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期「武大郎」式的人物,他們的生活水平如何?

2020-12-09 明智之史

前言:《水滸傳》是一部以宋朝為歷史背景的文學作品,書中有個非常出名的人物武大郎,他所代表的也是宋朝時期一個走街串巷的普通小販。至於發生在武大郎身上的種種劇情故事我們不去討論,單單來看武大郎的生活水平是什麼樣的?也以武大郎為例,看一下宋朝時期「武大郎」式的人物,他們生活水平到底如何?

武大郎劇照

武大郎兩口之家,夫妻經營,租房而住

首先我們看一下武大郎在文學作品中被描繪的生活,武大郎屬於兩口之家,職業的話屬於夫妻二人共同經營,妻子潘金蓮負責在家從事生產方面的工作,武大郎則是負責在市場上售賣。

至於住的地方,也算是屬於城鎮中心臨街的二層小樓,不過這二層小樓在小說中明顯被提到了是「搬來這陽穀縣紫石街賃居住」,也就是租來的,這差不多就是武大郎工作、家庭以及居住環境,生活的方方面面看起來還不錯。

潘金蓮劇照

當然這只是文學作品中的形象,但武大郎本身反映的就是北宋末年的一個普通小販。下邊我們依據歷史來看一下,武大郎這樣的工作能夠支撐起自己的日常生活所需嗎?或者說宋朝時期「武大郎」式的人物他們的日常生活水平是什麼樣的?

要想看「武大郎」式人物的生活水平,首先得知道他們的日常收入和日常生活成本。相信一提到宋朝,可能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富裕,無論是《清明上河圖》中描繪出來的熱鬧,還是《東京夢華錄》中記載的繁華,無一不在彰顯著宋朝時期的市場經濟繁榮。

清明上河圖一角

富商年入數十萬貫,小販日入百餘文

而「武大郎」式的人物就是這龐大市場中一個毫不起眼小商販。先來看一下這個龐大市場中那些商人的收入,建康府的「房廊之家,少者掠錢三十二錢」,意思就是那些大城市中的商人,光是靠自己名下房產每日收來的房租就有二三十貫錢,一貫等於一千文,一年光依靠收租也能掙個近萬貫錢財。還有更厲害的,記載中有個叫申師孟的,是個經商奇才,利用別的富商對自己的「項目」進行投資,三年下來用十萬貫賺到了二十萬貫。

古代商人圖

當然這些都是富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武大郎」式的人物當然無法與他們相比,但同樣都是做生意,同樣都是在經濟市場中求生活。常言說「大哥吃肉,小弟喝湯」,北宋這麼繁華的市場經濟,「武大郎」式的人物自然也能跟著沾點光,下邊我們就看一下宋朝時,龐大市場中這些小商販的收入情況。

史料記載中「南宋慶元初年,饒州小商販魯四公,煮豬羊血為羹售人,日所得不能過二百錢。」意思就是靠著賣豬羊血煮出來的羹,每日的收入不到二百文。

古代小販圖

吳中兩名商販,「同以鬻鱔為業,日贏三百錢」,就是兩個人靠著賣黃鱔,一天也能賺300文錢。還有個叫樂生的小販,比較知足,有生活格調,「每日得百錢即罷休」,早早回家吹笛唱歌、享受生活去了。

通過這些普通的商販我們能看出,宋朝時期的小販們日常經營售賣的話,每天賺個一兩百文錢是沒問題的,甚至如果加班加點的幹,可能還會掙得更多。知曉了這些商販的日常收入,我們再去對比一下同時期、不同行業,底層普通百姓的收入。

古代小販圖

底層各行各業皆日入百餘文,百文為檻

同時期的那些工匠,或是被僱傭的工人日常的收入與這些小販們也相差不多,北宋中期的「淮西達傭,日致百錢」,就是用自己勞動力賺錢的工人每日少說也能賺100文錢。像是酒店打雜的「每名日支工食錢貳佰五十文省」,修建城牆的「日須支工錢三百」,由此可見宋朝時期普通的工人根據工作的不同也能日賺最少100文錢,乃至更多。

