部的產出效率,2016年推出了以中華茶寵為主人公的《阿唐奇遇》,票房3040萬,連《小門神》的一半都沒到。
2017年的《貓與桃花源》更慘,僅有2181萬。追光動畫的前三部作品可謂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就當市場快要對追光失去信心的時候,《白蛇·緣起》的出現,讓王微的堅持終於得到了回報。總票房破4億的好成績讓《白蛇》位列當時國產動畫票房榜的第五位,僅次於《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和兩部《熊出沒》大電影。
不過一開始,並沒有太多人看好《白蛇·緣起》這個項目,首日976萬票房甚至還不如同日上映的日本動畫《命運之夜——天之杯:惡兆之花》。
但是接下來的20多天時間裡,《白蛇》靠著超強口碑,走出了逆天的神曲線,甚至在大年二十九還拿到了1840萬的票房,可謂是一個不小的奇蹟。而9.3分的評分,到現在也高居貓眼國產動畫評分的第3位,位居《大聖歸來》之前。
有了《白蛇·緣起》的成功,再加上和華納影業的合作,相信追光動畫接下來的道路也會越走越寬。
它們也應該有姓名
《魁拔》「只要還活著,就絕不認輸」
上面說了那麼多的國漫,但其實還有一些必須得提到的名字:像若森數字的《風語咒》,米粒影業的《龍之谷:破曉奇兵》,萬達影視的《十萬個冷笑話》系列,以及國漫大電影的真正發端之作《魁拔》系列。雖然它們的市場表現都比較一般,但正是有這些動畫的嘗試,才有了後來《哪吒》和《白蛇》的守得雲開見月明。
令人欣喜的是,伴隨著「國漫崛起」的聲浪,本來已經被判了「死緩」的《魁拔》又獲得了重生的機會。彩條屋已經宣布將製作《最後的魁拔》,為系列畫上圓滿的句號。
從《魁拔》裡蠻大人的「只要還活著,就絕不認輸」,到《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國漫對抗著來自方方面面的困難:觀眾的成見、資金的短缺、人才的匱乏……但動畫從業者的決心和勇氣未曾改變。因此,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國漫的明天一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