另外其他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普通人日常收入也能有個一百文錢,例如北宋張耒在一首詩中寫到了普通山民上山砍柴的收入「負薪人市得百錢」。南宋袁說友,在一首詩中描寫了靠水的漁民則是「賣魚日不滿百錢」。

漁民圖

至於普通的農民,有的學者曾經統計過農村「第四等戶」的收入,也就是自己擁有少量土地的「下戶」,扣除掉他們每年需要上交的賦稅,餘糧還能剩餘70石左右,但糧食的價格每個時期都不固定,為了方便,我們統一按照宋英宗時期的糧食價格約為700文左右一石,平均算下來農民每日的收入也大概能有個一百三四十文錢左右。甚至就連日常行乞的乞丐運氣好也能「每日求丐得百錢」。

古代農民圖

通過對比宋朝時期這些各行各業人的收入會發現,他們的收入基本沒有低於「日入百文」的。由此也能看出,日收入100文錢這個水平應該時宋朝時期底層人士的一個門檻,如果高於這個收入,起碼日常的溫飽問題不用擔心,但如果低於這個門檻,日常的生活水平就比較艱難。甚至在南宋時期,有位知縣的公告也驗證了「日入百文」這個門檻,「農工商販之家,朝得百金,暮必盡用。」

通過這個門檻也能看出,宋朝時期「武大郎」式的人物,只要手腳勤快點,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每日賺個一百文錢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我們以「武大郎」式的人物日賺100文為例,看看他們能過上什麼水平的生活。

武大郎劇照

「衣食」所需,上高下低,維持基本需二十文

想知道他們的生活水平,得需要了解宋朝人的日常生活成本,說到生活成本,無非也離不開衣食住行四個方面。南宋時期有位士大夫曾經說過:「人之一身,每日所食不過米一升,終年所衣不過一兩匹,若酒食雜費,歲計不過百千。」意思就是他的日常生標準,包括吃飯、喝酒、穿衣等等雜七亂八的費用,一年下來也花不了一百貫錢,平均算下來的話每天需要消費270多文錢。

宋朝士大夫劇照

司馬光曾經說過:「十口之家,歲收百石,足供口食,月掠房錢十五貫,足供日用。」按照人均算下來,一個人每天的花費也不過是50文。但是這兩種消費水平,一個是處在社會上層的士大夫,另一個也是「十口之家」,家大業大,算是當時社會的中產階層,處在社會底層的「武大郎們」肯定不需要這麼高的日常消費。

宋朝時期有個救助貧民的政策,這個政策當時的標準約為「日給錢二十」,而宋朝官方給出的這個「二十」,我們也可以將其視作一個人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要,剛好差不多夠每年買一匹布,每日買兩升米,維持最基本的「衣」與「食」。換句話說,假如宋朝時期一個社會底層的商販,能夠做到日賺百文,這樣大約是可以養活一個五口之家的,毫無疑問的是這樣的一個家庭每天的日子會過的非常艱難,酒肉的話幾乎沒有,新衣服一年也填不了幾件,也就是勉強維持溫飽的情況。

古代窮人圖

酒肉副食,人均三十,日常所「住」,花費不多

如果想日子稍微過的好點,除了滿足日常的溫飽之外,起碼一日三餐中總不能頓頓吃素,多少也得來點肉來點酒吧。南宋時期,「寶祐年間,實濟局鹽菜錢。每日每口約三十文錢。」意思就是一個成年人,正常每日的酒肉副食大概需要花費30文錢。

吃穿的花費都了解過後,再說「住」的方面,由於文學作品中武大郎住的二層小樓是租的,那宋朝時期「武大郎」式的人物,我們統一給他們按照租房算。房租費用的高低根據所處位置的不同肯定也不盡相同,但有個共同點就是越大的城市費用越高。

類似影視劇中武大郎租賃的房屋

北宋時期開德府地區「每間賃錢有一百至二百文足」,這些都是那些大戶人家人家或是富裕家庭臨時租住的,很明顯「武大郎們」也不需要住這種房屋。他們住的是「其后街小巷閒慢房屋,多是下戶些小物業,每間只賃得三文或五文」。按照這個房租水平來看,每天不過才三五文錢,還是相當便宜的。

就算是在北宋的京都開封府,朝廷管理的「公租房」,每日的租金也不過才15文錢,相比較「日賺百文」這個門檻來說,是可以接受的。當然武大郎所在的陽穀縣肯定沒法與京都的開封府相比,即使住的是臨街的二層小樓,也未必能比開封的「公租房」貴,因此「住」的花費我們就按照「公租房」的15文來計算即可。

古代「公租房」

宋朝小販,生活不錯

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的日常消費已經大體估算出來,至於「行」,這些小商販們一般也不會出遠門,暫且不算。還是以武大郎為例,二口之家,夫妻二人共同經營,每日吃的以及布料共需要40文錢,酒肉副食需要60文,每日房租需要15文,合計下來115文錢,再加上日常雜七亂八購置家具或工具的花費,按照合計150文錢計算即可。

武大郎劇照

這樣來看的話,武大郎如果出去賣麵食每日能夠賺到150文錢往上,那他的家庭生活還是比較不錯的,就算是每日只能賺100文錢,也足夠他養家餬口的,只是可能日子會稍微拮据一點,如果努努力,手腳勤快點賺得更多,每日還可能攢下一部分錢備用。根據前邊所說的宋朝小販的收入情況,每日賺個一兩百文沒問題,由此可見宋朝時期「武大郎」式人物的生活狀態還是不錯的。

武大郎劇照

當然還得考慮到這些商販日後得有孩子,從兩口之家變為三口或是四口之家等等,這時候可能這些商販就需要更加努力了。但是古代時養活一個孩子的成本遠沒有現在這麼高,也花費不了很多錢,因此宋朝時期「武大郎」式的人物,他們的生活水平總體來說還算是不錯的。

參考文獻《宋史》《東京夢華錄》《宋代物價研究》《古代人的日常生活》

相關焦點

  • 武大郎一天可以賺多少錢,能在宋朝養得起「全職太太」嗎?
    甚至還有的人在讀《水滸傳》的時候都會羨慕武大郎,因為武大郎不僅有一個非常漂亮的老婆,而且他就一個賣炊餅的矮子,居然還能夠讓自己的老婆成為全職太太,不用出去工作。 那麼,武大郎的生活真的值得羨慕嗎?他一天可以賺多少錢?能在宋朝養得起「全職太太」嗎?
  • 宋朝時期的杭州是怎樣一番獨特景象?
    生兒育女,繁衍生息,所以杭州的人很多,這在古代和現在都是一個好事,因為它意味著生活穩定。但這個城市人口急劇增加,卻因為杭州的地理範圍比較窄,沒有向城牆外擴展多少,那麼那麼多人都住哪呢?02宋朝的房價到底有多貴?武大郎居然是成功人士?
  • 宋朝時期韓琦,一位文武全才,一位宋朝不應該被遺忘的人物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很多名氣很大的千古名臣,他們對於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某個時代影響頗大,他們值得被當代帝王、百姓乃至後世的後人深深的記住,就比如宋朝時期的韓琦,他就是一位十分了不得的人物。而也就在朝廷大面積的罷免官員,韓琦自己卻是升官了,天寶二年的時候,韓琦去了審刑院,宋朝時期絕對的實權機構,另外韓琦還被賜了三品服,紫色的,整個宋朝時期朝堂上都少見的紫色袍,因為宋朝時期,朝堂上能夠穿紫色袍的無一不是朝廷重臣。
  • 武大郎賣炊餅月賺6貫錢,林衝買刀1000貫,1000貫等於現在多少錢?
    眾所周知,水滸傳講述的故事發生在宋朝,而梁山的英雄好漢因為各種原因齊聚梁山,達到了一定的數量,對宋朝的統治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其實書中講的是英雄好漢,如果放在現在看那就是一幫犯了事的罪犯,因為走投無路才上的梁山。
  • 宋朝時期才出現的鐵鍋,在此之前的兩千年,古人是如何做飯的呢?
    古代的冶鐵技術並不發達,宋朝才誕生了鐵鍋,那麼在此之前古代人吃的炒菜是用什麼器皿做的呢?從遠古時期的人類第一次吃熟食之前,人類一直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沒有器具,沒有調味品,當他們學會用火烤食生食時,已經邁出了一大步人類文明的一大步,進入舊石器時代,通過打磨石器作為用具,進入新石器時代後,人類發明了陶製飲食器,用此來製作和盛飯食物。
  • 宋朝時期經濟強盛,工商業大發展,百姓生活品質大提升
    在這幾千年的歷史當中,漢朝確實是一個比較威武的王朝,唐朝確實是比較興盛的王朝,而到了宋朝,似乎很多人都認為宋朝是一個積貧積弱,甚至是有些怯懦的王朝。可實際上的宋朝並非如此,在宋朝強盛的時候,老百姓的生活安居樂業,都已經過起了一日三餐的生活。
  • 水滸人物身高知多少?
    看了電視劇《新水滸傳》之後,有人對水滸傳中人物的身高頗感興趣,認為今不如昔。  據《水滸傳》原著介紹:武松身高8尺,魯智深8尺,林衝8尺左右,楊志七尺五六寸身材,朱仝8尺四五。蔣門神最高,「身長9尺」。連諢名叫「三寸丁谷樹皮」的武大郎,其身高也有將近五尺(書中原文:「不滿五尺」)。
  • 最適合穿越的朝代——宋朝
    剝開它「積貧積弱」的外衣,宋朝其實是個馬力強大的發動機,商業繁榮、文化發達、居民生活水平高。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為什麼說宋朝適合穿越。1. 宋朝人的城市生活和現代人非常接近。相比唐朝的坊市制度,宋朝的城市更加開放,街道也是四通八達。
  • 清河縣武大郎墓:甲乙雙方各執己見!求解此武大郎可是彼武大郎
    大家都知道《水滸傳》,其中介紹武大郎時有這樣一句話:「武大郎,清河縣人氏」。武大郎,即武植;今河北省邢臺市清河縣人。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景點,平時也不是一直開門迎賓的,想進去遊覽時就撥打門口預留的電話就行了。守祠人叫武書常,50多歲,身材魁梧,樸實憨厚,自稱是武大郎的第25代嫡孫。據他介紹,這座墓園是武氏後人集全族之力,於上世紀90年代中期重修起來的。
  • 宋朝宴席的座次:正對房門的座位最尊貴
    《水滸傳》中,武大郎見到了多年不見的親兄弟武松,高興得不得了。當下把武松領到家,又是打酒又是買肉,請隔壁的王婆幫忙,做了滿滿當當一桌子菜,端到樓上客廳裡,請兄弟喝酒。  這是一場小型的家庭宴會,席上總共就三個人,兩男一女。男的是武松和武大郎,女的就是武松的嫂子潘金蓮。三個人的座次:潘金蓮坐了主位,武松坐了對席,武大郎打橫相陪。
  • 武大郎夫婦被蒙冤,水滸傳道歉,實際郎才女貌、武大郎1米8,有四個兒子
    武大郎夫婦被蒙冤,實際上郎才女貌、武大郎1米8,有四個兒子,《水滸傳》作者後人向武、潘兩家已道歉。武大郎,原名吳春來,後隨母姓,改名武植,字大郎,河北清河縣人。從小父母雙亡,含辛茹苦將兄弟武松撫養成人。以賣炊餅為業,娶妻潘氏金蓮,原住清河縣,後移居陽穀縣紫河街。原型實為清河縣縣令:不過後來有考古在墓中發現武松和武植相差幾百歲,也就是說不是同一時期的人。
  • 本是親兄弟,為何武松高8尺,武大郎高5尺?此墓挖開真相大白
    (說歷史的女人——第1155期) 還原歷史真相,還歷史人物一個真實的面貌,向來是「說歷史的女人」的基本宗旨之一。本號曾專文對歷史上被黑的英雄人物,比如蘇定方、張世貴等進行過「澄清」,還他們以清白。今天咱們再來為歷史上的一對夫妻「正正名」,即武大郎和潘金蓮夫妻。
  • 河北發現武大郎墓地,考古挖開後:原來我們被施耐庵騙了600多年
    武大郎,小說《水滸傳》中的一個悲情人物,父母早亡,他將武松撫養成人。小說中對武大郎的描述是這樣的,「這武大郎身不滿五尺,面目醜陋,頭腦可笑,上身長下身則短;清河縣人見他生得短矮,起他一個諢名,叫做三寸丁谷樹皮。」 武大郎無意間娶了妖豔妻子潘金蓮,未曾想由此招來橫禍,以至於被毒殺。我們知道,小說人物再虛構,也會有一部分來自現實,可《水滸傳》中的武大郎跟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有著天壤之別。
  • 水滸傳中幫武大郎「捉姦」的小鄆結局如何?原來也是天上的星宿
    而作為一本規模非常大的長篇小說,那麼其中無論是出場的主角、配角以及跑龍套的那都是非常多的,而作為配角和跑龍套的基本上就沒幾個人會記住他們了。但是在水滸傳中有一個配角就比較有意思,這個人就是武大郎家鄉的小鄆,也是一個機靈鬼。既然是配角,那麼用在小鄆上面的筆墨夜就不是很多,但是即便是一點點筆墨,作者依舊是給他塑造了一個基本的形象背景。
  • 宋朝神童為何如此多?淺談宋朝時期的神童舉
    隨著科舉制度的興起,作為科舉制度的衍生品,童子舉也開始在宋朝社會中流行起來。由於在當時的社會中,科舉制度主要以背誦書籍為主要考查方式,因此一些天賦出眾的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夠達到成人的背誦水平,國家統治者們為了更好地發揮他們的才能,也就開始舉辦了「童子舉」這種考試形式。
  • 山水畫作的黃金時期,縱觀宋朝大家畫作,體會波瀾壯闊間的感動
    山水畫作的黃金時期,縱觀宋朝大家畫作,體會波瀾壯闊間的感動文/文涓山水畫作在朝代的更替當中呈現出了不同的表現形式,宋人郭若虛就畫作的演替,說出一句評論,若論山水,則昔不如今,若論人物,則今不如昔,點明宋朝山水畫的高成就
  • 它是「中國式披薩」,鹹酥可口的武大郎燒餅,無法抵擋的美味
    在古代,凡是用面做成的食物統稱為餅,而武大郎燒餅在當時就被稱為炊餅。在水滸傳中,武大郎所賣的燒餅是中國的炊餅,而在古代中國蒸鍋過的炊餅就是現在的饅頭。但是我們現在意義上所說的武大郎燒餅,可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白面饅頭,而是加入了各種食材的餅,吃起來香酥可口,令人上癮。
  • 宋朝時期的金融創新工具——交子
    #拍一拍宋朝#宋朝,960年到1279年,近三百餘年的匆匆時光,經歷了北宋與南宋兩個階段。北宋與南宋兩個時期的宋朝經歷各種大大小小的戰役,從內部的統一戰爭到外部的抵抗戰爭,使宋朝在人們眼中特別弱小。宋朝其實是我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等各方面高度繁榮的時期。如果按經濟學的國民生產總值來衡量,宋朝GDP水平非常高,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從人均GDP來看,甚至超過當時的西歐,宋朝民間的富庶程度從當時的文化和文物古蹟中窺一斑而知全豹。
  • 宋朝時期的西域,割據政權存在這樣的意識,有利於中國大統一
    #【引言】:兩宋時期,經濟中心南移,封建生產方式向周邊地區擴展,科舉制度進一步完善,以宋詞為代表的文學藝術繁榮發展,科技水平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這一時期,西域出現了高昌回鶻王國、于闐王國和喀喇汗王朝等地方政權並立的局面,但最終統一於西遼。無論西域形勢如何發展,但各地方政權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始終保持著與中原王朝的密切交流,都具有濃厚的中國一體意識,或認為自己是中原政權的分支,或臣屬於中原政權。
  • 宋朝時期開封的發展
    對於開封來說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宋朝時期了吧,為什麼呢,大概是因為宋朝時期開封有個包青天吧,那麼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看宋朝時期建都開封都有哪些影響和發展。既然提到了包青天那我們就先來看看包青天的出現對宋朝有哪些影響。